【文档说明】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8)页,50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a219c0088051ef5a1550877192baf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2021级高二上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
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2.夏商
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D.表明郑国和晋
国率先走向法治3.秦朝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武帝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明朝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强化边
陲管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A.阻碍了农耕游牧文明融合B.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C.采用与内地相同管理体制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设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
任。这些措施A.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B.体现了西汉治理边疆的灵活性C.旨在缓解郡国制度的问题D.阻碍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开展5.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墓志中,开元以后的当地墓志开始改变高昌地区传统的书写方式,转而与中原趋同,出现了“大唐启运,泽
被西州”等措辞。据《旧唐书》载,安禄山起兵范阳时,于阗王尉迟胜“自率兵五千赴难(帮助官兵)”。上述现象表明A.唐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开放和包容B.西域地区对唐朝的政治认同加强C.中央政府开始对西域实施政治管理D.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融合与发展6.南宋理学大儒朱熹,一生致力于讲学、授徒、著述颇丰。在其
著作中,儿童启蒙读物较多,如《论语训蒙口义学》、《四书集注》等。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此后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材料表明A.宋代理学成为主流思想B.宋代儒学向基层渗透C.理学重点研究儿重启蒙D.宋代官方对教育重视7.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高原,国号为“大蒙古国”,但随着帝国统一进程的发展,至元八年,忽必烈宣布本朝超越汉唐盛世、齐平上古圣王的时代,于是采用汉地政治传统,并取上古典籍《易经》,“大哉乾元”中“元”作为国号。这一转变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促进了边疆内地管理一体化C.推动了
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D.消除了日趋紧张的民族矛盾8.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机密★启
用前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9.18世纪末,清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议定了“藏内善后章程”。该章程规定,在处理政务方面,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监督办理西藏事务;西藏军政官员由驻藏大臣同达赖喇嘛拣选,其升迁赏罚由
驻藏大臣全权处理。该章程的颁行从法律上A.确立了驻藏大臣在西藏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C.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D.明确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10.如表是清代湖北部分地区进士和书院分府统计表,据如表可知,清代湖北
地区A.书院制度推动私学发展B.书院教育存在地域差异C.官府重视对人才的培养D.进士培养水平全国领先11.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
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2.清朝仿明代之例,祭祀历代帝王,并对入祀的帝王作了如下增补和调整。据此可知,清廷此举旨在顺治二年
(1645年),恢复元世祖牌位,增加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开创之主入祀,入祀先代帝王达21位;顺治十七年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罢祀康熙帝即位之初,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重新增祀;康熙六十年(1721年)“凡曾在位,除无道、被裁、亡国之外,应书庙崇祀”
,各代帝王计143人雍正帝认为祭祀不仅要知“创业之维艰”,也要知“守成之不易”,入祀帝王增至164位乾隆元年(1736年)增祀明建文帝入帝王庙;四十九年谕令增祀两晋南北朝及唐末五代时期有为之君;至五十年,正式确定增祀晋元帝等二十五帝,撤出原祀汉桓、灵二帝,总计
奉祀历代帝王共188帝。至此,历代帝王庙入祀标准及规模得以最终定型A.建构起合法统治的国家认同B.顺应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实际C.促进对传统治理体系的继承D.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交融13.20世纪初,梁启超在其文章中提到,他欣赏西方学校教育中“注重于德育体
育,锻炼强民体魄”的做法,主张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多彩的,少年儿童在学习之余,“或游苑圃以观生物,或习体操以强筋骨,或演音乐以调神魂。”其观点意在A.推动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转化B.宣扬西方教育制度的先进性C.以人的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D.兴办学校以普及全民教育14.从1905年到1911年,关
于留学生的洋科举,清朝举办了6次,录取了1388人。被录取府名武昌汉阳黄州德安安陆襄阳郧阳荆州荆门宜昌施南总计进士人数2652843359311922610817491262占全省比率%2122.526.57.49.41.70.58.61.30.30.7100
书院数20124081715810131516100占全省比率%11.56.9234.69.88.64.65.77.58.69.2100者除了有老的科举称号外,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比如“工科举人”“商科进士”等。这说明这一时期晚清选官制度A.具
有循序渐进的特点B.保留科举取士模式C.具有新旧并存的特点D.侧重选拔留学人才15.20世纪30年代初,鄂东工农银行和川陕省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上印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等字样。其史料价值是A.研究土地革命的唯一材料B.反映红军长征的一手史
料C.近代银行兴起的佐证材料D.“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物证据16.1940年3月6日,毛泽东提出:“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微信山城学术圈
认为,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实践表明,实行“三三制”A.容易导致党丧失领导权B.遵循中国历史前人经验C.削弱了边区的政权建设D.加强并改善了党的领导17.1949年7月,毛泽东在给邓小平的指示中说:“‘一边倒’是以外交关系上互相尊重、平等和独立自主为前提的。中国以一个主权国家
的姿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并非是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中共领导人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决不含糊”由此可知,“一边倒”政策A.是根据意识形态来制定的B.能够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C.是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D.体现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原则18.1904年12月《时报》刊载评论:“今日中国之言革新,不论保守党、进步党、急激党,莫不公认教育为当今唯一之问题矣。即就教育而论,不论官立学堂、民立学堂,莫不公认师范为当今唯一之急务矣。
”这反映了清末A.“新政”以教育改革为第一要务B.时代变革对教育人才的迫切需求C.废除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D.各政治派别均主张兴办官立学堂19.1840年,林则徐说:“诸夷中惟米利坚(美国)及佛兰西(法国)尚足与之(英国)抗衡……自英夷贸易断后,他国
颇皆欣欣向荣。盖逐利者喜彼绌而此赢,怀忿者谓此荣而彼辱。此中控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使其相间相暌。”林则徐意在A.利用列强间矛盾维护国家安全B.向西方学习以解决鸦片问题C.强调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D.师夷长技以挽救统治危机20.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在根据地先后创
造了“豆选”(在代表候选人的碗里放豆,得豆多者当选)、“香选”(用香在写有候选人名字的纸上烧圈,烧圈多者当选)等基层普选方式,直接选出乡代表、区议员、县议员、特区议员。这些选举方式A.扩大了基层苏维埃政
权的代表性B.体现了根据地直接民主的全民性C.夯实了中共局部执政的民意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革命力量21.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一系列革故鼎新活动,革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娼妓、鸦片、赌博等社会恶习。同时,采取
措施树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平等互助、艰苦创业等社会新风气。革故鼎新活动A.树立了人民大众的主体意识B.提供了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C.确立了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D.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2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
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921件,原告的败诉率从35.93%下降到28.6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A.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C.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2
3.图1、图2分别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目录,与1954年宪法目录相比较,1982年宪法结构的变动表明A.我国宪法结构处于不断完善之中B.我国宪法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C.我国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D.我国宪法可以根据民意进行修改24.1948年8月,国民
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以1:300万的比率回收法币。按《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网券发行最高限额为20亿元,而当时的法币发行额折合金圆券才2亿元。国民政府的做法A.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B.加剧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C.使
国统区财政经济开始崩溃D.力图扰乱解放区的金融秩序25.下表是1990年—199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些数据的变化主要由于A.全方位多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开展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建
立D.改革开放深化及思想解放的推动26.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
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B.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恶化C.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很大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27.古代雅典在民众法庭
上使用水钟计时,案值涉及5000德拉克马以上的案件,原被告双方第一次发言每方准许用10加仑水的时间,第二次发言每方均为3加仑水的时间。调停人准许发言的时间是一次6加仑水的时间。这一现象反映出古代雅典A.法庭判决相对公正B.司法程序比较严谨C.直接民
主高度发达D.私有财产得到维护28.公元前18年奥古斯都颁布《尤里乌斯法》。法令规定:“罗马男子如果有三个孩子则可以免除公民劳役;禁止独身者接受遗产和遗赠,无子嗣者只能继承留给他们的遗产和遗赠的一半。”这说明罗马
法A.维护了贵族的利益B.限制了公民的权利C.重视保护私有财产D.强调国家利益至上29.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
王权罪论处。这反映出英国A.不承认罗马教廷B.世俗王权不断加强C.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D.推崇宗教信仰自由30.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
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材料反映了基督教A.影响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方面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C.不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教会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定的源泉31.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
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
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32.赫尔德是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倡导关注德国民歌,认为民歌之于德语,德语之于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文学之于德国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种关注的转移中,必然把
人看作日耳曼人,而不是黑森人或图林根人或达姆斯塔特人”。材料表明A.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C.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D.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33.1648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参与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起草,和约承
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认为政治和外交事务应由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服从想象中的帝国、教皇,或是任何其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一条约的签订①说明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②确立了世界近代的外交制度③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④建立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A.①③B.①②C.
③④D.②④34.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画家戈雅作了画作《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A.欧洲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欧洲反法同盟
的持续军事打击C.法国人民厌恶非正义的战争D.欧洲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35.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1867年的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除矿业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1884
年—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材料表明A.议会改革推动英国文官制度建立B.英国的政治民主范围逐渐扩大C.议会改革推动日不落帝国的形成D.英国议会改革由工人阶级发起36.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
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至1972年,日本20世纪出任首相的35人中,只有5人没有担任事务官或军官。据此可知A.政务官和事务官“泾渭分明”B.文官忠实执行政府政策C.文官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D.两官分途走向交叉互融37.美国早期的联邦政府文官一直实行任命制,其标准是家庭出身、品德和才能。1829年民主党人杰克逊任总统时,因为许多官员对他和民主党公开表示不满,杰克逊就
利用职权罢免了许多联邦官员,启用了一批民主党支持者。此后,政党分赃制逐步形成。这种做法A.加强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合法性C.有效防止了贪污腐败现象发生D.破坏了三权分立民主原则3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
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A.国际关系民主化已经实现B.国际法未能解决国际争端C.国际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D.世界各国都禁止战争发生39.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
方国家,但它一面表示“撤销了对逃到台湾的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承认”,一面又表示“驻台湾淡水领事将与台湾地方当局保持事实上的联系。”为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果断决定延迟与英国建交。新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A.以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为根本B.
进一步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揭露了帝国主义遏制中国的阴谋40.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与会国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国家平等,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内容;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强调各国应充分行使国家主权,国家
不分大小、强弱,都应平等地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说明二战后A.发展中国家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显现C.美苏两极格局的主导地位已被动摇D.第三世界左右国际政治格局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共1题,20分)41.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先秦的儒家思想认为,治理国家,不能一味地严刑峻法,以“杀”去杀,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以道德调整为主,以法律调整为辅,从而维护善良淳朴的社会秩序。这方面属于伦理
范畴的“五伦”原则(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与法的关系形成“本”与“用”的关系。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材料二西方法律文化观念主要以权利为轴心,这是因为古希腊、古罗马国家与法
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从法律文化所体现的性质来说,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上是一种私法文化,私法文化是一种民事性(民法化或私人化)的法律体系。西方法律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私法文化,其主要标志是民法和商法的发达。在早期法的形成过程中,西方法律就已具有明显的私法特色,氏族内部斗争的中
心是权利,法律发展促进个人权利的扩大,法律中心也由集团转向个人。近代以后,刑法独立发展,宗教法地位下降,私法空前发达,代表作如《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欧洲大陆各国都编纂了民法典,最终形成民法法系。英美法系国家虽无统一民法典,但具有民法内容的立法却很发达,如合同、侵权行为、财产、公司、票据
、婚姻、继承等法等。逮至现当代,民主宪政制度不断完善,公法内容大幅度增加。但公法不仅未成为法律体系的主干,而且呈现强烈的私法化倾向。——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玉军《中西法律文化的形成与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14分)高2021级高二上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80分)12345678910DCDBBBABDB11121314151617181920AACCDDDBA
C21222324252627282930BCCBDABDBA31323334353637383940ACAABDACAA二、非选择题(共1题,20分)41.(1)主要特点:以道德规范为基础,伦理色彩浓重;礼刑结合,儒法会通;德主刑辅。(每点
2分,共6分)(2)相同点:都以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以及统治的稳定为主要目标。(3分)不同点: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主要以道德为基础,伦理色彩重,主要以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服务;西方法律文化以权利为基础,伦理色彩淡薄,以私法为中心,
注重对个人权利的维护。(4分)主要原因:中国: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4分)西方: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商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