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共(12)页,32.01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9bdb90a53a8f8059e0c8ca0bb4da9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小馄饨、卤肉饭、砂锅鱼头、白斩河田鸡、清汤粉、油墩子、兜汤、臭豆腐……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都
藏着对家乡美味的记忆,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城市的人情冷暖与悲欢离合。材料表明()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
④D.③④【答案】B2、有学者在谈及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体会时说,我会把读到的精彩段落用电脑打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段话阐述一下,马克思写300字,我们可以写500字。久而久之,你就将马克思的文字、思想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你会开
始学会理解马克思和他的“思想”。这表明()①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都是人们认真学习的产物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④接受健康文化影响往往需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熏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必不可少。当前,我国有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垃圾满地,污水横流,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这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差甚远。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资金投入和规
范管理,更需要居民转变观念,主要是因为()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文化的发展需要实践创新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环境【答案】B4、“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
还是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②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都源于物质载体③文化
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④先进文化具有增强人们精神力量的功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5、1986年,成都西北部的一个叫做“三星堆”的村庄,一批人们闻所未闻,神秘诡谲的器物得以重见天日。接着一次次重大的考古发现,重新丰富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版图,证明
了在中国远离中原的“荒蛮腹地”也存在着高度的青铜文明。由此可见()①通过历史文物可以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6
、诸葛亮《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家训作为一个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不仅会内化为个人一生的教养与原则,也在社会伦理政治秩序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作为传统文化的家训()①是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②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③决定人们在实践
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④是经济、政治的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8、“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这一励志
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③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A9.从鲜有问
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近年来,非遗正从抢救、普及和展示,逐步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与之相应,“非遗热”正在蔓延、升级,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所在地文化魅力的媒介,也成为各地积极看好的“文化
生意经”。“非遗热”给人们的启示有()①非遗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需要各国共同保护②立足实践,探索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保护非遗创造了条件④挖掘非遗的商业价值是保护非遗的关键之举A.①③B.①④C
.②③D.②④【答案】C10.10月19日,2019海峡两岸汉字节在厦门和台北正式启动。在本届汉字节上,2019汉字文化创意大赛、两岸汉字节之诗词联谜征集活动、2019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汉文化讲坛等活动依次登场。开展海峡两岸汉字节有利于()①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
②推动汉字书写变革,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两岸人民的文化自信④丰富汉字文化内涵,铸就两岸文化新的辉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11、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
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1
2、2020年7月17日,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迎来本年度最大规模的YCT考试(中小学生汉语考试),共计7859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汉语考试。YCT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汉语的能力
。这表明()A.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D.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答案】C13、2019年12月,《远古的呼唤》经典音乐会在罗马举办
,中国竹笛乐团采用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结合、器乐与声乐结合的形式,演奏了《阳光三叠》等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音乐作品,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因通过大众传媒传播而具有价值
②推动文化交流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中国文化得到了意大利民众的广泛认同④音乐之美能带来精神愉悦,丰富精神世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14、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于2020年9月在河北邢台举办,大会以“再现扁鹊精神,坚定中医信仰,凝聚文化力量,助推产业发
展”为主题,传承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发展。假如你在线就中医药的发展参与讨论,以下发言正确的有()①了解民族医药,体验传统文化魅力②中西医学相结合,以西医研究为主③保护中医药文化,发展民族医药事业④加强医学交流,促进中医向
西医转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15、2019年,《都挺好》成了“现象级”的热播剧。该剧聚焦中国式的家庭矛盾,以多角度反映百姓生活、塑造人物关系,传递“都挺好”的普世观念。该剧的成功表明()A.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B.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C.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答案:D14.甲骨文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它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
定了基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陈楠把甲骨文开发”成表情包,成为年轻人微信中的“斗图”法宝,这一做法①借助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途径来传递中国符号②积极利用当今现代化手段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③善于使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④激活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发展的使命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15.《山海经》这样描述凤凰∶“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日∶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牌文日仁,腹文日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犹如凤凰展翅,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中国开放包容和
平合作的博大胸怀。大兴机场与首都机场“腾龙”造型的T3航站楼遥相呼应,构成“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大兴国际机场①作为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②具有继承性,说明文化越古老越有价值③实现了对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文化寓意鲜明,说明只有经济发展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16、中国人讲究常回家看看操劳一生的“空巢老人”。但是欧洲有一项报告结论:父母很享受子女离家
后的独立生活,成年子女“回巢”对他们的退休生活是一种侵扰。这说明①东、西方人对“空巢”与“回巢”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②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对东、西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③不同文化背景下,亲子关系具有普遍性④东、西方人对“空巢”与“回巢”的态度各有特殊性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答案:C17.近些年,博物馆数字化成了热门话题。三维全景、虚拟现实等技术给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了更多便利和可能,一些沉浸式体验和衍生的文化创意产品更是拉近了观众之间的距离。比如,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传世珍品《清明上河图》被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
新兴艺术展演,在画馆中,游客变为“画中人”一览汴京风光。由此可见①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物的采集、存储和传播方式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
越突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18.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型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类似中国的缠枝莲,壶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可见:①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19.近几年,全国不少地方和单位掀起了抵制洋节,过民族传统节日的活动。对此,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在中国,过平安夜,圣诞节完全没
有西方的宗教仪式感,更多的是年轻人释放压力的放松娱乐以及商家的促销活动,担心过洋节会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无疑就是杞人忧天。下列各项中对反对者的观点有支持作用的是: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要提防西方文化渗透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在
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相互借鉴③洋节的泛滥会导致中国传统节日不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④我们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抵制洋节是文化自卑的表现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20.北京APEC峰会上领导人的服装,以海水江崖纹等传统
纹样为设计基础,传达出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杭州G20峰会会场,以江南白墙、透景圆窗等元素,营造出“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的典雅之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的中式家具,造型洗练、卯榫精密,瓷器用品再现“千峰翠色”之美,体现了中正平和、温柔敦厚的美学精神。这些设计
()①采用传统工艺和造型,极富民族文化特色②创新性表达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文明智慧③面向人民大众的审美,获得良好经济效益④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21.依托二维码技术,报纸将部分稿件由单一
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态,读者只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报纸提供的“二维码”,就能通过手机屏幕获得报纸上文字或图片的相关视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有利于()①新闻传播媒介的丰富与融合②新纸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③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沟通共
享的强大功能④报纸逐渐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淡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22.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1979年在北京首演,后又按照舞剧国际标准创排,40年来不断升级换代、常演常新,走进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2887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成功实现了“送文化”到“卖文化”的转变。这表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②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走向统一④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
经济基础之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23.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把“如意”的S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
达。这种表达:A.具有继承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承袭B.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中国“如意”寄予世界美好祝愿C.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体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D.是独特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B24.近年来,某县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绿化布局
,通过加强风景廊道、景区游园、单位庭院绿化建设,进一步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打造生态宜居城区,改善和提升城市面貌和人居生活环境。改善和提升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从文化上必须①坚持经济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事业②应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③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坚决拒绝西方现代城市文化④根植
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推动生态文化创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二、非选择题25.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它与中国社会发展密
切相关,强烈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教育部提出要在中小学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年级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
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发扬
书法艺术,光大优秀传统文化。(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开展书法教育的依据”。(11分)(2)请你为弘扬和宣传我国的书法艺术写出三条活动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6分)答案:(1)①传
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书法有利于激发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书法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3分)③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国人学习书法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文化,自觉继承和保护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3分)④学习书法,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2分)(2)①弘扬传统,书写卓越。②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③练中华书法,承传统文化
。④写气质人生,扬祖国精华。⑤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6.疫情爆发以后,广大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以“最美逆行”奔赴疫区,以大无畏精神与病毒较量,日夜奋战,守护群众平安健康。为弘扬广大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
精神,以反映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最美逆行者》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分为“逆行,出征”“抗疫,战斗”“誓言,心声"三部分,通过一系列感人故事、多个视频片段,为读者勾勒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医务工作者
的英雄群像。全书生动展现了他们的初心使命、铁的担当与家国情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力量,分析致敬“最美逆行者”,颂扬英雄精神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作用。(10分)①文化作为
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2分)②“最美逆行者”彰显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2分)③颂扬英雄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医务工作
者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始终保持强大的疫情防控战斗力;(3分)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信念,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斗争的磅礴力量。(3分27.2020年运
河“嘉年华”开幕式于2020年9月28日晚在扬州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北门广场举行,主题为“千年运河•精彩生活”。活动期间,将在扬州宋夹城景区、古运河等五大区域举行文艺名家采风、花车花船巡游、运河城市非遗展示、运河“老字号”嘉年华、裸眼4D灯
光秀、5G大运河等19项彰显运河沿线城市特色的文化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千年运河•精彩生活”的意义。(10分)①有利里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创新文化
传播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浙江绍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说,“历史+人文”塑造了绍兴的“颜值”和“气质”,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支撑。近年来,绍兴市谋划
和实施了振兴文化产业的系列重大举措,编制了绍兴文创大走廊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文创大走廊建设,2019年7月22日,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活动现场,含鲁迅元素的矿泉水、集水乡特色的乌毡帽……一系列极具绍兴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集结”,透露出
古城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会上,绍兴市12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绍兴市文创产业服务银行揭牌,绍兴市十大“文化龙头企业”、十大“创新型文化企业”和十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街区)”授牌。绍兴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处在培育阶段,仍有很多差距和不足。绍兴
要从守正创新、规划引领、融合发展、项目带动等方面全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今后,绍兴将大力发展传统经典、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演艺四大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文化会展两大新业态,形成“4+2”的文化产业体系。绍兴将落实打造“古城”品牌,投资近千亿元启动文旅融
合项目,全力推进文旅融合样板地打造,带动绍兴文化产业发展。(l)文旅融合,绍兴有“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旅融合这场大戏对绍兴发展的重要意义。(10分)(2)请你为“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草拟两
条宣传标语。(4分)【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②推动文旅融合,一方面,有利于挖掘绍兴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播绍兴特色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4分③另一方面,有利于发展绍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丰富文化消费,促进绍兴经济社会发展。4分(说明:从其他角度说明,言之有理也可给分)(2)①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②弘扬传统文化,展示绍兴形象;③文化和旅游融合,经济和社会齐飞;④促进产业大发展,壮
大文化硬实力等等。【解析】(1)本题以文旅融合为背景,设置材料及问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题目。材料“一系列极具绍兴特
色的文化创意产品“集结”,透露出古城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据材料“浙江绍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说明推动文旅融合有利于挖掘绍兴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播绍兴特色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从守正创新、规
划引领、融合发展、项目带动等方面全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传统经典、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演艺四大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文化会展两大新业态”有利于发展绍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丰富文化消费,促进绍兴经济社会发展。(2)本题要求“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草拟
两条宣传标语。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9、阅读材料:云南省龙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该县积极推进农业与文化有效对接,以农耕文化和抗战文化为载体,突出抗战文化品牌,着力打造以松山为重点的抗战遗址群,农
家乐餐馆推出松山抗战系列菜肴,‘子高地’荷包蛋、‘马鞍山’砂仁鸡、‘狗头坡’酸木瓜炸猪脚等,都是本地农家菜。”一道菜就是一个抗战文化符号,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记住历史,勿忘国耻。深挖民族民间文化、依托剪纸、刺
绣、染织、篾编四大文化板块,擦亮“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名片。着力培植文化产业,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起了剪纸、刺绣、染织、民族乐器制作、篾编、傣味饮食等家庭作坊30多个。举办“稻花鱼节”、“山歌节”、“泼水节”、“火把节”等一系列活动。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融合“文旅农
”要素,唱响乡村振兴的“田园交响曲”。为了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解决群众文化需求,建设文化广场,积极谋划文化大舞台、纵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配置了农家书屋,配置图书和报刊等,群众一有时间就到农家书
屋借阅养殖、学习了解种养殖专业知识和致富技能,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向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加油站”,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文化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加速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云南省文化扶贫的措施对贫
困地区文化扶贫的启示。(12分)【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支持贫困地区培植特色文化产业,推动贫困地区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文化遗产和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提升贫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发
挥传统民族节日的凝聚作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30、阅读
材料: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的动漫事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漫崛起之路。近几年,国产动漫热度不断增高,无论是唯美中国风的《大鱼海棠》、酷炫特技的《大圣归来》,还是2019年票房口碑创新高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都预示着国产动漫的崛起。
而这背后,国内动画技术的革新,带来了与好莱坞动画一样较好的影院视觉体验。国漫作品,一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经典故事形象诠释主题思想,将经典故事放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改写,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实现了
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渗透了人文色彩,注重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生动刻画,更重要的以当代中国人的视角提出主流价值观。国漫发展,让观众获得了全新的生活体验,也助推了国产动漫的强势回归。国漫发展虽呈现出一派良好势
头,但与享誉全球的“漫威英雄”“迪士尼公主”相比还不够强势。但不可否认,“国漫崛起”的大旗一直在我国接力传递,国漫后续的发展需要匠心和耐心,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和坚守。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国产动漫的崛起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2分【答
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渗透人文色彩,传播正能量,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群众内心情结,提供精神指引。④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满足群众视觉体验,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国产动漫的崛起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
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的是国产动漫的崛起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31.阅
读材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的农耕文化发展空间萎缩,某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扎实推进。以保护、传承和利
用为核心,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功能,组织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农耕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积极开展农耕文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利用现有乡村建筑,留住乡村记忆;扶持农耕题材影视剧、纪录片、微电影
、网络剧创作,增强各族群众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说明该省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做法的合理性。(14分)【答案】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对研究农耕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
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农耕文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能够培养素质优良的农耕文化传承人才,从而促进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村记忆,能够增强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是文化
传播的主要手段。扶持农耕题材影视创作,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增强中国农耕文明的影响力。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信阳市地处河南省南部,是邗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发源地.近年来,该市采取措施,扎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免费对市
民和游客开放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举办“不忘初心敬英雄"主题宣教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开展“我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组织道德模范深入基层乡镇开展报告会,实施典型示范引领;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实施志愿团体网上注册,在农村设立志愿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活
动,构建互助友善的和谐氛围;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推动校园文明水平整体提升,营造优美育人环境;在车站、广场、主次干道等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絡等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入脑入心。结合材
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来作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的方向是“说
明该市是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及作用等知识作答,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
设过程,多渠道全方位营造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为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提供滋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参考答案】(12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
,多渠道全方位营造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4分)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为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提供滋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