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7)页,201.79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7408f5b4a7cc0bfe3cad4a74274f3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沧州一中高二级年级开学历史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转变,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这些改变主要体现在①从迁徙过渡到定居②疾病和饥荒盛行③人口得以加速增长④手工业劳动出现A.①②③B.①②
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处在大河流域的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A.《罗摩衍那》B.甲骨文C.《吉尔伽美什》D.楔形文字3.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②拉丁字母直接由腓
尼基字母演化而来③腓尼基人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④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下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下列关于西欧封建庄园的历史解释准确的是A.庄园是近现代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B.庄园中自由农民无需为领主服
一定劳役C.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必须由国家法庭审理D.庄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5.中美洲、南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于古代美洲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印第安人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B.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业C
.印加人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规模宏大D.阿兹特克人在农业上发明了浮动园地6.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主要
是因为A.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的开通B.工业革命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C.全球商品贸易网逐步形成D.机械化生产增加了蔗糖的产量7.新航路开辟之后,屠杀与病毒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世界人口却在增长。世界人口在1500年约4.25亿,到1600年前后增长到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
亿。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对经济的推动作用B.各大洲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C.农作物在新旧大陆间的交流D.近代生命科学的兴起和发展8.表1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事物扩散和交流,对此理解正确的有表1类型人口动植物疾
病动物植物举例美洲族群混合牛玉米天花影响民族融合、新民族形成农耕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人口增长,贫瘠地区得到开发造成大量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①美洲族群混合现象主要是殖民活动的产物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向美洲的迁移③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各种疾病传播
④全球物种大交换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有学者认为:“近代的法国人民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们曾先后信仰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学说,并为此流血战斗,建立政权制度,正是多元化的思想带
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引导着法国人民一直高举着革命的旗帜。”该学者旨在A.说明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性B.揭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替的原因C.肯定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制D.说明大革命加剧了法国的社会动荡10.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改革和革命影响A俄国农奴制改革推翻沙皇专制,发展资本主义B意大利统一缓和国内矛盾,实现民主共和C日本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对外侵略扩张D德意志统一清除贵族统治,确立民主共和11.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危害惨烈的致命瘟
疫黑死病。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连上帝都不能依靠了,只能依靠人自己了,所以开始重视人自己的价值。由此可见这场灾难A.冲击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C.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D.催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2.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
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说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A.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B.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C.对共和制政体的实践D.君主立宪制的构建进程
13.“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包括)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评价的这部著作A.吸收了英法美的文化成果B.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最早
提出暴力革命的方式D.预见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1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870年时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是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德国这些成就的取得A.改变了西欧政治格局B.萌发了军国主义思潮C.推动
了政治体制改革D.得益于科学成果应用15.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冶炼工业的生产等导致工人出现了急性苯胺染料中毒、煤焦油引起癌等问题。从20世纪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等新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主
要源于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生物病毒的传染C.资本家的肆意剥削D.石油工业的发展16.1871年,巴黎公社颁布法令:统计被遗弃工厂的数目,拟定工人协作社的章程,规定把工厂转让给工人协作社的条件以及应向厂主交
付的赎金数额。这反映了A.旧式的国家机器依旧未被粉碎B.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C.公社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倾向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本确立17.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
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A.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B.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C.世界出现一体化
趋势D.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18.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则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大国间的一致应成为采取行动的必要条件。
这表明联合国A.是具有强制性的国际政治组织B.变成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C.具有明显的帝国主义强权色彩D.处理国际事务更具可操作性19.以下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变化统计。(单位:万人)1880年1890年1900年1910年1914年俄国79.167.7116.2128.5135.2
法国54.354.271.576.991.0德国42.650.452.469.489.1奥匈帝国24.634.638.542.544.4意大利21.628.425.532.234.5据此可知A.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C.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D
.各国力量对比变化巨大20.表2为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表2时间(年)探索1918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实行新经济政策1925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30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1936“苏联模式”形成A.最大程度的维护了农民利益
B.都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D.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21.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
是A.马赫迪起义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华夫脱运动D.桑地诺抗美斗争22.在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上,虽然英美苏三大国都同意维持德国的统一,但对如何实现统一,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英美主张经济统一,即在实现四大占领区商品、人员和货币的
自由流动基础上完成德国统一。而苏联担心德国各部分会因经济困难而投人美国的怀抱,因此坚持先要在政治上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机构,即“政治统一”为先。这反映了A.英美经济实力大于苏联B.双方都反对德国统一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D.双方争夺“势力范围”23.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
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约,重新瓜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叙述的是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③1945年成立联合国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A.①②
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1945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针对当时的国际局势提出两点建议:利用威慑制服威胁;修复紊乱且低迷的西方国家体系。他认为相比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他更担心欧洲的沉沦对全球势力均衡所造成的破坏,使得美国不得不回到一战和二战时那种以武力应对威
胁的老路。艾奇逊意图是A.重新塑造欧洲均势B.稳定欧洲社会秩序C.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保证美国国家安全2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常责备其西欧盟友在防务领域故意推脱责任,而西欧则抱怨美国总在经济、军事乃至外交领域对西欧进行干扰。1973年,基辛格在“欧洲年”计划中强调了
美国继续支持西欧一体化的立场,呼吁美欧密切合作,进一步加强大西洋联盟的团结。材料反映了当时A.美国和欧洲联盟既合作又斗争B.世界格局已发生了重大改变C.冷战在资本主义世界愈演愈烈D.美国霸主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26.下图是王同学在学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一课后所做的课堂笔记(部分)对于该笔记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②冷战是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并加速其形成③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和框架④两极格局瓦解
意味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7.某学习小组依据下列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选项中符合其研究主题的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与改革C.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D.战后科技
革命与经济发展28.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材料说明了A
.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B.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C.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D.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29.20世纪80年代,欧美一些学者提倡在历史教学中以“世界史”取代旧有的以民族国家和欧洲历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史”,力图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
角审视人类历史,避免简单地拼合。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欧洲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下降B.美苏两极格局趋向于瓦解C.世界文明交往与互动的深入D.全球化弱化了国家意识3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以下属于中国政府率
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是①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②设立丝路基金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④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55分)31.近代历史
中,殖民主义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给人类文明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创伤。阅读材料,回答间题。(24分)材料一欧州和美洲的企业家依靠在非洲用商品交换奴隶而发财致富。他们再把非洲人贩卖到西印度和美洲,从中获得更大的利润。种植园的产品——棉花、原糖、烟草及其他
商品等被运往欧洲,成为那里新兴工业的原料。在欧洲出售殖民地商品又给商人和奴隶贩子带来新的利润。这就是所谓的三角贸易……奴隶贸易给非洲本身带来的却是战争、蹂躏、抢劫和暴力。——(苏)阿勃拉莫娃《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
易》材料二我们应该记住,制宪会议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讨论奴隶问题,而且为了表面上的好看,宪法谨慎地删除了“奴隶”一词。……如果明令禁止奴隶贸易,佐治亚州和南卡罗莱纳州可能会拒绝加入联邦。康涅狄格州的罗杰·谢尔曼说:“与其与南部各州分裂,不如让它们进口奴隶。”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各州的妥协,
美国可能会成为两个国家,而不是由各州组成的统一国家。显而易见的是,黑奴是白人领导者“同父异母的兄弟”,但美国人依然拒绝承认黑奴是“人”和其“兄弟”。——摘引自(美)约翰·伦道夫·斯皮尔斯《美洲奴隶贸易:起源、繁荣与终结
》材料三大西洋奴隶贸易结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反对输出奴隶的斗争,同非州(洲)酋长签订禁止奴隶贸易的条约,这些是殖民主义者用以开始瓜分非洲的手段。因此,奴隶贸易的终结,也就是瓜分非洲殖民地时代的开始。……在十九世纪过渡到二十世纪的年代中,
除了冰冻的极地以外,全世界都被瓜分完毕。从此以后,土地只能作为被重新瓜分的对象了。……德国将其全部殖民地让给主要协约国家和它们的伙伴。凡尔赛体系所加深了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特别是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要导向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战争。历史
证明了,笫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摘编自(法)雅克·阿尔诺《对殖民主义的审判》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角贸易”的路线。结合所学,说明奴隶贸易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南北各州在制宪会议上就“奴隶问题”达成了怎样的妥协?(4分)(3)根
据材料三,指出殖民主义者在十九世纪后期掠夺手段的新变化及由此引发的国际关系问题。结合所学,简述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努力。(1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赛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
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城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
进行丝绸贸易》材料二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
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沿线国家发展经
济、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推动当今国际合作以及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李国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
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方案”的核心理念,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内在条件。(6分)33.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选两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13分)罗伯特.沃波尔亚当.斯密华盛顿瓦特爱迪生甘地罗斯福杜鲁门马歇尔曼德拉沧州一中高二级年级开学历史考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1-
-10:CCADDCCBBC11--20AABDDCADCC21-30BDADDDBACB31(1)路线:欧洲一一非洲;西印度(或西印度群岛)或美洲——欧洲(2分)影响:非洲:奴隶贸易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
劳动力,给非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2分)欧洲: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2分)美洲:为美洲提供了充足的廉价的劳动力,对美洲资本主义发展有深远意义,但也造成了长期的民
族歧视(2分)(2)妥协:保留南方的奴隶制度;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4分)(3)新变化:瓜分殖民地;(2分)问题: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
盾;推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6分)努力: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万隆会议,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坚持反对新老殖民主义。(4分,任答2点)32..(l)张骞通西域;中国丝织技术先进,
丝绸影响扩大;罗马帝国对丝绸有强劲需求。(6分)(2)唐宋封建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陆上丝路的受阻;科技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重视海外贸易。(任答三点,6分)(3)理念:共商、共建、共享。(2分)内在条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任答两点,4分)33(13分)答案:参考5.3高中全优卷答案解析5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