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docx,共(14)页,1.47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1c3bfa5822f20046984a3ffff7c2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滕州一中高一期末测试历史卷2023.01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诸如:朝代名称效益战国(秦)都江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战国(魏)西门豹渠“以富魏之河内”汉朝白渠“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这些工程的兴建A.阻碍了经济交流B.不利于商
业进步C.促进了农业发展D.实现了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以富魏之河内”,“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的兴建,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水利工程对农业的积极作用,“阻碍”表
述错误,排除A项;农业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的富足,是有利于商业进步的,排除B项;战国时期是分裂时期,不能用“实现”来形容,应是有利于统一事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2.墨子认为“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圣人为衣服,适身
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据此可知,墨子()A提倡节俭B.重视礼制C.崇尚自由D.注重规范【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衣服带履方便合体即可,不必追求“荣耳目”,反映出墨子提倡节俭
,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墨子重视礼制,排除B项;崇尚自由并非墨子的观点,排除C项;注重规范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下图是关于“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D项正确;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4.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
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自然资源丰富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明显发展,结合所学可知
,这主要是由于北方动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5.《新唐书·百官志》云:“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
,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曰慰劳制书之;四曰发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据此可知,中书省负责()A.草拟诏令B.审核诏令C.执行D.独执宰相之职【答案】A【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中书省地位很高,负责辅助皇帝,掌管草拟诏令的重要职能,A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排除B项;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排除C项;唐朝设置三省机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图所示是755年与760年唐代课税户与课口的变化情况(单位:
户),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农民赋税负担减轻B.土地兼并的严重C.社会经济臻于鼎盛D.社会局势的动荡【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755年至760年,唐代课税户与课口数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爆发了安史之乱,社会秩序动乱,人口流亡,国
家户籍制度遭到破坏,掌握的人口数量减少。D项正确;古代农民的赋税负担很重,排除A项;土地兼并是造成唐朝的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排除B项;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经济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7.鉴于唐末五代“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充足
),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鲜(少)”,北宋统治者为保证各地赋税上交朝廷,采取的措施是()A.用文官担任枢密使B.设置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C.设参知政事为副相D.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为了削弱唐末五代出现的藩镇割据势力,北宋统治者在地方设立平行的四
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控制,其中在地方设置转运司对地方财政进行控制,B项正确;枢密使是中央掌管军权的长官,排除A项;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的副相,排除C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中央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8.北宋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上奏:“窃以国
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而惟材是择。”这说明北宋()A.国家对社会控制较松弛B.更重视家庭门第观念C.科举考试向全社会开放D.实行
重文轻武的国策【答案】C【解析】的【详解】根据题干中“窃以国家取土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不问东西南北之人……而惟材是择”说明宋代的科举制度比唐朝完善,面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
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不仅原则上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C项正确;题干反映科举制重视家庭门第观念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题干主要说科举的变化,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较松弛和重文轻武国策无关,排除A、D项。故选C项。9.作为北方民
族政权,辽朝并非匈奴、突厥一类纯粹游牧帝国,亦不像北魏那样完全移入中原农业区,而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国家,反映到政治制度上,也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一特征是()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驿站制度D.四等人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
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A项正确;B项是金朝,排除B项;CD项是元代的,排除CD项。故选A项。10.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明道德之善。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据此可知,两者都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B.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C.主张“工商皆
本”D.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格物致知”,以明道德之善,“内心反省”,以“致良知”,可以看出两者都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项正确;宋明理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否定专制制度
,排除A项;宋明理学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B项;工商皆本论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的观点,不属于理学的范畴,排除C项。故选D项。11.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
、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赣南地区()A.普通农户收益锐减B.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C.农业生产出现衰退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
、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可知,明朝中后期赣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而经济作物主要流向市场,说明当时赣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普通农户的受益锐减,排除A项;农民对粮食需求并未减少,排除B项;
经济作物规模扩大,说明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国古代某机构有三个特点:简、速、密。“简”是机构精简,人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调来调走,便于控制;“速”是迅速,办事效率高;“密”是保
密性强。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A.政事堂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机构精简,人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调来调走,便于控制”、“保密性强”结合所学判断,它指的是清代军机处,D项正确;政事堂在唐朝是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统帅六部的机构,不符合”有官无吏”的特点,排除A项
;宋代的枢密院管理国家军事,不符合”有官无吏”的特点,排除B项;明代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受司礼监的牵制,不具备简、速、密三个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3.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
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C.开放通商口岸D.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
可知,这一特权涉及到法律审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权指的是领事裁判权,D项正确;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开放通商口岸与材料中的司法审判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4.有学者指出:“有洪杨内乱之因,遂生曾、胡、左、李迭握朝权之果。”“金田一役,实满汉权力消长之
最初关头也。”这些论断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为满汉统治者残酷镇压D.引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遂生曾、胡、左、李迭握朝权之果”、“实满汉权力消长之
最初关头也”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晚清地方汉族官僚势力的增强,冲击了晚清中央政治权力结构,引起了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起义,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沉
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满汉统治者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为15.如图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A.19世纪初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20世纪
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漫画中的“欧洲的干预”“辽东半岛”“日本”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放弃了占领中国辽东半岛的企图,该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反映的是三
国干涉还辽,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甲午战争后,应为19世纪末,排除B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国干涉还辽,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列图片反映
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主题是A.新兴力量的崛起B.政治民主化的尝试C.国家出路探索D.清政府权威的丧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不同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努力,C项正确;《海国图志》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他们称不上是新兴力
量,农民阶级也不是新兴力量,排除A项;《海国图志》《资政新篇》均无法体现政治民主化尝试,排除B项;D项表述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7.据海关统计,中国1915~1918年的出口贸易额每年都比1913
年增长了约18%到20.5%。这一现象的出的现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日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C.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高涨D.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5—1918年间是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这一时期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由此促进了对外出口贸易额的增长,A项正确;美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不利于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排除B项;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高涨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但不是出口贸易额增长的主
要因素,排除C项;中国近代发展迅速地是轻工业,排除D项。故选A项。18.1919年,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是()A.西学与中学B.自由与
平等C.道德与法治D.民主与科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即德先生、赛先生,D项正确;“两位先生”是民主与科学,排除ABC项。故选D项。19.据统计,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57967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50.8
%;1928年6月,130194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10.9%;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年7月降为5.5%,1930年9月下降为1.6%。这反映()A.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人革命性不足B.中共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C.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不重视工人D.中共党内的“左”
倾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57967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50.8%;1928年6月,130194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10.9%;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年7月降为5.5%,1930年9月下降为
1.6%。”可知,反映了1927年至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构成结构中工人的比重不断下降的信息,说明了中共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人革命性不足的信息,排除
A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不重视工人,表述有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共党内“左”倾错误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0.读下图,中国军队在图中所示战役中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该战役属于()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徐州会战D.武
汉会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军队在图中所示战役中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结合图示可知中国军队在图中所示战役中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C项正确;淞沪会战最后的结
果是失败了,排除A项;忻口会战属于太原会战,排除B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与图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1.下图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变化。据此
推知,中国共产党当时致力于A.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B.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D.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制度建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变化”
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打击日本的侵略,所以中共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在经济上推行双减双交政策,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在四十年代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而不是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排除A项;大生产运动是为了解决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及严重的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等解放区出现物质和财政相互匮乏的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制度建设”不能直接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当时的目的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A.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建立了新中国的法律体系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为“三大改造”
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项正确;“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三大改造的影响,排除A项;五四宪法刚刚颁布,“建立了新中国的法律
体系”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在1953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3.下列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序号史实结论A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B19
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亚非各国合作创造了条件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D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A.AB.BC.CD.D【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亚非各国合作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肃清了”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是在新时期,排除C项;“一带一路”的国家并不是都是周边国家
,排除D项。故选B项。24.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这两次分地都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B.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C.促进了农业现代化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
析】【详解】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结合所学可知是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结合所学可知是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以极大发展,D项正确;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土地所有制是公有制,没有改变,排除A项;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土地改革中未涉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实行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25.据如表所示现象可知,该时期中国()A.农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B.工业生产形成完善体系C.国民经济结构严重畸形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78——2014年中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
”可知,1978一2014年,中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项正确;农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工业生产形成完善体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国民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在材料中无法
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26题16分,27题18分,29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尤其重视建设连通南北的运河主干网……隋朝先疏浚关中漕渠并改称广通渠;又改建邗沟……然后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相继开凿了通济渠和永济渠。于是江南
财赋可由水道转输运往关中。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准备亲征高句丽,就自江都(今扬州)坐船经水道直达涿郡。隋又开通了江南河,大致是利用旧有运渠加以疏导,自京口(今镇江)绕太湖之东至余杭(今杭州)。材料二元灭南末后,为征调南方财赋以供京师之需,进行了疏通漕运和开辟海运的工作。元世祖后期,
在山东开凿会通河……随后又采纳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建议,在京郊开凿通惠河,引大都西北诸泉水东至通州(今北京通县)……经重新疏凿,运河改变了过去迁回曲折的航线,河道基本取直,航程大为缩短,运粮船可以直接驶入大都积水潭(今北京北什刹海一带)停泊。“江准、湖广、四川、海外诸
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这条河道在明、清两代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均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元两条运河的异同并分别说明其成因。【答案】异:隋朝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沟通南北,元代通过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使运河直达大都;隋朝运河走向比较曲折,元代运河则相对平直。成因:洛阳是隋朝的东都;大都是元朝的都城。同:都是南北交通运输大动脉;都是保障政治中心物资特别是粮食供应主要通道;都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成因:隋朝、元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建立了
封建大一统王朝。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位于北方,北方需要南方粮食供应。【解析】【详解】异:根据材料一“隋朝先疏浚关中漕渠并改称广通渠;又改建邗沟……然后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相继开凿了通济渠和永济渠。于是江南财赋可由水道转输运
往关中。”可知,隋朝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隋朝运河走向比较曲折;根据材料一“在山东开凿会通河……在京郊开凿通惠河,引大都西北诸泉水东至通州(今北京通县)……经重新疏凿,运河改变了过去迁回曲折的航线”“江准、湖广、四川、海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可知,元代通过开凿会通河和通惠
河使运河直达大都、元代运河则相对平直。成因:结合所学从都城地理位置来分析。同:根据材料一“隋朝先疏浚关中漕渠并改称广通渠;又改建邗沟……然后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相继开凿了通济渠和永济渠。于是江南财赋可由水道转
输运往关中。”可知,沟通南北交通运输大动脉、保障政治中心物资特别是粮食供应主要通道;根据材料一“在山东开凿会通河……在京郊开凿通惠河,引大都西北诸泉水东至通州(今北京通县)……经重新疏凿,运河改变了过去迁回曲折
的航线”“江准、湖广、四川、海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可知,沟通南北交通运输大动脉、保障政治中心物资特别是粮食供应主要通道。结合所学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来分析。成因:结合所学从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经济重心的南移、政
治中心位于北方的角度分析。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
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据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梁启超三期“进化”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简要指出近代中国向西
方学习的特点。【答案】(1)①“器物”:林则徐、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灌、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设立近代工厂(如上海制造局)。②“制度”:康有为、梁启超、开展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黄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文化”: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领导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等主要活动。(2)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时代主题相结合。【解析
】【详解】(1)“器物”:根据材料“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有林则徐、魏源、编纂《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灌、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设立近代工厂(如上海制造局)。“制度”:根据材料“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
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有康有为、梁启超、开展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黄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文化”:根据材料“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
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领导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等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
度”再到“文化”的变化,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同时根据所处时代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时代主题相结合等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
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家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史实,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理由是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遏制中国。国内: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加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相同,我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同时与世界被压迫民族、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维护世界和平、进行友好合作。我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孤立,为新中国开展经济建设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家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可知,建国初我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同时与世界被压迫民族、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维护世界和平、进行友好合作。结合所学从建国初外交政策制定的国际和国内因素来分析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