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答案.pdf,共(2)页,12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5076503fed668efa0ada4cfd48992e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8级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1-5BBBCD6-10DBACA11-15ADCCB16-20BBBDC21-25BABBD非选择题26.(1)原因:周王室的衰微(周天子失去控制权)诸侯势力的壮大
、分封过程基本终止。意义:有利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推动大一统的进程。(4分)(2)特点:汉初分封制层级少;分封的基础是郡县制;拥有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变化:王国统治范围缩小;王国地位进
一步下降(成为与郡同级的行政区划);取消人事任免和财政两大特权。(6分)(3)特点:政治制度的演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总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27.(1)特点:涉及范围广;关注农业(生态;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
对后世影响大(3评价:积极:秦法内容十分丰富、细致,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消极: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致使秦朝速亡。(3分)(2)不同:(中国部分若写成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特征不给分)政治环境不同: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秦朝重视法治;古罗马平民力量强大,影响了法律制定。经济基
础不同:秦朝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不同: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古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6分)启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注意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等。(言之有理即
可)(2分)28.示例看法: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说明:春秋时期孟姜女的原型故事反映了当时诸侯争霸的事实;两汉时期故事演变为孟姜女哭倒城墙,反映了天人感应思想,儒家思想影响力的扩大;隋唐时期,故事
时间推移到秦朝,并与秦始皇挂上了勾,反映了经历魏晋以来战乱的人民对暴政的控诉和反抗;宋元明清时期,话本和民间传说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孟姜女自杀的烈女行为和民间为孟姜的立庙运动反映了理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民间传说是特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言之有理即可。如:春秋时期孟姜女的原型故事反映了当时“诸侯争霸”和封建剥削沉重的事实;两汉时期故事演变为孟姜女哭倒城墙,反映了“天人感应”思想,儒家思想影响力的扩大;隋唐时期,故事时间推移到秦朝,并与秦始皇挂上了勾,反映了经历
魏2晋以来战乱的人民对暴政的控诉和反抗;宋元明清时期,话本和民间传说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孟姜女自杀的烈女行为和民间为孟姜的立庙运动反映了理学的发展。总之分析这一故事演变问题,需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来解答。29
.示例1:《临时约法》与1787年宪法的关系.论证:《临时约法》在制订形式、主要内容、主要制度等方面,明显借鉴了1787年宪法的部分做法,并得以实施;但由于两国国情差异极大,时代相距久远,导致两者的命运迥异.示
例2:《临时约法》与1787年宪法差异分析.论证:制何订参与者,前者更为多元化,历时较久;后者以革命派和欧美化的留学生为主,制订仓促;前者在妥协中得以制订,后者因人定法;前者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时代条件,因此能够持久;后者因自然经
济、社会性质、社会环境不同,而未实施且很快被破坏.示例3:1787年宪法与《临时约法》运行特点成因谈.论证:前者是移民国家,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后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基础薄弱.前者己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封建传统,后者封建统治根深蒂固.前者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后者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劣势.前者分权明确,后者机制不明,因人定法.(言之有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