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634.155 KB
  • 2025-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634.15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45b0123d2d3724a8bfe29c68e0abf1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卷命题:泗县一中李永;审核:泗县一中王晓丹(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有

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3分,共48分)“人户分离”指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情况。2021年5月发布的第七次安徽省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1810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422.8万人,流动人口为

1387.2万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155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232.2万人。与安徽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1099.9万人,增长154.91%;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

79.8万人,增长195.68%;流动人口增加820.1万人,增长144.63%。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造成安徽省“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①城乡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②人均消费水平③户籍管理制度④对外开

放程度差异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③2.为了缓解“人户分离”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快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B.扩大城镇用地,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C.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通达度D.提高生产技

术,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人户分离”指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情况,由于城乡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导致广大务工人员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流动,但受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影

响,大部分人口无法在经常居住地落户,从而出现“人户分离”的现象,①③正确;人均消费水平高可能会使迁入人口生活成本上升,人们迁入减少,从而减少“人户分离”现象,②错误;安徽省的省内流动量远远高于跨省流动人口,但是人户分离人口多,所以与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无关,④错误;D正确,AB

C错误。故选D。2题详解】“人户分离”会导致农村劳动力和人才流失,同时也会加重城市就业、交通、住房、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因此缓解该问题应加快乡村建设,缩短城乡差距,【的A正确;扩大城镇用地、完善交通网络会促进城市化,加重“

人户分离”的现象,BC错误;提高生产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会减少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快农村劳动力外迁,不是缓解该现象的最佳措施,D错误。故选A。【点睛】人户分离人口增长较快,直接影响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造成社会成员身份标签化,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户分离还是家庭

户规模持续缩小的影响因素,加速传统社会解构,给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行业带来重大挑战。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3.影响A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源B.光照C.矿产D.地形4.B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主

要原因是()A.交通不便B.资源短缺C.经济落后D.生态脆弱【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少,只在有水资源的绿洲地区人口分布相对密集,水资源缺少的

地区人口稀疏或无人分布,因此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资源,A正确;光照、矿产、地形也对当地人口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没有水资源影响更大,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CD。故选A。【4题详解】B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D正确。B地区地处偏远,且海拔较高

,交通不便,但是交通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较小,A错误。青藏高原地热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B错误。经济落后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和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就业状况,城市化

水平,交通状况);开发历史长短。下图为“某乡村规划效果图(局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5.如果该村落有一个便利店,最有可能在位置()附近。A.①B.②C.④D.⑤6.该“乡村规划效果图”的制作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村落人口少,便利店应该位于村落的中心位置,⑤处有广场,村民在此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客流量大,通达度好,⑤处靠近休闲厅和创意田园,外来游客多,客源充足,D正确;①处位于村庄外围,人

口少,交通不便,A错误;②处靠近河流,交通不便,人口少,B错误;④处房屋密度小,人流量小,C错误;故选D。【6题详解】“乡村规划效果图”需要对村庄的地形、河流、人口分布、建筑等进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给决策

者提供依据,C正确;遥感是人眼的延伸,主要是观测变化,A错误;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B错误;数字地球是地球虚拟系统,不适合做乡村规划图,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

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

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看成是“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产物。下图为我国某地的特色民居素描图和实景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影响该地民居朝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流向B.光照C.个人喜好D.主导风向8.地坑院顶部周围通常会修建矮墙,其主要目是()A.防风沙掩埋B.为遮阴纳凉C.防雨水灌院D.为节省建材【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读图文材料可以判断,该地

为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地坑院位于地面以下,采光不好,为了增加采光,民居朝南B正确;房屋居住的舒适性、采光效果影响房屋建设,河流流向和个人喜好对地坑院民居朝向影响不大,且当地河流少,AC错误;该地主导风向是西北、东南风,地坑院位于地下,受风力影响小,因此主导风向对朝向影响不大

,D错误。故选B。【8题详解】地坑院比周围地势低,四周建有矮墙能够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C正确;修建矮墙防风作用小,且地坑院地势低,容易堆积沙尘,A错误;矮墙较矮遮阴效果不好,B错误;修建矮墙会消耗建材,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民

居分布有较大影响。一般而言,民居的方位观、形态受采光、地形影响。民居的墙体厚度取决于保暖或通风透气等要求。屋顶坡度受排水要求的影响,屋檐受排水和采光的影响。民居的窗户大小、朝向受采光、防风影响。民居的建筑材料与取材是否方便有关。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下图为“我

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9.关于我国不同时期城乡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先增加后减少B.2000—2010年我国总人口增速最快C.1982年城乡人口数量差距最大

D.20世纪中期进入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10.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使()A.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B.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城乡居住环境逐步改善D.乡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答案】9.C10.C【解析】【9题详解】结合城镇人口比重

变化可知,城镇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小,A错误;结合柱状图可知,我国人口总量,53000万人(1953年);65000万人(1964年);98000万人(1982年);110000万人(1990

年);120000万人(2000年);130000万人(2010年);140000万人(2020年),人口增长率大约为22%;55%;12%;9%,8%;7%,1982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错误;结合柱状图

可知,城乡人口差距为42000万人(1953年);42000万人(1964年);59000万人(1982年);50000万人(1990年);33000万人(2000年);500万人(2010年);37000万人(2020年),1982年城乡人口数量差距最大,C正确;20世纪中期(

1953)进入城市化处在初级阶段(城镇人口占比约为13.26),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使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占比减小,产值增加,A错误;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一定会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只有不合理的城市化,才会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恶化,B错误

;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城市差距,城乡居住环境不断改善,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乡村地区人口并没有持续减少,占比减小,D错误,所以选C。【点睛】城镇化的意义:1、吸收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2、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3、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4、城市是区

域科技和文化的中心,提高了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5、城市文化影响乡村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宿州市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托管体系,有效破解农户“不愿种地”“种不好地”“种了不划算”等难题,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不断优化散户之间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引导小农户接受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

农业生产服务。完成下面小题。11.宿州市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原因有()①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②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③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④耕地分布不平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优势在于是()A.邻里代耕,灵活性强B.

土地流转面积扩大C.联合经营,高产高效D.优化作物种植制度【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宿州市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以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的分散经营,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①正确;题目中并没有直接提到宿州市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情况。而且,通常来说,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和机械化

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②错误;宿州市在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时,明确提出了要破解农户“不愿种地”、“种不好地”、“种了不划算”等难题。这些难题很可能与撂荒和弃耕现象有关。通过推广托管服务,可以引导小农户接受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

农业生产服务,减少撂荒和弃耕现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③正确;题目中并没有提到宿州市耕地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而且,耕地分布不平衡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推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

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农户将土地的耕、种、管、收等部分当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社会化组织完成,实现联合经营,高产高效,C正确;邻里代耕,灵活性强,不是农业生产托管服

务的优点,A错误;由于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流转面积没有扩大,B错误;没有优化作物种植制度,D错误。故选C。【点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提供托管服务的专业合作社通过标准化施肥,避免了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连片作业又使农业机械设备有了用武之

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各环节的人工、机械费用。另一方面,"田保姆"也为农民带来便利。农民把种田事宜交给"田保姆",自己可以腾出精力去打工、创业。晋江市有“中国鞋都”之称,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大量制鞋企业集中于此。2010年后宿州市发挥自

身优势,吸引了众多知名鞋企入驻,经多年发展,一座“中部鞋城”拔地而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3.晋江市大量制鞋企业集聚有利于()A.加强技术协作,取得规模效益B.降低生产成本,竞相降价C.增强集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D.减少工人工资,增加利润14.宿州市发展成为“中部鞋城”相

较于东部地区的优势主要在于()A.资金B.技术C.劳动力成本D.市场【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晋江市大量制鞋企业集聚有利于加强技术协作,取得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强集聚优势,A对;竞相降价不是企业集聚的目的,且易造成恶性竞争,B错;制鞋企业属于同一类企业,其集聚难以

实现产业升级,C对;企业集聚不会减少工人工资的开支,D错。故选A。【1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宿州市地处安徽省,而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东部地区为东部经济地带,所以宿州市发展成为“中部鞋城”相较于东部地区的优势主要在于劳

动力成本低,而东部地区资金、技术、市场更具优势。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工业集聚好处: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提高

市场竞争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下图示意我国某都市圈中X、C、R三个不同品牌奶茶门店的区位及服务范围。X、C采用传统门店零售模式,注重门店消费体验;R主要采用网上APP平台下单交易,线上线

下相融合的销售模式,完成下面小题。15.X与C门店在核心商圈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分工协作B.共用基础设施C.获得集聚效应D.靠近消费市场16.与X、C门店相比,R门店的营销模式()A.不受地理位置限制B.经营成本较低C.不利于营销策略的优化D.与顾客互动性差【

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X和C均为奶茶门店,均采用传统门店零售模式,注重门店消费体验,因此两店铺集聚在商圈中心,最可能的目的靠近消费市场,以吸引更多的客源,D正确;X和C同为奶茶门店,门店之间不存在分工协作,A错误;共享基础设施不是

咖啡门店集聚的主要目的,B错误;结合材料可知,两个门店都是注重门店消费体验,靠近核心商圈,能够获得集聚效应,但最主要的目的依旧是想要看机消费市场,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R门店采用网上APP平台下单,虽然顾客

可以在任何地方下单,但其位置也不会离消费市场太远,A错误。R门店所在区域不核心商圈,因此与X、C门店相比,店铺租金较低,因此经营成本低于X、C门店,B正确。线上销售模式可以更容易地收集和分析顾客数据,从而优化营销策略,C错误。线上销售模式

同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在线客服、用户评价等)与顾客进行互动,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具互动性,D错误。故选B。【点睛】"新零售"模式打破了线上和线下之前的各自封闭状态,线上线下得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且相互依赖,线上更多履行交易与支付的职能,线下通常作为筛选与体验的平台,高效

物流则将线上线下相连接并与其共同作用形成商业闭环。第Ⅱ卷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国地势低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总面积1

152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563千米,截至2023年10月,卡塔尔人口约309万,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第二十二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这是史上首次在中东国家境内举行的世界杯。材料二:卡

塔尔地理位置示意图。是材料三:卡塔尔支柱产业是石油、天然气以及与之相关的石化产业,长期以来占卡塔尔GDP的50%以上。2022年,卡塔尔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当年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约8000万吨,约占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量

的三分之一。(1)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分析卡塔尔吸引外籍劳工的拉力条件。(2)印度、巴基斯坦劳工是卡塔尔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分析其原因。(3)简述外籍劳工涌入对卡塔尔的影响。【答案】(1)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较多;卡塔尔经济发达,收入较高。(2)巴基斯坦和印度人

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巴基斯坦和印度经济落后工资较低,而卡塔尔的工资较高,吸引力强;巴基斯坦和印度距离卡塔尔较近;都以白种人为主,语言和习俗相似,方便工作交流。(3)积极影响:为卡塔尔来带来大量优质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卡塔尔的劳动力不足,促进了卡塔尔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消极影响:大

量外来人口涌入,增大当地的资源环境压力,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解析】【分析】本题以卡塔尔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解读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小问1详解】卡塔尔吸引外籍劳工的拉力条件可结合材料从就业、收入、生

活、政策等方面回答。卡塔尔人口较少,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多;由于石油资源的开采,卡塔尔经济发达,收入较高,生活富足。【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巴基斯坦都是人口大国,人口多、剩余劳动力丰富;距离卡塔尔较近,有利于人口的迁入

;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工资较低,而卡塔尔的工资较高,吸引力强;印度、巴基斯坦也与沙特阿拉伯一样,以白种人为主,人们的生活习惯基本类似,语言和习俗相似,工作生活方便。【小问3详解】积极影响:大量外籍劳工涌入,为卡塔尔来带来大量优质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卡塔尔的劳动力

不足的局面,促进了卡塔尔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消极影响: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增大当地的资源的消耗,加大环境的污染,加大环境压力,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18.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镇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

例甲、乙中,表示商业区的是____;某开发商准备在C地开发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2)能大致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A.B.C.D.(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4)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对地理环境产

生诸多不利影响。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答案】(1)①.甲②.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较高,靠近林区,环境质量教好;靠近文化教育中心,远离市区,环境污染小。(2)D(3)城镇化起步较晚,速度较快,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多处于城镇化

的中期阶段。(4)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治理环境污染;开发新区,建立卫星城: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交通条件和居住条件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城市地租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城市化

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甲所代表的区域位于市中心位置,且位于主干道的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势高、通风好、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远离工业区

、近文化区社会知名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从图中可以看出C处开发成高级住宅区的原因有靠近文化教育中心,文化氛围好;靠近森林,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环境质量好;河流上游,水质好。【小问2详解】AB沿线通过市中心,市中心低

价最高,地租水平最高,AB沿线地租基本上以市中心的最高地租为中心向AB两侧递减,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小问3详解】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较晚,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城市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目前多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小问4详

解】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态问题(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水质恶化,城市热岛)、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和社会环境问题(交通拥堵、住房

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产生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工厂的集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不相适应。对此可采取的措施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减轻环境污染;分散城市职能,开发新区,建立

卫星城;加强城市管理,治理环境污染;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改善人居环境;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草莓芳香多汁,营养丰富,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称。草莓喜温凉气候,喜光,浅根,喜水怕涝,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中

性或微酸性壤土中。皖北某镇西傍石梁河,北临新汴河,东部南部是一列低矮的岗地低丘,十万亩耕地就处在岗地与滩地的过渡地带,砂礓黏土含水但不积水,富含钙、铁、磷、镁等多种矿物质,是种植草莓的理想土质。该镇依靠自

身自然优势,采取塑料大棚中垄上覆盖黑色薄膜方式发展草莓种植,产品畅销长三角地区。下图该镇区位图以及草莓种植景观图。的(1)分析该镇适合发展草莓产业的自然条件优势。(2)请为该镇打造自己的草莓品牌建言献策。(3)请指出大棚中草莓种植采用垄上覆盖薄膜的原

因。【答案】(1)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适宜草莓种植;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等。(2)利用现代技术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促进草莓品种多样化;延长草莓的产业链,增加以草莓为原料的食品种类;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提高草莓品质;利用媒

体、网络等,加大宣传力度,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散失,利于草莓的早熟;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可以减轻病虫害等。【解析】【分析】本题以皖北某镇草莓种植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

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该镇适合发展草莓产业的自然条件优势主要从气候、土壤、河流等角度分析。皖北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结合材料可知,该处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铁、磷、镁等,适宜

草莓种植;结合地图可知,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在岗地与滩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满足草莓喜水怕涝特征。【小问2详解】该镇打造自己的草莓品牌可以从品种、种植技术、宣传知名度等角度分析。该镇可以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现代技术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促进草莓品种多样化,丰富产品类型;对草莓进行

加工,延长草莓的产业链,增加以草莓为原料的食品种类;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草莓品质;利用媒体、网络等,加大宣传力度,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认证品牌标志。【小问3详解】大棚中草莓种植采用垄上覆盖薄膜的原因主要从热量、水分、杂草等角度分析。覆盖地膜减少地面长波辐射散失,减少土壤热量

散失,维持草莓热量需求,利于草莓的早熟;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黑色地膜阻隔光线,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覆盖地膜便于管理,可以减轻病虫害等。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