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00.500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共(10)页,10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1accf18d36a795f8003f5c819287f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题100分钟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上古时候传说“大禹铸九鼎”“大禹开九州”,这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C

.商王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4.下图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

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这突出说明A.秦朝服饰丰富B.秦朝注重礼仪C.皇权至高无上D.他对服饰很讲究5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

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穆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A.秦汉隋唐B.西周秦汉C.西周隋唐D.秦汉明朝6.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7.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8.某同学在上大学

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A.西周B.秦朝C.汉初D.元朝9.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是监察一郡地

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A.削弱了地方权力B.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10.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世仪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这种区分表明A.郡县制地方权力小,分封制地方权力大

B.郡县制是官僚制,分封制是贵族制C.郡县制地方服从于中央,分封制地方分权于中央D.郡县制人口流动大,分封制疆域守护难11.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

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影响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

中央集权12.清朝某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时,称这一制度导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这一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13.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

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人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14.

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上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D.加强相权

间的制约15.唐太宗认为政治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A.重视唐代民主政治的建设B.意识到了制度设计的重要性C.认识到限制皇权的必要性D.设中书

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16.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D.中朝、三司、尚书省17.《宋史包拯传》记载

:“(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

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18.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9.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江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B.有助于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20.黄仁宇认为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帝国”,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隋唐是“第二帝国”,形成了新的官僚政治。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B.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C.藩

镇割据削弱皇权D.统治者的开放与包容21.“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科举选拔日益趋向严格C.中枢机构设置调整,六部地位提高D.

官员数量相对减少,行政待遇提高22.1800年,嘉庆帝曾说:“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然)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可见,嘉庆帝质疑了军机处工作的()A.高效性B.创造性C.特殊性D.保密性2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

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B.《起居注》的史料

价值越来越小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24.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

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二、非选择题(25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

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摘自(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材料二十五年,仿宋体,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殿、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

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摘编自《明史·职官一》材料三军机处尽管权力很大,但时刻处于皇帝的严密监视之下……从雍正开始,又采取一系列限制办法,以掣其权,从而保证皇帝“乾纲独揽”,皇帝不交办的事务,军机处无权过问。即

使交办的事务,也只是遵照皇帝意旨协助处理,“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对北宋产生的影响(4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内阁的性质和成因(6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职权。(4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宋代政治制度的主要不同点(5分)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最终发展成为机构空前扩大、官员数倍于前且兼谏于一身。御史的内

部分工也日渐明确、细密,职责分明,监察内容范围不断扩展,直至对政府各部门、机构进行全面的行政监察。明代御史和给事中均为七品,六科给事中既掌言谏之责,又对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施行,并监察重至“掌科”。古代监察制度中

,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形式监察权也不受其干预。这种独立性是监察部门不受干扰,有效发挥其监察职能的重要保证。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出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

,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作用。(9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

,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

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

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

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5

分)(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4分)(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3分)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大禹铸九鼎”“大禹开九州”实际上反映了大禹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所以选

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和禅让制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夏朝的建立而非商王朝的发展和西周的强盛,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A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它强调的是中国的家族关系,

注重的是血缘亲情,因此反映出的是一种宗法关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在秦朝已经消失;C选项强调的是继承关系;D选项在奴隶社会已经消失。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

了秦代帝王服饰的具体特征,而“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能说明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僭越,答案选C,AB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名师点睛】秦始皇开创的皇帝制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①皇权独尊: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称谓皇帝专用,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②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③皇位世袭:“朕为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家天下”的皇位继承

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5.答案A解析结束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是在秦汉时期,结束门阀士族把持政权的局面,实行科举制是在隋唐时期,故选A。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

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御史大夫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7.答案C解析秦政府“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但最后集权于皇帝,本质上是皇帝的专制独裁,故C项正确。8答案C解

析西周时期是分封制,故A项错误;秦朝是郡县制,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时期行政区划中有郡县设置,也有分封的王国和侯国,根据所学可以判断是汉朝初年,故C项正确;元朝是行省制度,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在每郡设立一名监郡御

史,代表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府监察一郡的地方官吏,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10答案B解析分封制度的弊端在于官员的世袭,属于贵族制,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任免,是官僚制,故B正确;材料中指出郡县制的缺点在于官员的流动速度太大,分封制度的弊端在于官员的世袭,与地方权力大小没有联

系,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地方服从于中央,分封制地方分权于中央”,故C错误;材料不是说郡县制人口流动大,分封制疆域守护难,故D错误。11【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唐朝中叶,唐朝

末年发生叛乱主要是地方割据的诸侯或者节度使,他们都是割据一方的势力;因此得出的教训是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矛盾,故D正确;皇帝素质不是决定国家统一,故A错误;B不是材料主旨;C中地方割据随时会出现。12答案B解析由材料

可知,该制度是以门第选官,世家大族垄断仕途,这符合九品中正制的特征,B项正确;察举制是按品行、才能推荐,A项错误;科举制以才学作为选拔标准,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项错误;八股取士属于科举制,只是按一定的程

式选拔人才,D项错误。13.【答案解析】B材料表明在北宋通过科举做官的平民阶层越来越多,与宋代科举制的改革扩大增加选举名额等有关,说明了选官制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B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平民官员比重增加,不能得出是否优秀的结论,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员

人数的激增,阐述的是官员来源的构成,C不正确;科举制没有对贵族子弟进行限制,D不正确。14答案D解析据材料“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上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可知,群相制有利于加强相权间的制约,故D项正确。15.答案B解析结合

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唐太宗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故A、C项错误;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16.答案B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中朝、内阁、军机处都是皇帝任命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亲信组成决策或参考机构,来消弱外朝宰相或行政机构的实权,从而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B项正确。枢密院、中书省、中书门下、三司、尚书省都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不符合题意,故其它三项错误。1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主要考查宋代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三个官职的职权,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三个官职分别掌管的是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的职权18答案C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故选C。行省

制度下地方权力较小,故A错误;行省官员不是监察地方官员,故B错误;D是军机处的作用。19.答案B行省制是打破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和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没有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是对整个地方的

制度而非仅仅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0.答案B科举考试通过才能录取,广大下层民众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符合材料中“形成了新的官僚政治”信息,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藩镇割据

削弱皇权属于地方制度变化,故C项错误;统治者的开放与包容属于政府政策,不符合材料“官僚政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21答案C隋唐时期,六部隶属尚书省(尚书省长官为宰相);到了明代,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后,六部直接隶属皇帝,因此六部长官级别提升

,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吏级别的变化而不是官员晋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科举选拔,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待遇提高,故D项错误。22.答案D从材料中“军机处……首以严密为要”,然而折稿未达于宫廷却早传于街

市,这表明了嘉庆皇帝对军机处保密性的质疑,故D项正确;依据“军机处……首以严密为要”可以看出,嘉庆皇帝质疑的不是军机处的高效性,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军机处只是对皇帝的命令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故B项错误;材

料反映了嘉庆皇帝对军机处保密工作的质疑,题干不能反映出军机处工作的特殊性,故排除C项。23.答案D从材料可看出,《起居注》的历史变迁反映出皇权越来越强大,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A、

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无法得出,排除。24.答案D解析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三公九卿制出现于秦朝,A错。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先由中书省起草,再由门下省审核,方可由尚书省执行,B错。内阁设立于明成祖,C错。所以选D项。二、非选择题(25分)25.(25分)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变化:宰相无定位;三省长官为虚衔;中书禁中、枢密院、三司掌握实权(6分)影响:1)大大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造成了冗官,冗费、冗兵的局面。(4分)(2)性质:皇帝的内侍机构,充当

皇帝的顾问成因: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负担加重;加强皇权的需要(6分)(3)职权:负责草拟皇帝的诏;负责将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官员;参与国家军政事务的处理(4分)不同点:宰相制度存废;皇权的制约机制(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内阁(5分)26.(1)特点:起源时间早,监察制度化;监察官员位低权

重,由兼任到专职;监察内容广泛,监察权从行政权中独立;例行与不定期相结合,重视监察地方。(6分)(2)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9分)27、(12分)【答案】(1)制度:察举制。(1分)作

用: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2分)(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2分)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4分))(任意2点得4分)(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3分)(任意3点得3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