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常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线上教学阳光调研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109.36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0b28aeac32d2183f5546264f00562d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线上教学阳光调研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1.唐代对房屋建造有严格的规定:“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又庶人所造堂舍,
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此规定反映了,唐代房屋建造A.受经济实力影响B.崇尚节俭、避免奢华C等级色彩明显D.讲究礼仪、主次分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唐代对王公、三品以上官员、士庶、
庶人等群体的房屋建造有严格规定,这说明唐代房屋建筑等级色彩明显,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地位和社会等级影响房屋建造,未涉及到经济实力,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崇尚节俭、避免奢华,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讲究礼仪、主次分明,故排除D。2.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
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B.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C.贫富悬殊矛盾日益尖锐D.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出雇工的地位提高,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
期,手工业、商业发展,工商业市镇兴起,雇工的需求量增加,因此会出现材料中雇工态度的变化,故选D;古代统治者一直推行重农政策,因此重农政策不是雇工态度变化的原因,排除A;明朝实行一条鞭法,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放松,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矛盾尖锐,
排除C。3.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
镇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答案选C,AB两项与早期城市化进程作用相反,D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
市不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4.如图为雅典庇西特拉图(前600~前527年)统治时期输水管道所用陶管。这些陶管内径相同、规格相近、维护方便,且上方都留有椭圆形开口,以便快速清污和疏堵。这些陶管的出现A.表明了城市职能
分工的细化B.体现了雅典水利技术的完善C.适应了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时期输水管道具有统一的标准,便于维护,说明的是当时雅典的城市人口增
长迅速,C项正确;材料与城市职能分工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错在完善,排除;庇西特拉图统治时期属于僭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5.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的进步和发展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有重要意义。下列史
实正确的是①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发明了电梯②1964年,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③19世纪末,第一条地下铁路在纽约问世④1929-1932年,科隆—波恩高速公路成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⑤1994年开通的英法
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答案】C【解析】的【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1964年,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1929-1932年,科隆—波恩高速公路成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19
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②④⑤符合题意,C项正确;19世纪50年代,电梯最早由美国人发明,而不是英国人,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问世,而不是在纽约,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6.
秦国曾对外来人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黑燎来防止病菌的传播。云梦秦简中记载,秦代设立了“站注历所,作为专门用来安置麻风忠告的机构”。《开书王地之传)记载朝县家有时瘦,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人前”。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建立了疾病防治体系B.形成了疫病预警
制度C.确立了疫病应对机制D.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秦国曾对外来人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黑燎来防止病菌的传播”“秦代设立了站注历所,作为专门用来安置麻风忠告的机构”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已经建立了疾病应对机制,C正确;AB与
材料无关,排除;D错在“完善”,排除。故选C。7.1865年12月,在广州发行的一份报纸《中外新闻七日录》登载一则报道:“说有英国士勿医生(传教士)在汉口设立医馆,踵门求医者源源而来,去年所医男人一万六千零三十二名,女人二千七百名。”这则报道反映出A.中国人消除了对西医的偏见B.西学东
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C.传教士推动传统中医近代化D.国人自办报刊推动西学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有英国士勿医生(传教士)在汉口设立医馆,踵门求医者源源而来,去年所医男人一万六千零三十二名,女人二千七百名。”说明近代的口岸城市已经出现西医,并且接受西医的
人数众多,反映出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B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材料没有说明是中医的近代化,只说是西医,排除C;《中外新闻七日录》是否是国人自办的,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D。8.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
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A.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B.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C.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D.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
材料西周文王和武王在施政时注重“德”,孔子注重提升个人修养以达到“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可见两者都重视和谐的社会关系,选项B正确;周文王、周武王所提的“德”非个人道德修养,选项A排除;从材料无法看出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选项C排
除;仁政思想是孟子所提,选项D排除。9.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名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
料“‘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体现的是反对人为,这契合了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排除B项;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
一个学派,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0.世界各地的民居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下表,影响各地民居建造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区域建筑材料布局特点古代两河流域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为主,使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每户
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古代埃及大多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椰子叶铺成屋顶。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周围有柱廊。古代罗马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核心。
A.政治制度B.经济水平C.文化习俗D.自然环境的【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建筑材料发展来看,体现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对房屋建筑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房屋建设的布局特点来看,体现的是文化习俗及自然环境
的影响,CD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政治制度对房屋建筑的影响,A符合题意。故选A。11.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这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A项正确;当
时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排除C项;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属于明清之际的新儒学,并非是新理学,排除D项。故选A项。1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
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商周历史文化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论语》是
为阐发孔子思想而作的,“五经”指的是《诗经》、《礼记》、《易经》、《尚书》、《春秋》,这些著作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故A项错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是以早期儒学为基础的,故B项错误;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故D项不符合史实;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
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根植于比孔子还久远的商周文化,故C项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转化材料信息,材料可转化为:汉代尊奉孔子之前的“五经”为儒学经典。由此进行判断得出答案。13.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
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C.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的【答案
】C【解析】【详解】根据“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阿拉伯文化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并为西方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存,为文艺复兴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因此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项正确;A项不符合“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
廊”这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传播的实现范围,排除B项;欧洲文明不是起源于阿拉伯,排除D项。故选C项。14.相传古希腊诗人荷马(约前9世纪-前8世纪)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统称《荷马史诗》。史诗描述了前12世纪迈锡尼人对
特洛伊所进行的大规模远征以及战后的故事。近代西方学者通过考古发掘,发现《荷马史诗》的许多描写同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出土实物相符。这说明A.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第一手资料B.荷马史诗是传播古代希腊文明重要载体C.文学作品的虚构夸张成分不具史料价值D.文献只有与考古挖掘互相印证才有价值【答
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近代西方学者通过考古发掘,发现《荷马史诗》的许多描写同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出土实物相符”可知,《荷马史诗》是传播古代希腊文明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B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A项说法
错误,排除A项;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5.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
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B.推动欧洲近代科学产生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保存了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虽然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但却推动了欧州近代科学思
维方式的产生和发展,D项正确;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基督教不利于推动欧洲近代科学产生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排除C项。故选D项。16.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帝国统治方式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罗马帝国元首
制、行省制印加帝国国王、四大政区A.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B.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C.人类文明进程具有规律性D.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东西方和美洲地区,虽然处
于不同的地域,但是在统治方式方面具有相似性,说明人类文明进程具有规律性,C项正确;多样性强调差异,材料中所列的帝国具有相似性,排除A项;古代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B项错在“普遍”,排除B项;三大文明之间是孤立发展,不存在制度渊源,排除D项。故选C项。二
、非选择题(17题14分、18题13分,19题10分,20题15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25-1835年,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838年末已经有了500英里的铁路。1844-1846年间、1862一1865年
间又有两次“铁路热”。当时的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铁路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以集资,民众纷纷解囊抢购,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全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
以上。至此,英国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收回所有中国大陆上的铁路权利并根据发展需要规划铁路网布局,在中西部等地区兴建了多条铁路。1949一1957年间,用于新线建设的资金占到铁路投资总额的40%以上。铁路建设常
由军队负责组织并承担施工主力,同时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当时全国各地多达数十万民众直接参加了铁路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规短δ年时间里。浙建了6000多公里干支线铁路,取得了並著的成就。——摘编自王试《“新线第一":中
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铁路建设(1949~195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25-1870年铁路建设的背景及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新中国成的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汇初期铁路建设发展的历史启示。【答案】(1)背景:工业化进程加快;股份制公司发展;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影响:加快了劳动力和资的本的流动;建成了新式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英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转型;推动了城市化发展。(2)特点:主要布局在工业
基地和战略后方;以新线建设为主;将铁路建设纳入计划经济体系,由国家力量主导实施;时间短,成效显著;结合国情,制定铁路发展战略;广泛的社会动员。(3)启示:坚持独立自主的经济建设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广泛的社会动员是国家建设的
有力保障;改善交通格局有助于经济发展。【解析】【详解】(1)本题第一问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背景及影响。背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空背景,从英国工业革命发展、铁路公司发行债券股票、政府许可和民众支持角度分析;影响则根据背景分别从对资本市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社会转型
、城市化等角度作答即可。(2)第二问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需要与英国的铁路建设进行对比得出,根据材料及所学,分别从路线布局及方向、计刘经济体制、发展速度、社会动员等角度进行综合概括。(3)第三问历史启示要根据新中国铁路建
设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总结而出,分别从独立自主、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
降,期间出现的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从而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当时美国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甚至连首都华盛顿也未能幸免。淡薄的卫生
意识和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群体成为各种传染病首先侵袭的对象。——摘编自李晶《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材料二1918年南京传言出现“肺炎疫”,苏州人心因之惶惶。本埠西医士暨地方官厅共同研究预防方法,采取如下预防措施)由地方官厅
委任左、苏、杨三医士检验由火车来苏各旅客,并设一检疫所,以留医(意)疑似染疫及与病者接触之人。未及数日,即布置周妥。由二十二日晨起,沪宁火车开至镇江即止。向来行驶无锡之小轮,亦行停班。地方官厅一面赞助医士进行一切,一面维持治安,令剧场三家,同时暂行停演,
复用他种方法,阻止人众集于公共场所,每日由检疫所医士刊布报告,将疫病如何危险、如何预防,当众演讲,俾实行防范而消灭之。是项疫症,不致发现于苏城,诚幸事也。——陆允昌《苏州洋关史料》(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
卫生困境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苏州面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启示。【答案】(1)工业革命快速城市化;城市人口压力过大;自由放任政策;城市管理经验不足;移民群体卫生意识淡薄。(2)措施:设置检疫所、
管制交通、阻止集会、维持治安、宣传教育。启示:政府适度干预,强化责任担当;借鉴先进经验;重视疾病预防;加强公共卫生;加强国际合作。(任答三点)【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可知工业革命快速城市化;根据材料“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使城市环境承载
能力迅速下降”可知城市人口压力过大;根据材料“美国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甚至连首都华盛顿也未能幸免”可知城市管理经验不足;根据材料“淡薄的卫生意识和恶
劣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群体成为各种传染病首先侵袭的对象”可知移民群体卫生意识淡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采用自由放任政策。(2)措施:根据材料“并设一检疫所”可知设置检疫所;根据材料“沪宁火车开至镇江即止。向来行驶无
锡之小轮,亦行停班”可知管制交通;根据材料“地方官厅一面赞助医士进行一切,一面维持治安,令剧场三家,同时暂行停演,复用他种方法,阻止人众集于公共场所”可知阻止集会、维持治安;根据材料“每日由检疫所医士刊布报告,将疫病如何危险、如何预防,当众演讲,俾实行防范而
消灭之”可知宣传教育。启示:根据所学知识和第一问的措施可从政府的干预、借鉴他人经验、加强预防、加强国际合作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政府适度干预,强化责任担当;借鉴先进经验;重视疾病预防;加强公共卫生;加强国际
合作。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
,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
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西历是太阳历,只反映太阳变化,不反
映月亮变化。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摘选自《新民晚报
》2010.4.11《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1)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改用西历的原因。(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的变化?【答案】(1)原因: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在朝
贡体制之下,中国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2)日本:明治维新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采用西化),实现脱亚入欧;朝鲜: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失去对朝鲜控制,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3)如何看待:岁时文化历史上长期辐射东亚,说明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曾经为东亚文明的进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应有的贡献。近代以来,由于列强侵略、西学东渐,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停用了中历,折射出其人类文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岁时文化的变化,提醒我们现代人正确
看待传统文化,传承精华,保持其民族性。【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可得出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根据材料“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可得出在朝贡体制之下,中国以颁赐
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小问2详解】日本,根据材料“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于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改革,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即采取西化政策,实现脱亚入欧;朝鲜,根据材料“1896年
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国战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即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失去对朝鲜控制,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
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等信息可知,中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在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时期,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都使用中国的中历,说明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曾经为东亚文明的进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应有的贡献。根
据材料“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纷纷对外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文化,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停用了中历,折射出其人类文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但我们应该积极
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不符,也要积极借鉴他国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即我们应在现代人角度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传承精华,保持其民族性。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
,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
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
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
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社
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从材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
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孟子的主张体现传统的中国式思想,忠孝很重要,因此在不能违背法律的同时要注意孝行,因此才会有放弃天子地位来救父亲的行为。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
是源于民主政治的法治理念,是城邦政治的产物。主张大义为先,因此不会违背应有的“大义”,法律至上。(2)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回答社会背景时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回答背景。针对他们的不同要分别分析背景对他们的作用。对于历史价值的评判,主要是针对
当时的社会价值和对后世的价值来谈。要充分肯定他们思想的重要意义,给出最中肯的评价。【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
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