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十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291.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十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十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十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十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共(13)页,29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ec00ed9d8a1403f1fe25a7a3f4188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阳一中2020年春期高三第十次周考文科综合第Ⅰ卷一、选择题1.荀子认为臣子应该“以道事君”,遇有君行不符“君道”,臣则“从道不从君”。荀子这一言论A.旨在限制君主专制制度B.显示了儒家的历史使命感C.否定了君臣等级关系D.蕴含了权力制约与平衡设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

材料信息可知,荀子认为如果君主的行为不符合君道,那么大臣可以违背君主的命令,这一主张体现了儒家对“道”的坚持,显示了儒家学者的历史使命感,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荀子这一主张旨在实现儒家关于“道”的追求

,而不是为了限制君主专制;B选项错误,材料中荀子强调的是君行不符“君道”,则臣应当“从道不从君”,这表明荀子并未否定君臣等级关系;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下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C.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的是汉代的抑商政策,这项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即维护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表格内容只涉及对商人的打击,不涉及对商业

经营活动的描述,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如果不改变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材料中的规定虽限制了商业资本向土地方面流动,但仍可以向其他方面流动,因而不能限制商业规模的扩大,故排除D项。3.据学者考订,宋代商人及其子

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甚至出现“自五季(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说明,宋代A.婚姻习俗重视物质利益B.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D.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宋代商人及其子嗣

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信息可知,宋代婚嫁习俗在受到商品经济冲击的同时,出现了背离传统价值的现象,这表明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不能反映对物

质利益的重视;B选项错误,材料侧重讲述婚姻论财风气,与婚姻买卖现象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主旨为宋代婚嫁习俗的重财风气,而非财富对家庭成败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

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达到69057件。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A.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B.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C.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D.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1612年瓷器的“28641件”到1616年瓷器的“

69057件”可知,中国瓷器外运数量大幅增长,海外市场进一步被拓展,故选C项。瓷器在宋代就已成为外贸品,而材料已是明代,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中国瓷器整体的外运规模扩大,但不能说明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因为材料并未明确瓷器主要出自官营还是私营的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万历时期海禁政策

有所放松,D项“废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选项内主语和程度词的运用即可作出判断。5.雍正五年(1727年),浙江巡抚李卫奏道:浙省居民稠密,

户口繁多,而杭、嘉、湖三府,本地又多种桑麻,是以产米不敷民食,向借湖广、江西等省外贩之米接济。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清朝中叶江南地区A.民间手工业发展繁荣B.经济实力下滑严重C.农业生产力日益下降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清中叶,随着江南地

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繁荣,原先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纷纷转向获利更高的手工业部门,造成农产品产量下降,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清朝中叶江南地区经济实力并未严重下滑;C选项错误,农业产量下降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力下降,当时江南地区越来越多居民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D选项错误,虽

然当时已经出现雇佣关系,但材料信息并未反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19世纪中后期,西方民主观念逐渐传入中国,“议会、民权、自由、宪政、权利”等成为热门词汇。清末民初,“革命、共和、民主”等成为流行词。五四时期,“自

由主义民主”“革命民主主义”等词语成为新宠。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西方民主体制被照搬到了中国B.民主流派众多干扰了救亡道路的抉择C.实现共和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D.民族危机加剧推动了民主观念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阶段历程,即由学习西方的制度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果,民族危机推动了民主观念上的变化,从“19世纪中后期”到“五四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在这种外力作用下不断地探索不

同的救亡图存道路,D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管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中国都并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民主体制,而是杂揉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东西,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是对西方制度与文化学习的不断深化,而未言明民主流派对救亡道路的干扰,排除B;实现民主共和

只体现材料中一个阶段,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题,故排除C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提炼历史的线索,围绕线索打通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割裂,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学

生完全可以依据刺激反应说将必修一、二、三的内容予以整合。7.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B.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C.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D.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认为“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的影响;C选项错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并未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D选项错误,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已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上就已经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故正确答案

为B选项。8.下面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反映出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D.再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盛况【

答案】B【解析】【详解】观察材料图画可知,这是一幅写实画,描绘了拖拉机进入农村的场景,这反映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选B;图中的年画是一幅写实画,并未继承传统文人画“以形写神,强调意境”的特点,排除A;年画中的“社”指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合作社,而不是

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人民公社,排除C;作品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盛况,排除D。9.下面是关于古希腊官员任职资格审查的案例。由此可知,古代雅典A.强化民众责任意识B.重视官员政治立场C.培育官员权利观念D.民主主体范围狭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中“曾在三十僭主的骑兵队中服役”“参与了

颠覆民主政体的活动”“乱政时逃离了雅典”等信息可知,上述三名被告都是参与了三十僭主时期的不当活动而被取消任职资格的,这说明古代雅典重视审核官员的政治立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任职资格审查是针对官员的,其目的是要求官员积极维护民主政体,

强调官员的责任意识,而不是民众的责任意识;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员权利的相关规定;D选项错误,雅典民主范围狭小是指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与雅典民主政治,而材料反映的是被告因政治立场问题而被取消任职资格,与民主

范围狭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从17世纪初开始,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相继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凭借从美洲得来的白银换取欧洲所需的大量亚洲产品。这反映出A.欧洲出现严重的商业危机B.欧洲加快了对亚洲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体系的孕育成长

D.亚洲对欧洲的贸易处于劣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美洲白银成为欧亚贸易的纽带,即说明欧亚美三大洲经济联系加强,这反映了世界市场体系的孕育成长,故选C项。材料中欧洲的海外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

始积累的过程,对其大为有利,并未产生严重的商业危机,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重点表现的是欧洲的海外贸易状况,而不是海外的殖民与掠夺,无法仅凭材料信息得出B项结论,故排除;欧洲用美洲白银换取亚洲的产品,说

明17世纪时亚洲在于欧洲的贸易中并未处于劣势,特别是中国在这一时期还处于贸易优势,故排除D项。11.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是“人民群众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此观点意在强调A.巴黎人民民主意识已觉醒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C.公社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巴黎公社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是‘人民群众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可知,巴黎公社是要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故选D项。巴黎人民在此前就已多次进行反专制的斗争,民主意识早已觉醒,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故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其并未建立工农联盟,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2.美国“高科

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之为“非工业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非工业化”A.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C.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D.使世

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的比重大于实体经济总和,故选择C选项;非工业化只是将在第一、第二产业的重心转向经济产业,并不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故排除A选项;政府干预经济是对国民经济总体管理,

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干预力度减少,故排除B选项;非工业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更快调整好,故排除D选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

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祈福禳灾。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

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据程杨等《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材料二清末,在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

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新设的中央防疫处也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进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

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疫病肆虐。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

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和文艺界人士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也积极进行科学防疫治疫宣传,将“防

病”、"医愚”与“治心”相结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防疫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以北京为例,指出近代疫病防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措施的主要作用。【答案】(1)特点:政府应对消极;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迷

信色彩深厚。(2)变化:成立专门的疫病防治机构;积极引进西方先进医疗技术;应急与预防并重。原因:政府的社会治理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变革的推动;“西学东渐”对中国卫生观念的冲击;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3)作用:成功地遏制了疫病的流行,减少了

人口死亡;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具有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积极意义;夯实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赢得了人民的拥护【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可归纳出防

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根据材料“同时设坛做法事,祈福禳灾”可归纳出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根据材料“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可归纳出政府消极应对。(2)新变化:根据材

料“到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可归纳出成立专门的疫病防治机构;根据材料“新设的中央防疫处也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进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

可归纳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医疗技术;根据材料“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可归纳出应急与预防并重。原因:关于近代防疫制度新变化出现的原因需要从政府的社会治理意识、社会变革的影响、“西学东渐”对中国卫生观念的冲击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作用:根据材料“经过十余年的努力

,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措施的主要作用需要从遏制疫病的流行、减少人口死亡、初步建立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具有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积极意义、夯实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和赢得人

民的拥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是要把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均置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对历史问题产生深入、真切的认识,更无法对研究对象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理解。二是要把研究对象——思想、

思潮或思想家作为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一种思想、思潮或一位思想家往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的作用及地位是不同的。三是要把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作为统一的、有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摘编自郑大华《优化中

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根据材料得出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特定思潮的产生与发展。评析:辛亥革命之后,人们期盼的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并未建立起来,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反复发生

,这使人们对民国政治与社会的发展日渐感到失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激烈地批评儒学,这一批判是与当时袁世凯借孔教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密切相关,因此当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掀起了猛烈批判传统儒学、全面肯定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潮流的新文化运动。结论:特定的

历史条件导致了新文化运动期间思想家们对儒家的彻底否定。示例二观点:一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的作用及地位是不同的。评析:“中体西用”最早是冯桂芬1861年在其《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来的,后来为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

所继承和发展,成为洋务运动的文化观,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它不仅不具有保守主义的性质,相反还有其积极意义。因为在当时整个社会对西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学习西学就是“以夷变夏”,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一方面强调中学之“体”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承认中学有“用

”的不足,需要引进西学加以补充,从而实现以中学为本位的中西文化之间的调和或互补,这无疑是对传统的“中体中用”文化观的否定和突破,从而为学习西学扫清了道路。但是进入到20世纪之后,随着人们对中国所以贫弱、西方所以富强之原因认识的逐步加深,以及对西学的不

断了解和“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结论:中体西用思想在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作用。(“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依据)【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中的“一是要把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均置于特

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对历史问题产生深入、真切的认识,更无法对研究对象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理解”可得出“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特定思潮的产生与发展”的结论,学生根据材料中的“二是

要把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作为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一种思想、思潮或一位思想家往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的作用及地位是不同的”可得出“一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地位及作用是不同的”的结论。学生从中提取任意观点或整体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论述即可。

15.材料张之洞自1889年底出任湖广总督以后,便开始在湖北办书院、建学堂,在这方面的活动一直走在全国各省的前列,所谓“鄂省学堂学务冠于各省”。他不但新创了两湖书院,而且逐渐将旧式书院改章,在书院课程中增加西学内容,按“中体西用”的模式把书院改造

成学堂;与此同时,他还创办一些专讲西学的新式学堂。但是,这些学校不仅数量有限,在学制上既不成体系,又与近代教育所追求的普及化目标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湖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便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学制体系。1898年前后,张之洞先后派人到日本考察学校。显然

,张之洞制定湖北学制是要根据赴日考察人员的报告而有意识地仿照日本学制。1902年,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会衔上奏《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和盘托出一个湖北学制体系。这也是随后张之洞参与制定全国性的新学制的

一个重要动因。——摘编自牵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学制的制定》(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的影响。【答案】(1)内容:改造旧式学堂课程内容

;建立新式学堂;创办系统的学制体系。(2)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传播了西方的文化;为清末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l)依据材料中“逐渐将旧式书院改章”“创办一些专讲西学的新式学堂”“意识地仿照日本学制”等

信息可从改造旧式学堂课程内容、建立新式学堂、创办系统的学制等方面概括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的内容。(2)依据材料中“在书院课程中增加西学内容”“他还创办一些专讲西学的新式学堂”“张之洞制定湖北学制是要根据赴日考察人员的报告而有意识地仿照日本学制。”“张之洞参与制定全国性的新学制的

一个重要动因”等信息可从传播了西方的文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为清末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等方面分析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的影响。16.材料20世纪初期,日益恶化的欧洲局势为美目的影响力渗入欧洲提供了机会。威尔逊意识到美国由此进入国际政治核心圈的前景,并利用没有官方

身份的豪斯来具体实施大国合作这一计划,从而也践行了“总统拥有绝对控制外交事务的权力”的政治主张。1913年5月9日,豪斯向德国驻美大使伯恩斯托夫谈论他的世界大国合作计划时说:“如果这几个国家(英德美日)联合起来,将能够永远影响整个世界,除了维持每个地区的门户

开放和机会均等外,他们还能保障和平与荒芜之地的适当开发。”1914年4月,豪斯前往欧洲调停美德冲突。尽管这次调停未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也随即宣布中立和调停,但是大国合作计划并未停止。事实表明,欧

洲拒绝美国介入其事务是不可能的。继德国之后,英国承认了美国的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至此,美国实现了大国合作计划的初步目标,赢得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澜《20世纪初美国的大国合作外交及其国际联盟计划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20世纪初美国大国合作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美国大国合作计划的影响。【答案】(1)背景:美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欧洲局势的日益恶化;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2)影响:扩大了美国的国

际影响,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丰富了世界大国合作计划的设想,为一战后国联盟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雏形;但其不能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也未能阻止一战的爆发。【解析】【详解】(1)根据“20世纪初期,日益恶化的欧洲局势”和“总统拥有绝对控制外交事务的权力”可以得出欧洲局势的日益恶化,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

;再结合材料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大国合作计划的实质就是美国要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一,美国对外扩张的欲望也日益强烈。(2)根据“欧洲拒绝美国介入其事务是不可能的”“这次调停未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赢

得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可以得出美国的世界影响力增强、美国赢得了世界政治大国地位、但未能阻止一战的爆发。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计划为一战后的国联成立创造了条件。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司马迁父子均为太史令,其父病逝前嘱咐儿子:“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

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秦火之后,“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这给司马迁著书以很大的方便。更重要的,是他二十多年来的漫游祖国、侍从武帝和奉使西南地区的实践经验,调查了许多古代历史传闻和故事,接触了伟大国家现实面貌和当代

许多重要人物,并从许多前辈重要人物的子孙后代,得到了从未记载的许多谈话资料。最后《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共一百三十篇,上起传说时期的黄帝,下至于司马迁的时代,上下三千年,五十二万六千字。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著述出史学名著的原因。(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司马迁的历史贡献。【答案】(1)史官的家传与责任担当;史料收集与整理的便利条件;实践考察与实地调查;与重要人物或其后代的直接接触,掌

握大量新材料;体力创新,通史编写,更好呈现历史面貌。(2)著写《史记》,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录,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在史学思想、史书体例、写作表达等方面,为中国优秀史学传统打下坚实基础;史学精神、文学水准等彪炳后世,影响深远。【解析】【详解】(1)根据“司马迁父子均为太史令”、“他二十多年来的

漫游祖国、侍从武帝和奉使西南地区的实践经验,调查了许多古代历史传闻和故事,接触了伟大国家现实面貌和当代许多重要人物,并从许多前辈重要人物的子孙后代,得到了从未记载的许多谈话资料”等内容可知司马迁著出史学名著的原因主要和史官的家传与责任担当、史料收集与整理

的便利条件、实践考察和实地调查、接触许多重要人物、掌握大量新材料等因素有关。(2)根据“《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上起传说时期的黄帝,下至于司马迁的时代,上下三千年,五十二万六千字”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司

马迁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保留珍贵历史记录、丰富中华文化宝库、丰富史学思想、创新史书体例和写作表达等方面。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142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