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第六十八届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3)页,11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e831a265b5856a91f269c68befd26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友好学校第六十八届期末联考高一语文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2.阅读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中情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
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
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
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
;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
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
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
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
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
,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上的万物要保持生机,从而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
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C.《诗经》中的“风”,在秦朝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D.周
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
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B.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C.孔
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D.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
风俗习惯。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要彼此尊重,互相适应,就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D.风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即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古代好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
没有美好生活”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原文信息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可见除了社会风气正常还得有健全的法律法规。C项,“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无中生有,与文无据,文中并没有说行为规范超越法
律,只是说“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D项,“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
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表述错误。根据文本“《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
或社会现象”可知,题干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D项,“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表述错误。根据文本“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
分人‘约定俗成’的”可知,题干中的“所有人”扩大了范围,应该是“大部分人”。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
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
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C项,“只要彼此尊重,互相适应,就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表述错误,“只要……就”的推断过于绝对化,要实现民族和睦世界和
平,需要做的事情应该很多,尊重适应只是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比如文本说“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
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
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
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
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
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飞过蓝天韩少功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
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它的主人
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
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
,“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它越飞越高。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上午在丝瓜地冲散粪。”“我……手痛。”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那,那你就去看牛吧。”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
冲与泥粪打交道了。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他只知
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它吃饱了,喝足了,
但还在东张西望。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
’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它飞向南方。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
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
鸟或抓鱼。”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包谷地里的尸体。这原来
是一只鸽子。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
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晶晶!”他大叫了一声。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
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
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青生活体验的作家,他在文中刻画了知青“麻雀”的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B.出乎读者的意料,故
事的高潮并不是历经苦难的“晶晶”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完成了自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C.送走心爱的鸽子,“麻雀”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但
是却始终没有忘记“晶晶”。D.主人“麻雀”和鸽子“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5.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分析“麻雀”对“晶晶”心理变化。6.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C
5.①满怀理想时:“麻雀”爱“晶晶”,“晶晶”是他的伙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们之间达成了不需任何言语就有的默契。②被招工和进城“闹腾得他周身疲惫”时:“麻雀”对“晶晶”是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麻雀”为了达到自己
的目的,忍痛把心爱的“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去。③见到“晶晶”死于自己的枪口下时:理想幻灭的“麻雀”感到了沉痛,进而引起了对生活深邃的思索,“麻雀”的灵魂重获新生,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6.小说采用双线结构:①一条情节线索是一只取名为“晶晶”的鸽子,它被主人送给
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最后“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②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同样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新战略”。作品最后,“晶晶”从遥远的北方飞
回来,被“麻雀”一枪击毙。③这两条情节线索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了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
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C项,“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表述错误。从小说后面的部分可以看出“麻雀”并没有离开农村。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
结合小说的内容,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本题中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作答时结合人物活动,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要关注人物的外部表情,人物的外部表情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文中叫麻雀的主人公是一个知青,他在
下乡过程中郁郁寡欢,想离开农村,到城里去,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只能整天寄托于鸽子晶晶。看着鸽子晶晶飞过蓝天,他总有莫名的激动,鸽子是他的梦想,是他跨越现实的梦想,此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然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将“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
,送到遥远的北方,内心充满了不舍与无奈。但是,送走“晶晶”后的“麻雀”依然没有改变现状。最后当“晶晶”千辛万苦飞回时,却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和希望的彻底破灭,同时也引起了他对生活深遥的思索,灵魂重获新生。【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结构特
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小说的内容来分析小说的结构特色。本题中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小说双线并行的结构特色。一般而言,线索都是事件,首先要抓住事件的核心;其次,在找到围绕核心的主动者或者对象;最后,揭示出核心与人(无论主动者还是对象都是人)的关系。题
干告诉我们本篇小说采用的是双线结构,而小说中出现两个形象,即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那么本篇小说的两条情节线索就分别为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作答时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即可。两条线索交替展开,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深化了小说的主
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不同于其他观测宇宙天体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肉眼
看不到的射电波。虽然近年我国已建成5座口径从25米到65米不等的射电望远镜,但是,与美国的305米口径和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我们的观测能力还非常有限。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探测异常灵敏。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
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FAST可以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和天体现象,通过观测到的现象来分析它的物理本质,分析宇宙起源,宇宙演化和未来。这也意味着,FAST建成之
后,我国可以正式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不过,从某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才能发挥更强威力。FAST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摘编自《全球最大50
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正式启用》央广网2016年09月25日)材料二F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FAST最大创新点之一,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
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都很大
,尤其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非常高。FAST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提供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几乎每一
次的实验,南仁东都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他们请来上海、南京等地的十几家单位以及国外索结构的顶级专家一起评审,同时也幸运地找到一家既懂技术、又有经验,同时愿意配合的厂家,在工艺控制上为FAST提供经验和产品,最终成功研制出钢索结构。(摘编自吴丽玮《“天眼之父”南仁
东:梦想与坚守》,《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41期)材料三10月10日,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FAST超乎寻常的表现一举实现了中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
出了突出贡献。研究表明,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其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一块方糖大小就相当于地球上一万艘万吨巨轮的重量。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极其稳定,其稳定度比目前最稳定的氢原子钟还要高1万倍以上,被誉为自然
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而精准的时钟信号是为航天器导航的必要前提,因而脉冲星也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此外,由于脉冲星是在蹋缩的超新星的残骸中发现的,对它们的观察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星体蹋缩,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摘编自(张保淑《“中国天眼”捕捉宇宙
“脉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0-14)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在FAST之前建成的5座射电望远镜,综合观测能力与美国和德国的射电望远镜存在明显差距,而FAST改变了这一状况。B.“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它接收的是射电波,目前已经探测到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的脉冲星。C.FAST采用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要支撑结构采用创新性索网技术,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球面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D.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由恒星
演化产生,密度非常高,它以目前已知的最稳定的周期在高速自转,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FAST的索网技术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特别高,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所以
FAST必须从头开始解决材料问题。B.FAST能探测到我国之前5座射电望远镜探测不到的宇宙深处,它的建成使用,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C.FAST投入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已取得突破性成就,为我国探秘宇宙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D.FAST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但南仁东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为FAST的建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人称为“天眼之父”。9.FAST的建设和使用,对中国天文学有何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D8.B9.①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②拥有一系列自主创新
技术,让我国天文学也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③实现了我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使我国也可以探秘宇宙。【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
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D项,“由恒星演化产生”表述错误。根据文本“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可知,“新型天体脉冲星的产生”除了“恒星演
化”还要“超新星的爆发”,选项缩小了范围,曲解文意。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
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B项,“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表述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文本“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可
知,“保持领先地位”的是“综合观测能力”,而非“FAST建成使用”。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FAST的建设和使用,对中国天文学有何重要意义”。根据原文,材料一,“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可得答案:①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二,“F
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得出答案:②拥有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让我国天文学也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根据文本“FAST超乎寻常的表现一举实现了中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
,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可得答案:③实现了我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使我国也可以探秘宇宙。【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
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
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
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
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
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
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服除..,改广西。瑶僮闻镛至,悉远循。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清平部苗阿溪者,桀骜多智,守臣皆纳溪赂,骄不可制。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以计擒溪,磔之。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
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节选自《明史·孔镛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
亡日归。B.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C.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D.成化元年/擢
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会试及第者,进士科一
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B.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明代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时授以诰命。C.服除指守丧期满后脱掉孝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其中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D.工
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属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镛仁厚爱民,治理有方。任县令时,他把粮仓建在水边,方便百姓交税;任知府时,他大
开城门,接纳躲避灾祸的民众;恢复生产,修建道路,赢得百姓爱戴。B.孔镛守信有义,以德服人。做太守时,深入盗贼地盘,留宿两晚后安全返回,并信守承诺送给他们粮食布匹;善待匪首冯晓妻儿,最终感化冯晓率领部下投降。C.孔镛有勇有谋
,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桀骜不驯,又狡猾异常,通过贿赂买通了当地官员,因此更加气焰嚣张;孔镛到任后,巧用计谋活捉阿溪并处死了他。D.孔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他为官清正廉洁,三十多年里一直在边疆地区为官任职,贡献卓著。后因接触瘴气染病,他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②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答案】10.B11.A12.D13.①改任连山知县,瑶僮在邻境出没,县中百姓都逃窜了。孔镛前往招
抚,老百姓被他吓跑了。②你们本是善良百姓,做盗贼也是逼迫于挨冻受饿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对你们用兵,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
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本句的句意为:成化元年,提升为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因瑶人的警情,关闭城门自救。对躲避瑶人袭击的乡民都不接
纳,这些人回去都被瑶人杀害。孔镛到了后,打开城门接纳来者,流亡在外的百姓逐渐回来。“前知府”译为“前任知府”,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乡民避瑶至者”是定语后置,与后面的“辄不纳”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
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会试及第者”表述错误,“会试”应改为
“殿试”。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他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表述错
误。根据文本“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可知,弘治二年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孔镛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①出没邻境,省略介词“于”;悉,都;
走,跑;②“汝曹”,你们;“迫”,受逼迫;“冻馁”,寒冷饥饿,受冻挨饿;“兵”,加兵;“汝”,你们;“为”,做;“父母”,父母官(古今异义词)。【点睛】参考译文: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考中进士。任都昌知县,分户口为九等来决定劳役,
在水边建立粮仓,便于收赋税,百姓很依赖他。改任连山知县。瑶、僮出没于邻境,县中百姓都逃窜了。孔镛前往招抚,老百姓被吓跑了。孔镛在民舍里面烧火做饭,留下钱抵偿其价值后才离开。百姓才渐渐了解亲近了孔镛,相继而回。孔镛慰劳赈恤,使
他们恢复常业,道路渐通,县政于是恢复清明安定。都御使叶盛征讨广西,让孔镛跟随。诸将中有胡乱杀戮的,孔镛总是极力劝说,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成化元年,提升为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因瑶人的警情,关闭城门自救。对躲避瑶人袭击的乡民都不接纳,这些人回去都被瑶人杀害。然后打开城门接纳来者,
流亡在外的百姓逐渐回来。当时贼人的首领冯晓屯居在化州,邓公长屯居在茅峒,屡次招抚而不降。一天,孔镛单骑只带两人跟从直抵茅峒,邓公长突然听说新太守来了,急忙招呼其党羽穿着铠甲迎接。孔镛缓缓下马,进到庭院中坐下,邓公长率领他的党羽解甲罗列而拜。孔镛晓谕他们说:“你们本是善良百姓,迫于挨
冻受饿罢了,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你们,是我的儿子。信任我,就送我回去,退给你们粮食布帛。不信任我,就杀了我,大军很快来到,就没有活下来的人了。”邓公长犹豫,其党羽都为之感悟而流出眼泪。孔镛说:“我饿了,应该给我饭吃。”邓公长跪着为他献上酒菜。吃完后孔
镛说:“天要黑了,我应该留下住宿。”晚上脱下衣服酣睡。贼人相视惊服。住了两晚才回去。邓公长派几十个骑兵护送孔镛回去。孔镛让这些骑兵留在城外,只与羸弱的士卒进城,取来粮食布帛,让他们装载而回。邓公长更加感激,率党徒数千人来降。邓公长已降,
只有冯晓凭借险要的地势不服。孔镛挑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达化州。冯晓仓皇逃跑藏匿,孔镛俘获了他的妻儿而回,孔镛对他们抚恤丰厚,冯晓也投降了。提升为按察副使,又招降了大盗侯大六、邓辛酉等人,给他们田产,分
别到内地为官。治理的政绩闻于朝廷,皇上赐诰命褒奖。不久巡视贵州。酋人阿溪桀骜多智慧。守御大臣都收受阿溪的贿赂,骄横不可制服。孔镛到来,询问得知阿溪所亲近的两人。于是用计擒住阿溪,对他处以磔刑。孔镛居官廉洁。任职三十余年
,都在边陲,接触瘴气成病。乞求退休,皇上没有应准。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在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二)名句默写(12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卫风•氓》中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作比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2)在《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屈原为了心中的
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遭人嫉妒诽谤而走投无路,也决不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人同流合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5)苏轼在《赤壁赋》中,开端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
美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于嗟鸠兮(2).无食桑葚(3).总角之
宴(4).言笑晏晏(5).亦余心之所善兮(6).虽九死其犹未悔(7).宁溘死以流亡兮(8).余不忍为此态也(9).月出于东山之上(10).徘徊于斗牛之间(11).浊酒一杯家万里(12).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
、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嗟,
葚,宴,晏,溘,徘徊,勒。(三)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
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B.颔联,诗人用“乱”字来形容云,用“急”形容雪,用“舞”“回”来形容风,描绘的是黄
昏时候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C.颈联,“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D.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16.说说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表现了什么情感。【答案】15.C16.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
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
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表述错误,“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只剩下的是炉中只存余热的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句诗
是实际上写炉火燃尽的情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常见的手法,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入手分析
,先指出手法,再结合人物形象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答案。把握诗歌的情感,则要关注写作背景、意象、关键词等来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本题中的诗人是一个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因贫寒交困而愁苦无奈,牵挂亲人,忧国伤事的诗人形象。前三联写诗人独对炉火,室外云低雪急,无限愁苦
;最后一联通过“数州消息断”,写诗人身陷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亲人)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愁苦又无从着力主要从后一句“愁坐正书空”看得出来,“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诗人以此表达相似的心境。表
达作者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三、语言表达(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儒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的传统。它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都有很深刻的影响。两千多年常的儒学能流传到现代,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孔子创立儒学的时代
,儒家只是中的一家。孔子与弟子们的努力以及后学的弘扬,儒学的影响不断扩大,称为“显学”。又由于社会的动荡,政治的斗争,思想的较量,儒家们的共同努力,儒学在汉代的地位。从此以后的两千年的中国政治中,“独尊儒术”的思想局面没有过根本的改变。
倡导独尊儒术的汉朝政权瓦解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虽然有反礼教的玄学,又有佛教、道教盛行于世,作为指导政治的儒学在政治规范与行政活动中始终占统治地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根深蒂固百家争鸣举足轻重显赫一时B.根深蒂固百花齐放举足轻重烜赫一时C.坚
不可摧百家争鸣不可估量显赫一时D.坚不可摧百花齐放不可估量烜赫一时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孔子与弟子们的努力以及后学的弘扬,使儒学的影响不断扩大,被称为“显学”。B.由于孔子与弟子们的努力以及后学的弘扬,儒学的影响不断扩大,称为“显学”。C
.由于孔子与弟子们的努力以及后学的弘扬,使儒学的影响不断扩大,被称为“显学”。D.由于孔子与弟子们的努力以及后学的弘扬,儒学的影响不断扩大,被称为“显学”。【答案】17.A18.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词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百家争鸣:指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现象。百花齐放:比喻不同形
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不可估量:难以估计。显赫一时: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在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第一空语境强调儒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不容易动摇的传统
,故选“根深蒂固”更合适。第二空语境强调儒家只是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中的一家,故选“百家争鸣”更合适。第三空语境强调儒学在汉代的地位重要,故选“举足轻重”更合适。第四空语境强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虽然有反礼教的玄学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故选“显赫一时”更合适。故选A。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
项,主语“努力”“弘扬”与宾语“显学”搭配不当;B项,“称为‘显学’”与主语“儒学”不搭配;C项,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故选D。19.下列交际用语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惊闻家父逝世,足下天性素孝,罹此大故,伤感必过,为子女计,尚望勿过哀毁。B.中国政府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
地区间矛盾,不能两句话说不一块儿就动刀动枪。C.对于有兴趣投资木王山森林公园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D.值此良辰吉日,正是犬子金榜题名时,感谢各位亲朋亲临祝贺,不胜感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
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最后得出答案。A项,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父”应改为“令堂”;B项,这句话是外交辞令,属于书面用语,“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是口语,用在此处太随意;C项,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
的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此处指我们,不合语境。故选D。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于2019年5月至2019年12
月,联合开展全国范围的互联网网站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未备案或备案信息不准确的网站进行清理,对攻击网站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违法违规网站进行处罚和公开曝光。专项整治期间,中央网信办将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共享、协同配合。坚持依法依规,坚持防慑并举,促使网站运营者网络安全意识和防
护能力有效提升,实现网站安全形势取得明显改观,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答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互联网网站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一定要有具体事件,且
要突出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在字数限制严格的情况下,从材料中提取事件及事件的结果意义等。注意字数不能超限。该则新闻的导语部分明确点明了事件“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互联网网站安全专项整治
工作”,关键是要找到事件的结果或意义,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整合即可得出答案。四、作文(60分)21.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两个旅人在路上,其中一个发现一把斧头,他就说:“我捡到一把斧头。”另一个人不大满
意,纠正道:“我的朋友,不是‘我’,而应该是‘我们’捡到一把斧头。”没走多远,斧头的主人追了上来,离他们越来越近。捡斧头的人很不安地说:“这下‘我们’可糟了。”另一个又向他纠正:“还是改回以前的称谓吧,就像刚才那样,你应该说:‘我’糟了!”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寓意,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分享与分担分享,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分担,这可以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分享与分担,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共同走过生命旅程,时刻不离。分享而不分担,犹如一杯刚倒进玻璃杯
中的可口可乐,欢乐活泼的气泡常常能勾起人们的将它一仰而尽的欲望。但如果搁置时间久了,它便失去了当初的鲜艳亮泽,于是便成为一杯普通的加了糖的白开水。分享而不分担,表现出的是华而不实并且苍白的人际关系。人们因为物质上的共同追求而达成短暂的合作,表面看上去是很默契,但其
本质上是那么的脆弱,像初冬时节河面上结成的一层薄冰。因为在这种关系下,彼此之间的信任微乎其微,并且每时每刻会因为利益关系而发生转变。当利益纽带断开,曲尽则是人散之时,所以它很难让人们有一种安全感。比如说
角马,头顶上长着一对十分锋利的角,看上去好像十分凶悍,但其实只是在虚张声势。平时,角马们安闲地聚到一起,享受着鲜嫩的青草和清澈的河水。但马群突然遭受威胁时,成年角马立即撒腿就跑。而可怜的幼年角马,要么夭折于成年角马的慌乱之中,要么葬身于豺狼虎豹之
腹。试想,如果角马群能学会分担,那股力量是无法想象的,它们定能驰骋草原,无与匹敌。可是,他们会的只有分享和同甘而不会共苦,这也就是导致它们悲惨命运的原因。而分担而不分享呢,犹如忘了加糖的浓咖啡,苦涩难耐。所以
,它常常会让人们之间产生一种莫名的疏远感。如果一个人在成功之前与大家齐心协力、风雨同舟,而取得成功之后,他却独自分享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汗水而换回来的劳动成果。在我们看来,这种人是十分自私的,只当这次交学费上了
一节课,下一次则绝不会再和他合作了。因此,只会分担而不会分享的人,是不会找到朋友的,更不用说是知心朋友,并且他自己也会活在郁闷之中。人无法摆脱自身固有的兽性—占有欲。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与将士们一起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终于打下了大宋江山。可他登上皇位还没
几天,他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将将领们的兵权全部集于自己一人身上,如果有不服者,他便大开杀戒,杀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他是做了皇帝,但他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是因为他只会分担而不会与人分享。所以,一个人只有既会分享又会分担,人们
才会主动接近他,与他合作。分担同时分享,犹如一杯加了蜂蜜的牛奶,其味香醇,其意绵长。对于其他动物来说,狼也许是最令他们头疼的,尤其是遇到狼群。狼是自然界中比较有集体意识的动物,所以当外出捕猎时,他们往往三五一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体型大他们几
倍的动物也不可避免的成了他们的口中食。最重要的是,捕获的猎物大家能共同分享。所以这样的集体是令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只有同甘共苦,只有分享并且分担,才能达到双赢,才能让每个人真正能得到自己期望得到的。这应该就是分享与
分担固有价值的真正体现吧。【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朋友之间信守的原则应当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这两个朋友确是自私了些,一个在捡便宜时只想独享,另一个在有麻烦时就要推卸责任,这样对财富的贪婪、对责任的逃避、对朋友的失信,是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友情的。【考点定位】能写论
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本作文贴近考生生活。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可以围绕珍惜对待朋友,真诚做人,有责任有担当立意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