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222.docx,共(6)页,19.6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5bf78123b2b937254ee38a3155ff7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辉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下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答案1.【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制把不同部族都囊括其中,并设立制度约束,制度规划支撑的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宗法政治共同体,周王室同姓和异姓方国甚至土著族众都在这个宗法政治共同体内,这些不同族群在分封制的推动下,民族认同会得到加强,故选
C项。秦汉时期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形成,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先秦民族演进过程与这一时期的国家形态变动同步,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民族认同的机制,没有凸显诸侯权力,故排除D项。2.【答案】C【解析】孔子认为在盗窃这件事情上,父子相隐属于“直”,意味着其认为伦理高于法制,C
正确;题干主旨是伦理和法制的关系,而非构建社会道德,排除A;B是荀子的主张,排除;题干与宗法制无关,排除D。3.【答案】C【解析】材料中,出土的汉简前者是关于土地情况和田租数额的文书,后者为关于垦田、赋税等的文书。两则汉简统计各类经济指
标,代表国家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体现了国家对地方经济管理的重视,故选择C项。两者均为政府统计类文书,主要用于统计,并不能说明地方官员肩负经济发展责任,故排除A;两则汉简未提及赋税沉重的问题和百姓生活状况,故排除B
;两则汉简出土于长沙和青岛,此时的汉代经济中心仍为关中、中原一带,两地均不在关中、中原,更不能体现“普遍”一词,故D错误。4.【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旧门阀贵族集团地位出现下降,且由“官至五品的官僚皆为士族”可知士族的授予范围变大,加之原有贵族地位的下
降,士庶界限进一步模糊,故选D。材料只反映了外戚地位的上升,不能反映中央政权的政治状况,故排除A;关陇贵族的地位受到冲击,但仍保有门荫等部分政治特权,故排除B;材料无法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C。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印刷术和文化。据图可知,绍兴十七年到淳熙十年雕版书籍价格迅
速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雕版书籍成本下降,进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因此可知雕版印刷术有助于推动文化发展,故A项正确。宋代书籍的排版技术是否得到提高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市民阶层
对文艺的需求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排除C项;宋代是雕版印刷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并不能说明民众普遍关注印刷术,D项错误。6.【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原本属于贵族的奢侈品消费逐渐下移,市民阶级等
基层民众亦可消费,反映了消费主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大众消费的推动,故选D。A项本身说法错误;基层并没有“豪奢”型消费的经济实力,普通群众的消费能力仍然低下,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奢侈品价格降低,并未体现经济
文化影响力上升,排除C。7.【答案】D【解析】材料“一个‘万国’竞逐的‘国家体系’逐渐代‘天下’而起——民族国家取代了帝制王权,国际法下的对等关系……以因力比拼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表明传统天朝意识与天下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民族国家观念逐步形成,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开始受到西
方思想冲击”,A项错误;B项“仍满足于”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抛弃了”表述过于绝对,错误。8.【答案】C【解析】从表格的内容来看,随着时代的变化,多数人选择从事工商业,而不是农业,且迁出的人数也增多,这表现的是民众对原有的重农抑商的观念的变化,所以本
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近代农业的特点;B选项错误,无法从表格中看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选项错误,无法从一个乡村的变化得出经济结构发生根本转变。点睛:本题题中给出了表格,要从表格中读取
有效的信息。解答表格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表格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表格中的横纵项目栏,这是解决表格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表格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9.【答案】A【解析】梁启超认为中国民智未开,因此应当采取开
明专制,只要是民主政体即可,而开明专制往往指的是君主立宪,这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A正确;1906年维新变法已经结束,排除B;梁启超依然主张采取渐进式的立宪道路,这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采取暴力手段的革命道路有别,因此其认识不能调和两个派别之间的矛盾,排除C;资本主义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排除D。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杜威所指的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相对失败”的原因是欠缺一场思想革命,这与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基本吻合的,而当时国内也在1915年开始了一场思想启蒙与革命——新文化运动;据此可知,材料中杜威的观点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故选B项。材料主要探讨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认为
辛亥革命在政体革命上是失败的,排除C项;在杜威看来,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是相辅相成的,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规定的乡级代表选举比例以及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农民应该占有的比例,充分体现了苏维埃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故选A项;1929
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党对苏区的坚强领导,故排除C项;鄂豫皖苏区属于革命根据地工农民主政权,不属于抗日民主政权,故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1953年“一五”计划开展,根据“加强工
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可知,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保障“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故选B;国民经济恢复和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均在1952年,排除A、C;据题意可知,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保障“一五”计划的开展,而非保障三大改造战略的完成,排除D。13.【答案】C【解析】制定科学技
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明确国家建设需要的重要科技任务、中心问题及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等,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加速科技发展,C项正确;制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等与“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不矛盾,A项排除;“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于1995年,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紧张对抗,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并未制定从西方大量引进科技的战略,D项
排除。14.【答案】A【解析】根据“全国办理集镇自理粮户口的达1633828户,即4542988人。”可以看出由于乡镇企业的开办,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到集镇中的企业中,故体现了乡镇企业得到重大发展,A正确;联产承包与人口流动没有形成必然的联系,排除B;C项是在2008年,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
业,而不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15.【答案】C【解析】1978年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排除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确立的,排除B;1984—1998年,随着经济体
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农业生产受市场的影响增强,故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C正确;D无法解释1984—1998年全国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16.【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雅典智者学派讲学时贯
穿了批判迷信、抨击传统、高扬个性等思想,这些思想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A,排除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期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指导思想,排除B;古雅典时期,神灵崇拜现象一直存在,
故排除C。17.【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罗马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导致对他人的侵害应该给予赔偿,说明罗马人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罗马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排除A、C;D与材料主旨不符。1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其核
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反对欧洲的封建制度,并构建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故D项正确;A、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落后性,排除B。19.【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主义文学
是以启蒙民众为目的的文学,其目的是打破传统的陈规陋习,破除迷信,提倡理性的批判精神,普及知识,把民众从无知中解放出来,因此富有政论性、批判性和哲理性,故C正确;浪漫主义充满激情的夸张手法,表现理想与愿望,故A错误;现实主义用历史
的、具体的人生图画反映社会生活,故B错误;现代主义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故D错误。20.【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列宁逐渐认识到市场和商品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通过计划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符
合经济规律的,即逐步认识到“左”倾的错误,故选A;列宁是在反思苏俄的经济政策,而非认同德国的科技创新和捍卫马克思的经济模式设想,排除B、C;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D。21.【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设立全国应变委员会和
该机构的工作方式来看,罗斯福意在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即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进行社会管理,反映出美国政府职能适应社会经济变化,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排除B;罗斯福新政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排除C;材料没有反
映州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排除D。2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中苏关系日渐恶化,美国认为苏联摧毁中国是不利于美国利益的,说明国际局势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B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排除A;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与史实不符。2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到美元结算石油出现,可以看出美国并未放弃美元对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反而是利用石油这种世界大宗商品贸易来加强美元在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进而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故而选D;材料体现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控制加强,而不是美国霸主地位走向
衰落,排除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是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最重要的支付货币,排除B;材料反映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控制加强,没有涉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排除C。24.【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欧共体先后与非加太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经互会等组织签订经济协议、建
立正式关系,由此可见,欧共体有意摆脱大国控制,在国际合作中彰显自主意识,故选A;拉拢发展中国家以扩大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西欧战略争夺重点转向第三世界,故排除C;放弃冷战思维维护世界和平,与材料主旨不
符,且无法体现,故排除D。25.【答案】(1)特点:中间环节创建路制,实现中央集权;路级机构分而治之、相互牵制;路制体制系统化,路级治所分散化;建立相关法律和制度,实行互察和复查。(7分)作用:避免了重蹈汉唐以来
的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辙;在和平时期,有利于稳定国内局势、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被后世的元明清朝所继承,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8分)(2)特点:谦逊的公推制,倡导协商式民主;非程序化的公议制,实现互利与共赢;法律
上的地方自治,建立乡镇自治公所;自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并借鉴传统地方管理模式。(7分)(3)启示:治理机构分工合作,相互监督;发展经济,为治理提供物质基础;自治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发挥独创精神,倡导协商式民主模式。(3分)26.【答案
】示例一:可以分别从五个国家各自角度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以意大利为例。信息:意大利早在16世纪中期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观点:意大利社会环境促使其成为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阐述: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带动发达的商品贸易,为意大利科学革命和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打下基础;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激发了当时人们研究自然现象、探究自然界规律的兴趣,从而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意大利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观察天体,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结论:意大利把握时机,率先成为世界近代第一个科
学中心。示例二:可以从整体角度论证科学中心的转移。信息:从16世纪中期到现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观点:经济的发展带动科学的发展,并促进世界中心的转移。阐述:15世纪以来,意大利城市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关系的萌
芽出现,并都早于西欧其他国家,所以成为世界第一个科学中心;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之后成为海上霸主,通过奴隶贩卖和海外贸易大发其财,16世纪的第一期圈地运动高潮,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资
本财富、自由劳动者和国内市场,这为英国为世界科学中心奠定物质基础。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美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及工业基础,经济的繁荣为美国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横财,特别二战后,美国一度成为是资本主
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工业界通过建立工业实验室,成了良性的“工业支持科学、科学界反哺工业”循环,至今依然是世界科学中心。结论:经济发展为科学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世界经济中心转移,世界科学中心也随之转移。【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
具体的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信息,拟定论题时可以分别从五个国家各自角度提出观点,如可以选择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角度入手,拟定意大利社会环境促使其成为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的论题,结合15-16世纪,
意大利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加以论述;也可以从整体角度论证科学中心的转移,拟定经济的发展带动科学的发展,并促进世界中心转移的论题,结合不同时期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原因方面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7.(1)变迁历程:从宋代
到20世纪中期主要是褒扬;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批判;20世纪80年代后又恢复褒扬。(6分)(2)因素:救亡图存的需要;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官方政治的需要;民间信仰的推动。(9分)【解析】(1)依据材料可知,从宋代到20世纪中期主要是褒扬;
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批判;20世纪80年代后又恢复褒扬。(2)依据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官方政治的需要、民间信仰的推动、阶级斗争的需要、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拨乱反正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