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B)答案及详解(B).docx,共(7)页,86.99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b50b1225c81fa71fd57db9ce752ab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B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BADADBA题
号1112131415答案CBAD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双选题选对1个得1分,有错选的0分。)16.(14分)(1)D(2分)(2)2NO+2CO催化剂ΔN2+2CO2(2分)(3)①BC(2分)②2NO2+CO−23=NO−3+NO
−2+CO2或4NO2+O2+2CO−23=4NO−3+2CO2(2分)③BC(2分)(4)3SiO2+6C+2N2=====高温Si3N4+6CO(2分)(5)H2SO4+HSbF6==[H3SO4]+[SbF6]-(2分)17.(13分)
(1)分液漏斗(1分)(2)2SO2+O22SO3(2分)冷凝收集SO3(2分)2SO2+O2+2H2O+2BaCl2=2BaSO4↓+4HCl或2SO2+O2+2H2O==2H2SO4、H2SO4+BaCl2=BaSO4↓+2HCl(2分)(3)AD(2分)(4)
酸性KMnO4溶液未完全褪色(2分)(5)62.5%(2分)18.(14分)(1)ABE(2分,选对2个得1分,有错选的0分)(2)大于(1分)(3)0.083mol/(L·min)(2分)25%或0.25(2分)(4
)负(1分)2332CHOH6e8OHCO6HO−−−−+=+(2分)(5)11.2(2分)增强(2分)19.(14分)(1)第四周期第ⅥA族(1分)小于(1分)(2)+1(2分)(3)17:72(2分)H2O2受热易分解(2分)(4)C
u2++2NH3·H2O=Cu(OH)2↓+2NH4+(2分)(5)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先用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SO42-已洗涤干净。反之,SO42-未洗涤干净。(2分)(6
)GaCl3+NH3=====高温GaN+3HCl(2分)催化剂△答案详解1.D【解析】A.煤粉代替煤块,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煤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A不符合题意。B.在铁制门窗表面刷油漆,是为了减小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从而降低了铁在空气中的腐蚀速率。B不符合题意。C.食品包装袋中放置除氧剂,降低了包装袋内氧气的浓度,从而降低了食物氧化变质的速率。C不符合题意。D.向可乐中加冰块,只是降低了可乐的温度,使人喝了更凉爽,与化学反应
速率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2.C【解析】A.不锈钢中除含铁、铬、镍等金属元素外,还含有碳、硅等非金属元素。A错误。B.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经过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间接转化为电能。B错误。电能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发电机蒸汽轮机燃料燃烧⎯⎯⎯→⎯⎯⎯⎯→⎯⎯⎯⎯→⎯C.食品中添加适量SO2,
可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在蜜饯、干果、食糖、果酒等食品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使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C正确。D.生产光导纤维的是SiO2,不是Si单质。D错误。故选C。3.C【解析】A.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
近或地壳的岩层中。A正确。B.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B正确。C.过量H2S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是NaHS。少量H2S才生成Na2S。C错误。D.CO2的三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空间结构为直线形。D正确。故选C。4.B【解析】
A.H2与I2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A错误。B.断裂旧键1molH—H键和1molI—I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键2molH—I要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后者能量高。形成2molH—I放出的能量等于断开2molH—I键吸收的能量。B正确。C.H2与I2反应是可逆反应,1mol
H2和1molI2不可能反应完,放出的热量小于akJ。C错误。D.设断开1molH—I键所需能量为xkJ,则有2x-(c+b)=a,x=21(c+b+a)。D错误。故选B。5.A【解析】A.NaHCO3溶
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a2+=CaCO3+H2O,,A正确。B.水垢主要成分CaCO3是难溶物,不能拆,B错误。C.稀硝酸过量,Fe应该被氧化为Fe3+,C错误。D.过量的SO2通入NaClO溶液中会被氧化成-24SO,而同时次氯酸根离子也被还原成C
l-,二者之间会产生△如下反应:SO2+ClO-+H2O=-24SO+2H++Cl-,D错误。故选A。6.D【解析】A.反应物A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浓度的变化值表示速率,A错误。B.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2min末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
起始时相等。B错误。C.反应过程中C、D浓度之比一直恒定为化学计量数1:2不变,C、D浓度之比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C错误。D.缩小容器的体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增大,故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正确。故选D。
7.A【解析】A.Cu与S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2S,1molCu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A正确。B.2Na2O2+2CO2=2Na2CO3+O2,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2mol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错误。C.NO2、N2
O4混合物通式可表示为(NO2)n,NO2、N2O4中氮原子化合价均为+4价,转移电子mol/g46g3.2=0.05mol,转移电子数为0.05NA,C错误。D.Cu+2H2SO4(浓)CuSO4+SO2↑+2H2O,n(H2S
O4)=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会停止,1.8molH2SO4不可能反应完,D错误。故选A。8.D【解析】A.过氧化氢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正确。B.装置满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构成了原电池,实现了
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B正确。C.SO2使紫色石蕊变红,使品红、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后被浓氢氧化钠吸收,安全气球收集多余的尾气,C正确。D.NH3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深入试管底部。试管口应该塞棉花而不是用塞子密封,D错误。故选D。9.B【
解析】A.3NO2+H2O=2HNO3+NO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错误。B.H2SO4+Na2SO3=Na2SO4+SO2↑+H2O此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H2SO4→SO2的变化不一
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SiO2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SiO2→H2SiO3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C错误。D.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中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故选B。10.A【解析
】A.FeS2中硫元素之间是非极性共价键,A正确。B.二氧化硫有较强还原性,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但由于S元素处于相邻价态,因此二者不反应,B错误。C.SO2与O2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最后得到的SO3小于80kg,C错误。D.三氧化硫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如果直接溶于水中,会形成
酸雾,阻碍溶解过程,而且难以收集,D错误。故选A。11.C【解析】A.NH3溶于水产生NH3·H2O,NH3·H2O与H2SO3反应产生SO32-,然后会产生CaSO3沉淀,A错误。B.NH3·H2O与Mg2+反应产生Mg(OH)2沉淀,B
错误。C.加入过量的氨气没有化学反应,无沉淀,C正确。D.氨水与铝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Al(OH)3沉淀不溶于氨水,D错误。故选C。12.B【解析】A.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如图锂—空气电池中,锂离子
向多孔电极移动,所以多孔电极为正极,正极氧气得电子,A正确。B.锂—空气电池中为非水电解质,不可能有水参加反应,B错误。C.铝离子电池中两个电极分别为铝和石墨,铝为活泼电极,是负极,石墨为正极。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由石墨流向铝,C正确。D.由图可知,铝
离子电池负极反应式为4277AlClAl3e4AlCl−−−+−=,D正确。故选B。13.A【解析】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律,则W为N,X为O,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又因为Y的原子序数大于氧的,则Y电子层
数为3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Y为Mg,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Z为S。A.W、X、Y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小的半径大,简单离子半径应为:W>X>Y,A错误。B.X、W、Z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
H2O、NH3、H2S,水常温下为液体,氨气常温下为气体,故H2O>NH3。NH3分子间形成氢键,H2S分子间没有氢键,所以NH3>H2S。三种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为X>W>Z,B正确。C.W、Y可形成Mg3N2,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D.Z为S
,硫的含氧酸可为强酸硫酸,也可是弱酸亚硫酸,D正确。故选A。14.D【解析】A.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变黑,体现脱水性,又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SO2使溴水褪色,按照装置中的实验现象能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A正确
。B.70%硫酸与Na2SO3反应制取SO2,SO2可以氧化硫化钠溶液中S2-生成单质S,溶液变浑浊。B正确。C.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溶液变浑浊生成了硅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得出酸性强弱:H2SO4>H
2CO3>H2SiO3,从而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S>C>Si,C正确。D.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次氯酸还有漂白性,氯气不具有漂白性、酸性,D错误。故选D。15.B【解析】A.图中第一步CO2(g)→·CO2即二氧化碳被催化
剂吸附,能量降低,为放热过程。A正确。B.COOH→CO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COOH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C.反应过程中·CO2→COOH有O-H极性键的形成。COOH→CO有O-H极性键的断裂。C正确。D.图中最后一步CO→CO(g)从催化剂NiPc解吸能量降低,从催
化剂CoPc解吸能量升高,能量变化不同。D正确。故选B。16.(14分)【答案】(1)D(2分)(2)2NO+2CO催化剂ΔN2+2CO2(2分)(3)①BC(2分)②2NO2+CO−23=NO−3+NO−2+CO2或4
NO2+O2+2CO−23=4NO−3+2CO2(2分)③BC(2分)(4)3SiO2+6C+2N2=====高温Si3N4+6CO(2分)(5)H2SO4+HSbF6==[H3SO4]+[SbF6]-(2分)【解析】(1)氮
氧化合物溶于水形成酸,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是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氟氯代烃等的排放会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与氮的氧化物排放无关的是白色污染,选D。(2)NO与CO在催化剂和加热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
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催化剂ΔN2+2CO2。(3)①常温时,Al、Fe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选BC。②NO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部分化合价升高生成NO3-,部分化合价降低生
成NO2-故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O2-容易被氧化为NO3-,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可以为。③Fe与HNO3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为两种极端情况。若Fe足量,铁全部溶解,发生反应: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则有:5663ba=3:8,解
得:a:b=3:1此为a:b的最小值。若HNO3过量,发生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则有4:5663ab=1:1,解得:a:b=9:2此为a:b的最大值。所以a:b的取值范围为3:
1≤a:b≤9:2,即a:b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均合理,故选BC。(4)反应中碳元素被氧化,氮元素被还原,所以方程式为:3SiO2+6C+2N2=====高温Si3N4+6CO。(5)H2SO4与超强酸HSbF6反应时,H2SO4表现出碱的性质,结合氢离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H
SbF6==[H3SO4]+[SbF6]-。CO+NO+NO=CO+2NO2-2-3-2322-3-23222CO+4NO=2CO+O+4NO17.(13分)【答案】(1)分液漏斗(1分)(2)2SO2+O22SO3(2分
)冷凝收集SO3(2分)2SO2+O2+2H2O+2BaCl2=2BaSO4↓+4HCl或2SO2+O2+2H2O==2H2SO4、H2SO4+BaCl2=BaSO4↓+2HCl(2分)(3)AD(2分)(4)酸性KMnO4
溶液未完全褪色(2分)(5)62.5%(2分)【解析】装置A中使用浓硫酸和固体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气体,装置C中的浓硫酸可干燥气体吸收水蒸气,同时可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装置D的作用是催化氧化二氧化
硫为三氧化硫,装置E是收集三氧化硫,装置F是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硫,据此解答:(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2)装置D中的反应为二氧化硫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2SO2+O22SO3,由分析可知,装置E的作用为冷凝收集SO3,装置E改为用BaCl2溶液收集,则SO2和O2会在此装置中发生反
应,并生成BaSO4,导致实验测得SO2的转化率会偏大,反应的方程式为2SO2+O2+2H2O+2BaCl2=2BaSO4↓+4HCl或2SO2+O2+2H2O==2H2SO4、H2SO4+BaCl2=BaSO4↓+2HCl。(3)装置B中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SO2,可替换为N
aHCO3溶液、FeCl3溶液,二者均与SO2反应,且不产生污染气体,而CaCl2溶液、饱和NaHSO3溶液均不与二氧化硫反应;故选AD。(4)装置F中的酸性KMnO4溶液是为了吸收SO2气体,当酸性KMnO4溶液未完全褪色时,证明气体已吸收完全;故答案为酸性KMnO4溶液
未完全褪色。(5)装置E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的SO3的质量,SO3的物质的量为mol/g80g0.10=0.125mol,装置F增重的质量即为未反应完的SO2的质量,未反应的S02质量为4.8g,物质的量为molg/g648.4=0.075
mol,则该条件下SO2的转化率mol075.0mol125.0mol125.0+×100%=62.5%。18.(14分)(1)ABE(2分,选对2个得1分,有错选的0分)(2)大于(1分)(3)0.083m
ol/(L·min)(2分)25%或0.25(2分)(4)负(1分)2332CHOH6e8OHCO6HO−−−−+=+(2分)(5)11.2(2分)增强(2分)【详解】(1)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容器的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压强会发生变化,只有平衡时压强不变,故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g/mol),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而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故只有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才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υ逆(CO2)=υ正(H2)才表示达到平衡状态。D.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的质量除以容器的体积,根据质量守恒,气体的质量一直不变,而容器也恒容,故催化剂△催化剂△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密度不变不能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起始n(CO2):n(H2)=1:1,反应过程中CO2和H2按1:3消耗,故两者的比例在反应过程中会变化,不变化时即达到平衡状态。F.反应过程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一直恒定为50%,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O2(g)+3H2(g)CH3OH(g)+H2O(g)起始的物质的量/mol88变化的物质的量/molx3xxx某时刻物质的量/mol8-x8-3xxx%50%100xx3x-8x-8x-8=CO
2=+++的物质的量分数(2)由图可知,c点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之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3)CO2(g)+3H2(g)CH3OH(g)+H2O(g)起始的物质的量/m
ol88变化的物质的量/mol262212min(平衡)物质的量/mol62220.08312min2mol/2LOH)υ(CH3=mol/(L·min)%25%1008mol2mol)α(CO2==(4)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该燃料电池甲醇被氧气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电解
质溶液为碱性,氧化产物为碳酸根,故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23CO+6H2O。(5)每消耗1molO2转移4mole-,现转移2mole-,则消耗0.5molO2即11.2L(标况)。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
4e-=4OH-,电极附近c(OH-)增大,故碱性增强。19.(14分)(1)第四周期第ⅥA族(1分)小于(1分)(2)+1(2分)(3)17:72(2分)H2O2受热易分解(2分)(4)Cu2++2NH3·H2O=Cu(OH)2↓
+2NH4+(2分)(5)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先用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SO42-已洗涤干净。反之,SO42-未洗涤干净。(2分)(6)GaCl3+NH3=====高温GaN+3HCl(2分)【详解】(1)S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
,硒(Se)与硫为同族相邻元素,Se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非金属性Se弱于S,故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Se小于H2S。(2)镓(Ga)和铟(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常见化合价为+3价,硒(Se)为第ⅥA族元素,一般为-2价,根据物质中正
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CuIn0.5Ga0.5Se2中Cu的化合价为+1价。(3)“酸浸氧化”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为Cu2O+H2O2+2H2SO4==2CuSO4+3H2O,H2O2为氧化剂,Cu2O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质量比为17:72。温度过高,H2O2会分解。(4)加入氨水时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4+。(5)检验滤渣中−24SO是否洗净,即检验洗涤液中是否有−24SO,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先用稀盐酸酸
化,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SO42-已洗涤干净。反之,SO42-未洗涤干净。(6)“高温气相沉积”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GaCl3+NH3=====高温GaN+3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