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9)页,14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aedf3069d83802723b6a94353599dd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5题x2分)1.易中天说:“从________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________
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________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________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横线处依次应为()A.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B.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C.墨子韩非子孔子孟子D.墨子孔子韩非子孟子2.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3.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
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4.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5.战国时期,孟子
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6.《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
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7.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8.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并对应相应的颜色,也称为“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A.倡行仁政,以德治国B.阴阳五行,变化有常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政权统治,合法正统9.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
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10.有学者说,汉代儒学的神学化是“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者用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社会现象”。这说明汉代儒学()A.改变了先秦儒学的基本主张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君本思想D.具有
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11..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
正统思想的趋向B.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C.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D.全面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12.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赦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
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C.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13.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
是古来道教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这一流派()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B.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C.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D.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14.程朱理学认为:“人欲
”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超越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C.根本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D.以道德的
名义维护专制统治15.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D.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
性16.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A.儒家伦理的普及化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商业发达影
响农业D.社会动荡人心败坏17.《万历十五年》写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作者意在说明明朝()A.缺乏社会变革
的新经济因素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的发展C.八股取士钳制思想D.闭关锁国导致东西文化的隔绝18.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
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B.以天下为己任C.提倡公平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19.下表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据表可知,这些思想家()顾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王夫之“一姓之
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唐甄“天子之算,非天帝之大神也,皆人也”“世无君矣?岂有臣乎”A.对传统封建政治做了反思B.描绘了民主政治的蓝图C.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弊端D.主张限制君权扩大相权20.明清之际绝大多数儒学家虽然在各自学术领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或侧重经学,或侧重史学,或侧重哲学
,或侧重实用,但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他们大都是从朱学或王学中分化、脱胎而来的。据材料可知,明清儒学()A.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儒学B.强调回归先秦原始儒学C.注重对传统儒学的否定D.学派分化思想争辩激烈21.随着社会的
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
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
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3.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24.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
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25.《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
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第II卷(非选择题)26.经过历代儒学家的修改和润色,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三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利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義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救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
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義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材料四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
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张宏杰《十国皇帝的立不命运》序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孔
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分)(2)材料二中董仲舒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2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三中黄宗羲“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
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
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材料二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
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1)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6分)(2)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
实意义。(6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
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明代
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
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
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5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5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分)29.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
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历史参考答案1-5BBCBD6-10BCDBD11-15BABBD16-20ABBAA21-25CBA
AA26.(1)主张:孔子主张君臣间要讲究等级、名分、秩序。(2分)(2)董仲舒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君主的义务。(2分)(3)看对病症:黄宗羲批判封建专制,具有早期民主启蒙色彩。(2分)开错药方:依靠道德限制皇权,而非从体制上根本解决。
(2分)(4)原因:①政治:专制制度的长期存在。②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思想:传统文化因循守旧、影响根深蒂固,难以与近代社会融合。(6分)27.(1)出发点:建立统治者认定和推广的道德伦理规范(构建官方意识形态)。(2分)途径: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4
分)(2)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2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答两点4分)28.(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1分)(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论”
。新发展:创立了温病学说。(4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1分)(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分)29.示例:(12分)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
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