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2.04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b08ddb4f9152c543874e376564818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必修3)试题一、选择题1.据《论语·子张》载,孔子明确主张“学而优则仕”,认为士人学成之后,就应该做官,去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的这一思想()A.得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推崇B.打破了
诸侯国间的隔绝状态C.体现了儒者的责任担当意识D.加速了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提倡士人做官去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体现了儒者的责任担当意识,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者的责任担当意识,这并没有得到贵族阶层的推崇和加
速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排除AD项;当时诸侯间并不是隔绝的状态,排除B项。故选C项。2.荀子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这表明荀子(
)A.主张严格礼乐秩序B.强调加强中央集权C.反对以法治国观念D.重视以民为本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可知,荀子认为君主一定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心位置,这是一种礼制,这表明荀子主张以礼规范统治秩序,即主
张严格礼乐秩序,A项政;材料强调的是严格礼乐秩序,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排除B项;依据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知,荀子主张礼法并用,并不反对法治观念,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3.韩非子说,上古时期,大家是用道德来竞争;中古时期,大家是用智谋来竞争;现在,大家是用实力来竞争。所以,聪明的统治者应该准备实力。由此可见,韩非子()A.渴望贤明君主治理国家B.反对诸侯之间征战杀伐C.极力维护新兴阶层利益D
.主张顺应时代进行革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韩非子认为“聪明的统治者应该准备实力”,而不是模仿上古和中古,由此可见,他主张统治者进行政治变革以顺应时代变化,D项正确;AB项分别错把韩非子主张革新以增强实力解读为渴望贤明君主治国、反对诸侯间征战,排除AB项;材料并没
有体现韩非子极力维护新兴阶层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4.董仲舒认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生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因而应“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同时要“设痒序以化于邑”。董仲舒的观点()A.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教育体系B.反映了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C.强调中央
太学对儒学的弘扬D.主张开展体德智美全面教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太学对养士很重要,养士注重儒生的教化,除了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地方设立学校,这个是符合统治阶层统治需要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涉及中央太学和地方学校,不能说明形成了比较
健全的教育体系,排除A项;材料涉及太学与儒学,但没有特意强调太学对儒学的弘扬,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体美劳全面教育,排除D项。故选B项。5.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客观上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六艺特指“诗、书、礼、乐
、易、春秋”六种典籍,不再提“射、御、数”,这就把先秦体育教育从“六艺”中剔除,体育活动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朝边疆政策的改变B.儒学独尊地位确立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D.道教影响力的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把先秦体育教育从“六艺”中剔除,体育活动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六艺含义发生变化,B项正确;材料是思想的变化
,与边疆政策无关,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排除D项。故选B项。6.程颐、程颢继承了周敦颐的“太极(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说,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把“君道”“臣道”“父道”“子道”这些社会
的伦理纲常,都说成是“天理”的体现。由此可知二程旨在A.强调维护君主的权威B.抵制封建的伦理道德C.继承发展理学的思想D.宣扬人定胜天的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二程将自然界的最高准则与伦理纲常相提并论,
体现出以理来强化伦理观念,以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即强调维护君主的权威,A项正确;B项与题意相反,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不属于其主旨,排除;D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与题意无关。7.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表明朱熹强调()A.经世致用B.责任担当C.知行合一D.实践探究【答案】D【解析】【详解】朱熹认为每天格一物,则明了一理,这是格物致知的主张,强调了主体需要实践探究,D项正确;经世致用强调的是解决现实问题,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社会责
任强调的是关注现实,而材料强调的是探究天理,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8.宋代文人士大夫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他们运用儒家伦理规范族人、家人的言行举止,以期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这说明宋代儒学A.逐渐
走向僵化B.已成为官方正统哲学C.趋于世俗化D.迎合了市民阶层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他们运用儒家伦理规范族人、家人的言行举止,以期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可知这是儒家思想在世俗生活中的运用,说给宋代儒学趋于世俗化,而非逐渐走向僵化,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宋代儒学成为
官方正统哲学和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排除BD项。故选C项。9.王阳明诗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B.强调个人主体意识C.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D.突出儒家学说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王阳明强调日
常生活即是修炼,反对从身外寻求天理,强调向内求理,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政治理念,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在黄宗羲构想的理想社会里,君主一心为民兴利而不享其利,群臣工作是为天下为万民,而
不是为君主为一姓。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封建君主统治B.否定儒家的治国理想C.倡导经世致用思想D.具有反思与批判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和群臣都是为民服务,不是为了君主一姓,由此可知黄宗羲是对传统封建君主制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D项正确;黄
宗羲是反对君主专制,而非反对封建君主统治,排除A项;黄宗羲没有否定儒家的治国理想,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经世致用思想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二者的共同点是()A.崇尚天人合一B.提倡个性自由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都强调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项正确;不体现天人合一,排
除A项;与个性自由无关,排除B项;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排除C项。故选D项。12.王夫之在《尚书引义·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据此判断,王夫之这一说法()A.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B.以维护封
建伦理纲常为主要目标C.具有一定民主启蒙色彩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有可易之君”,就是说人民可以改变君主的统治,“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说明王夫之反对天下为私,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化,具有一定民主启蒙色彩,并非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C项正确,排除
D项;王夫之的说法是中国自身政治经济思想演变的体现,并非是西学东渐的影响,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项。13.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经学为已
任;或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A.否定了传统儒学B.传播了民主思想C.冲击了君主专制D.体现了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期理学逐渐走向僵化,空谈之风盛行,而部分进步思想家拓展研究范围,研究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
经学为已任;或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这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意识,D项正确;拓展研究范围不等于否定传统儒学,排除A项;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不是传播民主思想,排除B项;将研究领域拓展
并不意味着冲击君主专制,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4.魏晋时期,书法由自发走向自觉。涌现出一大批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他们大多出身名门世家。这表明当时()A.社会安定促进文化发展B.书法艺术开始广泛传播C.政治地位影响艺术发展D.世家大族垄断书法创作【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大多出身名门世家,表明当时士族的政治地位使其掌握着雄厚文化教育资源,影响了艺术发展,C项正确;魏晋时期社会动荡,而非社会安定,排除A项;书法艺术广泛传播与书法家大多出身名门世家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书法创作被世家大族所
垄断,排除D项。故选C项。15.唐代张旭的书法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此书法属A.草书B.楷书C.隶书D.行书【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可
知,此书法属草书,故A正确;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故B错误;隶书字体扁平,整齐安定,故C错误;行书飞洒活泼,工整清晰,故D错误。16.如图为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宋朝的锦绣河山,因此
名动天下,深得宋徽宗的赏识。该作品体现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融家国情怀于艺术C.价值来自学者发掘D.逼真慕写客观景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描绘了宋朝的锦绣河山,”可分析出《千里江山图》蕴含着作者
对国家的自豪感,B项正确;该作品描绘了宋朝的锦绣河山,所以不是艺术想象,排除A项;价值来自学者发掘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该作品不是写实,排除D项。故选B项。17.据《明清传奇史》统计,明代68个传奇戏目中,就有41种是从
宋元旧戏和金元杂剧改编而来的。这表明,明代传奇戏A.适应了经济转型的需要B.重视对戏剧情节的表达C.借鉴了小说创作的手法D.继承了传统戏剧的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据《明清传奇史》统计,明代68个传奇戏目中,就有41种是从宋元
旧戏和金元杂剧改编而来的”可知明清传奇借鉴传统戏剧元素,故选D项;材料与经济转型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具体剧情,排除B项;材料与小说创作手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8.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集
大成者,在戏里,一张桌子可以看成是一张床或一座山峰,一根鞭子可以代表一匹马或一头驴,演员做出开门或关门的动作就代表这里有扇门。据此可知,京剧()A.体现出市井文化的特有魅力B.标志着戏曲艺术走向成熟C.具有象征与虚拟的艺术特色
D.实现了娱乐和审美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一张桌子可以看成是一张床或一座山峰”等信息说明京剧具有象征性,“演员做出开门或关门的动作就代表这里有扇门”又体现出京剧虚拟化表演的特色,C项
正确;AD两项尽管都属于京剧的艺术特色,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D项;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是元杂剧的兴起,排除B项。故选C项。19.《诗经》有十五《国风》,如《豳风》重农,《秦风》慷慨尚武,《陈风》神秘浪漫,《郑风》多情奔放,《齐风》尚奢
等。这一历史现象A.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追求B.折射出不同的时代背景C.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征D.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讴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十五《国风》,如《豳风》重农,《秦风》慷慨尚武,《陈风》神秘浪漫,《郑风》多情奔放,《齐风》尚奢,可以
得知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征,故C项正确;春秋前中期是《国风》产生的时代,那时的贵族诗歌作者,用诗歌抒写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感情,表现出各地不同政治风格、地域特点,不能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讴歌,故D项错误;作品处于春秋时期,
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材料也没有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追求,故AB项错误。20.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地域性文化的形成时期。战国中期,屈原以理性的审视扣天而问,其诗作《哀郢》抒发了楚都郢被攻破后的无尽悲伤。楚怀王在遭受秦国软禁时,宁可客
死他乡亦不肯捐弃国土而偷生。这些现象体现了楚文化A.开拓进取的特质B.浪漫主义的色彩;C.忠烈爱国的情怀D.崇尚个性的追求【答案】C【解析】【详解】屈原的诗作抒发了楚都郢被攻破后的无尽悲伤,而楚怀王在遭受秦国软禁时,宁可客死他乡亦不肯捐弃国土而偷生,这都说明楚文化带有强烈
的忠烈爱国情怀,C项正确;开拓进取、浪漫主义以及崇尚个性追求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21.东汉中后期,歌颂国势声威、极尽铺采的大赋渐少,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
起。这一变化可说明A.文学创作背离主流文化B.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的“东汉中后期……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
短篇小赋开始兴起”体现了汉赋创作的时代性,C项正确;文学创作并没有背离主流文化,排除A项;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体现不了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排除B项;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是志存天下,悬壶救世,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2.唐代,李白在《长歌行》中抒发了自己的
远大抱负“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即使是挫折失意,仍不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适《塞下曲》曾云:“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这体现出当时()A.士人建功立业的价值追
求B.市民文学的创作主体逐渐多元化C.诗歌的主流形式发生转变D.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契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知
,李白、高适都具有士人积极追求人仕的情怀,A项正确;市民文学形成于宋朝,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诗歌的主流形式发生转变,排除C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在当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排除D项。故选A项。23.有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
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熙熙攘镶的商市生活、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这反映了宋代()A.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B.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兴起C.古典文化已达到顶峰D.市民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答案】A【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有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等贵族文化,还出现了反映商市生活的市民文化,这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对贵族文化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古典文化已达到
顶峰,而且中国古典文化达到顶峰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市民文化与贵族文化的关系,无法得出市民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24.元朝时,作为坊间文化的元曲常常在人物台词中尽显批判锋芒,痛斥“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这反映出元曲A.风格上借鉴了古典浪漫主义B.创作上扎根于市井社会现实C.题材上多为矫正时弊的主张D.语言上受到科举文章的
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元代市井社会蔑视权贵、厌恶拜金思想的倾向,体现了元曲创作者扎根社会现实进行创作,B项正确;材料中的语句不符合浪漫主义风格,排除A项;材料只是指出了社会弊端,并没有提出解决的主张,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明显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25.在曹雪芹笔下,《
红楼梦》中每一个奴婢都是鲜活的,她们虽然身份卑微,但拥有高尚的心灵和纯洁的灵魂,贾宝玉也无视“主仆之分”,常与他们打成一片,这类情节在明清小说中比比皆是。这反映出当时A.程朱理学受到强烈批判B.经世致用思想广泛传播C.君主专制统治受到
冲击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奴婢都是鲜活的,她们虽然身份卑微,但拥有高尚的心灵和纯洁的灵魂”可分析得出作者并没有强烈的等级观念,反映了对程朱理学的批判,A项正确;经世致用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B项;本题没有涉及到君
主专制,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先秦时期社会秩序不断出现失范现象,原来掌管文化的官员流散到民间,形成了士阶层,于是出现提倡无为而治
、不与民争利的道家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并对建立秩序合理的理想社会提出现了各自的见解。老子、庄子反复推崇“道法自然”,人们自给自足、无为不争,都能满足自己粗陋的物质生活。而儒家则以积极入世的姿态,主张推行礼制,教化人民,规
范社会秩序,建立不同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大同世界”。——摘编自康新亚《浅析先秦儒道和谐思想之异同》材料二朱熹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可以说是自儒家思想产生之初就存在的一个思维传统,也是传统儒家思想入世精神的一个最集中体现,他企图通过“礼”
来确定社会角色、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朱熹也同样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存在,所不同的是,这个整体存在的基础是由理或者太极来贯通上下的。朱熹的“天理”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些行为规范,他指出:“夫天下
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这无疑是一种对社会伦理规范的强化。——摘编自高宜琴《朱熹社会秩序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和道家
和谐社会思想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社会秩序思想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意义。【答案】(1)不同:立场上:儒家维护的是奴隶制社会的和谐秩序,道家则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诉求;目的上:儒家为了实现“天下大同”,道家则是追求“小国寡民”;方法上:儒家鼓励入世,主张以“仁”“礼”思想规范社会
秩序,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鼓励避世独处。(2)特点:继承了传统儒家秩序思想;对道家思想的引入;以“天理”为哲学基础;注重“三纲五常”对社会秩序的调节作用;覆盖领域广泛(涉及政治、家庭、性别等多方面的秩序规范);以强化社会伦理规范为重心。意义:迎合了大一统专制主义的需求;客观上发挥了稳定社会
秩序的积极作用;弘扬的儒家和谐思想成为现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来源。【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不同:立场上:根据材料“于是出现提倡无为而治、不与民争利的道家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儒家维护的是奴隶制社会的和谐秩序,道家则反映了下层人
民的诉求;目的上:根据材料“人们自给自足、无为不争”“最终实现‘大同世界’”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儒家为了实现“天下大同”,道家则是追求“小国寡民”;方法上:根据材料“道法自然”“而儒家则以积极入世的姿态,主张推行礼制”并结合所学可概括
出儒家鼓励入世,主张以“仁”“礼”思想规范社会秩序,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鼓励避世独处。【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朱熹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可以说是自儒家思想产生之初就存在的一个思维传统,也是传统儒家思想入世精神的一个最集中体现”可概括出继承了传统儒家
秩序思想;根据材料“这个整体存在的基础是由理或者太极来贯通上下的。朱熹的‘天理’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些行为规范”可概括出对道家思想的引入;以“天理”为哲学基础;根据材料“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
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可概括出注重“三纲五常”对社会秩序的调节作用;覆盖领域广泛(涉及政治、家庭、性别等多方面的秩序规范);以强化社会伦理规范为重心。意义:结合上述朱熹的思想和所学知识从迎合了大一统专制主义的需求;客观上发挥
了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弘扬的儒家和谐思想成为现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来源等角度概括朱熹思想的意义。【点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
这要求统治者“劝农事,勿夺民时”,采用“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从而达到“民家给人足,无怨望忿怒之患”。董仲舒的民本思想是出于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他拉近了儒家思想与现实的距离。——
摘编自赵瑞军《董仲舒民本思想研究》材料二顾炎武在总结与反思明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别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他区别了亡国与亡天下后,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他还指出“合天下之生员”“而所以教之者,仅场屋之文。然求其成文者,数十人不
得一,通经知古今,可为天子用者,数千人不得一也”,并建议“用辟举之法”“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我之所收者,既已博矣”。在他看来,“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并提出了“疾耕”与“通商”并重的主张。这些思想反映
了明末以来社会各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与新趋势。——摘编自刘帅《顾炎武民本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董仲舒相比,顾炎武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
因。【答案】(1)内容:重视道德教化;反对依赖刑罚;防止滥用民力;主张轻徭薄赋。(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之处:抨击君主专制,提出“众治”思想;改革选官制度;倡导经世致用;肯定人性偏私的合理性;主张农商并重。(答出三点即可)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
壮大;程朱理学僵化;八股取土禁锢了民众思想。(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内容:根据材料““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可分析出重视道德教化;根据材料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可分析出反对依赖刑罚;根据材料“劝农事,勿夺民时”可分析出防止滥用民力;根据材料“什一而税”可分析出主张轻徭
薄赋。(答出三点即可)【小问2详解】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可分析出抨击君主专制,提出“众治”思想;根据材料““合天下之生员”“而所以教之者,仅场屋之文。然求其成文者,数十人不得一,通经知古今,可为天子用者,数千人不得一也”,并建议“用辟举之法””可分析出改革选官制
度;结合所学倡导经世致用;根据材料“在他看来,“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可分析出肯定人性偏私的合理性;根据材料““疾耕”与“通商”并重的主张”可分析出主张农商并重。(答出三点即可)原因:结合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史实可分析出君主
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向衰落;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程朱理学僵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八股取土禁锢了民众思想。(答出三点即可)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传统科学思想的特点在秦汉时已相当明显。为了建立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
秩序,要求知识与技术为富国强兵服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我国古代,凡是与农业关系密切的知识技能都占有明显优势,编制历法、授民以时是农业社会的头等大事。……“西方科学向来是强调实体(如原子、分子、基本粒子
、生物分子等),而中国的自然观则以‘关系’为基础,因而是以关于物理世界的更为‘有组织的’观点为基础”。……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而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材料二宋代的科技发明非常多,尤以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
术著称于世,并获得广泛使用。有宋一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愈加巩固。而自唐中叶以来,土地国有制度(均田制)瓦解,庶族地主经济及小自耕农经济不断壮大,土地买卖相当自由,各种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些因素直接间接地促进了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宋代理学思想盛行,辩论成风。所谓“穷理”、所
谓“格物致知”,也鼓励了相关知识的探究与体系化。科举推行贡举,取士不问门第,即便出身低微,士人的发明创造也有了更多机会被注意到。——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肖巍《科学:思想史、方法论与社会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宋代科技发达的原因。【答案】(1)特点:注重实用;以农为本;强调整体;受制于官府。(2)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政治保障;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宋代理学的“格致”之学,有利于促进知识探究;科举制度有利于培养人才,推动士人
发明创造。【解析】【分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在我国古代,凡是与农业关系密切的知识技能都占有明显优势,编制历法、授民以时是农业社会的头等大事”得出:以农为本;由材料信息“中国的自然观则以‘关系’为基础,因而是以关于物理世界的更为‘有组织的’观点为基础”得出:注重实用;强调整体
;由材料信息“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而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得出:受制于官府。(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有宋一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愈加巩固”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政治保障;由材料
信息“而自唐中叶以来,土地国有制度(均田制)瓦解,庶族地主经济及小自耕农经济不断壮大,土地买卖相当自由”得出: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材料信息“宋代理学思想盛行,辩论成风”得出:宋代理学的“格致”之学,有利于促进知识探究;由材料信息“科举推行
贡举,取士不问门第,即便出身低微,士人的发明创造也有了更多机会被注意到”得出:科举制度有利于培养人才,推动士人发明创造。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高度繁荣的阶段。清代编订的《全唐诗》共录作者2300余位,诗作48900余首。唐诗
以“近体诗”(格律诗)为主,其中又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其他五言、七言古体诗以及杂言歌行诗也占不少比例。唐代诗作,或悲壮、或苍凉、或粗犷、或飘逸,实在难论穷尽。唐诗的作者队伍,上至帝王公卿、学者名流,下至僧尼道士,其间名家迭出,各有千秋。——摘编自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材料二明清时期,出现了
许多女性文学世家。他们之中家庭内部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等均系诗人、词人的现象颇为多见,这在江南地区尤为多见。明清之前,女性创作只限诗词文赋。明清时期,女性作家于诗、词、文、赋、散曲、戏剧、小说及文学评论均有成功的尝试。她们不再局限于同性之间的交流,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大胆与男
性作家接触,以此来提高自己。她们否定“内言不出于阃(内室)”的传统观念,开始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并自著诗话、诗评,以扩大女性文学在全社会的影响。——摘编自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诗歌在唐代高度繁荣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女性文学的特点。【答案】(1)表现:诗人及作品数量多;诗歌格律多样;诗歌内容各异;诗歌作者身份多样;唐朝实行以诗取士。(2)特点:创作主体的家庭(族)化;创作体裁丰富多彩(或女性作家多才多艺)逐渐摆脱性别束缚(或开始与男性文人交往;或
突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重视文学的传播功能。【解析】【详解】(1)表现:依据材料“清代编订的《全唐诗》共录作者2300余位,诗作48900余首。”,得出诗人及作品数量多;依据材料“其中又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其他五言、七言古
体诗以及杂言歌行诗也占不少比例。”,得出诗歌格律多样;依据材料“唐代诗作,或悲壮、或苍凉、或粗犷、或飘逸,实在难论穷尽”,得出诗歌内容各异;依据材料“唐诗的作者队伍,上至帝王公卿、学者名流,下至僧尼道士,其间名家迭出,各有千秋”,得出诗歌作者身份多
样;从科举制角度分析,得出唐朝实行以诗取士。(2)特点:依据材料“他们之中家庭内部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等均系诗人、词人的现象颇为多见”,得出创作主体的家庭(族)化;依据材料“明清时期,女性作家于诗、词、文、赋、散曲、戏剧、小说及文学评论均有成功的尝试。”,得出创
作体裁丰富多彩;依据材料“她们不再局限于同性之间的交流,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大胆与男性作家接触,以此来提高自己”,得出逐渐摆脱性别束缚;依据材料“开始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并自著诗话、诗评,以扩大女性文学在全社会的影响。”,得出重视文学的传播
功能。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