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5.31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7ee16aceec600fc756b1488962cad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A.积温B.年降水
量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2.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A.等级最高的是③B.边界是明确的C.属于行政区D.内部特征相对一致【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据图可知四大区域分别为干
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即干湿区。干湿区的划分指标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C正确。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指标,并非干湿区的划分指标,A错误。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不是单一的只看年降水量或年太阳辐射量
,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区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内部特征相对一致,D正确。干湿区的边界不是明确的,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即模糊的,B错误。干湿区属于自然区域,不属于行政区,C错误。图示四个区域之间不存在等级的高低,是同等级的,A错误
。故选D。【点睛】区域的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石油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国民经济
对石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根据美国EIA预测,到2025年,中国每天要消费掉至少1280万桶石油,其中940万桶要靠进口。由此可见我国石油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过度依赖国际石油进口无疑会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并且会在特殊时期受到西方国家的制约和挑战。读1999年~2009年我国不同地区石
油生产量和进口量变化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甲、乙、丙、丁四地依次最可能为()A.西北华北华东东北B.东北华北华东西北C.华北西北华东东北D.华东华北东北西北4.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区石油资源枯竭
,供给不足B.乙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能源需求量小C.丙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进口量远大于其他地区D.丁地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源需求量小【答案】3.B4.C【解析】【分析】【3题详解】甲地石油生产量大但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可知当地石油面临枯竭,最可能为东北;丙地石油进口量最
大,石油消费量大,最可能为华东;丁地石油生产量比乙大,且增长速度快,因为西北比华北石油产能高,增产能力大,所以丁应为西北,乙为华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丙地为华东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所以进口量
较大,C正确。华东地区进口量远远大于其他地区与东北地区石油资源是否枯竭无关,且东北地区石油资源尚未枯竭,A错误。乙地为华北,人口多,经济比较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比较大,B错误。丁地区为西北,技术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
地。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泡豆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
图示意中国几个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致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光照C.市场D.技术6.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地区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地区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
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A.甲地区、戊地区B.丁地区、乙地区C.乙地区、甲地区D.戊地区、丙地区【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由于温度高,泡豆子时,豆子容易膨大,研磨时豆粒细腻,温度低,泡豆子时豆子膨大速度慢,研磨时豆粒不易磨细,所以决定泡豆子时长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温度,A
正确。市场不会导致泡豆子时间差异,C错误。泡豆子不是晒豆子,与光照关系不大,B错误。文字材料中并未提及泡豆子这一环节的南北技术差异,所以不是技术的原因,D错误。故选A。【6题详解】烹饪方式反映地域文化
的差异,煨、炖、煲为主的烹饪方式主要是为了驱寒,主要分布在气候相对寒冷的地区,图中乙地区地处我国东北,气候寒冷,驱寒功能为主,ABD错误。饼类方便携带,主要分布在需要游牧地区,甲地区为游牧业分布地区,游牧期间食物需要方便携带,C正确,故选C。【
点睛】食材的传播与烹饪反映各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差异的背后反映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饮食,服饰和建筑等属于物质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形式等属于非物质文化。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
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早期发展阶段,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河网密布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C.土质黏重D.地形破碎8.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提供()
A.生产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B.生活水源C.工业原料和动力D.丰富的水产品9.目前,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仓”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人口稠密,粮食商品率低C.国家政策的调整D.技术落后,被东北、华北地区超越【答案】7.B8.A9.B【解析】【7题详解】长江
中下游地区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为红壤,红壤粘重、贫瘠,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密布,在古代影响交通,不利于农业生产,A错误。地形破碎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D错误。雨热同期利于发展农业生产,B正确。故选B。【8题详
解】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可以生产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A正确。该地区为平原地形,水流缓慢,水力资源不丰富,因此不能提供动力,C错误。可以提供生活水源和丰富的水产品,但不是对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主要影响,BD错误。故选A。【9题详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
全国的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因此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东北平原人口稠密,粮食商品率低,因而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集中连片的东北平原,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均有影响,A错误。国家政策没有调整,C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技术先进,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
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有()①为用户提供实
时的空间位置②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提供移动数据③服务于资源勘查和规划决策④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信息的查询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11.下列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①卫星信号接收机②北斗卫星③传感器④车载移动电话A.①④B.①③C.①②D
.③④【答案】10.C11.C【解析】【分析】【10题详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是利用定位功能,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空间位置,①正确。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指挥提供移动数据,②正确。服务于资源勘查、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的是遥感技术,③错误。GIS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
信息的查询功能,④错误。所以选C。【11题详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包括卫星信号接收机、北斗卫星、地面监控系统三部分,①②正确。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组成部分,③错误。车载移动电话是移动通讯工具,④错误。所以选C。【点
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超市智能购物车”(如下图)是一种高科技智能购物
车,装有智慧屏、重量感知、图像识别、导购移动支付等功能,顾客可以在智慧屏上输入想选购的商品,系统会自动规划场内最优路径导航到对应货架,提升购物体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超市智能购物车”为顾客规划最优路径所采用的地理信
息技术是()A.GISB.GPSC.RSD.数字地球13.“超市智能购物车”的投入使用,可以()A.降低生产成本B.增加销售额C.促进居民就业D.提高商品售价【答案】12.A13.B【解析】【12题详解】GI
S的主要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表达及发展趋势的预测,“超市智能购物”车为顾客规划最优路径需综合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应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正确。R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获取地表物体的遥感影像对地表物体进行监测,
“超市智能购物车”为顾客规划最优路径没有采用,C错误。GPS的主要功能是对地表物体进行定位和导航,一般在商场内无法应用,B错误。数字地球是地球的数字模型,“超市智能购物车”为顾客规划最优路径没有采用,D错误
。故选A。【13题详解】“超市智能购物车”是一种高科技智能购物车,装有智慧屏、重量感知、图像识别、导购移动支付等功能,顾客可以在智慧屏上输入想选购的商品,系统会自动规划场内最优路径导航到对应货架,有助于提升购物体验,提高购物效
率,增加销售额,B正确。“超市智能购物车”增加了商场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能降低生产成本,A错误。“超市智能购物车”会替代部分商场员工,不会促进居民就业,C错误。主要目的是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不会提高商品的售价,
D错误。故选B。【点睛】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
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要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若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位置则应选用GIS。某团队使用GIS技术对我国某区域进行研究,下图为该地区不同图层叠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4.该地欲建设一加油站,最适宜建在()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5.若该团队调用了地形、聚落分布、土地利用、交通线分布图层,则其研究的主题是()A.市内商业网点选址B.区域农业发展C.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区域生态破坏程度【答案】14.D15.C【解
析】【14题详解】通常加油站应位于主干道两侧或车辆汇集较多的地方,由该地区不同图层叠加示意图可知,丁地位于两条交通线交汇之处,与其它地点相比,车辆汇集较多,最适宜布局加油站,所以该地欲建设一加油站最适宜建在丁地,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15题详解】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分析法,将地形图层与聚落分布图层、土地利用、交通线分布图层分别叠加,可形成地形对聚落分布、土地利用及交通线分布影响的专题地图,可以研究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C正确。市内商业网点选址与图中各个聚落分布关系不大,A错误。聚落分布对区域农业
发展影响不大,B错误。研究区域生态破坏程度利用遥感技术效率更高,D错误。故选C。【点睛】图层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各种图层的叠加可以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比如地形图层,人口图层,土壤图层,水分图层可以
用于分析当地的农业生产。交通图层,人口分布图层,可以分析商业活动分布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D
.“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17.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答案】16.C17.D【解析】【16题详解】从图中可知,“数字黄河”很好的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相关基础设施、专业应用等信息,可指导黄河防汛、水量调度。当然,该系统还应继续完善,不断更新。其价值不可言喻,C项错误。
故选C。【17题详解】数字地球是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模型,快速、形象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条件。故选D。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
,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下图为厚田沙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更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湿度大B.风力较强劲C.地形平坦开阔D.沙粒颗粒小19.厚田沙漠的
沙源地及主要沉积季节分别是()A.周边山地、夏秋季节B.赣江裸露的河床、冬春季节C.西北内陆、冬春季节D.东海海滩、夏秋季节【答案】18.A19.B【解析】【1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境内,属于湿润地区,沙
粒湿度大,所以起动风速需要更大,A正确。起动风速指能使地面沙粒开始移动的风速,即使沙粒移动的最小风速,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坦开阔,风力更强劲,B错误。厚田沙漠属于东南丘陵地区河谷地带,远没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地区平坦开阔,C错误。沙粒颗粒小,起
动风速也小,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从材料中可知厚田沙漠厚田沙漠东临赣江,枯水期时沙洲与河漫滩大面积出露水面,为厚田沙漠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沙源物质,所以厚田沙漠的沙源地是赣江裸露的河床,ACD错误。由于冬春季节
是赣江的枯水期,水位低,河床出露面积大,再加上冬季风活动强,沙源物质的不断搬运堆积,B正确,故选B。【点睛】风积地貌是指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位于新疆塔
里木盆地的和(田)若(羌)铁路于2021年9月27日全线实现贯通,这标志着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正式“闭环”(如左下图)。该铁路有75%的路段位于沙漠戈壁,大风天数多。该铁路采用“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防沙模式。右下图示意高立式沙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为减少风沙
对铁路的影响,当地采取的措施按距道路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应该是()①修建1.5m高立式沙障②设置草方格沙障③种植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③①21.图示高立式沙障的主要作用有()①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②美化道路环境③有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④增强蒸发,提高降水量A.
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20.D21.A【解析】【20题详解】要防止沙子掩埋铁路,最有效的方式是远处设立高立式沙障①,可以降低风速,沉积流沙,稍近处种植耐旱植被,如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③,进一步固
定沙丘,沉降沙粒。近处设置草方格沙障固沙②。这几种措施由远及近高度逐渐降低,有利于降风速,阻流沙,减轻风沙对铁路的危害,所以当地采取的措施按距道路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应该是②③①,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高立式沙障是水分条件较差
的地区一种有效的防沙措施,可以降低风速,沉积流沙,此处沙障可以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①正确。沙障对于美化环境的作用不大,②错误。沙障可以降低风速,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③正确。高立式沙障无法提高降水量,④错误。所
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高立式沙障是常用的防风固沙措施之一,其工作原理为增加沙漠地表粗糙度、人为改变风速廓线,达到减弱地表风速、减小风力、提高沙层湿度、提高固沙植物存活率等作用。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引起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称为土壤次
生盐渍化。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下列与图示地表盐分积聚相关的因素可能有()①灌溉水量不足②耕地排水不畅③地表蒸发旺盛④该地地势较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3.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该地可以()A.旱季人工降雨B.大水足量灌溉C.耕地筑堤
保水D.建造农田林网【答案】22.C23.D【解析】【22题详解】由图示可知,在灌溉土地过程中,地下水挟带盐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灌溉水量不足,不会使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到地表,①错误。耕地排水不畅,地下水
水位上升,易导致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到地表,②正确。地表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积聚,③正确。地势较高处的地下水一般难以到达地表,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农田林带、林网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降低风速,减少地表蒸发,抑制土壤次生盐
渍化形成,D正确。旱季时人工降雨实施难度大,影响范围小,对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作用小,A错误。大水足量灌溉和耕地筑堤保水都会使土壤中的盐分上升,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BC错误。故选D。【点睛】在灌溉土地过程中,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都易使地下水挟带盐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
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读我国西南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24.该区域出现“无土”现象的自然原因是()①该地貌成土速度缓慢②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保土能力较小③山高坡陡,土层迁移速度快④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显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③④25.该地区出现“无水”现象的原因推断错误的是()A.该地貌多岩溶洞穴,储水能力不足B.该地降水少,河流流量小C.地表植被较少,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小D.明、暗河相连,地表水流入地下【答案】24.A25.B【解析】【24题详解】阅读图文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南地区中出现石漠化现象的是云贵高原之上,属于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成土的速度比较缓慢,故①正确;且区域内的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对土壤的涵养能力较低,故②正确;区域内属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山高坡陡,在雨季
来临之际,降水量较大,冲刷作用强,导致土层容易迁移,土层流失速度较快,出现“无土”现象,故③正确;但是该区域属于南方地区,受季风影响较大,并不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不显著,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择A。【25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属于喀
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溶蚀作用强烈,多岩溶洞穴,地表水易下渗,出水能力不足;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不足,多地下暗河,与地表径流相连,地表水流入地下,出现“无水”现象,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该地区属于我国西南地区
,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择B。【点睛】石漠化的原因:一、自然原因。岩溶地区的基岩大多是碳酸盐,这种岩石极易流失,它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石漠化地区地形地貌陡峭而且破碎,相对落差大,为雨水冲
刷、地表的侵蚀提供了足够的势能。岩溶地区降水量大,而且降水集中,强度很大。这就为雨水冲刷、地表侵蚀提供了足够的动能。岩溶地区热量条件非常好,绝大多数地区平均年气温在15-20度之间,加快了岩溶的溶蚀速度。二、社会原因。1.陡坡耕种;2.过度樵采;3.过度放牧;4.无序的工
矿建设开发也加重了石漠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
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从自然角度考虑,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____?该如何解决____?(3)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农业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____
?【答案】(1)主要自然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较差,适宜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2)①.热量不足②.措施:依靠科技。
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对比为背景,考查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突出考查对地理事物对比分析和区域认知水平,考查综合对比分析的能力。【小问1详解】甲图中的A代表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
原、B代表鄱阳湖平原;甲图所示区域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中的C代表松嫩平原、D代表三江平原;乙图所示区域均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中的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较差,适宜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
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热量条件的差异。【小问2详解】C平原(松嫩平原)和D平原(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提
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小问3详解】甲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素质高;经济发达,农业技术水平高。【点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一张北京地区的资源卫星
遥感图片上,人们惊奇地发现北京城已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些垃圾堆就是人们长期掩埋的生活垃圾。于是人们惊呼:再不采取措施,北京城将变成垃圾场了!材料二2018年8月14日中新网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各地近日山火肆虐,大火吞噬了大片森林
、牧场和建筑物,并造成人员伤亡。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结合遥感工作的原理,试分析材料一中资源卫星是如何发现掩埋在地下的垃圾的。(2)试分析遥感在减灾防灾的应用中,获取信息方面优势的
具体表现。(3)请拟出与下列三个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答案】(1)垃圾中的有机质发酵会产生热量,垃圾掩埋处的地温就高,地面辐射和反射波谱会不同于其他地区,最终导致该地区在卫星遥感图像上的显示不同于其他地区。(2)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小、获取信息量大的优点
。(3)①上海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②上海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③黄浦江水体污染监测(所列课题与应用领域对应且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本题以遥感技术的应用案例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特点和应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小问1详解】垃圾掩埋于地下,因有机质发酵生热会造成垃圾填埋处温度偏高,其地面辐射、反射波谱会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根据遥感工作的原理可知,资源卫星能发现掩埋在地下的
垃圾。【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在获取信息方面的特点有:监测范围大、可覆盖全球;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受地面影响小等。【小问3详解】与国土资源勘查相关的课题主要是土地利
用现状、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状况等方面;与城市规划相关的课题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等,如城市绿地规划;环境监测与保护,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等的监测与保护等。【点睛】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处于云南省南部,面积19096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传统民居傣族竹楼属于千栏式建筑,即在木头(或其他材料)之上所建造的房屋,房屋主体
远高出地面(如下图)。材料二:兰屿岛位于台湾岛东南方的外海上,终年高温潮湿,年温差小,年降水量高达3055mm。岛上传统民居主要由三个建筑空间构成:主屋、工作房以及凉台。其中,主屋属于“半穴”结构建筑,以木石材料建造的地下屋:凹下地基的四面墙壁用鹅卵石镶嵌,主屋墙壁、地板、门
窗都用木板制成。房屋一般位于地下约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屋顶采用不对称设计,缓坡面多朝向海洋。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1)从地理位置
方面,说出西双版纳和兰屿岛的不同点。(2)对比西双版纳竹楼和兰屿岛传统民居的主屋部分,归纳其建筑特点的异同。(3)根据兰屿岛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简析其传统民居主屋部分的设计优点。【答案】(1)西双版纳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兰屿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
边界附近;兰屿岛为海岛,西双版纳位居内陆。(2)相同点:都具有A字形屋顶(或人字形屋顶、尖顶)。不同点:西双版纳竹楼为干栏式结构,高出地面,兰屿岛地下主屋为“半穴”结构,低于地面;西双版纳竹楼的主要材料为竹、木,兰屿岛地下主屋的主要材料为石、木(3)凹下地基的四面墙壁用鹅卵石镶嵌,利用了石
头夜间散热快的原理,以达到为主屋快速降温的目的;主屋的墙壁、地板、门窗用木头制成,利于散热和防潮;主屋位于地下,有利于躲避台风;屋顶缓坡面为迎风坡,坡度缓,有利于防风;屋顶陡坡面为背风坡,坡度陡,有利于排水。【解析】【分析】本题以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为情境,设置三
道小题,考查西双版纳和兰屿岛的不同点与西双版纳竹楼和兰屿岛传统民居的主屋部分建筑特点的异同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兰屿岛和西双版纳所在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
置、板块位置)进行对比,由于纬度基本相同故不对纬度位置作答,所以主要从海陆位置和板块位置作答,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西双版纳位居内陆,而兰屿为海岛。西双版纳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兰屿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
界附近。【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所给图片和材料进行归纳即可得出答案。相同点:两地降水量都较大,因此屋顶的坡度都比较大,都具有A字形屋顶。不同点:由材料“西双版纳传统民居傣族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即在木头(或其他材料)之上所建造的房屋,房屋主体远高出地面”和“岛上传统民居主要由三个建筑空间
构成:主屋、工作房以及凉台。其中,主屋属于“半穴”结构建筑,以木石材料建造的地下屋:凹下地基的四面墙壁用鹅卵石镶嵌,主屋墙壁、地板、门窗都用木板制成。房屋一般位于地下约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可知,建筑结构
方面,西双版纳竹楼为干栏结构,房屋主体远高出地面,兰屿地下主屋为“半穴”结构,低于地面,屋顶仅高处地面0.5米左右,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建筑材料方面,西双版纳竹楼主要为竹木材料,兰屿地下主屋为石木材料。【小问3详解】结合当
地所在地理位置可推出当地地理环境具有气温高,降水多(潮湿),多大风(台风)的特点,传统民居主屋部分的设计充分适应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如主屋位于地下,屋顶仅高处地面0.5米左右,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有利于躲避台风;凹下地基的四面墙壁用鹅卵石镶嵌,鹅卵石比热容小,夜
晚降温快,有利于主屋快速降温;主屋的墙壁、地板、门窗用木板制成,利于散热和防潮;屋顶采用不对称设计,缓坡面多朝向海洋,缓坡面迎风,有利于防风,陡坡面背风,有利于排水。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毛乌素沙漠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年降水量约250~400mm,这里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经历荒漠化后,毛乌素沙漠多流动沙地。1995~2013年监测数据表示流动沙地逐步转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
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下左图为毛乌素沙漠示意图,右图为毛乌素沙漠1995~2013年气温、降水变化图。(1)分析毛乌素地区变成沙地的原因。(2)简析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地图上消失的
原因。(3)简述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后给榆林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答案】(1)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口数量增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造成植被破坏。(2)降水量增加,气温变化不大,气候较以前湿润,植树种草易成活;附近河流,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引水灌溉方便;曾经是重要
的牧区,有适宜生长的植被;沙化治理技术的发展(或国家政策支持)。(3)沙源减少,沙尘天气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趋向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环境改善。【解析】【分析】本题以毛乌素沙漠示意图和毛乌素沙漠1995~2013年气温
、降水变化图为载体,主要涉及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小问1详解】沙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主为。由图中可知,毛乌素地区
,降水较少,且年际变化大,气候较为干旱,多大风天气,特别是冬春季节;人口数量增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造成植被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小问2详解】由右图可知,2007年后,降水量增加,气温变化不大,气候较以前湿润,
植树种草易成活;左图可知,附近河流,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引水灌溉方便;由文字材料可知,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有适宜生长的植被;治沙技术的发展及政策扶持等。【小问3详解】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后,裸露的沙地减少,风力下降了,沙源
减少,沙尘天气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趋向稳定;植被覆盖率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点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