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2)页,4.46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99dc7daef7e9a40e59a540efcac1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嘉兴一中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10月阶段性测试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物理概念的建
立,其思想方法与建立“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相似的是()A.瞬时速度B.质点C.重心D.加速度【答案】B【解析】【详解】“自由落体运动”模型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A.根据平均速度xvt=可知,当Δt足够小时,此时的平均速度近似的等于瞬时速度,因此可知,瞬时速度采用了极限思维的方法,故A错误;B.
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将物体的形状大小忽略,则此时可将物体看成质点,即质点模型的建立采用了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方法,故B正确;C.重心可认为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即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方法,故C正确;D
.加速度vat=该物理量采用是比值定义法,故D错误。故选B。2.济青高铁于2018年12月26日8时正式通车,正线全长307.9公里,自济南东站引出,到青岛的红岛站共l1站,设计时速350公里.对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6日8时是指时间间隔B.济南东站到红岛站的位移大小是30
7.9公里C.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指高速列车的平均速率D.研究高速列车通过某站站点所用的时间可以把列车看为质点【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质点等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详解】A.2018年12月26日8时是指通车的时刻,故A项错误.B.济南东站到
红岛站的路程是307.9公里,307.9公里不是两站点间的直线距离.故B项错误.的C.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指高速列车的平均速率,故C项正确.D.研究高速列车通过某站站点所用的时间时,列车的长度不能忽略
,不可以把列车看为质点.故D项错误.3.如图所示是某新闻报道中的一幅图片,报道称在我国东南部的某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的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高喊:“楼要倒了!”其他人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慢
慢倾倒,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通混乱,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地矗立在那里。下列有关探究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直觉,有可能发生B.是因为人在运动C.是因为选择了高
空运动的云为参考系D.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为参考系【答案】C【解析】【详解】“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楼房和地面(自己)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自己)为参照物,大楼是静止的,一大片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云之间
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有人说:“楼要倒了!”。故选C。4.在某同学的物理笔记上,有一些关于运动学概念的记录,其中记录有误的是()A.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B.对
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A.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
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变化,但可能是速度减小,也可能速度增加,也可能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小明同学将手中的
苹果竖直向上抛出,经过0t时间,苹果又重新落回手中,不计空气阻力。用x表示苹果运动的位移、v表示苹果运动的速度、a表示苹果运动的加速度、F表示苹果所受合力,以苹果离开手的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四个图像与上述过程相符的是()A.B.C.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由对称性可知,苹果上升的时间和下降的时间相等,均为02t,取向上为正方向A.根据公式2012xvtat=+可得,苹果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2012xvtgt=−则xt−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
线,故A错误;B.根据公式0vvat=+可得,苹果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0vvgt=−则vt−图像为向下倾斜的直线,故B正确;CD.苹果整个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加速度一直为重力加速度,则合力F和加速度a不随时间变化,故CD错误。故选B。6.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
位置离地高度之比为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甲、乙两物体()A.下落的时间之比是2:1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1的C.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D.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1【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212hgt=得2htg=甲,乙两物体所在
的位置离地高度之比为2:1,所以时间之比为2:1,故A错误;B.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与重力无关。故加速度之比为1:1,故B正确;C.根据v2=2gh得2vgh=高度比为2:1,所以落地的速度比为2:1,故C错误;D.平均速度xvt=,根据位
移之比为2:1,时间之比为2:1,所以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是2:1,故D错误。故选B。7.做直线运动的质点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
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D.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x=5t+2可得第1s内的位移()()1512m502m5mx=+−+=A
正确;B.前2秒内的位移为()()2522m502m10mx=+−+=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xvt==B错误;CD.根据x=5t+2可得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5m/sv=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0,任意相等时间内
的位移都相等,则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0,CD错误。故选A。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图像和乙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3s末回到出发点,甲运动过程中
,距出发点最大距离为6mB.0到6s内,甲、乙两物体位移大小都为零C.第3s内甲、乙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同D.第2s末到第4s末甲的位移大小为8m,乙的位移大小为4m【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甲在3s末位移为零,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为4m,故A错误。B
.0~6s内,甲的位移x甲=0根据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6s内乙物体的位移为0,故B正确。C.根据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知第3s内甲的速度为负;由v-t图像知第3s内乙物体速度为正,则第3秒内甲、乙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反,
故C错误。D.2~4s内甲的位移大小为8m,乙的位移大小为零,故D错误。故选B。9.牙膏是生活中常用物品,在你使用牙膏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牙膏皮被挤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为弹性形变B.牙膏能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受到重力的作用C.牙
膏盖上设计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因素D.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力大于牙膏皮对手的力的【答案】C【解析】【详解】A.牙膏皮被挤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不可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故A错误;B.牙膏受到牙膏皮的作用力,发生形变,从
而将牙膏挤出来,故B错误;C.牙膏盖上的条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系数,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D.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与牙膏皮对手的作用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C
。10.若一个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六个共面共点力大小分别为1N、2N、3N、4N、5N、6N,相互之间的夹角均为60,则它们合力的大小为()A.0NB.3NC.6ND.9N【答案】C【解析】【详解】先把在一条直线上的力进行合成,然后再根据平行四边形规则进行合
成.依图先将同一直线上的力合成;4N与1N的合力为3N,方向与4N的力相同;5N与2N的合力为3N,方向与5N的力相同;6N与3N的合力为3N,方向与6N的力相同,再将合成后沿4N和6N方向上的两个3N的力合成,其合力为3N,方向与5N的力方向相同,最后将此3N与合
成后沿5N方向上的3N的力进行合成,合力大小为6N,方向与5N的力相同。故选C。11.如图所示,OA、OB是两根光滑的金属杆,且AO⊥OB,OA与水平方向呈60°角。小球a、b分别套在OA和OB两根杆上,其质量均为m,某位置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弹簧与金属杆OB呈60°角。已知重力
加速度为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其压缩量等于mgkB.小球a受到OA杆的弹力大小为mgC.小球b受到OB杆的弹力大小为3mgD.向下移动小球b至O点
,待系统再次平衡后,弹簧压缩量变为2mgk【答案】D【解析】【详解】AB.如图所示受力分析小球a,设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FN,OA杆对小球a的弹力大小为FNA,设F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FN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根据图中的几何关系有θ1=θ2=30°根据物体的平
衡条件有FNcosθ1=FNAcosθ2,FNsinθ1+FNAsinθ2=mg求得FN=FNA=mg根据胡克定律,有弹簧的压缩量为NFmgxkk==故AB正确;C.如图所示受力分析小球b,根据如上分析,其所受弹簧的弹力FN也为mg
,OB杆对小球b的弹力为FNB,设FN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F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4。根据图中的几何关系有θ3=60°,θ4=30°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条件有FNBcosθ3=FNcosθ4求得FNB=3mg故C正确;D.如图
所示当将小球b移动至O点后对小球a受力分析,设mg与垂直于OA杆方向的夹角为θ5。根据图中的几何关系有θ5=60°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条件有F'N=mgsinθ5求得F'N=32mg根据胡克定律,有弹簧的压缩量为3'2NFmgxkk==故D错误。故选D。12.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匀质球,
用一根长度也为R的细线悬挂在互相垂直的两竖直墙壁交线处的P点,则球对任一墙壁的压力大小为()A.24MgB.22MgC.33MgD.66Mg【答案】B【解析】【详解】对球进行受力分析,球受重力Mg、绳子的拉力T及两个墙壁对它的支持力,两个支持力大小相等,
夹角为90,设支持力的大小为N、绳子与竖直墙壁交线的夹角,根据几何知识可知球心到竖直墙壁交线的垂直距离为222dRRR=+=故2sin22dR==解得45=在竖直方向上根据受力平衡可得cosTMg=解得2TMg=在水平方向上根据受力平衡可知两个墙壁对球的支持力的合力
大小等于绳子拉力T的水平分力的大小,即22sinNNT+=解得22N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则球对任一墙壁的压力大小为22Mg。故选B。13.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墙上,另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在小球上再施加一个拉力F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拉力F与竖直方向
夹角为,且90+;现保持拉力F大小不变,方向缓慢转至水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增大后减小B.一直减小C.弹簧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弹簧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对小球受力分析,保持拉力F大小不变,方向缓
慢转至水平过程中,由矢量三角形可得,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弹力逐渐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故选A。二、选择题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某同学将一物块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抛出后第3秒内物块的位移为0,并且再经过2.5秒物块落地。g取210m/s,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物块上抛的初速度大小为25m/sB.物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C.物块在第4秒内的位移
大小为15mD.物块抛出点距离地面15m【答案】CD【解析】【详解】设物体向上运动为正方向,根据平均速度推论得: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5s末的速度,故第2.5s末的速度2.50xvt==ⅢA.物体在第2.5s末速度为零,到达最高点,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物块上抛的初速度0102.5
m/s25m/stvvat=−==A正确;B.由题意可知,物块在5.5秒时物块落地,落地时的速度10(25105.5)m/s30m/svvat=+=−=−物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B正确;C.根据平均速度推论得:第4秒内的平
均速度等于第3.5s末的速度。则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43.50(25103.5)m/s10m/svvvat==+=−=−根据xvt=得物块在第4秒内的位移101m10mxvt==−=−Ⅳ故物块在第4秒内的位移大小为10m,C错误;D.根据
位移-时间公式得物块上升最高距离22011252.5102.5m31.25m22xvtat=+=−=物块离地的高度为21103m45m2H==则物块抛出点离地面距离为13.75mhHx=−=D错误。故选CD。15.对如图
所示的生活中各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运动员静止站立在三米板上时,运动员受重力和弹力作用,二力平衡B.图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压力,是因为书本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图丙:橡胶轮胎有很深的纹路是为了减小和路面的接触面积,以减小摩擦D.图丁:
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行驶更方便更安全【答案】BD【解析】【详解】A.图甲:跳板在运动员给的压力作用下,会向下弯曲,即发生凸起形变,则跳板会给运动员一个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则对运动员受力分析可知运动员受到自身重力、跳
板给的弹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B.图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压力,是因为书本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B正确;C.图丙:橡胶轮胎有很深的纹路是为了增加摩擦,故C错误;D.图丁: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沿斜面向
下的分力,行驶更方便更安全,故D正确。故选BD。16.如图所示,木块A、B在竖直向上的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木块A的上表面和水平天花板接触,下面关于木块A、B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木块A一定受3个力B.木块A可能受4个力C.木块B一定受4个力D.
木块B可能受3个力【答案】BC【解析】【详解】设A的重力为G2,B的重力为G1(1)对AB系统整体受力分析,设天花板对A的弹力为N0,如图所示:则天花板对A的弹力N0可能为零;天花板对A一定无摩擦力;隔离A受力分析如图
:受来自B的弹力为F2,垂直于二者接触面,受来自A、B接触面的静摩擦力为f2,天花板对A的弹力为N0,由上面受力分析,若F=G1+G2,则N0=0N,则A受如图所示三个力的作用,即如F足够大,则N0不为零,则A受四个力的作用;(2)设B的重力为G1,
受来自A的弹力为F1,垂直于二者接触面,受来自A、B接触面的静摩擦力为f1,因AB接触且外力F通过接触面作用到A使得A处于平衡状态,故来自A的弹力F1一定存在,假设来自A、B接触面的静摩擦力f1不存在,则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很明显此时B受3力,其合力不可
能为0,故不可能平衡,故来自A、B接触面的静摩擦力f1一定存在,即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此时四力存在,F1和f1在水平方向上分力平衡.故木块B一定受4个力.故A可能受三个力,也可能受四个力的作用,B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故选BC。三、非选择题(本
题共4小题,共49分)17.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点问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
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试完成下面问题。(1)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与纸带(包括电源)、复写纸、秒表、小车、钩码、细绳、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要增加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____
___。(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是()。A.交流220VB.直流220VC.交流8V左右D.直流8V左右(3)根据纸带上各个测量点间的距离,某同学已将1、2、3、5点对
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进行计算并填入表中,请你将4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填入表中。(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瞬时速度v1v2v3v4v5数值/(m﹒s-1)0.1650.2140.263_____0.363(4)在图中所示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
5)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①.秒表②.刻度尺③.C④.0.314⑤.的⑥.0.500【解析】【详解】(1)[1]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运动时间,因此不需要
秒表;[2]为了得到小车的运动规律,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用来计算速度和加速度,所以需要增加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2)[3]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源,而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而甲装置是电磁打点计时器。故选C。(3)[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平均速度可得,4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2411.955.6810m/s0.314m/s20.1v−−==(4)[5]根据描点法作图如图:(5)[6]根据图像得小车的加速度220.4200.120m/s0.500m
/s0.6a−==18.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根据实验数据在白纸上所作图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操作正确。(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测力计的读数为_
__________N;(2)关于实验要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拉力F1和F2的夹角应该较小B.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C.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D.同一次实验,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与
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保证橡皮条伸长相同即可(3)关于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F1、F2、F、Fʹ四个力中F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B.F与OA在一条直线上C.F是F1、F2合力的实验值
D.F为F1、F2合力的理论值【答案】①.2.10②.BC##CB③.AD##DA【解析】【详解】(1)[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则读数为2.10N;(2)[2]A.两个拉力的夹角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适当即可,故A错误;B
.在实验中要减小测定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绳细一些、长一些,故B正确;C.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能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故C正确;D.同一次实验,不仅要保证橡皮条伸长相同,主要保证拉到同一点O,故D错误。故选BC。(3)[3]A.F1
、F2、F、Fʹ四个力中F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故A正确;B.Fʹ是实际测量得到的,所以与OA在一条直线上,故B错误;CD.Fʹ是F1、F2合力的实验值,F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19.
一辆动车从A站以20.5m/s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当速度达到180km/h时开始匀速行驶,匀速行驶30分钟后匀减速刹车,静止时恰好正点到达B站,整个过程历时35分钟,求:(1)这辆动车做减速运动的时间;(2)
这辆动车在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3)A、B两站之间的路程。【答案】(1)200s;(2)20.25m/s;(3)97500m【解析】【详解】(1)180km/h=50m/s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11=100svta=匀速运动的时间230min1800st==匀减速运动的
时间()335601800100s200st=−−=(2)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2230.25m/svat==(3)匀加速的位移112500m2vxt==匀速运动的位移2290000mxvt==匀减速运动的位移33=5000m2vxt=则总位移()2500900005000m
97500mx=++=20.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受到燃料的推力而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2s到达离地面10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1)火箭匀加速上升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火箭从发射到落回发射点的时间(结果可以保留根号)。【答案】(1)25m/s;(2)(33)s+【解析】【详解】(1)火箭匀加速阶段,根据212xat=解得25m/sa=(2)火箭燃料用完时的速度为10m/svat==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时间110s1s10vtg===火箭
能够继续上升的高度22110m5m2210vhg===因此火箭离地的最大高度115mHhh=+=火箭由最高点落至地面的时间22215s3s10Htg===火箭从发射到返回发射点的时间()1233sttt
t=++=+总21.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叠放着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块甲和乙,质量为m3的物体丙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甲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丙均
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多大?(2)甲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3)若m1=3kg,m2=4.5kg,甲乙之间摩擦因数μ1=0.6,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0.2,欲使甲、乙不滑动,则物体丙的质量m3最大不能超过多少?【答案】(1)31.25OAFmg=,30.75OBFmg=;(2)30.75mg,方向水平向左;(3)物体丙的质量m3最大不能超过2kg。【解析
】【详解】(1)对结点O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sinOBOAFF=3cosOAmgF=解得31.25OAFmg=30.75OBFmg=(2)甲水平方向受到OB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30.75OBfFmg==方向水平向左;
(3)甲乙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1118Nfmg==乙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的2212()15Nfmmg=+=对甲乙整体分析可得2OBmFf=又3tanOBmmFmg=解得32kgmm=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
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