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11)页,38.65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8e8824ae841d999848736e98685df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连城一中2019-2020学年下期高二年级半期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48分)1.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胜利果实的时候,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
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2.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
的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纹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伦理规范B.审美观念变化C.制造技术进步D.法家思想影响3.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墨子提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A.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家思想逐渐融合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政府支持农业发展4.秦国史书中将本国历史上接于同样
兴起自关中的周,自称为“夏”,而称关东诸国为“蛮夏”,从而构建起“受命于天的秦理当继周人之业而征服蛮夏”的历史叙事。秦国这一举动()A.为兼并战争寻找历史依据B.扩大秦国在关东的影响力C.传播华夏认同的文化观念D.重构历史以承继政治正统5.下表为《史记》和《汉书》中一些文章对当
时社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A.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B.商品经济十分发达C.土地转让交易较频繁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6.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
,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这说明秦汉()A.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B.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C.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7.古代帝王将祖宗神位供奉于太庙,并选取少数王公大臣进行供奉,称为“配享”。汉代以来更是相沿成制度,例如西汉裴秀、
宋代司马光、清代张廷玉等皆“配享”太庙。这一做法旨在()A.强化宗法制度B.彰显皇权权威C.宣扬忠义理念D.体现尊卑有序8.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这些文学和艺术作品满载了古人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的伤感与悲痛。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创
作主体的转变B.儒学地位的动摇C.佛教影响的扩大D.社会形势的影响9.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这些措施(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10.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
,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进步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11.有学者指出,“在
以农为主的中国经济中,有谁能不从事体力劳动而又有足够的闲暇来做(科举方面的)文字练习呢?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中国()A.社会阶层
的流动受制于经济基础B.地主阶级完全垄断了仕途C.科举制度削弱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文化水平决定了阶级属性12.唐初规定:州县官市之外的交易场所均不合法。但因各地商人、城内居民所需生产和生活用品均需草市供应,因而官府对草市长期采取放任自流态度。唐末,不少地方官吏开始在草市设镇,设置官丁,并设场征
税。这表明()A.商业发展推动政府调整了抑商政策B.唐中央政府实质认可了草市合法性C.草市自身功能推动其官市化市镇化D.中央集权程度决定商业规则执行力13.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补充。直到唐代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
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实际需要B.非首都功能疏散承载作用强化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14.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
,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A.利于推动儒学思想趋时更新B.反映了佛道思想更符合潮流C.体现政府文化政策比较开明D.表明商品经济促进观念开放15.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至宋而达于极盛。欧阳修推崇《归去来兮辞》为“晋文独一”。南宋思想家真德秀认为,其学“正自经术中来”,乃“贫
士之咏,箪瓢之乐也”。陶渊明历史地位的提高说明宋代()A.平民政治地位得到提升B.理学影响社会价值观念C.文学审美偏向消极保守D.政局动荡影响文学评价16.北宋初年,市舶司的长官多由知州兼任。1080年,改设提举市舶司,其职责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南宋在通商口岸创办外商
招待所,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保护措施。这可以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对外贸易B.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C.两宋统治者外交观念的变化D.两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17.宋朝三司与宰相的职权关系颇为复杂,一方面三司作为宰相领导下的中央财务职官系统,在财务行
政中须报请宰相决策,另一方面,三司又可通过多种渠道,不经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三司在政务运行中的地位表明()A.政出多门使决策的效率降低B.中枢机构职能划分得以理顺C.君主力图强化对政务的掌控D.官僚机构人浮于事现象严重18.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
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
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这段材料主要表明()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C.行省所握权柄颇重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19.表2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表明当时元朝()A.巩固了大一统
国家B.注意发挥汉族地主作用C.实行四民平等政策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20.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A.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B.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
险C.封建制度衰落腐败领域延伸D.政策失当致商业行为变异21.明朝初年,以钱、钞为法定的流通手段。英宗即位之后,“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钞壅不行”。至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
矣”。万历年间,白银的流通量日益扩大。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一条鞭法的实施C.海外贸易的促进D.新航路的开辟22.据《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
,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23.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五十五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八十八万
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反映了清代()A.精耕细作农业传播到边疆B.民族融合出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D.传统的游牧经济开始出现衰败24.康熙皇帝曾说:“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
德无才也。”而雍正皇帝则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这表明()A.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共识B.皇帝喜好决定政局兴衰C.皇权加强日益达到顶峰D.统治需要影响官员选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总分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材料一《诸藩志》是一本宋代海外地理名著,卷上列举了15处(涉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商人前往贸易时所贩售商品,瓷器所有15处皆有销售,丝织品为12处,仅居其后,其次是金、酒、银、铁、米、糖、漆器,香药商品除檀香为3处外
都为1~2处。宋朝允许本国商人出海贸易,(宋)《敝帚稿略》卷一中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宋代早期中国帆船更喜欢在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商人交易,后期中国船也乐意到印度的港口与阿拉伯人交易。13世纪及此前很长时期,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中国海
已形成三个有连锁关系的海上贸易圈(同时也是地理区域和文化区域),在这个贸易体系中,南海地区是最重要的中心,其中的中国是推动贸易发展最主要的力量,东南亚是联系这一区域贸易的最重要枢纽,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一贸易体系为南海贸易体系。——摘编自黄纯艳《论
宋代南海贸易体系的形成》材料二据统计,在1721至1740年间,英国人用来购买中国货物的货款,94.9%是以金银币偿付冲抵,真正以货易货的份额很小。入华白银的最大来源地是美洲,秘鲁和墨西哥两地的银产量在16世纪时占世界产银总
量的73%,17世纪占87.1%,18世纪占89.5%。到18世纪末,长期的过度开采使美洲银矿日渐枯竭。18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华委员会发现:“广州银元奇缺,这是近几年来从中国运出白银而又没有相应银元流入
这个国家的必然结果……”因为拿不出较多白银来和中国进行交换,到19世纪20年代,几乎所有先前与中国有传统贸易的欧洲大陆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普鲁士、瑞士等)都淡出了中国市场。——摘编自郭卫东《印度棉花:鸦片战争外域原料的规模化入
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海贸易体系”的形成原因和特征。(13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南海贸易体系”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中华文明的特性来看,中华文明虽然源头各异,但都起源于农耕文明。由于对待的生产对象很快从动物转向了植物,所以中华文明从骨子里少了一丝血腥,多了一份宽容,很少有文明霸权意识和侵略特性。中华文明无论是儒、道、释都不专横,都以宽容为特性,提倡“和而不同”。即
使在把道家奉为正统,以老子为虚拟祖先的唐朝,儒家和佛教的发展也是迅速的。在中国现实中,往往一座山上既有道观,又有寺庙,还有孔庙,而且个个香火旺盛,无不干扰,而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许多文物经常具有两种甚至三种文化的特征:正是中华文明这种宽容的特性,使得它在对待外来文明时不会极度排斥,而是
可以慢慢接受,与之共同相处。——摘编自《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原因小论》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闸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7.(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宋代铜钱铸造量为历代之最,但民间常出现无钱可用
的“钱荒”现象。铜钱的大量外流使北宋朝廷以严厉的刑罚展开“钱禁”,即严禁铜钱外流及毁钱铸器,但收效不大。王安石变法后,解除了“钱禁”。他认为,开放“钱禁”有利于物资流入,以此“理财”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王安石废除“钱禁”后,铜钱毫无阻碍地外流,毁钱
铸器的现象更为严重。“钱荒”现象更趋严重,百姓售出自己的大部分产品,仍不足以缴纳官府的免役钱。至宋仁宗年间,宋廷恢复了“钱禁”法令。——据汪圣铎《两宋货币史》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出现“钱荒”的原因。(9分)(2)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解除“钱禁”失败的历史教训。(6分)连城一中2019-2020学年下期高二年级半期考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BACACBBDAD11121314151617181920ACCABDCABD21222324AABD二、非选择题25.(1)原
因: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唐宋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统治者重视发展海外贸易;沿海居民以海为生,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南海诸国相对落后,愿意与中国开展经济文化交流。(8分,答出四点即可)特征:贸易体系以中国为主导;商品结构以中国的
瓷器、丝绸等手工业品为主,其他地区性资源商品为辅;以中国、阿拉伯和印度商人为主要贸易力量;海外市场广阔,多个海上贸易圈相连。(5分,答出三点即可)(2)状况:日益萎缩,逐步瓦解。(4分)原因:清王朝固守传统农耕经济,综合国力逐步下降;清王朝推行“闭关锁国”政
策,主动脱离海外市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冲击着传统的南海贸易体系;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8分,答出四点即可)26.示例一:中华文明具有和平性与包容性的特点。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明对话方式
,其精髓就是和平性与包容性。自秦汉以来,汉族与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基于保护农业生产和捍卫边疆的需要,通常是外族政权被打垮之后,在与中华文明的交往中逐步被同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中华文明善于在承认其他文明的前提下加强对话和交流
。例如,从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代已融入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中华文明正是依赖这种和平与包容的文明对话模式,取长补短,发展壮大,延绵几千年不断。示例二:中华文明具有宽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著书立说,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儒墨道法等各学派互相
诘难、批驳,形成“诸子百家”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这种做法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宽容性。作为中华文明主流的儒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思想文化,如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充分体现了儒学对佛道两教的包容。北宋时,儒家学者又冲破汉
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使儒家思想进一步思辨化与哲学化。中华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兼容并包,具有开放性,丰富了自身的内涵,不断焕发新的活力。27.
(1)铜钱大量外流;民间熔钱铸器严重;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铜产量跟不上需求等。(答出其中3点,9分)(2)对改革复杂性认识不足;缺少配套措施;经济思想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