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许昌市、济源市、平顶山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6)页,22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b56502875e8de04bc40d377ab9e4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济源平顶山许昌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可用苏丹IV染液将其染成橘黄色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人口腔上皮细胞中被健那绿染液染
色后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有丝分裂实验都可以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D.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可以看到细胞分裂过程中连续的动态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1、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
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实验,可用苏丹Ⅲ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A错误;B、健那绿
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人口腔上皮细胞中被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B正确;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不能作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材料
,C错误;D、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中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过程中连续的动态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脂肪鉴定实验、观察线粒体实验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进行判断。2.锌在植物体内有重要作用,如水稻的“稻
缩苗”、玉米的“白芽病”、柑橘的“小叶病”等都与锌的缺失有关。锌是有些酶的组成成分,多数是作为酶的金属活化剂,缺锌时,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会大大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因为锌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所以缺锌会引
起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叶肉和叶绿体结构发生异常B.锌与其它化学元素相比,它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但却是植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C.植物体内的锌主要是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从土壤中吸收的,此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能量的供应D.缺锌时,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可能是锌影响了酶的活性【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
还参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和渗透压。2、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简单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详解】AD、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锌是有些酶的组成成分,缺锌时,相关酶活性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下降,A错误,D正确;B、锌属于微量元素,但也是植物必需的元素,B正确
;C、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能量的供应,C正确;故选A。3.某研究小组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进行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研究,实验测得温室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稻种子萌发时往往需要加水浸泡,促
进种子的新陈代谢B.种子萌发时,种子堆中的温度会升高C.水稻种子在第10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种子萌发17天以后,限制温室内氧气浓度增加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水稻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子叶形成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
,图中第10天温室内氧气浓度最低,此点水稻幼苗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氧气含量上升,在第17天左右温室内的光合速率又等于呼吸速率,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详解】A、种
子的含水量增多,会促进新陈代谢,所以水稻种子萌发时往往需要加水浸泡,A正确;B、种子萌发时,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会使种子堆中的温度升高,B正确;C、据图分析,第10天温室内氧气浓度最低,此点水稻幼苗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水稻光合作用开始时间早于第10天,C错误
;D、在第17天左右温室内的光合速率又等于呼吸速率,故种子萌发17天以后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能紧
扣题干中关键词“密闭”等关键信息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保存B.去掉顶芽能抑制侧芽部分生长素的合成,以解除顶端优势C.植物体内生长素在黑暗时可以合成,单侧光可影响
其极性运输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片、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答案】D【解析】【分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可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打破休眠,A错误;B、去掉顶芽,使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侧芽,从而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发育成侧枝,以解除顶端优势,B错误;C、极性运输本质是主动运输,不受到单侧光的影响,C错误;D、脱落酸能抑制细
胞分裂,促进叶片、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识记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5.图一表示原核细胞内的生理活动,图二表示中心法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一知原核细胞DNA的复制与基因
的表达可以同时进行B.图一中的酶丙是DNA聚合酶,酶乙是RNA聚合酶C.图二中过程e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D.图二中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一为原核细胞内DNA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酶甲为DNA聚合酶,酶乙为R
NA聚合酶,酶丙为解旋酶,结构丁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图二中a为DNA复制,b为转录,c为翻译,d为RNA复制,e为逆转录。【详解】A、由题图一可知,原核细胞DNA的复制与基因的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A正确;B、由分析可知,图一中的酶丙是解旋酶
,酶乙是RNA聚合酶,B错误;C、图二中过程e为逆转录,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C正确;D、图二中a是DNA复制,产物是DNA,b是转录,产物是RNA,DNA和RNA的碱基不完全相同,因此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中心法中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利用相关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6.2019年11月24日爆发的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林火,使1000多只考拉葬身火海。考拉学名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于食叶动物,以桉树叶为食,每天能吃掉许多的桉树叶。考拉性情温驯,行动迟缓,每日需睡眠
17~20小时,以消化有毒物质。下图为考拉种群相关曲线,说法正确的是()A.对考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B.考拉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C.若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随时间的变化,则考拉的种群密度在b时最大D
.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则考拉种群数量在b~c时期处于上升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详解】A、根据题干信
息“考拉性情温驯,行动迟缓”说明考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A错误;B、考拉以桉树叶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C、如果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随时间的变化,只要该值大于0,则种群密度就在增加,所以考拉的种群密度在c时最大,C错误;D、曲线表
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b-c时期,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处于上升时期,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识记种群数量的变化,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及所处营养级,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各选项。二、非选择题7.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下表表示在适宜温度下不同遮光处理对铁线莲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叶绿素a/b表示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净光合速率为铁线莲单位时间从外界吸收的CO2量,请分析并回答问题:遮光比例(%)叶绿素a/b叶绿素含量(m
g/g)净光合速率(μmol·m–2.g–1)植株干重(g)04.82.18.07.5105.32.39.69.9305.22.48.99.2504.42.65.27.2704.12.92.74.8903.33.003.2(1)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_____;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中,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颜色是______。(2)当遮光比例达到10%以上时,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相比,_______含量增加更多,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当遮光比例达到90%时,铁线
莲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______,理由是_______。(3)欲测定一铁线莲植株在28℃下的呼吸速率,实验思路如下:将该植株置于密闭容器中,在28℃、10%遮光条件下,测定该植株单位时间内的CO2的释放量。该实验思路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给予改正:______________。【答案】(1)
.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2).蓝绿色(3).叶绿素b(4).能(5).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且都大于0(6).10%的遮光条件是错的,应改为黑暗条件【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在遮光比例为90%的范围内,随着遮光比例的增加,叶
绿素含量不断增加;遮光90%条件下植株由于光照不足,影响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因此植物干重处于下降趋势。植株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光照强、温度过高导致水分蒸腾过多而气孔关闭。色素不溶于水而能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色素。【详解】(1)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
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蓝绿色的叶绿素a含量最多,故在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颜色是蓝绿色。(2)据表分析,遮光比例达到10
%以上时,随着遮光比例的增加,叶绿素a、b的总含量都增加,叶绿素a/b减小,说明叶绿素b含量增加幅度(比例)更大,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当遮光比例为90%时,铁线莲净光合作用强度为0,说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且都大于0。(3)测定呼吸速率时需要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因此应将实验中10%的遮
光条件应改为黑暗条件。【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识记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原理,并对实验失败进行原因分析,难度适中。8.2019年底以来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
NA(+RNA)病毒。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由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从结构上来看,RNA病毒与DNA病毒相比变异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人体内的_______能识别被新型冠状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其密切接触,
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后会与________免疫产生的________结合,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3)从细胞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________。(4)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
中枢受到刺激,使肾上腺素等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发热后病人饮水较多,血浆渗透压降低,会直接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__,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5)我国医学工作者正在积极研制疫苗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注射疫苗的
目的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答案】(1).蛋白质(2).RNA是单链,DNA是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更稳定(3).效应T细胞(4).体液(5).抗体(6).细胞凋亡(7).下丘脑(8).渗透压感受器(9).减少(10).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
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3、渗透压平衡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
1)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因RNA是单链,容易发生变异,DNA是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更稳定,所以RNA病毒与DNA病毒相比变异率高。(2)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新型冠状病毒寄生的宿
主细胞,并与其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其被释放出来后会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3)清除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主动死亡,属于细胞凋亡。(4)人感
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是因为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使肾上腺素等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从而增加产热。血浆渗透压降低,会直接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5)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等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发生二次免疫,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从而消灭抗原。故注射疫苗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凋亡的概念、免疫调节、体温调节及渗透压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9.蝙蝠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飞行的兽类,蝙蝠中有的种类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节
肢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主要以果实、花蜜和花粉为食。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上述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2)蝙蝠视觉很差但是听觉却异常发达,它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几乎完全依赖声波,通过自
身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3)如果某种蝙蝠的食物有3/5来自昆虫,2/5来自植物的花、果实等。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蝙蝠体重增加10g约需消耗植物
________g。(4)在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要比流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少很多,从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来分析,原因是________。【答案】(1).捕食、寄生(2).物理(3).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4).640(5).流入第一营养
级的能量绝大多数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和流向分解者,流入第二营养级的是很少的一部分能量【解析】【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
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两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
者利用;(4)未被利用。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
1)据题干分析可知,蝙蝠有的种类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节肢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主要以果实、花蜜和花粉为食,这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这体现了病毒与人和蝙蝠之间的寄生关系。(2)蝙蝠
依赖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这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3)题中涉及两条食物链,即植物→昆虫→蝙蝠,植物→蝙蝠,蝙蝠的食物有3/5来自昆虫,2/5来自植物,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蝙蝠体重增加10g约需消耗植物
10×3/5÷10%÷10%+10×2/5÷10%=640g。(4)因流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绝大多数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和流向分解者,流入第二营养级的是很少的一部分能量,故在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要比流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少得多
。【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得信息传递功能及能量流动相关计算,掌握相关知识点,根据题意答题。10.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共有粉色、红色、黄色三种表现型)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粉色素转化为红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红色素转化为黄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
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的亲本进行杂交,F1均开粉色花,F1自交,人们将自交后所得种子全部种植(都成活),待F2成熟后,统计共有519株开粉花,30株开红花,91株开黄花。请回答下列问题:(1
)A、a、B、b、D、d这些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2)该植物花色的遗传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_______关系。(3)该植物花色的遗传________(遵循/不遵循)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_______(发生/不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不考虑其它基因),原因是_______。(4)F2代开黄花的植株中,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其后代三种花色都有的个体占_______。(5)科学家在研究该植物茎的高度和耐盐碱性
时,发现用高茎耐盐碱(EEFF)与矮茎不耐盐碱(eeff)的植株杂交,F1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产生了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
定律“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答案】(1).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2).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3).线性(4).遵循(5).F2三种花色的比例约等于52:3:9,比例之和等于64,64为43,只有当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才会出现这样的
结果(6).不发生(7).AaBBDD的个体只含一对等位基因(8).4/9(9).4(10).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解析】【分析】据题干分析可知,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粉色素转化为红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红色素转化为黄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说明
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粉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____,红色的基因型为A_bbdd。用两个纯合的亲本进行杂交,F1均开粉色花,F2粉色、红色、黄色三种花色的比例约等于52:3:9,比例之和等
于64,64为43,故可判断F1基因型为AaBbDd,据此答题。【详解】(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得DNA片段,不同基因的本质区别是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2)该事例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且多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
即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3)由题干可知,F2三种花色的比例约等于52:3:9,比例之和等于64,64为43,只有当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故可判断该植物花色的遗传
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只含一对等位基因,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4)据上分析可知,F1基因型为AaBbDd,F2代开黄花的植株(A_B_dd)中,自交后
代三种花色都有的个体,即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占比=2/3×2/3×1=4/9。(5)用高茎耐盐碱(EEFF)与矮茎不耐盐碱(eeff)的植株杂交,F1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说明F1产生了4种配子。测交后代比例不为1:1:1:1,可能的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
等位基因,故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如图表示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发生图中过程②的场所是________。图中需要氧气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2)过程④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________形成的。(3)从野生酵母
菌群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时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接种前如何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_______。(4)在工业生产中为了能反复利用,通常用包埋法将酵母细胞固定化,常用的载体是_______,若形成的凝胶颗粒颜色浅,原因是_______。【答案】(1)
.线粒体(2).②④(3).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4).平板划线法(5).稀释涂布平板法(6).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7).海藻酸钠(8).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细胞数目过少【解析】【分析】本题中主要考察葡萄酒和葡萄醋制作过程的物质变化,葡
萄酒的制作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的厌氧发酵产生酒精;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酒精或糖类物质继续氧化形成醋酸;分离纯化酵母菌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通常用包埋法固定酵母菌细胞,形成制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详解】(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细
菌,其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生成CO2的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而生成H2O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两个阶段反应都在线粒体中进行,因此②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醋酸杆菌是需氧型生物,氧气充足的条件
下可以将糖类或者乙醇继续氧化最终生成醋酸,因此需要氧气参与的过程是②④。(2)④过程是生成醋酸的过程,醋酸杆菌利用乙醇继续氧化生成醋酸的过程,大量的醋酸菌增殖就会形成液体表面的菌膜。(3)从野生型酵母菌中
分离纯化菌种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为了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可以将培养基放置在恒温箱中培养,若出现杂菌菌落,则代表培养基已经被污染。(4)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常用的载体是海藻酸钠,酵母菌与海藻酸钠混合后即可固定化酵母细胞,形成的凝胶颗粒颜色过浅,其原因是酵母菌细胞数
量较少,而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低就会使固定的细胞数目过少。【点睛】本题是葡萄酒和果醋发酵实验的综合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细胞代谢过程的应用,及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考察,难度适中,需要从题干叙述中找到做题的关键问题,另外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出
现的固定化细胞,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应用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考察。[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胚胎工程的应用日益广泛,动物的生殖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下图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产上对所选用的A牛的要
求是________。(2)方法I中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原因是_______,对D牛要进行_______处理。(3)受精卵在体外进行培养时,需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目的是_____,胚胎移植应在胚胎发育到_______阶段进行移植,暂不
移植的胚胎可使用_______方法保存。想要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常用________技术。(4)试管牛E的染色体来自_______牛(填写字母代号)。【答案】(1).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2).为了引起超数排卵(3).同期发情(4
).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5).桑椹胚或囊胚(6).冷冻(或低温)(7).胚胎分割(8).A牛和B牛【解析】【分析】(1)胚胎的早期培养: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培养液成分较复杂,除一些有机盐和无机
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当胚胎发育到适宜的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不同动物胚胎移植的时间不同,牛、羊一般要培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移植,小鼠、家兔等实验动
物可在更早的阶段移植,人的体外受精胚胎可在8-16个细胞阶段移植。(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未与母体子宫建立
组织上的联系而是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3)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
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
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详解】(1)在进行胚胎移植时,对供体牛是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
(2)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使其超数排卵,对D牛(受体母牛)要进行处理同期发情处理,使供体和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3)受精卵在进行体外培养时,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胚胎发
育到适宜阶段时可取出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不同动物胚胎移植的时间不同,一般要培养到桑椹胚阶段或囊胚阶段才进行移植。要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常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提高胚胎的利用率。(4)试管牛E是用方法I,应用了胚胎移植
,其遗传物质来自于A牛和B牛。【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胚胎的早期培养和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等相关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将知识点与图中所给信息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将这一部分知识准确记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