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9)页,31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5d0cae646c439b17c7f3145e074fe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秋季半期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空2分)1.下列是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和体重B.豌豆的圆粒和黄色C.兔子的长毛和黑毛D.水稻的高杆和矮杆【答案】D【解析】【详解】ABC、相对性状是
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人的身高和体重、豌豆的圆粒和黄色、兔子的长毛和黑毛,均为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A、B、C三项均错误;D、水稻的高杆和矮杆,属于相对性状,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
查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⑥授粉后套袋
隔离⑦授粉后自然发育A.①④⑦B.②④⑥C.③⑤⑥D.④⑤⑥【答案】C【解析】【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①豌豆杂交实
验中,需在自花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即花未开放时去雄处理,①②错误,③正确;④去雄后要套袋隔离,再进行人工授粉,④错误;⑤去雄后待花粉成熟时进行人工授粉,⑤正确;⑥授粉后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⑥正确;⑦授粉后要
套袋隔离,⑦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3.两对基因(A、a和B、b)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类型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A.3/16B.3/7C.1/3D.4/7【答案】B【解析】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_B_:A_bb:a
aB_:aabb=9:3:3:1,其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所对应基因组成及其比例为是A_bb:aaB_:aabb=3:3:1,而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所以后代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类型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3/7,故
选B。4.基因型是YyRR的植物,其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3:1B.1:1:1:1C.1:2:1D.9:3:3:1【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基因型为YyRR植物自交,Yy后代基因型有3种,为1:2:1,而RR自交后代只有1种,
故综合起来仍是1:2:1,故C正确,A、B、D错误。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A.减Ⅰ后期B.减Ⅱ后期C.减Ⅱ前期D.分裂间期【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数
目变化的理解。【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着丝点不分裂,有染色单体,故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故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着丝点不分裂,有姐妹染色单体,故C错误。分裂间期形成染色单体,故D错误。6.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在减数第一、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出现B.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此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C正确;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也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明确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下列叙述中哪项不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之一B.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
存在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
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
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综上所述,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之一,不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A正确,B、C、D均错误。8.下列有关遗传学的研究中,科学家所运用的实验
方法,搭配合理的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摩尔根进行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①类比推理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D.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
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
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
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摩尔根采用假
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识记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等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9.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问女儿携带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A.3/4B.2/4C.1/4D.2/3【答案】B【解析】【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XBX_×XBY),生了一个色盲儿子(XbY)和一个正常的女儿(XBX_),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他们所生后代
的情况为XBXB、XBXb、XBY、XbY,由此可见,女儿携带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1/2。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以及遗传情况,能
够根据题意分析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利用伴性遗传的规律推导后代的基因型情况,判断和计算相应个体的概率,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10.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的基因型是A.DDB.DdC.XDXdD.XDY【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D
)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1)世代相传;(2)女患者多于男患者;(3)女正父子正,男病母女病。【详解】A、DD表示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纯合体,A错误;B、Dd表示致病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杂合体,B错误;C、XDXd是患病女性的基因型,C错误;D、XDY是患病男性的基因型,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人红绿色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色盲遗传表现为交叉遗传
C.女性色盲所生的儿子必是色盲D.外孙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外祖父【答案】D【解析】【详解】A、人类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因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需要两条都有该致病基因才患病,故A正确;B、男性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并且只能传给女
儿,这种现象叫交叉遗传,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故B正确;C、女性色盲的X染色体传给儿子后,其儿子的这条染色体带有色盲基因,一定是患者,故C正确;D、外孙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外祖母,故D错误。
故选D。【点睛】红绿色盲的遗传图示及特点(1)子代XBXb的个体中XB来自母亲,Xb来自父亲。(2)子代XBY的个体中XB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3)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
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1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DNA是转化因子B.艾弗里通过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噬菌体需分别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答案】A【解析】【分析】1、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是: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b、能自我复制,保持上
下代连续性;c、能指导蛋白质合成;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进而证明DNA是
遗传物质。【详解】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正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
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探究遗传物
质的历程,尤其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掌握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及结论,进而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3.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为遗传物质,RNA一般作为遗传信息表达的媒介或
工具。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详解】A、病毒只含有1种核酸,含有DNA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含有RNA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A项正确;B、只含有RNA一种核酸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RNA,B项正确;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D、所有细
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其遗传物质是DNA,D项正确。故选C。14.下图是一位学生制作的分子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该模型模拟的是A.信使RNA单链结构B.DNA双螺旋结构C.蛋白质空间结构D.转运RNA单链结构【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该模型有两条链组
成,且其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符合此条件的只有DNA,因此该模型模拟的是DNA双螺旋结构。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学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5.DNA分子有不变的基本骨架,其构成是()A.由脱
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B.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C.由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形成D.由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
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故选A。16.下列哪项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若一
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D.若一条
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详解】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
知,A1=T2,T1=A2,所以若一条链中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A正确;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G1=C2,C1=G2,如果G1=2C1,则G2=0.5C2,B正确;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G1=C2,C1=G2,A1=T2,T1=A2
,如果A1:T1:G1:C1=1:2:3:4,则A2:T2:G2:C2=2:1:4:3,C正确;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G1=C2,C1=G2,A1=T2,T1=A2,如果G1:T1=1:2,
则C2:A2=1:2,D错误。故选D。17.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表述是()A.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BD、基因的概
念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这是对基因概念、位置进行的描述,故A、B、D针对题意错误。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功能单位,其化学组成是脱氧核苷酸,故C正确。【点睛】18.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氨基酸只对应一个密码子B.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tRNAC.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D.氨基酸序列由mRNA密码子序列决定【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携带,可以对应多个密码子。游离核糖体也能合成蛋白质
。【点睛】要求学生对翻译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准确把握。19.下列对中心法则所包含的各个过程理解不正确的是A.都在细胞核中进行B.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都需要模板、酶和原料D.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A【解析】
【详解】中心法则包含的生理过程有: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复制,其中DNA复制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主要在核糖体上进行,逆转录和RNA复制发生在病毒的宿主细胞内,每一过程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都需要模板、酶和原料,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项
错误,B、C、D三项均正确。故选A。【定位】中心法则【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涉及到的相关生理过程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据此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0.下图是人体细胞内基
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表示转录B.该过程表示翻译C.该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D.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图示是人体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过程示意图,该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为转录过程,A正确,B错误;转录过程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转录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解题关键能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
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示过程的名称,再准确判断各选项。2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C
.DNA复制、转录都只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D.真核细胞中只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不进行RNA的复制和逆转录【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以解开螺旋的两条链作为模板,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作为
模板。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在某些RNA病毒中进行。【详解】A、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和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B正确;C、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
为模板,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C错误;D、真核细胞中只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RNA复制和逆转录在某些RNA病毒中进行,D正确。故选C。22.如图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判断
错误的选项是A.一种基因可以影响和控制多种性状B.多种基因可以影响和控制一种性状C.所有基因都能控制表现出相应的性状D.图中的产物可以是酶、激素或者抗体等【答案】C【解析】由题图知,性状A、B、C、D由同一种基因产物呈现,说明同一基因产物会影响多种性状,
A正确;由题图知,而性状E由三种基因产物呈现,表明多个基因可以影响和控制一个性状,B正确;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不一定表达出来,C错误;多数酶、有些激素和抗体是蛋白质,可以有基因选择性表达,D正确。【点睛】基因
与性状的关系的知识点总结:1、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通常可能有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也可能有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多因一效”),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基因控制多
个性状(“一因多效”)。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
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
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S是蛋白质的标记性元素,P是DNA的标记性元素,因此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由于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
保温一段时间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详解】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如果保温时间稍长,就会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中也出现放射性,A正确;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上清液中不会出现较多的放射性
,B错误;C、离心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会进入到沉淀物中,不会出现上述实验现象,C错误;D、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有的含有P、S,而且P元素的含量很少,因此不用P元素标记蛋白质,D错误。故
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熟练掌握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4.已知某植物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红花,否则开白花,两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2种,9∶7B.4种,1∶1∶1∶1C.4种,9∶3∶3∶1D.2种,3∶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因此可以确定红花基因型为A_B_,而其它基因型A_
bb、aaB_、aabb均开白花。【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控制某植物花色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又由于只有A_B_开红花,A_bb、aaB_、
aabb均开白花,因此后代表现型只有两种,比例为红花:白花=9:7,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意确定红花和白花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AaBb自交后代的9:3:3:1的比例进行变式相加即
可。25.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3可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B.图1和图3细胞进行减数分裂C.图1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图3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2: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3: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3细胞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因此该器官是睾丸,A正确;B、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3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图1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图3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
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
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二、非选择题26.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⑴图中①、②、③结合在
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⑵③有______种,DNA特有的是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⑶大肠杆菌的DNA主要存在____________(结构名称)中,其彻底分解后,能产生____种小分子物质。⑷若图示为HIV病毒
的遗传物质,其中文名称是_______,则②表示____。【答案】(1).脱氧核苷酸(2).4(3).胸腺嘧啶(4).拟核(5).6(6).核糖核酸(7).核糖【解析】【分析】该图示为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含氮碱基,合起来是DNA的基本
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DNA中的含氮碱基有4种,分别是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其中T是DNA特有的碱基,而U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DNA单链上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详解】(1)该图是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①是磷酸基,②表示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脱氧核糖核苷酸。(2))该图是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③含氮碱基有A、T、G、C四种,DNA特有的含N碱基是胸腺嘧啶碱基
。(3)大肠杆菌的DNA主要存在拟核中,DNA分子彻底分解后,能产生4种不同的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共6种小分子物质。(4)若图示为HIV病毒的遗传物质,该物质为RNA,即核糖核酸,②表示的五碳糖是核糖。【点睛】本题考查D
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及理解DNA的分子结构。27.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红果、黄果
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2)F1红果的基因型是_______,F2红果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__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_。【答案】(1).红果(2).Dd(3)
.DD:Dd=1:2(4).黄果(5).d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果相对于黄果为显性性状,且F1红果的基因型为Dd,则P中红果的基因型为Dd,P中、F1中和F2中黄果的基因型均为dd,F2中红果的基因型为DD或
Dd。【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红果对黄果为显性性状。(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红果的基因型是Dd;F2红果的基因型为DD或Dd,比例为1:2。(3)F1黄果基因型为dd,后代基因型仍然为dd,表现为黄果。【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
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个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28.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以上A~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B细胞有DNA________
_个,其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_;(3)D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期,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D细胞名称__________。【答案】(1).ABD(2).8(3).体细胞(4).减数第
一次分裂(5).后期(6).2(7).初级精母细胞【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2)由图形分析可知,B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无联会现象,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该细胞有8个DNA,其子细胞为体细胞。(3)D细胞
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结合题意为雄性动物且细胞均等分裂,可判断D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
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29.如图是白化病(a)和色盲(b)的遗传系
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Ⅰ2的基因型是_____;Ⅰ3的基因型是_____.(2)Ⅱ5是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3)若7和8再生一个小孩,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____;两病都有的几率是____.(4)若7和8再生一个男孩,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____.【答案】(1).AaXBXb(2).
AaXBY(3).1/6(4).9/16(5).1/16(6).3/8【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白化病(a)和色盲(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0患两种病,其基因型为aaXbY。【详解】试题分析:(
1)由Ⅲ10可知Ⅱ5的基因型为XBXb,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2,因此Ⅰ2基因型是AaXBXb,Ⅰ3的基因型是AaXBY。(2)Ⅰ1基因型是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_XBX_,其为纯合子的几率是。(3)由10号可知7号的基因型为AaXBXb,8的
基因型为AaXBY,他们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患色盲的概率为,因此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1﹣)×(1﹣)=;两病都有的几率是=。(4)7号的基因型为AaXBXb,8的基因型为AaXBY,若7和8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患色盲的概率为,因
此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