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共(35)页,52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20ebc7bb2c15bb44dd10d1d49f5d6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生物试题(理科)一、单选题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孟德尔在探索分离定律时,就很好地运用了此种方法,对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
假说内容B.“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是3∶1”属于推理内容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其比例接近1∶1”属于演绎过程D.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答案】B【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
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假说内容,A正确;“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是3:1”属实验现象,B错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其比值接近1:1:”属于演绎过程,C正确;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D正确。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基本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正确区分假说内容、演绎过程及实验验证方法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
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B.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某二倍体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
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
离,A正确;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D、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
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
染色体上”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基因的概念,把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摩尔根和萨顿科学研究的方法及
结论,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②正确;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存在一对相同的基因(如AA),也可能存在一对等位
基因(如Aa),③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④错误;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4.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卵圆形和圆形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F、f,T、t)控制。现用纯合的卵圆形植株与纯合的三角形植株杂交,所得F1全为卵圆形,F1自交产生的F2中,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综上可知,亲
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FFtt×ffttB.ffTt×FfttC.ffTT×FFttD.FfTt×fftt【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F2中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而12:3:1实质上是9:3
:3:1的变式,因此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推知F1的基因型为FfTt,且F1自交产生的F2中的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因此可推导出卵圆形的基因型为F_T_、ffT_,三角形的基因型为F_tt,
圆形的基因型为fftt,或者卵圆形的基因型为F_T_、F_tt,三角形的基因型为ffT_,圆形的基因型为fftt。因此纯合的卵圆形植株与纯合的三角形植株杂交,所得F1全为卵圆形(FfTt),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ffTT×FFtt。故选
C。5.下列有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B.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来对其进行标记C.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D.用35S标记噬菌体
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知识。选项描述涉及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详解】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A错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以获得分别含35S、32P的大肠杆菌,再用分别含35S、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来对其进行标记,B错误;噬菌体能利用自身的DNA为模板,以宿主菌细胞中的脱氧核苷
酸为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致,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病毒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也能生活,究其原因是不知道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胞作为培养基,而不能利用配制的普通培养基。6.下列关于病毒
和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硝化细菌中不存在既有蛋白质又有核酸的结构C.大肠杆菌拟核环状DNA上含有控制所有性状的基因D.肺炎双球菌中由G、C、T、U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
A或RNA。细胞生物均含核糖体,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详解】T2噬菌体只含DNA,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B错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另外在细胞质的质粒中也有,故大肠杆菌拟核环状DNA上含有控
制大多数性状的基因,C错误;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DNA的碱基组成为A、T、G、C,RNA的碱基组成为A、U、G、C,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故由G、C可分别组成两
种核苷酸,而T、U则均只能组成一种核苷酸,所以由G、C、T、U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D正确。故选D。7.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C.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
体D.该细胞的子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详解】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B正确;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染色体③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
不同,所以③表示Y染色体,C正确;D、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子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A。8.基因型为AaXbY的男性,其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基因型为AAaXb、aXb、Y、Y的4个精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
是A.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B.非洲人和欧洲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导致其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周期不同C.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均出现异常D.在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答案】B【解析】精原细胞是体细胞
的一种,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的精原细胞,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A正确;非洲人和欧洲人是同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不同,并不改变细胞的分裂周期,故B错误;AAaXb精子的出现,Aa出现在一个精子中,说明同源染色体没
有分离,AA出现在一个精子中,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故C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D正确。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9.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7
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12C.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D.11号个体基因型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3/5【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号和2号作为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患病的女儿6号,所以有“无中生有为隐性,生个病女为常隐”的特点,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据此答题。【详解】A.据图分析,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7号为携带者的概率是2/3与8号一定是携带者,2/3×1/4(隐性概率)×1/2(男孩概率)=1/12,B正确;C.10号是否是
携带者,不能确定,故12号的概率没法计算,C错误;D.如果该病用A,a表示,7号为1/3AA或2/3Aa与8号一定是Aa,11号是正常人,计算正常人中的携带者概率,为1/3AA×Aa=1/6Aa,2/3Aa×Aa=1/3Aa,1/6aa;但是,由于11号正常,不可能是aa,则1
1号是Aa的概率=Aa/(AA+Aa)=Aa/(1-aa)=(1/6Aa+1/3Aa)/(1-1/6aa)=3/5,D正确;故选C。10.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因
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分别在()A.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B.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C.姐妹染色单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D
.姐妹染色单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据上分析可知,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A正确。故选A。11.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
色体上的DNA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B.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
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都含有14C,另外两个细胞都含有32P,A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14C的染色体
和含32P染色体相等,也可能只含14C,也可能只含32P,可能不含14C和32P,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若进行减数
分裂,DNA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错误;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
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再根据题意作答。12.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
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详解】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
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
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13.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
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A.AADd和adB.AaDd和AdC.AaDd和ADD.Aadd和A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
识点,雄蜂的基因型是AD、Ad、aD、ad,因其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故其母本产生的卵细胞是AD、Ad、aD、ad,得出其基因型为AaDd,再据子代雌蜂的基因型AADD、AADd、AaDD、AaDd,逆推
出父本雄峰的基因型为AD。【详解】据题意,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子代中雄蜂基因型是AD、Ad、aD、ad,所以其母本的卵细胞是AD、Ad、aD、ad,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出亲本雌蜂的基因型是AaDd,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子代
中雌蜂基因型是AADD、AADd、AaDD、AaDd,而卵细胞是AD、Ad、aD、ad,所以精子是AD,故亲本中雄蜂的基因型是AD。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这一条件,另要知道雄峰的减数分裂是特殊情况,减I后期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
,产生的精子和其体细胞染色体一致,故雄峰的基因型和其精子的基因型相同。1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约占初始被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沉淀物的放射性来自噬菌体的DNA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D.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经搅拌、离心后,上
清液中是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据题意“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说明子代噬菌体还没有从寄主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详解】A、因为大肠杆菌的质量比噬菌体重,所以离心后大肠
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A正确;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因此沉淀物的放射性来自噬菌体的DNA,B正确;C、“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表明大肠杆
菌基本上没有裂解,故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有一部分32P标记的噬菌体未进入大肠杆菌细胞中,与保温时间过短有关,C错误;D、据题意“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约占初始被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说明大部分
侵染成功的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该DNA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提取,根据题意“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约占初始被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的存
活率接近100%”,判断出上清液有放射性的原因。15.已知一小鼠的基因型为XBXb。该小鼠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A.第二极体中同时含有B基因和b基因B.卵细胞中可能含有B基因或含有b基因C.若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则极体中必不含有B基因D.卵细胞中必
然含有B基因,极体中可能含有b基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小鼠基因型可知其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XBXb,染色体复制后,变成初级卵母细胞其基因组成为XBBXb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若次级卵母细胞为XBB,则第一极体
为Xbb;若次级卵母细胞为Xbb,则第一极体为XBB。若次级卵母细胞为XB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都为XB;若次级卵母细胞为Xbb,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都为Xb;根据以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
】本题关键要熟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规律。但核心只有两点:一是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加倍;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实质。16.某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用该种植物的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纯系(甲、乙、丙)分
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其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且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095:1。下列描述正确是()A.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5对等位基因控制B.只有当每对基因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色
C.让甲和乙杂交,其子二代开白花概率的最大值是1/64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乙、丙不同的红花纯系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在所有的杂
交组合中,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子一代均开红花,因此红花为显性性状。【详解】A、由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095:1,说明只有纯隐性个
体才会表现为白花;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15:1时,说明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63:1时,说明子一代有3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4095:1也就是(1/4)6=1/4096时,说明子一代有6对基因是杂合的,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
只要所有等位基因中任何一对有显性基因存在就会表现为红色,B错误;C、让甲和乙杂交,如果两个体的显性基因均不同,由以上分析可知,则不同的显性基因有2+3=5对,则子二代开白花的概率的最大值是(1/4)5=1/1024,如果有相同的显性基因,
则没有开白花的个体,C错误;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D正确。故选D。17.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
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A.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B.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C.芦花母鸡×芦花公鸡D.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答案】A【解析】【详解】A、对于伴性遗传的可以采用隐性的同型即隐性的非芦花公鸡和显性的异型
芦花母鸡进行杂交,后代中雌性都是芦花,雄性都是非芦花,故A正确;B、芦花公鸡与非芦花母鸡,后代中雌雄可能都有芦花和非芦花,故B错误;C、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后代雌雄可能都是芦花,故C错误;D、非芦花母鸡
和非芦花公鸡,后代雌雄都是非芦花,故D错误。故选A。【点睛】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1)若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进行判断。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若后代全为显性且与性别无关
,则为常染色体遗传。(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可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判断。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8.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
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2:1B.2:3:1C.4:4:lD.1:2: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
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a=1: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2: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1/2A、1/2a,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2/3A、1/3a。因此该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的比
例为1/2×2/3=1/3,Aa的比例为1/2×1/3+1/2×2/3=1/2,aa的比例为1/2×1/3=1/6。因此,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2:3:1,综上分析,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点睛】正确理解“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准确分析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解题关键。19.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
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C2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
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以C1和C2的DNA数目和遗传信息相同;C、D错误。而S1和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分子
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所以DNA数相同,但遗传信息不同。A错误,B正确。20.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
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
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
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详解】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
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
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
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以及常见分离比的应用,测交不能用来判断显隐性,但能检验待测个体的基因组成,因此可用测交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C.红绿色盲通常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D.白化病通常会在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答案】
C【解析】【详解】A、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故A错误。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在男女中相等,故B错误。C、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故C正确。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低,会
有隔代遗传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睛】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特点遗传病类型家族发病情况男女患病比率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相等隐性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相等伴X染色体显性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隐性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男患者
多于女患者伴Y遗传父传子,子传孙患者只有男性多基因遗传病①家族聚集现象;②易受环境影响;③群体发病率高相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期引起流产相等22.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解析】【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
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
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23.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
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A.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3B.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1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D.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探索历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详解】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形成4个DNA,
其中2个DNA为15N14N,另外2个DNA为15N15N。;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DNA为15N14N形成的子代DNA中,一个DNA为15N14N,另外1个DNA为14N14N;而DNA为15N15N形成的2个子代DNA都为15N14N;因此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有1
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故选D。【点睛】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每个DNA分子都是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构成。24.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
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该物质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影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翻译与DNA复制的比较:复制转录翻译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核糖体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二十种氨基酸模板DNA的两条链DNA中的一条链mRNA条件解旋酶、DNA聚合酶ATP解旋酶、RNA聚合酶ATP酶、ATP、tRNA过程DNA
解旋,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子链与对应母链螺旋化DNA解旋,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单链,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以mRNA为模板,合成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模板去向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恢复原
样,与非模板链重新组成双螺旋结构分解成单个核苷酸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全保留①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②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多肽链,提高合成蛋白质的速度③翻译结
束后,mRNA分解成单个核苷酸产物两个双链DNA分子一条单链mRNA蛋白质产物去向传递到2个子细胞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组成细胞结构蛋白质或功能蛋白质意义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表达遗传信
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配对方式A-(T)T-(A)G-(C)C-(G)A-(U)T-(A)G-(C)C-(G)A-(U)U-(A)G-(C)C-(G)注意(1)对细胞结构生物而言,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过程中,而转录和翻译则发生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生长等过程;(2)DNA中含有T而无
U,而RNA中含有U而无T,因此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研究DNA复制或转录过程;(3)在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详解】A、DNA复制需要解旋,由于该物质能使DNA双链不
能解开,故说明该物质能阻断DNA的解旋,故DNA的复制发生障碍,A正确;B、该药物能抑制DNA的复制,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影响,B正确;C、该物质能阻断DNA的解旋,使DNA的复制发生障碍,由于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故细胞周期应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D、癌细胞具有无限增
殖的特点,加入该物质能抑制其增殖,D正确。故选C。25.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C.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均小于DNA分
子的碱基总数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一条染色体上都只有一个DNA分子【答案】C【解析】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遗传信息是指DNA或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A错误;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B错误;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C正确;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一个DNA分子,但在染色体复制着丝点未分裂时,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DNA
分子,D错误。26.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现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和a),其中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F1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不可能出现的是()A.有角:无角=3:1B
.雄羊中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C.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D.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答案】A【解析】【分析】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说明杂
合子在雌雄中表现型不同。突破点为“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一定为杂合子,其中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故雄羊有角的基因型为AA、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雌羊的有角基因型为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aa。【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有角雄羊的基因型为AA或Aa,
而有角雌羊的基因型为AA,让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AA)和无角雌羊(aa)杂交,F1都为Aa,F2中AA∶Aa∶aa=1∶2∶1,雄羊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因此在F2中有角:无角=1:1,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故A符
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从性遗传是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杂合子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不同的现象。27.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①过程细胞核中均存在DN
A的加倍B.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③过程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④过程均存在胞质分裂,核DNA数减半D.若受精卵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分裂过程形成12个四分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染色质的复制,②表示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
色单体分开,④表示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详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①过程细胞核中均发生DNA的复制,结果使DNA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③过程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④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均存在胞质分裂,核DNA数减半,C正确;受
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形成四分体,D错误。28.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
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2、5与6、3与4、7与8为相同基因,1(或2)与3或4可
能是等位基因,5(或6)与7或8可能是等位基因。【详解】1与2是相同基因,1与3、4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1~8,B正确;若不考虑交叉
互换,1与3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与2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与2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与3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1与5在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
上,5与6是相同的基因,因此1与6的组合不能形成重组配子,D错误。故选B。29.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
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
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
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
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0.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
,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A.1/12B.1/8C.1/6D.1/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患病的后代,则半乳糖血症为隐性遗传,又因为后代中患病的是女儿,则半乳糖血症不可能
为伴性遗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半乳糖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的致病基因为a,其正常的等位基因为A,则可得儿子的基因型为13AA和23Aa,该儿子与半乳糖血症的携带者女性
结婚,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的可能性为为211134212。A选项为正确答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学生容易混淆计算“患病的女儿”和“女儿患病”的概率的方法。计算“患病的女儿”的概率时,需要计算生出女儿的概率,需要在计算出所需的基因型概率后再乘12;计
算“女儿患病”的概率时,则已经默认出生的后代为女性,则不需要考虑生出女儿的12的概率。31.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双链DNA碱基A数
目等于T数目,G数目等于C数目,故(A+C)/(G+T)为恒值1,A错。A和T碱基对含2个氢键,C和G含3个氢键,故(A+T)/(G+C)中,(G+C)数目越多,氢键数越多,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B错。(A+T)/(G+C)与(A+C)/(G+T)两个比值相等,这个DNA分子可能
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错。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是双链DNA,(A+C)/(G+T)=1,D正确。【点睛】明确双链DNA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3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
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
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见,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A、B正确;减数分裂时
,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3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
性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
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极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
的结果,B错误;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
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34.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
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答案】C【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
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
32P标记,D错误。【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要求学生理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5.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
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在缺光的环
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
因素决定的,D错误。【点睛】结合“基因型+环境=性状”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时,注意各项描述个体间的异同是基因型决定的,还是环境变化引起的。36.如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的一组是A.①B.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
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
病为常染色体遗传。【详解】A、图谱A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孩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正常的父亲不可能生出有病的女儿,所以该遗传图谱只能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隐性伴X遗传,A正确;B、图谱B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孩子,说明是隐性遗传
病,由于有病的是儿子,所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C、分析遗传图谱C可知,该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等,C错误;D、分析遗传图谱D可知,该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D错误。故选A。【点睛】伴性遗传的特点表现为在男女后代中出现的比例不同,如伴X显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而隐性遗传中男性多于女性等。37.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雄性动物体细胞有20对同源染色体,
则该动物某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DNA数目相同C.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2种类型的精细胞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答案】D【解析】【分
析】1、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和DNA的含量变化:2、减数分裂各分裂时期的特点比较和区别:分裂时期减Ⅰ分裂减Ⅱ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四分体随机分布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不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随机分布中期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
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处排成两行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后期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末期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
每极随机分布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详解】A、由于减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减Ⅱ前期细胞的DNA数目(2n)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DNA数目(4n)的一半,B错误;C、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
换,则1个精原细胞可能形成4种精细胞,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2N,D正确。故选D。【点睛】结合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分析选项。38.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
上【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
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3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毎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B.毎个DNA分子上有一个基因,基因是有遗
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对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D.基因在DNA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系列,在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生物和DNA病毒)中是一段DNA,在RNA病毒中是一段RNA。
【详解】A、毎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种碱基配对方式为A-T、G-C,配对方式没有多样性,A错误;B、毎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C、核基因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基因,如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对
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C正确;D、基因是一段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故选C。40.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杂交亲本后代杂交A灰色×灰色灰色杂交B黄色×黄色2/3黄色、1/
3灰色杂交C灰色×黄色1/2黄色、1/2灰色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说明亲本是纯合子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杂交B中,黄色×黄色→后代
出现灰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A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C后代分离比为1:1,属于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据此答题。【详解】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根据题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可说明子代数量足够多,故杂交A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说明亲本为纯合子,也可以根据杂交组合B判断灰色为隐性性状,故亲本均为纯合子,A正确;由杂交B中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B正确;杂交B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
型、表现型及比例应为AA(黄色):Aa(黄色):aa(灰色)=1:2:1,即黄色:灰色=3:1,而实际黄色:灰色=2:1,这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只有杂合子,C错误;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结果可知,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这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
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二、非选择题41.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基因型为bb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I(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有关。下图
是狗毛色的遗传实验。请回答:(1)B、b基因与I、i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I基因的作用是______。(2)F2中的白毛狗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3)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交配,理论上
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4)如果让F2中所有白毛雌狗和黑毛雄狗进行交配,后代中白毛狗的比例为______。【答案】(1).自由组合(2).抑制狗毛色基因的表达(3).1/6(4).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2:1:1(5).
2/3【解析】【分析】F2的表现型之比为9∶3∶3∶1的变式,说明F1为BbIi,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的白毛狗为B_I_、bbI_,黑毛狗为B_ii,褐毛狗为bbii。【详解】(1)B、b基因与I、i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遵
循自由组合定律,从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I基因的作用是抑制狗毛色基因的表达。(2)F2的白毛狗为B_I_、bbI_,F2中的白毛狗中纯合子(1BBII、1bbII)所占比例为2/12=1/6。(3)如果让F2中褐毛狗(bbii)与F1(BbIi
)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毛狗(1BbIi、1bbIi)∶黑毛狗(1Bbii)∶褐毛狗(1bbii)=2∶1∶1。(4)如果让F2中所有白毛雌狗(B_I_、bbI_)和黑毛雄狗(B_ii)进行交配,雌配子的比例为4/12BI、2/12Bi、4/12bI、3/12bi,雄配
子的比例为2/3Bi∶1/3bi,后代中白毛狗(B_I_、bbI_)的比例为24/36=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变式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相关的计算。42.图中A表示基因型为MmNn(两对
基因独立遗传,并且都表现为完全显性)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2)A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C细胞的名称是____
__________。(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M和m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过程中。(4)若图示动物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交配,后代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
_______。【答案】(1).有丝分裂(2).MMmmNNnn(3).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4).②(5).3/4【解析】【分析】由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准确定位基因M和m、N和n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A表示体细胞”推知①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依据
图示中C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明辨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在此基础上,围绕“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和图示中各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其数目,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详解】(1)依题意可知:A表示基因型
为MmNn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而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图中A→B的分裂方式是为有丝分裂。(2)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进而推知A细胞的基因组成是MMmmNNnn。与
B细胞相比,C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且散乱分布,说明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因此C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3)M和m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通常情况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M和m伴随着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即M和m的分离发生在②过程中。(4)图示动物的基因型为MmNn,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交配,后代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3/4M_×1/2N_+3/4M_×1/2nn=3/4。【点睛】本题以图文
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43.下图甲是五个细胞(A〜E)分裂的示意图,图乙是一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完成:(
1)若图甲所示细胞来自同一个体,则细胞D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2)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与图甲中D细胞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3)图乙中,c段对应图甲中的细胞____
______,基因分离定律发生于__________段,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仅为1:1的是__________段。【答案】(1).精细胞(2).YYRR、YYrr、yyRR、yyrr(3).D(4).b(5).a、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生物
正常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图甲中A是有丝分裂后期,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是有丝分裂中期,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为B是细胞质均等平分,说明该动物是雄性个体【详解】(1)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D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2)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所含基因种类可能是YR或Yr或yR或yr,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故基因组成有可能为YYRR、YYrr、yyRR、yyrr。(3)c段表示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与之对应的是D。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是b段,染
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1的是a、d段。【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理解,学会从图形的角度进行分析。44.人类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并且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交叉互换)。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根据该
遗传系谱图分析,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遗传系谱图中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Ⅱ-1
与Ⅱ-2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只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答案】(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BbXAXa(4).BbXaY(5).1/8(6).3/8【解析】【分析】Ⅱ-1与Ⅱ-2生下I
II-1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另外一种病为伴X遗传病,Ⅱ-3与Ⅱ-4生下了Ⅱ-1与III-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分析,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Ⅱ
-1与Ⅱ-2生下III-1患乙病,说明Ⅱ-1与Ⅱ-2的基因型为Bb×Bb,Ⅱ-2患乙病,基因型为XaY,III-3患甲病,因此Ⅱ-1的基因型为XAXa,在遗传系谱图中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3)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
XaY,Ⅱ-1与Ⅱ-2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2,患乙病(bb)的概率为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2×1/4=1/8。只患甲病的概率为1/2×3/4=3/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以及概率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