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42.084 KB
  • 2024-10-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共(20)页,42.0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89393438b7c44d203345e892dd1b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东省北镇中学高69级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出题人:周会娟刘雨珊审核人:杨宗李秀玲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

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

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

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

、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取材于2021年01月27日《光明日报》)材料

二: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

录了脱贫路上村庄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2020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

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有19部,2019年则有26部,作为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片,《武汉日夜》上映6天,累计票房已突破2021万。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国文史纪录片更是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

趣地传播文化。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选择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

众的观感体验,纪录片往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央视播出的2020年至2021年的跨年之作《我在故宫600年》成功引爆荧屏,和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大量使用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历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

作国家的相册,它代表中国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摘编自《2020纪录片:新时代,影像志的新表达》)材料三: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

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四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

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既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

“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

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传统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国际传播语境

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不论是全年累计生产纪录片350余部还是纪录片互联网上线达259部,都显示了2020年纪录片的昂扬姿态。B.《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了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做到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情趣地传播文化。C.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方

式更为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D.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纪录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纪录片在作为新闻宣传主阵地网

络空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B.中医、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受到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关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C.如果要给海外观众拍摄一部能体现中国神秘瑰丽特点的文史纪录片,那故

宫肯定是不可忽视的。D.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相册,代表着中国的声音,纪录片人理应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使命。3.材料三指出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策略方法范畴的一项是A.纪录片《熊猫淘淘》将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淘淘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

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B.纪录片《我们的男孩》围绕一场跨国医疗救助事件展开寻访,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娓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谊。C.中国自主拍摄的纪录片《第三极》,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购,在其覆盖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网络上滚动播出。D.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精心打造的系列纪录片《光阴的故事》,着力塑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同记忆。4.文中画线句子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相关报道,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

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中意两国知名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纪录片别具

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连结。该片首次以4K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现微纪录、轻表达,

适合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答案】1.B2.B3.C4.①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引用)论证的方法,②列举(引用、借助)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了纪录片受众对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喜爱比例,论证了纪录片应该关注受众的需求

,为纪的录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5.①该纪录片在题材上选择了不同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题材,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②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如4K技术、微纪录、轻表达,

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③选取“人类视角”,使观众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④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展现了自身的责任和能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不论是全年累计生产纪录片350余部还是纪录片互联网上线达259部,都显示了2020年纪录片的昂扬姿态”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

心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原文有“据不完全统计”,选项太过绝对。C.“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错误。《飞吧,嫦娥》的例子说明的是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

丰富。D.“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纪录片”错误。原文表述为“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故选B。【2题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中医、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受到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关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错误。中医、茶文化等文化本是世界瞩目,是纪录片所借助的内容,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

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A.叙事原则。B.题材选择。C.选项属于传统的制播方式,而不是“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D.平台搭建。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画线的句子“中国青

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

中心联合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在论证方法上属于举例(引用)论证的方法。数据分析了纪录片受众对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喜爱比例,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

、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即纪录片应该关注受众的需求,为纪录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例举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由“中意两国知名

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以及材料三“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

事、人物和现象。既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分析可知,该纪录片在题材上选择了不同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题材,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

文明的重要职能。由“该片首次以4K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现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分析可知,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如4K技术、微纪录、轻表达,帮

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由“纪录片别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连结”以及材料三“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

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分析可知,选取“人类视角”,使观众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

自己。由材料三“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分析可知,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

话”的平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展现了自身的责任和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吴老爹台静农羊镇的十字街,还是以前那样扰攘着。这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十字街右边一家油盐店的吴老爹

,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了。他十四岁的时候,便来到这油盐店家。据他自己说,他的双亲死得非常早,没有姊妹兄弟,只是独自一人在这人世间。他的主人和主母见他谨慎而且忠实,对他也非常好,几十年来,从没有向他发过怒,或向他斥责过。不幸主母

死后的二年,主人便跟着死了。主人就将刚十八岁已经结过婚的少主人,托吴老爹好好地同着少主人一起过活。可是少主人的性格,并不能像主人那样安分守己地生活。主人的遗产只是他一生辛勤经营的油盐店,主人生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地坐在柜台

里,守着一两油五文盐的生涯,但是少主人竟没有这样的耐性子,有时候愤然地说:“这生意真不是人做的。”吴老爹起初以为这是少年免不了的毛病,曾委婉地劝他,他也倒听话。主人死后第二年,少主母生了一个儿子。吴老爹几乎比少主人

还高兴,觉得主人毕竟是有德的。至于少主人的行为,可渐渐地不规矩起来了,下午或晚间总是不在家的日子多。吴老爹时常在少主人面前说比方想开导他,但是少主人却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有时还遭少主人的斥责,轻则说“老晕了晓得什么”,重则便说“你是俺老子么”,往往使吴老爹面子下不去,哑口无言地低下头去。少主

人越闹越不成样子了,成天是不在家的,到了晚上虽然回来一次,但与家事不相关的,却是将钱筒里的钱倒了。少主母几乎天天暗地里哭,吴老爹遇见的时候,总劝她不要过于伤心,少主人一定是这几年走混沌运,命里带的,也没有法子,什么时候运气转了就好了。其实他心里时常盘算,少主人究竟什么时候才交好运呢?少主母

的儿子却一天长得好似一天,两颊微微红,两手臂同嫩藕一样,非常活泼爱笑。吴老爹更是爱他,几乎成天将他抱在怀里。就是平常少主人给他气受,甚至辱骂他,他见了他的小少爷这闷气便烟一般地消散了。有时候他还这样地想:再过几年,少主人转了运,好好地兴家立业。小少爷也

渐渐长大了,叫他念书识字,他这样的聪敏,自然就成了出色的人物了。老天再叫我多活几岁,能够看见小少爷受人家尊敬,受人家夸奖,然后死了去,见了主人和主母,他老两口一定很欢喜的。也许主人会笑着说:“老吴到底是有用,难为他带了儿孙都成人了。”

自从少主人不在家以后,他天天抱了小少爷坐在柜台里面,替少主人支持生意,入款都被少主人掠去赌博,因之也无法添置货物,门面渐渐地艰窘,也渐渐地冷落起来。之后,少主母说她有些首饰,想私自变卖了,在生意上添补,吴老爹听了,想了一想,叹了口气,惨然地说:“好罢,那么今晚上就办妥,明天好

买油。”第三天一个暴风雨的晚间,好久没有回家的少主人忽然回来了。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因为少主人完全变了相貌了。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

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少主人一进屋,将斗笠放在门口,很疲乏地坐在一个矮椅上,看看屋里,什么也没有问。少顷,哑声地说:“我还没弄到饭吃呢。”这时候吴老爹站在灯的旁边,忽然听少主人这样地说,

全身顿时发抖。没吃饭就是了,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话头呢,这分明是街上行乞的口吻。“我已经将房子卖了。就是这,还不够还账,明日还要将家具卖掉。我的女人同孩子,我叫他们回娘家过活去。跟着我,我也没有法子。不过……”少主人的声音有些呜咽了,“不过,吴老爹我对不住你,我没有好处给你,反累你老

人家受罪!家业丢了,我倒不在乎。只是吴老爹你,我真有些良心不安!”少主人哭了,再也说不下去了。吴老爹也放声哭了。少主母早已晕了。“少主人将来怎样呢?”吴老爹哭着问。“我么?”少主人已经忍住了眼泪,“我要当兵去!你不要太伤心了,我就要走,他们在那里等着我分

账!”说了,戴上了斗笠,开了门匆匆地走了。当晚吴老爹迷离地倒在床上,心中空洞,并不觉得如何的悲伤。不过思想异常纷乱,使他不能安静。他知道了他平常的一切的梦,现在是完全破碎了,而且破碎得了无痕迹。他悔恨,他不

该信任命运,命运所给予的希望,直是扯谎和欺骗,结果是这样的惨报。他不愿再活下去了,生是这样无聊和空虚。转而既要是当下死去,岂不是使活着的人,更难忍受吗?还是活着罢,为着那尚活着的人,为着那尚有未尽的忧苦和劳瘁

!第二天清早晨,镇北首,大路上,有一个老人戴着破斗笠,穿着草鞋,背了小小的包袱,独自在春雨纷纷的大路上缓缓地走着。从这老人迎面走过的三四个穿蓑衣的少年工人,这里面忽然有一个叫着说:“这不是十字街油盐店的吴老爹么?这老头背着包被上哪里去呢?”吴老爹好像没有听着后面有人招呼他,仍旧在大路上缓

缓地走着。痴立在路旁的这一阵少年,于是都目送着这老人向那不可知的地方走去。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九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吴老爹在羊镇生活了几十年,离开还没几年就被羊镇的人彻底忘掉了,这足以看出羊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B.吴老爹守护的是一家油盐店,老主人对他很好,

他也很关心少主人一家,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油盐店。C.少主人开始是听吴老爹的话的,但吴老爹的话总是那么几句,少主人就不再听了,而且有时还训斥他。D.少主人最后一次回家显得很匆忙,交代了家里的事情后就离开了,他逃离了这个

家,不愿再担负起家庭的责任。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描写吴老爹少年时的状况和老主人对待他的态度,展现出吴老爹的悲惨境遇和老主人对他的关爱,为后文吴老爹的做法奠定了情感基础。B.小说通过老主人和少主人对待油盐店的态度和做法的对比,表现了社会的变化给人们心灵

带来变化的本质,也侧面表明少主人、吴老爹的悲剧是时代悲剧。C.面对小少爷时,吴老爹能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原因除了小少爷长相喜人、充满童趣外,更重要的是吴老爹在小少爷的身上播种了希望。D.小说结尾处用路旁的少年

“痴立”“目送”等神态描写来衬托吴老爹的形象,让读者更能深切体会吴老爹此时的孤独寂寞,为文章营造出悲凉的氛围。8.文中画横线处是如何展现少主人“落魄”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台静农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

气息,移在纸上”(鲁迅语),书写乡村悲惨的故事,形成自己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请结合小说《吴老爹》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正面描写。描写了少主人的外貌、神态等,表现他的落魄。②侧面描写。从吴老爹的“惊异”

“没有梦想到”等表现少主人的落魄。9.①现实主义风格/黑暗的社会现实。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那时社会不安定,人们没有美好的未来等。②浓郁的乡土气息。人物语言具有乡土气息,比如少主人说的“老

晕了”“俺老子”等;故事的背景就设定在乡村等。③悲惨的人物命运。无论是少主人一家,还是吴老爹,命运都很悲惨,少主人败完家业过着悲惨的日子、少主母和孩子最终要回娘家、吴老爹辛苦一辈子但不得不在老年离开羊镇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这足以看出羊镇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推断没有依据。“十字街右边一家油盐店的吴老爹,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了”只是强调他离开得久。B.“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油盐店”理解错误,原文“不过,吴老爹我对不住你,我没有好处给你,反累你老人家受罪!家业丢了,我倒不在乎。只是吴老爹你,我真有些良心不安!”,是

少主人败了家业,老人没有去处,所以吴老爹离开了油盐店。C.“但吴老爹的话总是那么几句,少主人就不再听了”理解错误,少主人不务正业,整日在外赌博,即使被吴老爹批评,也不再听了,甚至训斥他。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表现了社会的变化给人们心灵带来变化的

本质”于文无据。少主人的变化原因文中只是提及嫌生意不好做,以及游手好闲,好赌博;没有提及社会原因。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首先是正面描写:“好久没有回家的少主人忽然回来了。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

因为少主人完全变了相貌了。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句中对少主人形象的刻画

,进行正面描写。“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等语句描写了少主人的外貌、神态等,表现他的落魄。其次是侧面描写。“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

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从吴老爹的“惊异”“没有梦想到”等侧面表现少主人的落魄。【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色、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台静农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

移在纸上’(鲁迅语),书写乡村悲惨的故事,形成自己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本文体现这一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本文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时代景象,以批判现实的眼光观照黑暗的社会。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那时社会不安定,底层人民生活艰难,没有美好的未来,即使如吴老爹这样的本分、勤

劳、善良、对未来有规划,怀揣美好希望等,也是没有出路,希望完全破碎,可见社会的黑暗和无望了。其次,“乡间的”悲惨的人物命运表现在人物命运上。无论是少主人一家,还是吴老爹,命运都很悲惨,少主人败完家业过着悲惨的日子、少主母和孩子最终要回娘家、吴老爹辛苦一辈子但不得不在老

年离开羊镇等,每一个人物都要面对更困难的未来,悲剧氛围笼罩整部小说。第三,“泥土气息”体现在人物语言具有乡土气息,比如少主人说的“老晕了”“俺老子”等;还表现在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乡村等,设定在底层人民生活的环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

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

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

矣。(节选自《荀子·修身》文本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注】①菑然:如同有灾害在身。“菑”同“灾”。②折(zhé)阅:低价销售,亏损。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案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驽马A十驾B则C亦D及E之F矣G故H跬步I而不休J跛鳖K千里L累土M而N不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与“自见者不明”(《老子》)两句中的“

见”含义不同。B.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自谦。C.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D.“道虽迩”与“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

仁》)两句中的“道”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B.一个人追求美好的品行,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

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小人可能会受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D.《礼记》在阐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时,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律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1)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14.两则文本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答案】10.GJL11.D12.B13.(1)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

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穷和困顿而懈怠道义。(2)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14.文本一侧重点是人自身的成长,修身能够取得进步,能够不为外物所役。文本二侧重点是有助于治家治国,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前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劣马跑上十天也就到达了。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

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则”连接“驽马十驾”“亦及之矣”,前文是行为,后文是结果,语义衔接紧密,中间不断开,“矣”是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且“故”,意思是“因此”“所以”,一般放于句首,其前G处断开;“跬步而不休”和“累土而不辍”结构一致,意思完整,单

独成句,“休”后J处和“累”前L处断开。故在GJL三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词义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看见;通“现”,显现,显露。句意:看见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B.正确。C.

正确。D.错误。道路;道理,真理。句意:道路虽近。/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从不厌烦”错误,原文的“不厌”意为不满足;“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错,原文的“能诫”意为能引以为戒。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因为;“市”,做生意,做买卖;“怠”,懈怠。(2)第一个“明”,彰明;“治”,治理好;“齐”,使……整齐有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说“见善,……以自存也;见不善,……以自省也”,“自存”

是指使自己也有这种好品德,“自省”是指反省自我,这是说修身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再结合“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可知,文本一侧重点是人自身的成长,修身能够取得进步,能够不为外物所役。材料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文本二侧重点是有助于治家治国,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前提。参考译文:的文本一:看见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定要拿它来反省自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坚定不移地来珍爱

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就像灾害在身一样,一定要痛恨自己。所以,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肯定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因而非常憎恶贼人。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

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小人与此相反,制造祸乱却讨厌别人非议自己,特别没有贤能,却想让人家认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说自己坏话。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是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

作是伤害,这种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用善来引导别人叫做教,用善来附和别人叫做顺;用不善引导别人叫做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做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这就叫做智;把错的认作对的,把对的认作错的,这就叫做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

它错,这就叫做直。取舍没有标准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舍弃道义叫做大贼。意志修养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

心安定,就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穷和困顿而懈怠道义。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就到达了。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瘸腿的

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高大的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性的悬殊,哪里像瘸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然而,瘸腿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个去做,一个不去做罢了。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他

超出常人不会很远。文本二: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

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

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面小题。正月二十日晨起弄笔①陆游深院窗扉晓色迟,新愁宿醉两参差。雨声欲与梦相入,春意不随人共衰。零落残梅临小彴②,纵横野水赴清池。物华撩我缘何事?似恐新年渐废诗。【注】①此诗写于诗人赋闲在家之时。②彴:踏脚石或独木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绘了幽深静谧环境,诗人深居庭院,透过窗扉看到天色,照应题目“晨起”。B.次句写出了诗人新生的愁绪和宿醉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C.颔联写春天如期而至,但诗人却逐渐衰老,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苦闷。D.颈联通过

描写零落凋残的梅花、纵横的野水,暗示自己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16.诗的尾联写法绝妙,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运用拟人和设问,将“物华”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并运用设问来突出内容,提醒自己不要荒废诗歌创作,增加了对话感和交流感。②构

思巧妙,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担心会逐渐减少诗歌创作,而是从“物华”来询问“我”的角度着笔,颇有新意。【解析】【导语】陆游的《正月二十日晨起弄笔》通过描绘晨起时的庭院景象,表达了诗人赋闲在家时的愁绪和对年华易逝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又有对自身心境的深刻反思,尾联更是

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忧虑。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赏析能力。D.“暗示自己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错误。颈联描述梅花凋落和雨后野水横流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并没有暗示对社会黑暗的不满,过度解

读。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题干指向尾联写法的绝妙之处,从手法入手,结合具体内容和情感分析即可得出答案。①拟人和设问。诗人赋予“物华”(自然界的万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说它们似乎在“撩拨”自己,这的种拟人化的表达不仅使自然景象更加生动形象,也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

感染力。通过“撩”字,诗人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联系起来,仿佛自然万物都在提醒他不要荒废这一美好时光。同时,尾联以设问的形式出现,自问自答,突出了内容。诗人先问“物华撩我缘何事?”,随后以“似恐新年渐废诗”作

答,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不仅使诗句更加紧凑有力,也增加了对话感和交流感,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诗人内心的声音。②构思巧妙。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担忧或决心,而是从“物华”的角度出发,通过它们的“担忧”来反衬自己的心境。这种构思方式新颖独特,既避免了直接抒情的平淡

无奇,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悠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之间深刻联系的敏锐洞察和独特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里仁》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

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出了士人肩负着时代使命,责任重大,应严于律己。(3)《

大学之道》论述如何成就崇高的品德和人格,怎样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其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士不可以不弘毅④.任重而道远⑤.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⑥.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易错字:焉、弘、毅、庶、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不知何时起,人们佐餐下饭的,从榨菜、卤蛋变成了

一段段短视频。“电子榨菜”的名号由此而来。它可以是一段萌宠萌娃的搞笑日常,让人即刻实现“云撸猫”“云养娃”的快乐;也可以是时尚博主的“开箱视频”,______①_______的彩妆服饰令人目不暇接;还可以是浓缩在几分钟内的影视解说……收获短暂欢愉之后,我们不禁心生警醒——看似鲜香爽

脆、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子榨菜”,到底在榨干什么?无疑,“电子榨菜”正在榨干用户的时间精力。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本______②_______。然而,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电子榨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

”,剥夺了我们享受闲暇的真正能力。另外,看似需求旺盛的“电子榨菜”也反噬了视频创作的良性生产空间。如影视内容的过度浓缩或肢解,解说文案的“粗制滥造”、别字满屏,彼此间不计其数的抄袭、盗用冒用……甚至众多自媒体机构为追逐热点的一时流量,______

_③______“批量生产”。因此,如何平衡追求消遣放松和探求价值意义这两者的关系,如何摆正“电子榨菜”在生活中的位置,是一道考验我们智慧与定力的难题。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

处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琳琅满目②无可厚非③蜂拥而上19.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让“电子榨

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的“佐餐”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真正享受闲暇的能力。20.使用了比喻、双关和设问修辞手法。①比喻:用“电子榨菜”比喻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或听的有声书),如同榨菜,能够为饭菜“增香提味”;②双关:

“榨干”一语双关,既照应“榨菜”一词(因其加工时需榨出菜中水分),又形象地描绘出“电子榨菜”对人们闲暇时光的高度挤占,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③设问:先用“到底在榨干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

容的效果。【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彩妆服饰令人目不暇接”推断前文形容“彩妆服饰”应为量大并精美,可填“琳琅满目”。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第二空,“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可填“

无可厚非”。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批评指责的。指言行合情合理,没有错误。第三空,依据“不计其数的抄袭”“批量生产”推断“电子榨菜”形成创作者众多,一起涌上来的局面,可填“蜂拥而上”。蜂拥而上:指(人或动物等)一拥而上,一轰而上;形容许多

人一起拥上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缺失,“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是主语,后缺少谓语,应在“电子榨菜”前加上“让”;二是搭配不当,不是“通勤路途”成为“代餐”,而

是“电子榨菜”(佐餐)成为“代餐”,应改为“通勤的路途的‘佐餐’”;三是语序不当,应将“真正”放在“我们”后。故改为: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让“电子榨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的“佐餐”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真正享受闲暇的能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

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榨菜”原本指人们吃饭时吃的佐餐食品,而“电子榨菜”指的是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或听的有声书),用“电子榨菜”的表述是采用了比喻手法,二者相似点是“鲜香爽脆、让人欲罢不能”,用“电子榨菜”比喻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或

听的有声书),这些音视频如同佐餐的榨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短视频对人们的影响,就像榨菜能为饭菜“增香提味”。由原文“榨干”一词,可知使用了双关的修辞。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一方面榨菜因其加工时需榨出菜中水分,另一方面“电子榨菜”对人们闲暇时间的

挤占就好比是制作榨菜的过程。一语双关的表达了“电子榨菜”对侵占人们的时间,用语诙谐幽默,启发读者深思。由原文“到底在榨干什么?”一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反问,通过问句来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故下文“无疑,‘电子

榨菜’正在榨干用户的时间精力’”。先提问,再作答,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稿费最初叫“润笔”,起源于隋朝。一次,隋文帝叫

李德林起草诏书,高颎在旁边戏道:“笔干了。”郑译也乘机说道:“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从这以后,“润笔”就指称文人们把文章_______①______。有的文人还标明各种文体所要报酬的数目,称为“润例”。虽然在古代稿酬统称为润笔,但在不同的时

期和场合,_______②______。例如:“义取”在唐朝比较流行,以代润笔,含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思。“惠香”在宋代比较流行,_______③______。“惠”即惠赠,“香”代指钱物,暗指美意,说法很委婉。“利市”一词始于明朝,本义是买卖所得的正当利润,也指操办喜事

时赠给有关人员的钱物。后来许多文人借用这个词代称润笔,也含有“取之有道”之意,并包含吉利、喜庆之意。另外,对于文章使用者来说,交付写作者润笔的多寡,不同时代都有差异,但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知识分子的地位。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

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利市”原本指买卖和操办喜事时得到利润,后来被文人借用来代称润笔。下列对类似词语使用的解释,不符合“利市”借用原则的一项是()A.“烘托”原指绘画技法,被借用为

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B.“写真”原指人物肖像画,被借用为艺术摄影的名称。C.“发达”原指充分发展、兴盛,被借用形容人的发迹。D.“鲜美”原指鲜艳美丽,被借用形容事物的新鲜美味。【答案】21.①卖给别人而得到的报酬②润笔还有一些别的称

呼③是宋人对润笔的含蓄说法22.D【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语境解说什么是“润笔”,把字句提示了得到“稿酬”的前提条件,应填:卖给别人而得到的报酬。第②空,前文说“统称为润

笔”“不同的时期和场合”,后文相关举例“义取”“惠香”“利市”,可见润笔有别的名称(称呼),应填:润笔还有一些别的称呼。第③空,前文列举“义取”“惠香”的解说内容,是宋代对“润笔”的不同说法,后文有“说法很

委婉”的提示,应填:是宋人对润笔的含蓄说法。【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利市”原本指买卖和操办喜事时得到利润,后来被文人借用来代称润笔。关键点:“润笔”即稿费,“利市”本义与借用义有共通点。A.

都指用另一种事物来衬托该事物。B.两个“写真”都与“像”有关C.都指发展、发达。D.“鲜美”的古今词义不同。故选D。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余华说:“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带来成功,也不值得追求。”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不盲目吃苦,不歌颂苦难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苦难,只有努力克服,才能够取得成功。有人解读为只有吃苦才能成功,甚至进而歌颂苦难,这就错了。小品中有一句台词“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

创造困难也要上”,之所以引来观众的一阵哄笑,是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有困难能够克服无疑是一种优秀品质,但没有困难先创造困难却是荒唐。如果苦难不可避免,我们毫不畏惧直面以对,但没有必要盲目地为了吃苦而吃苦。确实,古往今来很多人的成功路上都充满了苦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但显然,不是张三拘就能演《周易》,李四厄就能作《春秋》。如果文王不拘,仲尼不厄,屈原不被放逐,他们可能会贡献更大。他们的名字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是因为他们具有过人

的本领,又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他们的成就,是战胜苦难的结果,而不是苦难的结果。已故作家张贤亮命运坎坷,在最好的人生年华却成了劳改犯,在牛棚里蹲了22年。虽然他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不管是写作还是经商都取得了成功,但他也坦言:“赞美苦难是一种罪恶,我宁肯放弃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只要能够让我以前过着

正常人的生活,我就很满足。”出身名门、才华横溢的张贤亮,不可能没有那段苦难就一事无成。任何时候,好的外部条件才是成功的助力。君不见,永乐大典的编纂总裁总裁总裁陈济,家里提供了优渥的物质条件,才使得他能够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读书上,最终,统领群儒,修撰了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

型古代典籍。君不见,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许继承了巨额遗产,才使得他安心科研,在化学、热学、电学、万有引力等许多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验研究,为全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科学遗产。正是余华说的

那样:“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带来成功,也不值得追求。”如果苦难是成功的条件,如果苦难值得歌颂,那么,我们何必要下大力量去扶贫,何必要不断改善教育的软硬件条件,何必要不断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该歌颂、该赞扬的,是人们克服苦难的不屈精神,而不是苦难本身。是的,面对

苦难,我们不惧怕,不灰心,要勇敢地克服。甚至,我们会享受与苦难斗争的过程。但我们绝对不会歌颂苦难。面对苦难,正视并战胜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让苦难越来越少,这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意义所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

作文题。第一则材料从正面强调吃苦的价值,吃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才能实现逆袭。第二则材料则从反面否定“苦难”,注意是“苦难”而非“吃苦”,苦难里更多的带有被动吃苦的意味,是客观环境所带来的灾难、不幸、坎坷,例如身体的残缺,家境的贫苦,亲

人的离去,事业的受挫乃至各种天灾人祸等,都属于苦难。苦难本身并没有价值,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成功,只有那些化悲痛为力量,化苦难为精神养分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在论证时需要辩证思考这一点,所有美化苦难,宣扬苦难美学的都是一种欺骗宣传。真正的“吃苦”是主动吃苦,是在自律、自强的前提下,

理智找准方向,辨明路径,才能获得成功。简言之,吃苦与苦难阐述的是两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苦。前者是磨难,后者是苦难。苦难通常是由一系列不可控因素引起的,而迫不得已需要经历的苦。磨难是一种身心的痛苦和挑战,

是个人的成长和超越,是人生态度的塑造,是人生价值观的体现,是对未来的启示。经历苦难是一种剥夺的过程,经历磨难是一种赋予的过程。它们背后逻辑是吃无效的苦和吃有效的苦。因此,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它们都提醒我们要正确看待“苦”,既要对苦难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又要勇敢面对人

生中的挑战和困难,自律自强,走向成功。材料具有明显的思辨性,在文体上更适合写成议论文。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自找苦吃”与“承受磨难”的联系与区别,“自找苦吃”的内涵及实质,“自找苦吃”的积极意义,我们该自找什么样的苦,如何正确把握“吃苦”与“磨难”的关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

述“‘自找苦吃’的积极意义”时,可以从身心的塑造、外在的成功等角度切入分析。在论述“我们该自找什么样的苦”时,可发散思维,如我们应主动吃学习的苦,吃劳动的苦,吃思考的苦等。立意:1.不盲目吃苦,不歌颂苦难。2.有效吃苦,化“苦”为“乐”。3.从“吃苦

”中磨炼意志,练就本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