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卷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734.087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卷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卷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卷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x,共(10)页,734.08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4331b69bdd7858d0f5700a642e28a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期末复习题历史(一)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千年至4千年

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历史记载表明,大禹治水时就已将冰稻种子卑湿之地:《诗》《书》等早期文献对“稻”也多有提及。这些发现表明()A.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C

.“南稻北栗”的农业格局形成D.文献记裁须依靠考古发现来印证2.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辉煌的霸业令他对法家思想的崇拜达到了顶峰,他尚力而不尚德,认为天下万民“犹群羊聚猪,皆可竿而驱之”。这表明()A.刑罚严苛是秦亡的主要原因B.重礼轻德易激化

社会矛盾C.法家思想有利于社会的管理D.儒家的礼乐制度遭到抛弃3.北朝墓志节选出处节选《魏故宁陵公主墓志铭》遥源远系,肇自轩皇(黄帝)《魏故镇远将军秘书郎中崔(混)君墓志铭》攸哉世禄,胤自炎皇,典岳伯夷,唯师以望《大齐魏(懿)翊军墓志铭》盖轩辕黄帝之苗裔墓志号称“地

下族谱”,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统治的合法性B.政权并立下的民族认同C.汉族文化受到大力推崇D.血脉联系推动国家统一4.两宋时期,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福建、广东等地,从越南引进的占

城稻,也推广到江淮一带,并逐渐推广到北方。北方人大量南迁后,大批优秀的文化人也来到了南方,带来了北方的各种文化和风俗。这反映了当时()A.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B.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C.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南北方经济文化

交流频繁5.明清时期,佛山的参药业会馆把“劝诱德业,纠绳愆过,所以风励流俗,维持世教”作为自己的崇旨,同时凭借会馆来“明其约,释其疑,主客交孚,民物允赖……其有裨于用参药之人也甚大,其所禅于执参药之业者又岂泽鲜矣?”据此可知,该会馆()

A.注重商业道德和规范B.代为管理国内参药贸易C.秉持重义轻利的原则D.致力于推动商帮的兴盛6.1839年7月,一名英国水手酗酒后打死香港村民林维喜,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设法庭自行处理。林则徐根据《滑达尔各国律例》严正地指出“犯罪若在伊国地方,自听伊国办理,

而在天朝地方,岂得不交官宪审办?”要求义律交凶伏法。林则徐此举()A.否定了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B.使清朝认识到国际法的价值C.颠覆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D.是近代主权国家意识的萌芽7.一战期间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中国报界予

以高度关注。1917-1918年,《华工杂志》《大战事报》《银行周报》《欧战实报》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法国罢工运动、英国罢工运动等。中国报刊对劳工问题的关注()A.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提升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来临C.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掀起了中国

反帝爱国的新浪潮8.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陈独秀创立的《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李大钊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

表明进步知识分子()A.认为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B.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C.积极探寻民族振兴新力量D.力图激发各阶层民族意识9.某时期,中共强调在土地政策上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地主

也同样分得一份土地。一时间粮食产量提高一二成,农民生活改善,能吃饱饭,踊跃参军支前。这一举措()A.得益于国共两党的政治合作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群众基础C.彻底变革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有助于团结一切力量抗击日寇10.据美国人杜威对五四运动的回忆:“他们并不满

足于一般的倾诉、劝诫。日本商品的清单被大批刊印出来,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日货的分类目录,以及替代它们的国货的类似目录,被人们广泛传阅。”这反映出,五四运动()A.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B.具有较高的群众参与度C.体现出不妥协的气概D.接受民族资产

阶级领导11.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近代上海人口变化1853—1865年上海总人口从54万增加到70余万1865—1870年上海公共租界人口从92000人减少到76000人(总人口数不详)1936—1941年上海总人口从380万增加到39

0余万1945年上海总人口从391万下降到337余万1945—1948年上海总人口从330万增加到540余万1949年上海总人口从545万左右下降到506余万A.上海人口与战事密切相关B.近代外来人口持续迁入上海C.上海近代化进程曲折反复D.战乱导致上海城市人口锐减12.1942年3月,日军大

举进犯缅甸,英军兵败如山倒,接连向中国告急求援。国民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联合国家宣言》的基本精神,组建中国远征军,驰援缅甸,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取得了缅甸战场的全面胜利,但很多将士埋骨异乡。对中国远征军理解错误的是()A.中国远征军承担起缅甸战场

反法西斯主力军的重任B.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主要是为了救援美英联军C.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肩负了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组成部分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中国,一切国家

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这揭示中国共产党组织与人大的关系是()A.共产党组织带头做守法楷模B.共产党组织包办人大工作C.共产党组织接受人大的监督

D.共产党组织领导各级人大14.如表所示为1954年浙江省个体手工业产值情况,这反映出当时()1954年浙江个体手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同比变化情况下降9.15%食品部门中的个体产值占比纺织部门中的个体产值占比下降15.39%下降14.81%食用油脂豆

粉制品棉布缧丝下降34.27%下降22.87%下降34%下降43.38%A.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趋势B.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启动C.所有制结构变革的趋势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趋缓15.1979—1993年间,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承包制的实施,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

的财务关系也有了调整:由过去的税利全部上缴财政、投资全部由财政划拨,变成“利润分成”、“利改税”。对这一变化解释正确的是()①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建立②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提升③政府与企业间关系调整④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调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从1979年9月颁布新中国

第一部生态环境保护单项法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之后,我国陆续颁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上事实说明,我国()A.借鉴了国外环境治理法律和法规B.逐步深化了

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C.形成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D.逐渐深化了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个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西域都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域都护

,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初置。”《汉书·郑言传》载:“自元狩(汉武帝年号)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材料二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西域的莎车(西域诸国之一)等国在天山南道发动叛乱。《汉书·冯奉世传》

记载,都护郑吉、汉使冯奉世等“遂以节(古代使节的权力凭证)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拢其域。”材料三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汉书·西域传》载:“其后日逐王畔(叛)单于,将众来降,护郑善(西域诸国之一)以西使者郑吉迎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

公司是岁,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古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1)对比《汉书》不同篇目对西域都护设置的相关记载,指出其异同,并谈谈你对记载差异的看法。(6分)(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域都护设置的作用与意义。(6分)18.【海军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明英宗后,官方再无远洋活动。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放弃海禁政策和承诺

自由贸易,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据《中国军事通史》等材料二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

船。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

地建设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

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4分)19.【辛亥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92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双十”宣传纲要》提出:

“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此后,中国共产党再未以中共中央名义进行过纪念辛亥革命的行动。193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宣传大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1938年,毛

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的大会上做了重要演讲。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发布了纪念孙中山逝世十四周年的通知。1941年,中央做出了纪念双十节的决定。——据靳燕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纪念辛亥革命的传统,基本上每逢十年举行一次全国

规模的纪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人民日报》都会发表纪念社论,而这些社论的标题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迹。下图是其中两篇社论的报纸截图。(1)简析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态度上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2)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对两篇标题加以解读。(10分)20.【美国对华决策】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第一次误判国民党能赢得中国第二次误判中国人不敢出兵朝鲜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

”中“崩溃”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摘编自刘明福《决策与信息——美国对华决策的六次误判》根据材料,任选美国对华决策的一次误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有力,史论结合,表述清

晰)(12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历史答案第Ⅰ卷(选择题)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水稻种植是原始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稻北栗”的农业格局,排除C项;材料表明原始农业推动

了早期文明的发展,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他尚力而不尚德”“犹群羊聚猪,皆可竿而驱之”可以看出是批判秦始皇的暴政以及法家思想的不合理性,A项正确;BCD选项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BCD项。故选A项。3.【答案】B【解析】根据

表格信息“遥源远系,肇自轩皇(黄帝)”“攸哉世禄,胤自炎皇,典岳伯夷,唯师以望”和“盖轩辕黄帝之苗裔”可见北朝的墓志节选中都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姓氏之祖,以黄帝后裔自居、为荣,可见北朝当时政权并立下的民族认同,B项正确;材料主旨信息并非体

现少数民族统治的合法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汉族文化的大力推崇,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北朝并未实现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逐渐推广到北方”“大批优秀的文化人……和风俗”等信息体

现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证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材料“劝诱德业,纠绳惫过,所以风励流俗

,维持世教”,体现出会馆注重商业道德;材料“明其约,释其疑,主客交孚,民物允赖”,体现出会馆注重商业规范,A项正确;会馆只是民间组织,不能代表政府,排除B项;会馆重视义利兼顾的原则,排除C项;致力于推动商帮的兴盛在材料中没有展现,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林则徐要求按照国际法原则审判英国罪犯,体现了其近代主权国家意识的萌芽,D项正确;此时英国还未获得在华领事裁判权,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林则徐一人认识到国际法的价值,而不是整个清政府,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颠覆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答

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报刊大量报道国际工人运动,这有利于国内工人阶级思想觉悟的提升,A项正确;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一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C项;材料未体

现反帝爱国,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李大钊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力图唤起青少年,来达到改造社会

的目的,反映出他们积极探寻新力量来振兴民族,C项正确;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各阶层的民族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通过发动土地革命,赢得广大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B项正确;A项是指国民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表述主要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此时已停止了土地革命,且时间不符合材料

所述,排除。故选B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日本商品的清单被大批刊印出来,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日货的分类目录,以及替代它们的国货的类似目录,被人们广泛传阅”可知,当时大量的群众参与抵制日货,使用国货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具有较高的群众参与度,B项

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但是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群众广泛传阅国货目录,表明其群众参与度高,与不妥协的气概不符合,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并没有接受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关键节点来看,上海的人口变

化和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事密切相关,A项正确;持续迁入与部分时间节点人口下降不符,排除B项;材料与上海近代化进程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也有增长时期,排除。故选A项。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42年3月,日军大举进犯缅甸,英军兵败如山倒,接连向中国告急

求援”,得出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救出的是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不是美英联军,B项符合题意;1942年初,日军进攻缅甸。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取得缅甸战场的全面胜利,中国军队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确保了滇

缅公路的通畅,而滇缅公路是当时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缅甸战场是由国军开辟的海外战场,在这个战场上国军和日军硬碰硬,故属于正面战场的组成部分,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规定,在中国,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可知宪法规定,各政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可见人

大有监督共产党组织的权力,C项正确;题干没有显示共产党组织带头做守法楷模,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组织不能包办人大工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共产党组织领导各级人大,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属于三大改造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工业化进程,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一词,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启动,排除B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过去的税利全

部上缴财政、投资全部由财政划拨,变成‘利润分成’、‘利改税’”和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提升、政府与企业间关系调整,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此时尚没有建立现代企

业经营制度,企业所有制结构没有发生调整,①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6.【答案】D【解析】在改革开放当中,我国逐渐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只有科学发展,才会引导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D项正确;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我国环境法的发展对外国先进环境法律、法规的借鉴,排除

A项;材料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念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从以上法律、法规的制定来看,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是初步地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框架,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

非选择题)17.(12分)【答案】(1)异:《汉书》关于西域都护建置的具体时间的记载有一些出入。(2分)同:西域都护管辖今新疆地区,设置于汉宣帝时期,郑吉是第一位都护。(2分)看法:不同篇目中的“都护”管辖

范围等具体的含义有所不同。(2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的回答阅卷时可给分:《汉书》中不同篇目的主题不同;撰写时不同地方资料来源不同或材料组织过程中出现了疏误;在流传过程中因抄写、刊刻产生的讹误。(2)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

归属中央政权,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西域都护设置在丝绸之路的要塞,有利于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解析】(1)异:根据材料一中“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初置”“元

狩(汉武帝年号)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以及材料三中“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可知,《汉书》关于西域都护建置的具体时间的记载有一些出入。同:根据材料一中“宣帝地节二年初置”“至于地节,郑吉

建都护之号”,材料二中“汉宣帝元康元年”“都护郑吉、汉使冯奉世等‘遂以节谕告(西域)诸国王”,材料三中“汉宣帝神爵二年”“因使吉并护北道,古号曰都护”等,从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方面分析可知,《汉书》中对西域都护设置的记载虽有出入,但都体现出西域都护管辖今新疆地区,设置于汉宣帝时期,郑吉是第一位都护。

看法:综合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篇目对西域都护记载的侧重可知,《汉书》作为史学专著,对同类问题的记载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篇目中的“都护”管辖范围等具体的含义有所不同(或《汉书》不同篇目的主题不同,撰写时资料来源不同,材料组织过程中出现了疏误,流传过程中因抄写、

刊刻等产生了讹误)。(2)意义:根据材料一中“西域都护,加官”,材料二中“(都护郑吉命诸国王)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拢其域”,材料三中“(匈奴)将众来降”“郑吉迎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根据材料三中“(汉宣帝)使(郑)吉并护北道,古号曰都护”,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西域都护设置在丝绸之路的要塞,有利于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18.(14分)【答案】

(1)明朝前期:①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②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③海军实力出现衰退;④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4分)(2)①舰船数量大幅增加;②舰船类型不断丰富;③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④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航;⑤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⑥

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6分)(3)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②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③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4分)【解析】(1)明朝前期: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得出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

厚;根据“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得出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根据“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得出海军实力出现衰退;根据“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

,获得胜利。”得出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根据“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舰船数量大幅增加;②舰船类型不断丰富;根据所学可得出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根据“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

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得出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航;根据“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得出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根据“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得

出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3)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19.(14分)【答案】(1)原因:1928年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党大肆迫害共产党的

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完全的对立,因此作为国民党意识形态的三民主义便受到共产党方面的批判;1937年国共两党已经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共产党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团结国民党抗日,因

此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正面的评价。(4分)(2)1961年社论:从当时中国仍然面临美苏冷战对峙,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孤立、包围、封锁的角度作答;从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角度作答;从纪念活动对于鼓舞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的角度作答。(5

分)1981年社论:从80年代初,两岸关系走向缓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逐步形成的角度作答;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未竟理想,辛亥革命伟大功绩激励我们为民族繁荣昌盛奋进的角度作答;从纪念

活动对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一步密切两岸交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角度作答。(5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1928年”“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党大肆迫

害共产党的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完全的对立,因此作为国民党意识形态的三民主义便受到共产党方面的批判;根据材料“1937年”“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国共两党已经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共产党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团结国民党抗日,因此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正面的评价。(2)1961年社论:根据材料“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当时中国仍然面临美苏冷

战对峙,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孤立、包围、封锁的角度作答;从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角度作答;从纪念活动对于鼓舞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的角度作答。1981年社论:根据材料“统一中国、振兴中华”“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80年代初,两岸关系走向缓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逐步形成的角度作答;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未竟理想,辛亥革命伟大功绩激励我们为民族繁荣昌盛奋进的角度作答;

从纪念活动对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一步密切两岸交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角度作答。20.(12分)【答案】示例:观点:二战后美国对中国基本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对中国出现第一次战略误判。(2分)阐述:抗日战争使中

国民主革命力量大为增长。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内反内战、反独裁、求和平、求民主的呼声高涨;美国基于自身实力和争夺全球霸权的需要,无视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和正义呼声,大力扶蒋反共,支持国民党独哉内战的方针,协助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但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力量的抗争下,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独裁内战方针最终失败,其在大陆的统治最终也被推翻。美国正是因为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人的了解,对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呼声充耳不闻,最终错误地作出了“扶蒋反共”的决策。(10分)【解析】

观点:根据材料要求,可以从美国误判的原因提炼观点。如二战后美国对中国基本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对中国出现第一次战略误判。阐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共成功的原因、国民党失去民心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抗日战争使中国民主革命力量大为增长

。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内反内战、反独裁、求和平、求民主的呼声高涨;美国基于自身实力和争夺全球霸权的需要,无视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和正义呼声,大力扶蒋反共,支持国民党独哉内战的方针,协助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但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力量的抗争下,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独裁内战方针最终失败,其在大陆的统治最终也被推翻。美国正是因为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呼声充耳不闻,最终错误地作出了“扶蒋反共”的决策。学科网(北京)股份

有限公司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