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共(4)页,41.59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ef6ad909ae13aebee168c6694aec6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24.孟子认为,农民有了田地、住宅还不够,还要教会他们如何种植、如何牧畜、如何伐林等方法,使人民知道适时生产,懂得保养资源。这表明孟子A.重视维护小农利益B.具有保护环境意识C.倡导重农抑商政策D.承
认社会分工协作25.表1表1为西汉后期帝王在灾异发生后颁布的自谴诏书统计表。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天人感应”学说深人人心B.帝王具有勤政爱民精神C.帝王行为受儒家思想影响D.自然灾害引发社会动荡26.宋代不管是公学还是私学,都有一个收藏丰富的图书馆可供学生自己阅读并展开讨论。这
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A.印刷技术的进步B.学校教育的发展C.科举取士的完善D.儒学复兴的开展27.宋元小说,无论是短篇话本还是长篇话本,都有诗词的韵文与叙述性的散文相间杂用的形式。明清小说最显性的是其创作语言的大众化和口语化。这一变化A.实现了文学从俗到雅的转型B.说明了理学
影响的削弱C.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D.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28.19世纪60-9。年代,中国文化领域大量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译介西学的高潮。推动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洋务运动的开展B.资产阶级的壮大C.民族工业的增强D.传播媒介的进步29.1924年,孙中山说:“要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即取消此等条约中所定之一切特权,而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以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势力。”这说明,孙中山A.认为世界各国和平相处B.主张国内民族一律平等C.强调中国民族自求解放D.支持其他民族争得独立30.表2表2为毛泽东发
表的重要文章。这些文章的发表A.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C.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31.据统计,1950年中国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为1.6年,19
73年为4.09年,1992年为8.5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劳动力文化素质不断提升B.与发达国家教育差距缩小C.接受义务教育者数量增加D.教育改革的步伐渐趋加快32.在苏格拉底看来,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志愿追求恶或他认为恶的东西
,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这说明,苏格拉底A.希望重建城邦社会公德B.倡导人应该具备美德C.反思人在社会中的地位D.对人性本身进行研究33.近代某一时期,欧洲不少国家推翻了作为封建势力顽固堡垒的天主教会的统治,进一步瓦解了中世纪的封建结构。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文艺复兴的
传播B.宗教改革的开展C.启蒙运动的高涨D.工业革命的进行34.1900年,普朗克在《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提出了量子假说。物理学界当时对此假说反应冷淡。这主要是因为量子假说A.本身存在着缺陷B.与传统原则相悖C.未通过实验得出D.提出者声名不显
35.印象主义流派的作品摆脱了传统的宗教题材以及历史题材,把绘画题材的重心转到现实生活,在他们的画面中看不到大场面及故事情节。据此可知,印象派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B.突出了理性思维C.遵循了写实原则D.表达了幻灭反叛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早于西方,明末清
初的中国也有一场思想“启蒙”,这场启蒙的领军人物是黄宗羲。在黄宗羲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与西方启蒙殊途同归的有关“公意”与“议政”“权利”与“权力”的阐释。由于种种原因,启蒙思想在中国止于“思想”未能形成“运动”、普及到社会,但从黄宗羲的论证中,从梁启
超的评价中可以体味到其发源于中国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意识、权力制约、地方自治、民主议政等一些具有近代宪政气息的思想因素。——摘编自马小红《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材料二18世纪,法国天主教的反动、专断,
君主专制的暴政,赋予启蒙运动以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法国的社会结构,使得启蒙运动的社会政治基础非常广大,参加运动的阶级广泛;人民群众用武器的批判,推动启蒙运动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法国启蒙思想家广泛吸收自然科学成就,继承
本国文化传统,扬弃前人的思想遗产,汲取现实斗争中的素材,把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结合,使启蒙运动具有激进的、革命的性质。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启蒙运动在法国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超过同时代其他任何国家。——摘编自许序雅《试论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的原因》(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中国,法国思想启蒙的不同,并分析不同产生的原因。(15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中西文化的最初撞击
中,破天荒地发现了在至高至善至美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不足,需要用“夷技”来弥补和纠正。这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它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历经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和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三个阶段,到五
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围绕材料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可从材料提取或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司法行政不分,地方官一人“萃地方百务于其身”。清代督抚作为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身兼数职,权势大。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令清政府十分头疼,到了清末更为棘手。特别是八国联军入
侵时,南方和长江流域13省拒不执行清政府宣战旨意,令满清当局深感椎心之痛。清政府决心改革地方官制,集权于中央。1907年9月,编制馆拟定出外省官制,对督抚权力进行重新分配。“以布政司专管民政,兼管农工商,以按察使专管司法上之行政,监督高等审判厅,另设
一财政司,专管一省之财政,兼管交通事务”。鉴于地方督抚权倾势重,清政府采取频繁更调方法。如南方重镇江苏省的总督,“在三年之中竟更动四次,而巡抚也调了三任”。清政府的做法扩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导致在表
面的平静下酝酿着更大的动荡。——摘编自龚春英《清末官制改革与清王朝的灭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的影响。(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
料1938年3月,与奥地利的合并,改善了德国的战略地位。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插入德国境内,形成很大威胁。6月希特勒写道:“正如占领非武装区并进入奥地利一样,只有在我确信法国不会进军而英国也因此不会干预的时候,我才会决
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1938年9月21日英法宣称,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英法的计划,即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英法将不再过问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9月29日,两个轴心国家和两个西方国家的首脑在慕尼黑会见,他们商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方案。当
天晚上通过第二次英法最后通牒,将这个方案强加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捷克人则比较审慎小心,能够克制,他们屈服了。——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希特勒这一行动取得成功的原因。(8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叶适(1150-1223年),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从事功思想的“致用”立场出发,反对虚幻的道学和心学。他指出:“读书不
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并认为“道虽广大”,“但终归之于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他说:“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
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他认为,“物之推移,世之迁革,流行变化,不常其所,此天地之至数也”。据此,对程朱理学的道统进行尖锐批评。叶适认为仁义和功利是统一的,谋利而不自私其利,计功而不自居其功,这便是仁义。而且赞扬“通商
惠工”,要求“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他的功利主义思想适应了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1)根据材料,概括叶适的主要思想。(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叶适的思想。(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