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PDF版含解析

PDF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3.180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PDF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PDF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PDF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PDF版含解析.pdf,共(14)页,3.18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6f79f64f5ef7b05bab01d8707a97f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龙东联盟2022级高三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学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

子傅说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说的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其中篇有“故我先王灭夏”之句。这可以说明A.春秋之世东西二大国无不信禹为古之帝王,且先汤而有天下B.夏代是周人代商过程中,为了构建自己的合法性,杜撰

而来C.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的遗存D.夏代在商时期已存在于商人的历史观念中2.周公吸取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强调谨慎用刑,提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主张,是中国历史上“德法共

治”之首倡。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主张的儒家观点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C.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

从而利之3.从孔子时代起,多数哲学家都是诉诸古代权威,作为自己学说的根据。而法家是先秦最后的主要的一家,对于这种历史观,却是鲜明的例外。这种观念的变化对法家而言,它A.反映了东周时期的社会转型B.确立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C.彰显了厚古薄今

的思想特质D.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4.学者王莲常论称:始皇帝散纵而成一统,立制以仪百王,虽享国日浅,而后之称皇称帝者,皆阳斥而实阴祖之,莫能外也。其善者,则犹肖子肖孙;其不善者,则不肖之子若孙也,

则谓其未尝亡可也。该学者意在强调秦朝A,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B.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C.称帝建制的深远影响D.阳儒阴法的统治策略io月日号i式题弟1{#{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5.下表为西汉皇帝

扶助弱势群体次数统计表:皇帝在为期间颁布的扶助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诏令的次数汉文帝2次汉景帝1次汉武帝8次汉昭帝1次汉宣帝9次汉元帝7次汉成帝4次汉哀帝1次汉平帝1次据上表可以得出的认识是:A.西汉庶民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福利政策及其宣传B.西汉统治者以抚弱加强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C.抚弱诏令颁布次数越

多意味着在位皇帝越贤明D.抚弱诏令体现了西汉时期政治文化的一个侧面6.三国时期,孙吴有支谦、康僧会等人专门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他们在东汉末年支娄迦谶译的《般若道行品经》的基础上,译出了《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译文模仿《老子》、《庄子》的文体。据此推知A.佛教自东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B.

三国时期佛教在孙吴发展最快C.佛教己经在中国社会广泛普及D.佛教传播时吸收中国本土思想7.唐代租庸调法规定:一年中每一个丁口向国家缴纳租粟两石;随乡土所产纳调绢6.7米,绵150克;不产丝的地方,纳布8.3米,麻1.5公斤,每丁还要服徭役20日,闰月加2日,加纳绢(布)代役,每日折绢

约1米(布3尺7寸5分),称庸。政府如额外加役,15日免调,30日租调全免。额外加役不超过30日。据此推知,唐代租庸调制A.混淆了役期及以庸代役的办法B.使农民有较少的时间从事生产C.其存在的前提是有大量自耕农D

.保证了唐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8.文天祥认为:“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郡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亦以寝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i县则1县残,中原陆沉,痛悔何及。"其意在强调宋代A.加强集权削弱

了地方战力B.借鉴教训维护了政权稳定C,崇文抑武导致了国家败亡D.因循保守降低了行政效率'■页共5页{#{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9.南宋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书记载了三四十个海外国家的特产及方位,南末赵汝适所

著《诸蕃志》成书时间比《岭外代答》略迟一些,记载了海外/i.IJL个国家。南宋人海外知识激增的直接原因包括①海港繁荣②理学兴起③舶商增多④外贸扩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以下文字为某朝大臣对其君主的谏言:大臣甲:不可,上都(京)之地,我国旺气,

况是根本,何可弃之?大臣乙: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郎主可迁都。北番上都,黄沙之地,非帝居也。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朝君主”最终采纳了大臣甲的谏言B.“某朝”迁都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之始C.“某朝”迁都与地理环境因素完全无关D.“某朝”征伐最终

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11.唐宋以前的大运河以中原为中心,呈多枝形发展,而元明清运河的南北向线性布局仅仅是将北京和基本经济区江南连接到了一起,这表明该时期的大运河A.调剂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B.呈现出东西互通的运输格局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进程D.折射出维护统治的设计导向12.在古

代中国,冕旅的数量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它与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紧密相关。明世宗在不更改冕廉数量的同时对冕服制度做了较大修改,形成了明代冕服的最终款式,一直延续到明末。其款式对冕的规定中有“冠为圆匡,冒以乌纱,上为桐木质^板”等文字。以下复原的明朝服饰图,从左至右序号依

次为①②③④,-其中最接近明后期皇帝冕服的是A.①B.②C.③D.④10I])]•号试题第2{#{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13.16世纪无锡巨商邹望身故之后,两个儿子为争夺财产连年诉讼,争执不休

,邹氏家族也因此分为两派,终于落得百万家产“断送衙门”的下场。清代有人分析说,这是邹望二个儿子未好好读书,不明事理所致。另一商人华麟祥,则“捆载而归,训二子读书”。这表明在明清时期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重农抑商观念

牢固C.商人存在改业趋向D.四民秩序等级森严14.咸丰七年,曾国藩向清文宗奕泞申诉:“臣前后所奉援鄂、援皖、筹备船炮、肃渭江面诸谕,皆系接奉廷寄,未经明降谕旨。外间时有讥议,或谓臣系自请出任,不应支领官饷;或谓臣未奉明诏,不应称'

钦差'字样。”曾国藩主要是在抱怨A.机密的廷寄制度B.落后的船炮装备C.推诿的官僚作风D.内江的太平天国15.《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上海出版的一种带有很强新闻色彩的画报,如下图即为其中的一张画报,其标题是《基隆惩寇》,描述的是发生于1884年的一则战事。下图左上角的文字中

有这样的叙述:“上命刘省三爵帅驰防台湾……法以索费不遂,遽于十五日朝八点钟寇犯斯土。经刘爵帅饬台湾镇章总戎率队由后包抄,毙寇百数十名,生擒酋目一名,夺获法炮四尊,旗帜帐篷等物甚多。余俱逃入兵船退出海口……设非我圣朝大度包容,则欲其靡有孑遗,直指顾之间事耳。螳臂

当车,殆哉岌岌乎!”据此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才寺-A.图中战事发生时台湾尚未建省B.文中的“刘爵帅”即刘铭传C.战事中的中国指挥官部署得当D.文字作者叙述清晰议论中肯16.西方经济学家沃森提出“后发劣势”的分析框架,即缺乏制度改造的技术模仿固然会让后

发国家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但极容易让这些地方产生莫名其妙的“制度优越感”,为后续发展留下巨大隐患。这一分析框架可以用来分析以下哪两则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A.闭关自守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页共5页{#{QQABIQ

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17.钱耕森指出,慈禧太后在内忧外患面前,大清国的屡屡失败再三地教训了她,为『维护皇权,她必须始终依靠矢忠于她的顽固派与保守派。但在领导权以外的各项事业中,则必须依靠新人去

办,因为原有的老臣勋旧虽有忠心,但却无办事能力,于事无补。而新的人才,旧办法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改用新办法。这一观点可以用来解释慈禧A.囚禁光绪皇帝的理由B.“招抚”义和团的初衷C.保留京师大学堂的原因D.铲除义和团的思虑18.倾向革命的宋教仁加

入中国同盟会,在1908年前后写成《间岛问题》一书,揭露日本人对中国东三省领土的觊觎。但其不急于出版,而是托人转交给清廷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宋教仁这一做法可用来说明A.日本侵略东北蓄谋己久B,清廷立宪影响革命意识C.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兴起D.改良道路可以挽救国家19.一战期间,日本宣布对德作战,进攻青岛,德国在青岛修筑了防止敌人从海上袭击的炮台,但日军没有像德国设想的那样从海上进攻,而是绕到芝果,从龙口登陆,由陆路向青岛推进。下列史实能对日军确定上述进军路线直接构成历史解释的是A.黄

海海战B.旅顺大屠杀C.威海卫战役D.德国强占胶州湾20.据统计,中国面粉的进出口贸易从1915年开始由大量入超变为出超,1915-1921年年均出超量为100多万担,远销到英国、俄国及南洋各国。这一变化A.使官僚资本迅速

聚敛起巨额财富B.未受到国际金融和物价变动的影响C.与此起彼伏的反帝爱国运动相关D.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21.林纾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右翼。他认为:“知腊丁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亦自有其不宜废者。吾识其理,乃不能道其所以然,此则嗜古者之痼也。”这一认识说明林纾A.

反对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没有正视传统文化的价值C.否认了民族语言的承续性D.缺乏对西方文化史的了解22.金冲及认为,五四运动被认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五四爱国运动。广义的是指从1915年开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到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就广义的五四运动来说,可分为前后

一脉相承而性质并不相同的两个阶段,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可以成为“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对五四运动上述两个阶段论述合理的有①第一阶段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②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界发生分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广泛传播是从第…阶段中的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④进入第二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ioIJH号试题笫3{#{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23.下表为毛泽东大事年表(1924-1927)(部分)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2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秘书等职1925年10月,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2月5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1926年1月,参加中国国

民党“二大"5月至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在武汉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在武汉参加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由此可知当时毛泽东①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②发展农民运动宣传革命思想③影响了国民党意识形态宣传④承担“训政”的责任

和义务A.①②③B.①②④C.(5③④D.②③④24.谢觉哉写道:“井冈山啊!你是个灯塔,照亮着亿万人民前进的道路……井冈山啊!你又是一颗珍珠,你蕴蓄着无穷的财富……井冈山啊!祝贺你以前是中国的第一山,今后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山。”谢

觉哉认为井冈山是“中国第一山”是基于井[为ijj①农村革命根据地首创意义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首创意义③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价值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价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2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一位参会人员在做报告时,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包括①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力量过于强大,还有帝国主义经济援助和军事顾问的帮助;②中央苏区物质条件不好;③白区反帝反蒋运动没有显著进步;④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和游击战争薄弱;

⑤各苏区相互配合不够紧密。其中①是主要原因。该报告的观点页共5页{#{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A.挽救了中共、红军和中国革命B.有利于解决军事以及组织问题C.堪称

实事求是,比较全面系统D.认为失败原因主要是客观原因26.《群众》周刊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党刊。1937年12月周刊创刊号发表社论痛斥民族失败主义,呼吁广大民众与之斗争。1938年4月,周刊刊文指出,中国面对的敌人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加倍细心,战战

兢兢的踏着实地,握住胜利的原因,巩固胜利的基础。这反映出此时《群众》周刊A.质疑“中国必亡论”B.支持“中国速胜论”C.深受毛泽东《论持久战》演讲启发D.对抗战前途具有理性认识27.日本帝国主义曾炮制出“中国社会停滞论”等所谓的史学理论。对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进行了坚决

的批判。吕振羽撰写了《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诸问题》,李达发表了《中国发展迟滞的原因》,吴泽发表了《中国社会历史是“停滞”、“倒退”的吗?》,华岗发表了《评侵略主义的中国历史观》等等,这表明A.文化抗战是全面抗战的重要方面B.日本帝国主义重视历史学术研究

C.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观点完全一致D.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包围中28.1942年1月8日,英国伦敦《每日电讯报》发表社论称:“日军猛攻长沙,己被中国军队击退,功绩之大,自不待言”“籍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云彩确见

光彩夺目”。1月150,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长沙一役或为对日战争的转折点,日军假如占领长沙,即可获一军略胜利,故华军此次大捷,重要性不可漠视。”以上材料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A.标志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B,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积极影

响C.日军轻敌冒进是其失败主因D.激发了国内外舆论高度评价2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山地作为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首选,但也不放弃平原根据地。对山地或平原的利用或改造,都可以促进自身军事目的的实现。山地和平原并不是互相割裂,而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这表明A.

山地地形优势有利于降低日军现代化武器的威力B.可以用地道战等方式改变平原地形劣势C.中共善用地形特点推动根据地发展D.游击战从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30.学者胡素珊认为,国民党从抗I」战争中获得的民族主义者的信赖和累积的声望,由于

在战后无法满足大众的渴求,迅速消耗。这些渴求包括:对和平的渴求,对经济重建的渴求和对一定形式有求必应的政府的渴求。能为此观点提供部分佐证的史实是io月月考试题第{#{QQABIQqUggiAQpAAAQhCQwUY

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A.国民党在战后打出“和平建国”旗号B.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C.1946年由国共等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D.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召开31.叶剑英指出,毛泽东之所以选择东北战场作为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起点,是因为东北战

场是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据此分析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的胜利有利于A.粉碎国民党战略扩张企图B.以东北工业支援其他战场C.东北解放区开启土地改革D,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32.1948年4月25日,邓小平在豫陕皖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上说:“像鲁山街上这个小市场,如果倒闭了,起码有一万人失掉生计。

……如果我们在工商业问题上搞得不好,解放区的经济无法建设,人民的生活要受影响。……要解决好工商业政策问题。”这一主张A.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B.有利于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C.比较全面地贯彻了全国土地会议精神D.说明中共对官僚资本的政策有所调整I页共5页{#{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3小题20分,34小题12分,35小题20分,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蒙古汗国建立之后,成吉思汗非常重视商业往来。还把通往中亚的商路视为“黄金绳索"。中亚、西亚地区,自古以来以黄金和白银作为价值标准。与中亚、西亚商业往来的需要,加上金代使用白银的现实情况,使得蒙古人也很早就将白银当作货币。当时民间社会广泛使用白银作为支付、交换手段的景象,在元代盛行

的杂剧里比比皆是。忽必烈在诏书里不得不承认,“金银系民间通用之物"。之所以加“不得不”三字,是因为在许多时间里纸币是唯一的法定货币。元朝滥发纸钞,带来恶性通货膨胀,财政破产导致的民怨沸腾,亦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诱因。材料二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首先推行

铜币,并于洪武八年(1375)开始印造纸钞,从此明朝的货币制度变成了钱、钞兼用。不过,朱元璋规定纸钞一贯可以兑换白银一两,可到了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却要用2000贯纸钞才抵得上一两白银。“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现象在正

统年间(1436-1449)已经出现。隆庆元年(1567),明朝正式承认白银货币地位,进而解决“银荒"问题,成为当时世界白银的"终极密窖",以平衡自己几乎永远保持的出口贸易。货币白银化对明朝后期制度、财政、经济、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白银时代》(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元朝、明朝货币使用的相同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能解决“银荒”的原因及“货币白银化”产生的影响。(1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特定的时代都会出现一批

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著作,人们习惯于把这些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名著。历代名著以其丰富的内涵、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启示,不但给世人提供了行为龟鉴,而且影响到历史发展的进程。惟其如此,关于名著的汇编与刊刻,历代层出不穷,成为

我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仅以20世纪为例,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严译名著丛刊”,影响颇大。从50年代开始,商务印书馆又组织翻译、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无与伦比。21世纪,某出版社决

定出版一套“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丛书,其第一辑拟遴选写成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学术名著加以评注、整理。已知有《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书目入选。io月月考试题第{#{QQABIQqUggiAQpAAA

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请为该套丛书第一辑写一篇序言。序言内容须写明本套本辑丛书涉及时代的总体特征,阐释出版本套本辑丛书的意义,简要介绍主要书目,围绕本套本辑丛书,提出补充书目建议及理由,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3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分)材料: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正式成立。这所学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旨在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以俾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彻底完成中国的国民大革命。黄埔军校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军事教育的现

代化。黄埔军校重视的不再是军事学术的“技艺之新",而是意识形态上的思想之新。军校刊物上“怕受苦的不要来!想做官的不要来!怕死的更不要来”的热情,随着前期学生寄往家乡的信件而传播。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率部发动南昌起义,黄埔军校学生承担重要角色。秋收起义与黄埔军校学生更是

渊源甚深。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延安,八路军中的黄埔军校学生组成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延安分会,徐向前、林彪等人担任理事。1984年,新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2024年4月13日,马英九访问黄埔军校旧址,在校史馆参观时,曾为黄埔学员的赵一曼写给幼子的信令马英九为之动容,信中有一句话这样写

道:“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20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勉励黄

埔军校同学会继续弘扬黄埔精神,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摘编向《黄埔军校百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埔军校的历史贡献。(10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赵一曼为国牺牲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概括黄埔精神的内涵。(10分)页共5页{#{QQABIQqUggiA

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龙东联盟2022级高三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答案(历史学科)1.【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内容是商王对臣子的训诫,其中提到了汤

灭夏。A项也提到了汤灭夏,但材料说明不了“春秋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念。B项是对夏代信史的否定,与材料矛盾。C项是无关选项,而且教材的叙述称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并没有明确说就是夏文化的遗存。D项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A选项是孔子的话,属于儒家观点

。但此观点认为,严刑峻法并不能使人发自内心地接受规范约束,只会使人丧失廉耻,因此,社会治理的根本在于“礼治”,应当引导百姓自觉遵守社会的一般规范。不是强调“德法共治”。B选项是荀子的话,即教材提及的“隆礼重法”,符合题意。C、D两项分别是老子和墨子的话,且不符题意。3.【答案】

A【解析】材料中法家思想特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教材中明确叙述,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所以选A。仅凭法家一家的历史观,无法确立百家争鸣局面。排除B。法家这种历史观彰显了厚今薄古的思想特质,排除C。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是宗法制、分封制、世官制,法家

这种历史观体现在变法中,可以对上述制度进行冲击,但仅凭法家这一历史观,无法将上述制度全部瓦解,所以排除D。4.【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秦始皇创设的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后之称皇称帝者……莫能外也”“谓其未尝亡可也”等论述可以看出。AB两项只

体现出材料的部分信息,如“成一统”、“享国日浅”,但不是学者论述的主旨。D项表述错误,秦以法家思想治国。5.【答案】D【解析】A从材料中无法直接得出。B仅从材料看不出效果。C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比如文景时期,颁布次数不多,但得不出文景二

帝不贤明这一结论。D的意思是本材料可以为透视西汉时期政治文化提供一个视角。6.【答案】D【解析】A错在“开始”,教材指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B缺乏魏国、蜀国材料,没有比较,无法得出“最快”的结论。C“已经”“广泛”的表述过于绝对化。D从“译文模仿《老子》

《庄子》文体”一句,可以做一定推测,同时结合教材表述,“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可以确定选D。7.【答案】C【解析】材料明确了役期以及以庸代役的办法,故A错误。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所以“较少的时间”表述不妥。材料表明,丁口是政府征收赋役的

重要标准,作为一种赋税制度,其存在的前提是大量自耕农存在,这符合唐初的历史实际。但自中唐以后,随着小农的破产、均田制的破坏,以及贫富的急剧分化,租庸调法被两税法取代。所以D项错误。8.【答案】A【解析】A项正确,材料指出宋代加强中央集

权,但其代价是地方无权,导致战力削弱,给异族征伐提供便利。B项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主旨,“矫尾大之弊”只是“一时”之成就,但从长远来看,有较重的弊端。CD与题干无关。9.【答案】C【解析】因为海港繁荣、舶

商增多、外贸扩大,出洋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中国人的海外知识也急剧增长。这在《岭外代答》《诸蕃志》两本书中有集中体现。理性兴起与此并不直接相关,故排除。10.【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上京”判断某朝为辽朝或金朝,

辽朝时北京称“南京”,金朝时北京称“燕京”,“燕京“在教材中有介绍,故排除是”辽朝“,断定是”金朝“。教材对金朝迁都燕京有重点介绍,所以排除A。教材中明确指出“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所以选B。材料中说“黄沙之地,非帝居也”

,说明迁都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关,排除C。完成全国大统一的是元朝,所以排除D。11.【答案】D【解析】A项全国各地的表述过于绝对,B项东西互通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体现出的是南北交流,C项是史实错误,经济重心南移的完

成时间是在南宋。对D项可作如下解释: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的南北向线性布局仅仅是将政治军事中心北京和基本经济区江南连接到了一起,在形成东部交通大动脉的同时,却也将广大中西部领土摈之于外,既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12.【答案】B【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冕旒”“上为桐木质綖板”等提示,排除AD。B垂12旒,C垂9旒,根据“冕旒的数量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这句话的提示,排除C,选B。①是皇帝皮弁服,②是皇帝冕服,③是皇太子冕服,④是皇帝通天冠服。13.【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成功之商人,常有改业之趋势,中国之资本主义不能发达,此实为重要因素,因商业资本,常转变为田产,而脱离商业。故选C。14.【答案】A【解析】清制,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此即廷寄

,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因其秘密性,不像明发上谕那样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故而执行起来诸多掣肘,曾国藩正是对这一点展开抱怨。所以选A。“筹备船炮”体现不了“落后”,排除B;封建官僚不配合曾国藩,是因为没有“明发上谕”,而不一定是有意推诿。排除C;

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15.【答案】D【解析】台湾建省时间为1885年,A项判断正确,排除A。教科书中叙述,“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结合材料叙述,可推断得出刘爵帅即刘铭传。(省三是刘铭传的字)。排除B。结合材料叙述,中国取得战事胜

利和指挥官的战事部署正确密切相关。排除C。文字作者叙述较清晰,但文中结尾议论不当。天朝大国的自信得到了有理由的膨胀,连“螳臂当车”这种盲目自大的语言都出现了。所以选D。16.【答案】C【解析】缺乏制度改造的技术模仿这一表述,只有洋务运动能与之对应。C意为洋务运动缺乏制度改造的技术模仿收

到成效,坚定了中国人“中体西用”的信心,但随后的甲午中日战争表明,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远远不够,此即所谓“为后续发展留下巨大隐患”。17.【答案】C【解析】材料中用“

新办法”培养“新人才”一句为本题主旨,由此可知应选C。其余选项不符合本题主旨。18.【答案】B【解析】宋教仁这一做法,是指材料的后半句,故A不对。宋教仁是革命党人代表,但寄望于推行新政、立宪的清廷重臣袁世凯,说明其革命意识受到了清廷立宪的影响而有一定波动。所以选B。C项与材料

无关。结合史实可知,清末的改良道路被证明不能挽救国家,排除D。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日军进军路线的选择是建立在熟悉山东地形地势的基础上的。教科书上叙述,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这则史实可以为日军“熟悉

山东地形地势”并确定材料中的进军路线构成历史解释。AB地点不在山东,D选项主语不是日本且无法为进军路线的选择提供直接的历史解释。20.【答案】C【解析】官僚资本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是在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且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B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

实,实际上,当时金贵银贱现象的出现,刺激了以银为货币本位的中国增加出口。排除B。1915-1921年间,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比如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等等,都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所以选C。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排除D。2

1.【答案】A【解析】材料中“右翼”一词的界定,说明林纾态度比较保守。在白话文普及开来的大背景下,林纾不主张废除“马班韩柳”,即不废除文言文。所以选A。林纾的观点,比照西方文化史,正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阐明了民族语言的承续性,所以BCD不选。22.【答

案】D【解析】①②符合五四运动的阶段特征。纲要上册第20课课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所以③对;选必三第1课课文,在叙述完新文化运动后叙述五四运动,故此处五四运动是指狭义的五四运动,课

文表述为“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所以④对。23.【答案】A【解析】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帮助国民党,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在相

当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意识形态宣传,通过创办报刊,批驳反革命思想,深入民众宣传反帝反封革命思想。所以①②③结论正确。教材中明确指出,国民党所谓“训政”时期始于1928年,此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24.【答案】

A【解析】②对应的是南昌起义;④对应的是五四运动。25.【答案】D【解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这是主观方面而非客观方面的。该参会人员(

博古)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错误认识不符合ABC的表述。26.【答案】D【解析】材料中《群众》周刊对“民族失败主义”加以痛斥,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国必亡论”,是“反对”而不是“质疑”。从“中国面对的敌人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

,要加倍细心,战战兢兢的踏着实地”这一表述,可以看出《群众》周刊对“中国速胜论”也是不支持的。所以AB被排除。虽然材料体现观点与毛泽东《论持久战》观点十分接近,但材料体现不出《群众》周刊发表上述观点是在毛泽东《论持久战》演讲发表之后,但可以称材料观点

不失为对抗战前途的一种理性认识。所以排除C,选D。27.【答案】A【解析】在文化抗战中,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团结广大文化界爱国人士,运用文化武器,在文化领域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A符合题意。日本炮制出的史学理论是

为了美化其侵略行为,不是真的基于学术目的,排除B。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回应日本的“侵华史学”,但仅从论文题目得不出其观点完全一致的结论,也可能存在细微不同之处。排除C。仅凭材料所述信息表明不了D选项。28.【答案】B【解析

】教科书上明确指出,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的战役,所以排除A。英美盟军此时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故对中国军队此次胜利格外关注,其报刊的评论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故选B。日军轻敌冒进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材料

中反映不了。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国内舆论。排除D。29.【答案】C【解析】AB是片面选项,只能表明题中部分信息。C项概括较为全面。D项从材料中体现不了。30.【答案】D【解析】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定了和平建国纲领等建议,违背了人

们对和平的渴求。31.【答案】B【解析】国民党当时对东北的态度是或撤或守,举棋不定,有将军队撤出东北加强华中防御的企图,这属于战略收缩,而非战略扩张。此前,国民党已经将所谓“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故用“战略扩张”来形容不合适。排除A。东北有一定工业基础,一旦

东北解放,便于其作为战略后方支援全国战场。所以选B。东北解放区土改开启在辽沈战役之前,所以C的“开启”一词表述有误。D项评价不确,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2.【答案】B【解析】邓小平这篇讲话是党史上著名的鲁山报告,被学界认为是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雏形,但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形容为时过早。排除A。按照鲁山报告的指示精神,鲁山市场很快得以恢复,豫西和中原各区工商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成就。这为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选B。材料主旨是市场问题,C项是土地问题,偏离主旨。允

许资本家做生意赚钱,用市场保护人民生计,利用私人工商业支持战争需要的思想和做法,并不能表明中共对官僚资本政策有所调整。排除D。33.【答案】(1)民间广泛使用白银;政府都发行纸币(纸钞);都发生了通货膨胀现象(6分)(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攫取大量白银;明朝放松了对

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中国商品如瓷器、茶叶、丝货畅销。(6分)影响:推动明朝后期赋税制度改革(一条鞭法);增加朝廷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打破朝廷铸币权和印钞权,一旦白银供应量减少,将危及明朝统治基础。(8分)34.【答案】时代特征: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历史,在此背景下,一批仁人志士矢志救国,写出传世名著,影响到历史发展进程。(2分)出版意义:重温这些学术名著,有利于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脉络,自觉投身于社会历史运动,积极参与历史的创造活动。(2分)主要书目介绍:《四洲志》,是由林则徐编述的,他在

广州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2分)《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按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分)《瀛寰志略》

,作者徐继畬。本书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2分)补充书目建议及理由:《革命军》。作者邹容,本书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在

当时传播迅速,成为引导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的明灯。(2分)【如考生写出其他合理书目,如《资政新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也可以得分。但书目须写成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超出时间范围的建议书目不可以得分】35.【答案】(1)为国民革命

军的建立、北伐战争作了准备;促进中国军事教育现代化;促进革命思想传播;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其毕业生在后来的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10分)(2)背景: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激发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赵一曼在与侵华日军的战斗中被捕

,后英勇就义。(6分)精神:爱国、革命、牺牲、团结。(4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