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docx,共(7)页,1.263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cc7ca1e8634a8528c0d6e6a29aa77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仑中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初返校考试历史试卷(全年级+外高班使用)命题:高二历史组审题:高二历史组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得分)1.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伴随生产工具的进步,古代社会劳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A.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B.当时民众的赋税非常沉重C.统治阶
级鼓励小家庭政策D.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形成2.《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记载:“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属于御史大夫的职责有①掌管国家图籍、文书②接受群臣奏事③代表皇帝巡行郡国④纠察弹劾官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新唐书》记载:“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年龄差异),以
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自是……赋不加敛而增收,版籍(人口)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赋税负担有所减轻B.赋税标准为财产多寡C.人头税被彻底废除D.赋税和徭役折银征收4.《东西洋考》
记载:“(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海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据此可知①政府完全放弃海禁政策②允许私
人进行海外贸易③政府设置机构管理外贸④商税是军饷的主要来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年代宝钞白银谷物和绢布14
02~1424(明成祖)82.5116.51424~1425(明仁宗)66.7033.31425~1435(明宣宗)22.52.575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064.835.21450~1456(明代宗)09010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0
93.96.11464~1487(明宪宗)01000A.纸币退出社会流通领域B.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发展C.土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D.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6.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在明朝初年只是一片荒滩,人迹罕至。明朝
末年,汉口成为一个“甲于全楚”的巨镇,在全国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汉口的兴起A.与这一地区日益发达的陆路交通密不可分B.得益于明朝政府加强这一地区的军事功能C.将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和商业分工日趋繁密D.进一步提高了汉口在该地区政治中心地位7.
顺治帝曾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这说明了A.徐光启是清朝的重臣B.中西文化交流非常顺畅
C.当时中国接受了西学D.中国历法借鉴西方历法8.伴随着中国近代化,中国逐渐与近代工业社会接轨,下列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②唐胥铁路的建成③上海先施百货公司成立④官督商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
.④①③②9.“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
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10.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现了五个省级自治区。据下图,最后成立的自治区为A.①B.②C.③D.④11.《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一篇重要的著作,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B.强调对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
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C.它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D.它的发表标志着中共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1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
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重要内容是A.第一次完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治国方针C.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原则D.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载入根本大法1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举办多届,每年11月都在上海如期进行。下图为上海进博会的展馆总貌。关于上海进博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B.2022年11月将要举办的是第4届进博会C.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
的国家级展会D.上海进博会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14.根据下图展示的古代西方政治结构,判断该国是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15.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
了新的突破。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各项关于杂交育种新技术表述正确的是A.2015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亩产创世界纪录B.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在南亚推广C.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
培育出马铃薯新品种D.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并得到推广16.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①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完成城市化②英国城市化完成与工业革命有关③英国是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④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英国国内矛盾不断激化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7.1991年,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规定:“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反映了英国A.市场机制极大提高
了基层管理效率B.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出现了极大弊端C.地方政府对基层管理起到导向作用D.政府对地方基层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被誉为“中华第一村”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
洼遗址中,挖掘出170余座成排的半穴居房址,出土了大量碳化黍粟的标本和石铲、石磨盘等工具。据此可以证明兴隆洼的原始居民①已经筑屋定居②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聚居点——村落③以农业为主④出现了古代集镇的雏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9.古代的广州是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
唐朝时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史料记载: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市舶司的设置表明唐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B.大量商品的汇集体现了唐朝对外贸易的
繁荣C.管理机构的设置说明了海外贸易成为国家的主要税源D.唐朝时的广州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20.新中国成立后,对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房地产,凡产权不明、契约不全的都由各地人民政府代为管理。外国教会占据房地产,一部分由各地人民政府收归国有,一
部分交由中国的教会团体经营。这些行为符合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哪条外交方针?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21.美国建国后,其乡镇的大部分行政权掌握在当地选民直接选出任期一年的“行政委
员”手中。通常他们处理公务时都自行负责,只是要遵循本乡镇公民早先通过的原则。但是他们相对既定事项作出更改,或拟创办新的事项,例如创办学校,则需要召集全体选民开会作出决议。这说明①乡镇实行地方自治②乡镇官员同时对选民和上级政府负责③乡镇承担当地所有公共服务
④乡镇权力运行体现出直接民主的特征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联合国宪章》规定:“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其中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为常任理事国,其他
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出。对于实质性事务的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这些规定A.使安理会的决策带有一定民主色彩B.避免了国家间战争的发生C.继承了国联形成决议“全体一致”原则D
.削弱了集体安全体制(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题15分,第24题18分,第25题18分,共51分)23.古代中医药学博大精深,近代以来西医进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学焕发新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中药的各方面理论也是从无数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是古代朴素哲学,突出表现在人与自然,人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因此,中药理论并不从具体微观成
分出发。——陈信云《中药学》材料二1825年,英国医生郭雷枢随英国商行到广州,开办了一家诊所,为广州的中国居民及外国人治病。由于大量的英国散商船只及美国商船几乎都没有随船医生,于是,郭雷枢向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建议在黄埔建立了一所“海
员医院”。1834年,美国医生伯驾受美国教会的派遣来到广州。当时岭南地区眼病患者十分普遍,而中医向来不善眼科。于是,伯驾创办了眼科医院。1838年,中华医务传教会成立,试图“通过为中国人治病来向他们展示基督教实际的慈善”。——董少新《19世纪前期西医在广州口岸的传播》材料三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医著作在苏联、朝鲜出版,中医专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政要治病、随援外医疗队出国。文革期间,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刚果等友好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1975年中药针炎医师代表
团赴日参加学术年会,自此中医出国不再只是去执行外交任务了。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扩大并形成规模,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有新的突破;据统计,1992年中药
总销售额125.7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运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协议。——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1)根据材
料一概括中药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中药学方面的两部重要典籍名称。(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鸦片战争前西医在广州传播的历史背景。(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
国中医外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变化的成因。(7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表1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发展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1760年亚伯拉罕·达彼发明铁轨1801年矿业工程师查德·德里维斯克成功试制成一台蒸汽机车,试图代替马匹拉车,但在试验中失败。18
14年矿业工程师乔治·史蒂芬孙成功试制蒸汽机车“布鲁克”号,并在矿山投入载货运行,但在试验中失败。因运行时烟卤冒出火焰,矿山周围居民称其为火车。1817年史蒂芬孙受投资人皮斯之邀,建造从达灵顿到斯托克之
间的铁路。1825年史蒂芬孙驾驶他设计建的“旅行者”号,载客630名,在达灵—斯托克顿铁路上试运行。1830年世界上第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客运列车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上正式运营。——编自(英)斯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诞生的条件。(6分)材料二表2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发展阶段筑路总里程(千米)综合统计大事记起步(1876—1894)473.4,其中官办占69.3%全
国总里程2.3万千米,计0.23千米/百平方千米,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机修厂诞生第一次高潮(1895—1911)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1909年
,近代中国第一条自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从低谷走向高峰(1912—1937)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86.7%1923年,京铁路工人罢工——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井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10分)材料三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兴起,20世纪中后期铁路运营在英国等发达国家每况愈下。进入21世纪,在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再度将铁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英国铁路通过国有化得以重振。中国则开启以高
铁运输、研发、贸易为核心的——“高铁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高铁开始对外出口。——据克里斯事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铁路兴衰的历史启示。(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历史是无情的,谁抛弃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谁就会收到历史的惩罚。这样,从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
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节选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材料二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
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与亚非其它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
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摘编自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
学,指出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并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6分)(3)请结合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