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526.158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526.1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f19f4370831b70c5abba38bbdb39b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

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

导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最初各文明体及文化“轴心时代”的出现都是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各区域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文明体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所致,C项正确;地理气候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起决定性的是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程度,排除A项;早期人类各文明独立发展,排除B项;D项说法因果颠倒,排除。故选C项。【点睛】2.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

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类()A.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B.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C.从迁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D.社会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农业的出

现,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生产经验不断积累,从迁徙到定居的生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A项正确;B项片面,不能完整涵盖材料主旨,排除B项;C项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C项;D项在材料

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某学者针对西方文明上古与中古分期问题指出:“7~8世纪,一系列新的现象打破了尚存的统一性……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上古向中古的转变也是“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罗马

帝国”的转变。据此可知,中古与上古文明的区别主要在于()A.文明多元趋势的加强B.王国割据局面的形成C.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D.政治与宗教逐渐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上古和中古文明的划分在于“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

”,即皇帝的任命需要经过教皇的加冕,罗马帝国发展为神圣罗马帝国,政治基督教化,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文明多元的加强和王国割据,排除AB项;中古王权受到教会的约束,但王权有限原则是在英国《大宪章》颁布后确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4.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

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A.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D.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和英国麦价变化趋势可得出,随着

新航路的开辟,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这正是价格革命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农场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排除CD项。故选A项。5.马丁·路德号召德意志基督徒:“在尊严意识中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使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在德国民族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这一主张A.

使基督徒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顺应了新教徒资本原始积累要求C.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使新教完全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马丁·路德主张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在德国民族

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体现了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建立民族教会的思想,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选C;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表述太绝对,错误。点睛】6.《百科全书》在18世纪的数年间连续出版

,造成持久不断的叠加效应,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们无不投身其中。人们不仅把它当作“人类知识的总解决”,更视其为最时尚、最有身份感的商品。不仅远在美洲的杰斐逊、富兰克林订购了《百科全书》,就连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也有一套。这表明()A.全民教育提高了民众觉悟B.美国运用启蒙思想实现了独立C.启蒙思

想契合了时代潮流D.路易十六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百科全书》在18世纪的数年间连续出版,造成持久不断的叠加效应,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们无不投身其中。”可知宣传启蒙思想的《

百科全书》受众广泛,人们购买踊跃,将其视为“最时尚、最有身份感的商品”这表明启蒙思想契合了时代潮流,C项正确;购买《百科全书》无法体现全民教育,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路易六是否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从材料无法得出,

排除D项。故选C项。7.阅读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的【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自186

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B.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C.两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D.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促进南北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规定可知,俄国农奴制

改革使得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美国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从此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所以说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B项正确;根据表格中的“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可知,俄国农奴只是无条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并没有获得经济自由,所以不能说俄国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排除A项;俄国在废除了农奴制之后并没有实现民主政治,排除C项

;由“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可知,并不是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而只限于叛乱州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8.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

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A.肯定人民群众的巨大历史作用B.以现实的历史取代精神的历史C.精神内核内嵌于“历史具体”中D.否定历史理论对历史研究的作用【答案】C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可以看出抽象的概括离不开现实的历史具体,可见唯物史观精神内核内嵌于“历史具体”中,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排除A项;

材料涉及的是唯物史观离不开历史具体,排除B项;材料并未否定历史理论对历史研究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9.综合如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A.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B.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C.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D.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

国家可以看出都是西方列强,从地点可以看出主要是亚非拉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列强在近代进行殖民扩张的相关信息,C项正确;ABD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ABD项。故选C项。10.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

,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推动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答案】B【解

析】【详解】根据材料“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可知,亚非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其主要因素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壮

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和传播,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亚非地区的传播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不可能成为20世纪初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时间不对,排除A项;结合所学课本知识,20世纪初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实在各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或爱国军官等领导进行的,当时的各国无产

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政党也未建立,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而且是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1.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要想世界永久和平,必须有一个新秩序,不应再用老一套的外交方式来解决战争

问题,战胜国不应要求割地赔款,应该废除秘密外交,应该通过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来创立新秩序。威尔逊的提议A.使美国攫取了世界政治霸权B.维持了持久国际和平C.有利于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D.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战胜国不应要求割地赔款

,应该废除秘密外交,应该通过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来创立新秩序”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力图通过建立集体安全机制,扩大美国在世界的影响,进而称霸世界,C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攫取了世界政治霸权,A项排除;巴黎和会确定的凡尔赛体系只维持了2

0世纪20年代短暂的和平,B项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项排除。故选C项。12.如图为苏联(俄)在某一时段工业产值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符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史实的是()A.市场经济体制赢得较大优势B.生

产关系变革助推工业增长C.城乡间的差距呈现缩小趋势D.西方经济技术封锁趋势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苏联(俄)由于推行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加快了工业建设,B项正确;A项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苏联工业化建设中,城市发展加快,C项说法和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引进了欧美一些经验和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13.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

,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的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发动机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

的决定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美国固有的权利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使国家成

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使政府的权利获得增强,不是被削弱;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固有权力结构”的改变,政府权力的强化,并非是强化了“三权鼎立”的格局;D选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权力的增强,但总统仍受到国会的限制,并未成为政策的决定者。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下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MEIN,MISTER?》(带我进去吧,先生

?)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A.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B.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尔塔体系下,大国具有优势,

象征小国的小孩“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这说明雅尔塔会议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雅的尔塔会议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美苏利益冲突,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构建了战后国际政治体系,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是1951-1980年,世界

上四个主要经济体的GNP(单位:10亿美元。GNP是国民生产毛额的简称,系指:一年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统计。从这段期间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势判断,甲国最可能是()国家年份美国甲国乙国丙国1951328.414.235.141.41960503.83

9.160.071.91970992.7203.1145.5124.019802633.11040.1657.1525.5A.日本B.中国C.英国D.法国【答案】A【解析】【详解】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借助于内外的政策和国际环境等迅猛增长。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

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总体发展迅猛,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解析题16.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世界史学家,他们的世界观点各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不同时期

的史学家对“世界”的观点写作时期史学家及其著作对世界“范围”和中心的认知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包括希腊地区、西亚、北非、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公元前2世(西汉)司马迁《史记》以中原为中心,东起朝鲜,西达大夏、安息和条支。纪14世纪(阿拉伯

)伊本·赫勒敦《阿拉伯人、波斯人及柏柏尔人史》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诸国为主体,其周围地区不过是阿拉伯世界的陪衬。16世纪初(威尼斯)萨贝利科《恩奈阿德》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阿克敦《剑桥近代史》包括了世界不同

的地区和国家,突出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20世纪初(德国)黑格尔《历史哲学》把中国和印度置于世界历史的局外,把波斯和埃及看作是向世界历史的过渡,称希腊、意大利为“世界历史的舞台”,地中海是“世界历史的中心”。21世纪初(美国)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

简史》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了,而世界的发展也是借助于世界的平坦化.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全球的合作越来越密集。(1)提取材料信息,对“世界的观点”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2)上述关于“世界的观点”相

互矛盾吗?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第一阶段:16世纪以前,世界是以“本地区、本民族”为中心的历史。因古代经济、交通条件的限制,地理知识的匮乏、人类的交往范围十分有限。第二阶段:从16世纪到20世纪,世界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新航路开辟和早

期殖民扩张使世界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世界是平坦的(全球化的历史)。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各地区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化迅速发展。结论:人

们对“世界的观点”的演进与人类世界认知范围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2)回答一:不矛盾;一切历史的叙述,都与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任何时代的世界史学家,都不可能摆脱地域、时代和阶级(种族)的局限。回答二:矛盾;学生言之有

理,可以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阶段划分:考生需要从材料所提供的不同时期史学家对世界范围的认知来理解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加强的阶段性,从而划分阶段。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来说明阶段划分的理由。具体来说,由

表格中的“对世界‘范围’和中心的认知”并结合“史学家及其著作”可知,新航路开辟才使得区域历史开始向全球化转变,所以第一阶段应该是表格中的16世纪以前,其对中心的认知则由“希腊地区、西亚、北非、多瑙河外”、

“以中原为中心”、“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诸国为主体”等信息可得,世界是以“本地区、本民族”为中心的历史。其理由可以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世界区域间联系较少的原因来回答,即因古代经济、交通条件的限制,地理知识的匮乏、人类的交往范围十分有限。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发展的过程相关知识可得,

第二阶段则是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即从16世纪到20世纪,其对中心的认知可以从表格中的“突出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希腊、意大利为‘世界历史的舞台’,地中海是‘世界历史的中心’”等信息可得,世界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理由可以迁移所学的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

识来说明,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第三阶段则是表格中的最后一栏,即21世纪以来,世界是平坦的(全球化的历史)。理由则需要结合所学

冷战结束后的时代特征来回答。具体来说就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各地区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化迅速发展。(2)是否矛盾:结合所学不同时代的历史叙述会有不同时代的特征来思考,应该是不矛盾。看法:需要结合所学历史学家的历

史叙述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时代局限来思考。具体来说,从时代特征看,一切历史的叙述,都与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从历史学家的局限性来看,任何时代的世界史学家,都不可能摆脱地域、时代和阶级(种族)的局限。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科技中心的

转移世界科学中心依据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意大利1540—1610年1540—1620年英国1660—1730年1660—1750年法国1770—1830年1760—1840年德国1810—1920年1840—1910年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据表

、图,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特征并选择其中一个科技中心对其成因进行解读。【答案】特征:呈周期性转移;欧美长期处于中心地位。解读: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带动发达的商品贸易,为意大利科学革命和成为世

界科学中心打下基础;人文主义的产生促进了思想解放,激发了当时人们研究自然现象、探究自然界规律的兴趣,从而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技术的进步为意大利科学的进步提供了新事实及新技术,使得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成为“可能”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与科学知识

自身增长规律相契合,引发了科学革命。意大利一些地区的城邦中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自然哲学家,使意大利成为近代科学活动的第一个中心(1540—1610年)。意大利爆发的科学革命使得知识在天文学、解剖学、力学、数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

突破。【解析】【详解】特征: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世界科技中心呈周期性转移;但主要是在西欧国家和美国之间转移,说明欧美长期处于中心地位。解读:考生可以任选一个科技中心进行分析说明,这里拿意大利为例进行说明。综合图片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意大

利之所以能够成为近代科学活动的第一个科学中心,可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和人才教育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如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带动发达的商品贸易,为意大利科学革命和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打下基础;人文主义的产生促进了思想解放,激发了当时人们研究自

然现象、探究自然界规律的兴趣,从而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技术的进步为意大利科学的进步提供了新事实及新技术,使得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成为“可能”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与科学知识自身增长规律相契合,引发了科学革命。意大利一些地区的城邦中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自然哲学家,使意大利成为近代科学

活动的第一个中心(1540—1610年)。意大利爆发的科学革命使得知识在天文学、解剖学、力学、数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突破。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阶段亚洲民族解放运动19世纪中叶前后19世纪上半期,亚洲掀起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把这次革命运动推到了顶点。其中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士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了以辛亥革命和印度1905-19

08年的反英斗争为代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新高潮,这次革命斗争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二战后二战后亚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大大

促进了亚非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1964年77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从表中提炼一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趋势,并加以合理解释。【答案】趋势:领导阶级由封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解释:

19世纪中期印度是封建王公领导,中国是农民阶级领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领导阶级不同于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有关。19世纪中期,处在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等先进的阶级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领导力量。答出其他角度也可以得分如:斗争形式由独立斗争到团结斗争;斗争目标由实现民族独立到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道路日益多样化。【解析】【详解】趋

势:由材料“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这次革命斗争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并结合所学可归纳为趋势为领导阶级由封建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发展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解释:首先按时间列举出不同

阶级领导的相应革命史实来证明归纳出的趋势。其次,解释领导阶级发生变化的原因,原因方面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等角度展开论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第40任(第49-50届)美国总统(1981-1989年),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演说家。下面是他的分演说

内容:(一)1981年首任总统就职说:美国正面临着一师严峻的经济危机,我们遭受着我国历史上历时最久、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一……停滞的工业使工人失业、蒙受痛苦并失去了个人尊严。几十年来,我们的赤字不断上涨,为了图一时便利,我们抵押了我们自己和我们孩子的来来……在我国,

是人民控制政府,而不是相反。今天,我们的政府超出需要而过度膨胀,导致了对我们生活的干预和侵扰,现在是时制止、遏制政府的扩张……至于自由的敌人、那些潜在的对手,我们提醒他们……我们愿意为和平而谈判……但不要误解我们的忍耐。我们不愿发生冲突并不意味着我们丧失了意志。当国

家安全需要我们采取行动时,我们不会犹豫。(二)1987年在柏林墙前的演说:在我后面有一个包围着本市自由的墙,它是一个将全欧洲分割的巨大邪恶系统的一部分……确切地讲40年前的这个月,乔治·马歇尔说:“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者

任何学说,而是反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饥饿,贫困,绝望和混乱。”今天,我深深的被德国人民的重建景象打动了……我们可以把这一景象简单的理解为:美国在这里帮助和加强了自由世界……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实际上每个在西欧的国家都看见了政治和经济的再生,而欧洲共同体也建立了。根据材料并结合

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演说辞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或事件,并对其进行概述和评价。(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或事件,对其概述和评价应准确全面。)【答案】示例一信息:美国正遭受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工业发展停滞的经济危机。历史现象:

这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概述及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因而出现了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黄金时期”。但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逐渐导致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

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促使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力发展“混合经济”等。示例二信息:柏林墙是一个将全欧洲分割的巨大邪恶系统的一部分。历史现象:这反映的是“冷战”导致了世界局部地区的分裂和动荡。

概述及评价: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手段,展开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两极格局。在“冷战”过程中,尽管美

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势并不太平。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德国在美苏主导下被一分为二,这也加剧了欧洲的分裂。示例三信息:二战后美国西欧帮助和加强了自由世界。

历史事件:这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及产生的影响。概述及评价:在“冷战”过程中,美国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实施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作为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之一,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在经济上增加了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为美国运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增强了

美国的抗苏力量,为北约建立奠定了基础,加剧了欧洲的分裂,致使此后的欧洲长期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集团。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为以后建立共同市场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说明:里根总统1981年首任就职演说还能反映: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历

史事件或现象;里根总统1987年在柏林墙前的演说还能反映:二战后西欧的恢复发展与崛起、欧洲一体化趋势等历史事件或现象。考生若结合以上信息作答,符合要求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再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即可。如从第一则演讲中可提取在美国正遭受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工业发展停滞的经济危机,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即可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