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9)页,302.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e9655cd0f1cde69b77709dcba008b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一、单选题:本题20小题,共50分。1.读下图,中国军队在图中所示战役中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该战役属于()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2.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出海远航,最远
到达过今天的埃及、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后将其航海见闻编写成《岛夷志》。明代郑和的随从马欢曾评价说:“(余)历涉诸邦……目击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箸者不诬。”由此可知A.中非之间贸易繁盛B.郑和航海沿袭汪大渊路
线C.元朝多次遣使非洲D.《岛夷志》史料价值较高3.唐代的魔术被称为“幻术”,是当时大众喜闻乐见的“胡”文化,《旧唐书·音乐志》中有“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的记载。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A.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B.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流C.唐代文化娱乐形式多样D.中国世界影响力达
到全盛4.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
响5.1928年7月,美国首先同中国订立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又规定“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这意味着美国在中国仍享有最
惠国待遇。这反映出A.掏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B.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新变化C.美国处于独霸中国的地位D.国民政府实行经济建设运动6.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陈独秀热情地宣布:“这是民主主义对君主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则开始以《新青年
》为阵地,与李大钊一起关注劳工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这种变化说明A.知识分子思想略显混乱B.新型政党成立形势向好C.俄国道路成为大众选择D.资本主义道路已被拋弃7.台湾“外交部”2019年9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此前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传出将与台湾断绝“邦交”一事予以确认,这也是本周第
二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至此台湾的“邦交国”仅剩15个。这表明A.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B.“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强C.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D.国际社会创造两岸关系和解机会8.1950年,南京市卫生局先后组织了58个宣传队、派出两辆巡回宣传车,进行卫生防疫
宣传,并举行了44次集体游行,举办了历时12天的卫生展览,开展卫生讲座147场,卫生宣讲334次。这表明,新生的人民政权()A.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B.注重加强公共卫生的建设C.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D.善于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9.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
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管理皇帝家族事务C.管理全国军务D.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官员10.商代主要的生产工具还是木耜,需要多人合作才可以翻起
土块通常三人一组,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而周代完成翻土工作只需要两个人,于是协田就变成了“耦耕”。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形成B.小农经济的产生C.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工具的改进11.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
熙年间,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八座庙宇围绕在避暑山庄外,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这反映出清代A.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B.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C.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D.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12.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在这百年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独创的革命道路是A.中心城市暴
动B.实业救国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D.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13.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荀子
的主张A.意在突出儒家的地位B.奠定了法家的思想基础C.顺应政治发展的潮流D.改变了社会动荡的局面14.南北朝时期多种画风在莫高窟的壁画和造像之中并行,佛陀形象在承续西域,印度之风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原之风。隋文帝提出“雕刻灵相,图写真容”的著名观点,唐代原
本高高在上,庄严的印度佛尊也演变为善于雄辩的士族文人菩萨。这主要反映出()A.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在民众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B.佛陀形象从南北朝至隋唐的演变,呈现出世俗化特征C.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两面性的影响D.佛教逐步本土化,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
展和升华15.下表为1955—195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建交时间建交国家建交时间建交国家1955年8月1日尼泊尔1958年7月9日柬埔寨1956年5月3日埃及1958年8月20日伊拉克1956年8月1日叙
利亚1958年12月20日阿尔及利亚1956年9月24日也门1959年2月4日苏丹1957年2月7日锡兰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接受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中国促进
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16.唐朝许多女性的服装仿照中亚粟特人的男装款式改造而成,她们穿胡服戴胡帽,刘禹锡也有诗句描述:“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这反映出唐朝A.诗歌以描写服饰为主B.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审美情趣呈现多元化D.外来文化成为思想主流17.相对于科举
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18.清朝宣布铁路国有后,向外国银行借款筑路,引发民众对路权受损的担忧。有民谣
称:“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外国占路权。”据此可知()A.革命思想已占主流地位B.爱国意识推动保路运动C.保守观念阻碍对外开放D.重农抑商激化社会矛盾19.郭嵩焘、郑观应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认为西学内部有本末、体用之分,
“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其体在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其用在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这说明他们()A.提倡侧重学习西方器物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D.摒弃了“华夷之辩”思想20.《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端。”这是因为1921年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C.发动了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二、材料分析题:5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福建是玉米最初的传入地之一。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有限的沿海平原地带早已被开垦殆尽,人们在生存压力下不断涌向山区。山区自然条件复杂,人们在通过梯田等形式争取更多土地利用空间的同时,也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实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方式。这
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地无闲隙的土地利用特征,为玉米进入增加了竞争难度。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玉米在福建本土虽没有成为优势作物,却凭借福建移民在湘赣、川陕等地山区获得了绝对优势。江西境内以闽粤为主的移民以维持生存为目的而种植的玉米在客观
上推动了传播进程,并通过人口的进一步流动,将玉米从江西传入湖广、贵州等地。——摘编自韩茂莉《玉米种子如何传遍全中国》材料二1953年9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正式提出了应该大面积播种玉米的倡议。在赫鲁晓夫看来
,解决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而“畜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大规模种植玉米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捷径。自1954年至1962年,苏联玉米播种面积从430万公顷扩大到3700
万公顷。扩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集体农庄庄员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产量很低,不少地方一无所获。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影响了小麦生产,破坏了传统的牧草生产,造成粮
食减产、饲料不足。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下,“玉米运动”逐渐低落下去。——摘编自孔凡方《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从海路传入中国后主要的传播路径,并分析玉米没有在福建成为优势作物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掀起的“玉米运动”的特
点,并对该运动进行简要评价。22.民法典材料一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
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德国民法典》中有些规定是《法国民法典》没有的。材料二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
,立法机关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
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
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21世
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23.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些年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譬如1895年、1984年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
中山选择了革命,张塞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珠途同归”。材料二改革开放大事记一1984年(部分)1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
的。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
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摘自《改革开放大事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95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2)有人说“1984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折”,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4.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材料1948年底苏军全部撤出北朝鲜。1949年3月间,美国决定,美军不迟于6月30日撤出朝鲜半岛。6月29日,美军按计划全部撤出南朝鲜。自从欧洲发生“柏林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为“对美国安全最严重的威胁来自苏联的敌意
图谋和可怕的威力”。1949年8月苏联完成了第一次核爆炸试验,美国对此反应强烈。4、5月国民党军队相继丢掉海南岛和舟山群岛,美国内部要求采取军事措施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呼声强烈,这种呼声同当时关国内麦卡锡主义遥相呼应。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突然爆发的战争,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攻击势如破竹
,迅速占领韩国首都汉城。6月27日,杜鲁门总统下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随后美国争取联合国通过了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三八线以北的决议,然后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促使盟国参与组成了联合国军。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转直下。——摘编自牛军《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
比较研究(之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仁川登陆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施仁川登陆所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C2.D3.B4.B5.B6.B7.B8.D9.A10.D11.C12.C13.C14.D15.C16
.C17.D18.B19.C20.B21.(1)路径:最初传入福建,然后传到江西,再从江西传到湖广、贵州等地。原因:福建耕地资源有限,且开发较早;传统作物经营方式成熟,玉米缺乏竞争优势;跨区域人口流动和长途贩
运的发展,人口压力相对较小。(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特点:举全国之力,自上而下;与畜牧业联系密切;投入巨大、收效甚微;阻力大;不具有可持续性。评价:提高了苏联的粮食生产水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答出一点即可)不顾主客
观条件,违背自然规律,造成了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巨大浪费;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动摇了赫鲁晓夫的政治威信。(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2.(1)继承:《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精华,
以罗马法为主要法律历史来源;重视成文法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典范;内容上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发展:《德国民法典》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反映20世纪时代发展的需
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需要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财富积累,人民利益和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提出更高要求。23.(1)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政治上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孙中山等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经济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开始深入到制度层面,出现实业救国思潮。(2)答案一:同意。说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转折;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步伐;“一国两制”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答案二:不同意。说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伟大的历史转折,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继续
深化的一年,不具有转折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在1981年已开始在沙市、重庆等地进行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1984年只是全面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我国就设置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1984年只是对特区经济建设的一次经验总结;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更具有转折性意义。24.(1)原因:柏林危机;苏联核爆炸试验成功,美苏冷战加剧;中国局势变化;美国内麦卡锡主义盛行;朝鲜战争爆发后南韩局势不利;操纵联合国,并获得盟国支持。(2)使朝鲜内战演变成局部国际战争,改变了朝鲜半岛局势;威胁了
中国主权和国家安全,迫使中国随后卷入朝鲜战争;美国发动局部热战,成为其全球霸权战略的一个环节;加剧了远东和世界局势的紧张,威胁了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