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701.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0)页,701.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a3e6170569fa3edb2cecde7386178a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5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变大,加速度一定变大B.加速度变大,速度一定变大C.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D.加速度变化,速度才会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B.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vat可知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必然练习,AB错误;C.根据

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正确;D.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变形:vat=可知加速度和时间不为零,速度就会改变,与加速度是否变化无关,D错误。故选C。2.关于物理学方法,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的提出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用到了微元法C.由平均速度得到瞬时速度的概念用到了控制变量法D.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用到了极限法【答案】A【解析】【详解

】A.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的提出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A正确;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B错误;C.由平均速度得到瞬时速度的概念用到了极限思想法,当时间取到极小值时,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就可以视为瞬时速度,C错误;D.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用到了微元法,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D错误。故选A。3.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力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C

.合力不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分力D.大小为4N、8N、15N的三个力合力大小可以为5N【答案】D【解析】【详解】A.摩擦力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不一定与运动的方向相反,A错误;B.摩擦力的产生需要在粗糙的接

触面之间有弹力,并且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B错误;C.合力可能大于分力、等于分力、小于分力,例如两个分力大小相等且夹角为120,则合力与分力大小相等,C错误;D.三个力共线同向,合力最大值:4N+8N+15N=27N三个力不能够成首尾相接的

三角形,所以合力不可能为零,最小值为:15N(4N8N)3N−+=因此合力的范围:3N27NF合,合力可以为5N,D正确。故选D。4.有关超重和失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

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B.不计空气阻力,竖直上抛的木箱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必定处于下降过程D.完全失重就是重力完全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AD.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AD错误;B.竖直上抛过程中的木箱

只受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正确;C.物体加速度向下为失重状态,所以升降机的加速度向下,可能加速下降,也可能减速上升,C错误。故选B。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沙袋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支架上,一练功队员用垂直于绳的力将沙袋缓慢拉起,使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37°,且绳绷紧,则练功队员对沙袋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sin370.6=)()A.35mgB.45mgC.34mgD.43mg【答案】A【解析】【详解】沙袋受重力、绳子拉力和外力三力作用下平衡,将三个力合成三角形,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sin37Fmg=解得:35Fmg=,A正确,BC

D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段与bc段的速度方向相反B.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质点ab段的加速度大于bc段的加速度D.ad段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m【答案】D【解析】【详解】A.ab段与bc段的速度均为正值,所以方向相同,

A错误;B.vt−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为加速度,bc段与cd段的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B错误;C.从图像中可知质点ab段的斜率小于bc段的斜率,所以ab段的加速度小于bc段的加速度,C错

误;D.vt−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根据图像面积的正负关系可知02s内质点的位移与01s质点的位移相同,计算面积:241m3m2x+==D正确。故选D。7.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

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对小球进行受力

分析如图所示,设: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则:2sinmgN=,1tanmgN=,随着板顺时针方向转动,越来越大,因此N2越来越小,同样1N也越来越小,答案B正确.考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的合力与分解8.如图,用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

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A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300N,而B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200N,若保证两绳都不被拉断,则所挂重物的最大重力为()A.300NB.200NC.400ND.2003N【答案】D【解析】【详解】

如图,对结点C受力分析并合成三角形:假设两段绳子分别达到最大拉力,根据平衡条件:A1sin60TG=解得:12003NG=B2cos60TG=解得:2400NG=因为:21GG,可知AC绳最容易被拉断,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为2003N,D正确,ABC

错误。故选D。9.质点以某一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在时间t内速度变为初速度的3倍,则该质点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A.12at2B.at2C.32at2D.2at2【答案】B【解析】【详解】设质点的初速度为v0,则ts末的速度为3v0,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222000342()vvvxaa−==因为00032vvvtaa−==则有:02atv=可知x=at2A.12at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at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32at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2

at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10.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0m的平盘,盘中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盘静止时弹簧长度比自然长度伸长了l.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应为

()A.lmglB.(1)lmgl+C.0()lmmgl+D.0(1)()lmmgl++【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列出盘静止时力平衡方程;再由胡克定律求出刚松手时手的拉力

,确定盘和物体所受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刚松手时,整体的加速度.再隔离物体研究,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盘对物体的支持力.【详解】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由题意可知,起初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0klmmg=+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

放开瞬间,以m和0m为整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kl,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0klmma=+单独隔离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Fmgma−=联立方程得:1NlFmgl=+故本题选B.【点睛】本

题考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瞬时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往往先分析平衡状态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再分析非平衡状态时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11.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当相互作用

的两个物体都静止时,它们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B.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静摩擦力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相互平衡D.对物块施加水平恒力,使它在粗糙地面上匀加速前进,物块与地面间的一对摩擦力大小相等【答案】BD【解析】【详解】A.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

动状态无关,A错误;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静摩擦力,B正确;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物体,与平衡无关,C错误;D.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和物块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正确。故选BD。12.若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足够长粗糙的斜面,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对其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滑和下滑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与初速度相同C.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中,

物块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D.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中,物块的运动时间不相等【答案】CD【解析】【详解】A.上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1sincossincosmgmgaggm+==+下滑过程中:2sin

cossincosmgmgaggm−==−所以12aa,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于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A错误;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2vax=可知上滑和下滑过程中位移大小相同,上滑过程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

,上滑过程中加速度大,所以初速度大,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小,所以滑至底端速度小,B错误;C.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2vvv+=末初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中,物块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C正确;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12xat=上滑和下滑过程中位移大小相同,可知上滑过程中加速度大,时间短,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小,时间长,D正确。故选CD。13.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前,速度为20m/s,A车速度为8m/s,

当A、B相距28m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从此开始计时,则:A.A追上B之前,经5s二者相距最远B.A追上B之前,二者相距的最大距离为64mC.A车经16s追上B车D.A车经14s追上B车

【答案】BC【解析】【详解】A.二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根据题意:ABvvat=−解得:6st=,A错误;B.二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0BA0xxxx=−+20BA01()2xvtatvtx=−−+解得:064mx=,B正确;CD.两车相遇时,处于同一

位置,B车速度减为0用时0t:B010svta==B车前进的距离:22B001100m2xvtat=−=A车前进的距离:1A080mxvt==此时二者相距:20148mxxxx=+−=B车静止,A车继续匀速直线运动:1A6sxtv==解得:0116sttt=

+=C正确,D错误。故选BC。14.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不计的物块P,Q为质量为4kg的重物,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6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给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前0.2s内F为变力,0.2s以后F为恒力(sin370.6=,210m/sg=),则有()A.P、Q一起匀加速的加速度为2m/s2B.F的最小值为8N,F的最大值为36NC.P、Q分离时弹簧为原长D.若P为有质量的物体,P、Q分离时弹簧为原长【答案】AC【解析】【详解】A

C.系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物块P质量不计,Q物块质量为4kgm=,0.2s两物块分离时,对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sin37FFmgma+−=弹对于Q物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sin37Fmgma−=因为加速度相同,所以0F=弹,所以弹簧恢复原长时,二者分离;开始P、Q静止,根据平衡条

件:sin37mgkx=根据题意弹簧经过0.2st=恢复原长,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212xat=解得:22m/sa=,AC正确;B.开始时,弹簧弹力沿斜面向上最大,外力F有最小值:minsin37Fkxmg

ma+−=解得:min8NF=两物块分离后,弹簧弹力为零,外力F有最大值:maxsin37Fmgma−=解得:max32NF=,B错误;D.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若P物块质量不为零,二者分离时0F弹,D错误。故选AC。15.如图,质量为M、长为L、

高为h的矩形滑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上表面光滑,其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外力击打滑块左端,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向右的速度v0,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地()A.小球离开M后经2htg=时间落地B.小球向右匀加速运动直至从M上掉落C.小球

的落地点可与M左端相距2024()hvMmhLhgM+−−D.小球的落地点可与M左端相距20()2vMmLgM+−【答案】ACD【解析】【详解】AB.滑块上表面光滑,在滑块和小球脱离之前,小球静止不动,脱离之后,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212hgt=解得:2htg=,A正确,B错误;C.小球未

脱离滑块时,滑块的加速度:1()MmgaM+=脱离时,物块的速度为1v:220112vvaL−=小球脱离滑块时,滑块的加速度:2MgagM==若小球落地时,滑块未停下,则t时间内,滑块运动的位移:211212xvtat=−解得:01224()xhhvMmhLgM=+−−,C正

确;D.若小球落地时,滑块已停下,则t时间内,滑块运动的位移:21222vax=解得:220()2vMmLgMx+−=,D正确。故选ACD。二、实验题(2小题。)1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需要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用两个弹簧秤(量程均为5N)通过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另一端伸长到O点,后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继续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必须使橡皮筋拉伸到同一结点OB.用

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时,拉力F1、F2越大越好C.拉橡皮筋时,橡皮筋、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且平行于木板D.实验时,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必须相互垂直【答案】AC【解析】【详解】A.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为了保持合力恒定,必须使橡皮筋拉伸到同一结点O

,A正确;BD.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时,拉力F1、F2大小和夹角适当即可,BD错误;C.拉橡皮筋时,橡皮筋、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且平行于木板,尽量保证各力在同一平面内,减小实验误差,C正确。故选AC。17.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己知相邻计数点

间的时间间隔为0.1sT=,且间距123455,,,,xxxxxx已量出分别3.09cm,3.43cm,3.77cm,4.10cm,4.44cm,4.7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2/ms(结果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

车中袪码的总质量m=______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1)BC;(2).(2)0.34;(3).(3)①,(4).0.67【解析】【详解】(1)[1]A.平衡摩擦力就是让小车在无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

线运动,让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所以平衡时应为: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为了使绳子拉力代替小车受到的合力,需要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C.使用打点计时器时,为了有效利

用纸带,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C正确.D.试验中小车的加速度不是越大越好,加速度太大,纸带打的点太少,不利于测量.故D错误.(2)[2]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得:s4-s1=3a1T2s5-s2=3a2T2s6-s3=

3a3T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21230.34m/s3aaaa++==(3)[3]由图象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

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4]根据F=ma得a-F图象的斜率1km=由a-F图象得图象斜率k=1.5,所以m=0.67kg三、计算题(4小题。)18.如图所示,木块A、B叠放于水

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2m、3m,地面光滑,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B上,使A、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求B对A的摩擦力。【答案】25F【解析】【详解】由题可知:mA=2m,mB=3m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mB)a对A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f=mAa解得:25fF=19.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AB与粗糙水平面BC平滑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m从斜面顶端A点无初速度释放,经过B点进入BC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终停于D

点。设小滑块与BC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高为L。求:(1)小滑块从A滑到B所用时间t;(2)水平距离BD长为多少?【答案】(1)12singLg;(2)BC2xL=。【解析】【详解】(1)滑块从A至B,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sinmgma=匀加速下滑时间设为t,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211sin2Lat=得:12sintgLg=(2)到达B点的速度为v,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12vatgL==从B到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

mgma=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22BC2vax=得:BC2xL=20.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53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

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sin370.6=,cos370.8=,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答案】17=。【解析】【详解】在F1作用下匀速运动时,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11cos53(sin53)Fmg

F=−在F2作用下匀速运动时,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22cos37(sin37)FmgF=+解得:17=21.传送带O1O2水平部分AB长L=32m,当传送带由静止开始以a0=2m/s2匀加速度启动瞬间将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轻放在传送带上A点,被传送带传送到

B。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传送带加速t0=2s后保持该速度匀速运动。g=10m/s2求:(1)物块从传送带上A点运动到B点所需时间t=?(2)若物块为小墨块,则它在传送带上相对运动时会

在传送带上留下痕迹,求痕迹长ΔS=?(3)若传送带皮带轮O1O2的半径R为2米,且由静止开始保持a1匀加速运动,传动过程中皮带始终绷紧(水平部分始终保持水平)。为使小墨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最长,传送带加速度a1

需满足什么条件?【答案】(1)10s;(2)4m;(3)213.125m/sa。【解析】【详解】(1)因为:am=μg=1m/s2<a0=2m/s2所以传送带与物块分别加速。对传送带:v0=a0t0=4m/s对物块:v0=amt1解得:t1=4s根据题意:0118m2vSt=

=L-S1=v0t2解得:t2=6s所以物块从A到B运动时间:t=t1+t2=10s(2)因为相对运动时间t1=4s,所以在0~4s内:传送带位移:2010001()2Svttat=−+即S=12m,物块位移:S1=8m所以相对位移:ΔS=S-S1=4m(3)痕迹最长即传送带全部覆盖

,即相对路程为传送带总长:L´=2L+2πR=68m经分析为使相对路程达到L´,a0最小时物块应一直加速运动到B,有:2m312Lat=解得:t3=8s这段时间内传送带路程:S´=L´+L=100m即:21312Sat=解得:a1=3.125m/s2所以为使小墨块在传送带上留下

的痕迹最长,传送带加速度a1需满足:213.125m/sa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