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6.440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共(8)页,46.44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980bf55588d424d60c5b0cf524319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收心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

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

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纵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桐城派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桢、姚莹、曾国藩等朝廷大员,在禁烟、禁酒、治河、戍边、保

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卓有建树;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的一流外交家;并孕育出姚鼐、吴德旋、祁寯藻、张裕钊等人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教习,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人才辈出,令

人瞩目。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理念认同,是传统文

化共同体生成的思想基础。共同体是人与人的群体集合,其彼此凝聚的基础是价值认同与思想归属。伊兹欧尼认为,共同体的形成不外两点:一是彼此交织的紧密关系,二是共同的价值规范与意义。从桐城派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而连接辞章与经世的理念是义法。义法最早

是经史之学的通行概念,后来方苞把它引入辞章,开创“古文义法”。简单地讲义法,“义”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两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自现实,寄托经世济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

辞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贯生命之气。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后来刘大櫆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

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此三合一之论,既欲合真善美而为一,又欲合儒林、道学与文苑而为一,体现了姚鼐“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

、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经济在孔门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如此一来,曾国藩挈揽众长,其文经史百家,其学思辨融通,其事经国济民,通达宏阔,中兴桐城,开辟新境。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

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

,觉世牖民。当然,考察桐城派三百年历史,不难发现,其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属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既是因为桐城派体量庞大难窥全豹,也与现代学术研究的性质有关。对于多数非桐城派学者而言,对桐城派的了解主要

来自文章,因此视桐城派为文派。对于桐城派学人来说,由于研究对象的限制,也很难触及桐城派全貌。(摘编自任雪山《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材料二:桐城派的文论滥觞于戴名世,其后方苞提出义法说,刘大櫆在继承方苞的义法说的基础上提出“

神气音节”和“品藻”说,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张为文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而不可偏废。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史绵延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文派。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儒家经义,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义理是思想内容,是道的层面;考据是基本功,是文献资料,用来佐证义理

的;辞章是文辞,属于创作技巧,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三者是学术的三个层面,是一体三面,“辞章”亦即文章,只是学术的一面,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纯文学”。姚鼐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要追求思想,应当明“道”,所以“义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道”要通过辞章来传播,也要

美,要写得平易畅达,不能像汉学家那样只讲考据。桐城派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崇奉程朱理学,所载之“道”为“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桐城派不单研究散文的创作技巧,还包括创作目的、材料选择、思想道义、学术倾向等等。桐城派文章不只是审美,还有

审智,不只是抒情,还有说理,即重思想性。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在乾嘉时期,于汉学兴盛、摈斥宋明儒学的大背景下,将宋儒之性道与汉儒之经义相结合,考据与辞章相统一,现实针对性是很明显的。(摘编自方云龙《桐城派的文化品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桐城派既是文学流派,也是文化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时间长,参与人数多,覆盖领域广。B.桐城派成员方苞将经史之学的“义法”引入辞章,倡导为文既要“言有物”,又要“言有序”。C.桐城派的“义法”理论,强调格律与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D.桐城

派在乾嘉时期取得很大成就,姚鼐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其理论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桐城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长期以来,其传统文化共同体属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B.材料一大量列举桐城派在多个领域卓有建树的人物,突出了桐城派人才辈出,成

就显著。C.姚鼐提出他的为文主张,跟乾嘉时期汉学盛行、宋明儒学被摈斥的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D.两则材料都详细阐述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的为文理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姚鼐弟子姚椿曾写过《运米行》和《续

运川米议》等文章,提议从四川贩米解决两江、两湖灾民以及其他民生问题,被林则徐认为是恤民长策。B.邓廷桢任安徽巡抚时,援引梅曾亮、管同、方东树、陆继辂、宋翔风等桐城派成员人其幕府,参赞政务,政绩斐然。C.现当代文化名人如胡适、郭沫若、钱钟书

、朱光潜等,都受到过桐城派散文的潜移默化的润泽。D.据查有关资料得知,明清两朝,桐城县画家就达一百多人。一县之中,能涌现如此众多之画家,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4.材料一认为,桐城派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请结合材料

内容谈谈你的认识。(4分)5.曾国藩对姚鼐的思想理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Il(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在困难的日子里(节选)路遥我终于上了高中。我意识到,这是我生活道路

上一个意义重大的开端。但是,很快我便知道了:我在这里所面临的困难,比我原来所预想到的还要严重得多。当然,饥饿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威胁-可严重的困难还不仅仅在此。在家里时,四舍八邻都不富裕,因此谁也不为自己的贫困而害臊,可

现在一下子有了强烈的对比,就明显地感到自己太凄惶了,我美慕我的同班同学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运,但我并不妒忌他们,我只是为我自己的寒酸而难过。我知道这不是我的过错-谁愿意过一种贫困潦倒的生活呢?但是,我也担心往后有人会因为我的贫穷而欺负我,所以心情一直很沉重。我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不久,这样的情

况就出现了,尤其是班上那个恶作剧的文体干事周文明-看来这是一个对人毫无怜悯心的家伙,而不幸我却和他坐了同桌。每当下午自习时,我就饿得头晕目眩,忍不住咽着口水,而我的同桌偏偏就在这时,拿出混合面做的烤馍片或者菜包子,在我旁边大嚼大咽起来,还故意吧咂着嘴

,不时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一下我的喉骨眼;并且老是在吃完后设法打着响亮的饱嗝,对我说:“马建强,你个子这么高,一定要参加咱班上的篮球队!”这个恶劣的家伙!他知道我饿得连路都走不利索了,却叫我去打篮球!有一

天,我们全班在校园后边的山上劳动,他竟然当着周围几个女同学的面,把他啃了一口的一个混合面馒头硬往我手里塞,那神情就像一个阔佬耍弄一个叫花子。这侮辱太放肆了,我感觉浑身的血都往头上涌来,我沉默地接过这块肮脏的施舍品,一下把

它远远地甩在了一个臭水坑里!周文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一绺浅黄的头发披散在额前,手足无措地立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我同时用自己的眼睛告诉他:他如果要是再公开拿我的贫穷开心,我决不会对他客气的,我的同桌从此便很恨我,但他是再不敢在公众面前侮辱我了,可过了

不久,更叫人难以忍受的事又发生了。有一天,我们宿舍一位同学放在饭碗里的一个玉米面馍突然丢了,那个同学很快把此事反映给了班主任老师。事情很快就传开来,说我们宿舍出了“贼娃子”。不用说,怀疑的目光又全部落在了我的身上,鄙夷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使得我神情沮丧,连抬脚动手都变得不自

在起来。人们开始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我,而背后我又成了他们谈话的中心,后来,连外班的同学也在指指划划了。每天晚上,我都半夜睡不着觉,咬着被角偷偷地啜泣,此刻,我真想和什么人狠狠地打一架,好把我满心的愤懑排解一下!而我自己不知道,就在这时,有人却突然给班主任报告说:在我的枕头底下发现了玉米馍渣子

!班主任听到反映后,乘我不在的时候,带领几个班干部很快去查看了“现场”,据说,我的枕头底下的确有玉米面馍渣子,可是同时,有人也发现,我枕头底下还有一些荞麦皮,大家再仔细一检查,发现我的枕头被老鼠咬破了一个

洞。事情总算水落石出了:是可恶的老鼠把那个玉米面馍拉在这里吃了,并且还捎带着咬破了我的枕头,真他妈的!人倒霉了,连老鼠也来糟践!事情到此实际还没有完。外班一些不明真相人听到的还是当初的传说,他们对这号事又没追根刨底的兴趣,所以我的“贼名”还继续在他们中间传播着。入学一月多来,我就生

活在这样的气氛中,简直叫人难以忍受,但也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个困难的岁月,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经济生活上的;而对我来说则是双重的。我常常呆呆地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望着一群一伙的同学们从学校的大门里涌出来,一路

上互相热烈地交谈着,亲切地说笑着,有的甚至友好地手臂相攀,向灯火通明的街道走去。我真想大哭一场!我在心中默默地向他们呼喊:啊,亲爱的同学们,我并不奢求你们的友爱,但你们也让我平等地生活在你们之中吧!文本二:这束淡弱的折光(节选)路遥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物质财富

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却下降了;拜金主义和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地存在着,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当然是很多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克服这种不幸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很难完成一切

具有崇高意义的使命。每当想到这些,我就由不得记起了三年困难时期的生活。那时,人们虽然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但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顽强地战胜困难的精神;表现出了崇高而光彩的道德力量。因此,写过去的这段生活,并不是纯粹讲述一个“历史故事”,而是想用一种折光来投射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一束折光也许太淡弱了,

但我仍然想让它闪射。我并没有回避那些日子里贫困生活的不幸情况。我觉得,对于小说来说,重要的是用艺术手法真实地表现出生活来,只要做到这一点,读者也自然会在美学欣赏的过程中,获得认识方面的价值。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我”在上高中之后,很快发现有比饥饿更严重的困难,既点明人物的身份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B.“我”羡慕同班同学的幸运生活,但并不妒忌他们,这种矛盾的心理恰好表现了“我”因极度贫困而产的自卑以及强烈的自尊与骨气。C.文章细节

描写生动,如写周文明在“我”旁边“大嚼大咽”“故意吧咂着嘴”,用余光扫视“我”的喉骨眼,形象地写出了周文明为富不仁的特点。D.结尾部分作者直抒胸臆,抒发对友情的渴望和对平等的期待,表明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青年人所面临的困难,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7.下列与文本内容有

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小说主人公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但身上闪射出来的极为可贵品质,能给人崇高而光彩的道德力量。B.文本二表明,作者对拜金主义充斥我们的现实生活感到特别失望,因此他希望用文学的方式让读者在美的欣赏中,获得认

识方面的价值。C.文本一中的“我”不仅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事件的观察者、评论者,“我”常常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揭示人在贫困处境中的凄惶心境。D.路遥的许多作品都再现了过去那些特殊日子里的贫困生活,从创作角度来看,真实表现人们在困境中的痛苦与不幸,是路遥作品的

主题。8.“周文明”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如欲为路遥作品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

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

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

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於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

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

”,“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椟,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

,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祁侯曰:“善。”遂裸葬。(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杨王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病且终/先令其子/

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B.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C.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老,即黄帝和老子,黄老学以道家为核心并采

纳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B.《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书中有著名的“二十四孝图”。C.棺椁,“棺”指装殓尸体的器具,“椁”是套在棺外的外棺,即棺外面套的大棺材。D.币帛,古代用于祭祀、进

贡、馈赠的礼物,文中指的是给亡人穿戴丝绸一类的寿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王孙家境优渥,重视养生。他家中的产业上千,在生活上用于供养自己的物质非常丰厚,保养身体可谓无所不至,这与他学习黄老有关。B.

杨王孙信奉黄老,主张裸葬。他认为死是归真,生病将死之际,向儿子表达死后裸葬的愿望,儿子请父亲友人祁侯劝他,他反而说服了友人。C.杨王孙理性清醒,思想超前。他选择裸葬超越世俗礼制,认为精神离形,各归其真,

棺椁布帛之类只能让死者久客在外,不得归土而安于真宅。D.杨王孙心怀善意,主张节用。他选择裸葬主要是希望纠正世俗,因为世俗厚葬攀比成风,浪费钱财,不如节省费用,劝人不要在无用处犯糊涂。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1)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

孙察焉。(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14.杨王孙对友人祁侯的劝说,做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反驳?(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题五丈原武侯庙(金)郝中筹笔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堕蜀山摧

。三分①岂是平生志,十倍②宁论盖世才。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夜深老木风声恶,尚想褒斜③万马来。【注】①三分: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相见时,即定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计划。②十倍:刘备临死前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褒斜:即褒斜道,诸葛亮

伐魏多次由此道出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歌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诗人拜谒武侯庙有感而发所作的咏史怀古诗。B.颈联上句写武侯庙内的景象早已不复当年,坏墙上诸葛亮的壁画已不可见。

C.颈联下句写残毁的碑石上已生满了青苔,从中可以看出武侯庙的破败荒凉。D.尾联运用想象,通过深夜风吹林木之声想到当年蜀军北伐时万马奔腾之景。16.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诸葛亮的形象的?请结合诗的前两联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5分)17.补写出下

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5分)(1)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2)在《苏幕遮·燎沉香》中,通过听觉写出雨后初晴,小鸟欢快的场景的两句是:,。(3)《青玉案·元夕》

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4)在《礼运》中,指出“大同社会”是实行各取所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描写宫中女子照镜贴花的细节,再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写出了女子容颜之美。(6)《报任安书》司马迁认为,富贵并不足以使人名垂青史,从历史上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却名声不被后世知

晓的太多了,只有卓越特出的人,才能被后人称赞。(7)《青玉案·元夕》中用“”一句写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1683年,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博物馆发展至

今,其功能在收藏、研究的基础上,①。博物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大功能中,收藏是基础和前提,②,教育是目的和结果。“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以博物馆为窗口和媒介,能实现研究成果从专业小众向普通大众的转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进而实现文明互鉴,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博物馆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现有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③,辅助以讲座、讲解等形式。新近出现的博物馆研学,也存在“游”“学”割裂、资源供需结构矛盾、各方主体磨合不够等问题。可以深度贯彻馆校合作,针对不同学龄,开发和推广兼具知识性,

趣味性、体验性的系列博物馆研学课程。在多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评估研学效果,完善课程内容、改进研学方式,并以此汇编出版教案,将课程向更大范围推广。同时,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适当引进市场机制,推广非学历教育研学,形成体制与市场双轨运行;满足多元、定制化

需求,实现博物馆教育向深度发展。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19、请以博物馆教育功能为主题,给上述材料写一个内容摘要。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四、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榜样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人或事物。生活中,人们常以为,榜样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复制,也有人不以为然。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521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