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1.09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e4a21697a5b584e621d884a1ba8b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上学期收心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题。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
较肥沃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答案
】1.C2.C3.A【解析】【1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对比。从世界区域图中可以看出,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美国纬度高,2月14日,北半球的美国仍然是冬季,气温低,不利玫瑰(花卉)生长,哥伦比亚地处
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对玫瑰生长有利。故选C。【2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对特定物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从图中可知,哥伦比亚与美国不接壤,且中间有海洋相隔,距离较远,陆路运输不便,排除A、B。“鲜切花”强调“新
鲜”,时效性强,而海运虽然运费低,但速度慢,排除D。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多在2000km以上,距离遥远,且玫瑰易腐烂变质,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适合急需、时效性强的物资运输,故选C。【3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区域相邻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纬度较高,都以高原山
地为主,故热量不足,排除B。从题干信息“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可以推断出哥伦比亚在鲜切花生产技术和品种方面占优势,故排除C、D。从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与美国接壤,距离近便,有利于降低运费,故选A。【考点定位】该题组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交通运输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汽车企业将组装厂
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A.创新技术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D.降低成本5.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A.消费习惯相近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6.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C.销售量增多D.
生产量增多【答案】4.D5.C6.A【解析】【4题详解】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
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
,C错误。故选D。【5题详解】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
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
国小,D错误。故选C。【6题详解】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再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
BCD错误。故选A。云南哀牢山东麓盛产的柑橘汁水饱满,但常温下不易保存,且柑橘的种植户分散,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困境。2020年某企业在该地建立产地仓(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解决这一问题。下图为农产品冷链
物流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产地仓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是因为()A.使农产品更接近消费市场B.延长柑橘生产产业链C.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D.提供快捷仓储保鲜物流8.产地仓建立对当地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是()A.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B.促进农产品标准化C.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D.推广制
冷技术应用【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的根据材料信息“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困境”以及图示信息可知,产地仓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冷链缺失的问题,能提供快捷仓储保鲜物流,D正确;没有改变农产
品与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不会使农产品更接近消费市场,A错误;“最先一公里”没有延长产业链,B错误;移动制冷设备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小,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不是解决“最先一公里”的主要原因,C错误。所以选D。【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产地仓建设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的问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保鲜质量,提高农产品的标准,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B正确;产地仓的建立没有改变农业种植技术,不能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A错误;产地仓对于农产生产成本影响较小,不能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C错误;产地仓的建立可以推广冷藏技术的应用,但
不是对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D错误。所以选B。【点睛】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包括自然因素的变化、人文因素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等。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人文因素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
技术、交通等因素的改进,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
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是()A.安庆—池州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D.芜湖—铜陵10
.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
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两城相互之间均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
推进同城化,B正确;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但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A错;亳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阜阳,但阜阳的首位客运流的向为淮南,C错;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但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D错。故选B。【10题详解】滁
州与合肥同属安徽省,两者的行政联系更为密切,而南京属江苏省,所以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C正确;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滁州距离南京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不能解释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这一现象,AB错;同理,合肥和南京
均为省会城市,也不能解释为何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很小,D错。故选C。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1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
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解】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
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正确。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
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C正确。乙山
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被破坏,D错误。故选C。【点睛
】根据“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的规律可以判断山体所处的气候区。下图为我国山东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据图判断()A.甲处适宜建化工厂B.乙处河道可能有水坝C.林地为常绿阔叶林D.小学距村庄约4千米14
.图中四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3.B14.C【解析】【13题详解】从图中河流沉积颗粒大小可知,该地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甲处为河流上游,不适宜建化工厂,会影响河流水源,A错;乙处河流
沉积颗粒物大小发生突变,粒径忽然减小,可能是由于建设水坝拦截了较大颗粒的沉积物所致,B对;此地为山东丘陵,是温带地区,林地应为落叶阔叶林,C错;小学距村庄大约4段比例尺所示线段长度,共1200米,D错。故选
B。【14题详解】甲处为林地,但树龄较短(小于2年),土壤表层有机物积累少,A错;如上题分析,乙处为水坝,落差较大,流水速度快,土壤表层受流水侵蚀严重,有机质含量少,B错;丙处为菜地,生长周期短,无用枝叶等有机物还田多。土壤有机物含量高,C对;丁为耕地,作物
生长周期长,秸秆还田较少,土地有机质消耗较大,含量低,D错。故选C。【点睛】工业区的布局:为减少污染,污染大的工业区如化工厂一般选择布局在城市外围、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区河流的下游。高新技术产业区多与科教文化区、环境优美的地
区邻近。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1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从图中所示经纬度可以看出,图中(50°N,1
00°E)附近的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M点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的东部,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加上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C。【16题详解】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雨区是在低压槽的位置,由于是北半球的气
旋,水平方向的气流是逆时针运动的,所以该处形成的是冷锋,D正确,C错误;气旋在雨区的北部,反气旋控制就不会产生雨区,AB错误。故选D。【点睛】风向判断: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
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7.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
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A.1时B.7时C.13时D.19时18.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答案】17.C18.D【解析】【17题详解】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
,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C正确;1时、7时、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由热
力环流的原理可知,在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海陆风的形成主要是受下垫面性质影响,故图中高度较低的风向代表海陆风。15时风速最大,代表了海风较明显,为东南风,可推测陆地总体在海洋的西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
线;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
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0.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19.D20.C【解析】【19题详解】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
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
,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水量的大
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
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2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答案】21.C22.B【解析】【分析】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1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中夏季径流深度判断,夏季河流径流量明显大于降水量,而在其它季节水量变化稳定。地下水径流稳定,全年季节变化小,不是夏季径流深度大的主要原因,B错。湖泊水,沼泽水主要
是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不会是夏季径流量大的原因,A、D错。图示流域年降水量小,最冷月气温小于0度,可能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水量叠加在一起,导致夏季径流深度明显增大
,C对。故选C。【22题详解】根据图中降水量判断,该流域全年降水少,位于干旱区,多风沙天气,沙漠面积广,A错。最冷月气温小于0度,应位于温带地区,柑橘是亚热带水果,C错。该流域最热月气温约30度,青藏高原夏季平均气温约8度,该流域不可能在
青藏高原地区,D错。西北地区山地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所以只有可能是山麓青青草,B对。故选B。我国某城市一中学生在北京时间2022年9月3日12:00—14:00于自家阳台上进行立杆测影实验,如图所示,木杆立于O
处,测得的影长OA=OC>O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同学所处城市最可能是()A.乌鲁木齐B.成都C.北京D.上海24.该同学所在阳台朝向()A.正南B.东南C.西北D.西南25.若北京时间改为当地时刻,该城市的对跖点在相同时段进行同样的实验,观测到的结果是两地
杆影()A.长度相同旋转方向相同B.长度相同旋转方向相反C长度不同旋转方向相同D.长度不同旋转方向相反【答案】23.B24.D25.D【解析】【23题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可知“木杆立于O处,测得的影长OA=
OC>OB”可知,OB为中午时的影长,又因为该学生在北京时间2022年9月3日12:00—14:00于自家阳台上进行立杆测影实验,所以北京时间为13:00时,该地为正午。因为13:00与12:00相差1小时,即相差15°,东加西减,即可知当地的经度为120°E-15°=10
5°E,选项中的四个城市所在经度约为87°E、104°E、116°E、120°E,A、C、D排除,B正确。故本题选B。【24题详解】.读图可知,OB的影长比AO、CO短,一天中影子最短时为正午,该学生是在北京时间2022年9月3日12:00—14:00于自家阳台上进行立杆测影实验,
故BO为正午的影长。因为该城市不在太阳直射范围内,故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BO朝向为正北。结合BO与阳台的关系,可知,阳台朝向西南。故A、B、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25题详解】9月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与该城市相比,南半球
同纬度的对跖点距离太阳直射纬度更远,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影长更长,排除AB。对于北半球的成都来说,太阳从东方升起,然后到东南,正午到正南,下午到西南,太阳从西方落下,整体呈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影子也呈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位于南半球的对跖点来说,太阳从东方升起,然后到东北,正午到正北,下午到西北
,太阳从西方落下,整体呈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影子也呈逆时针方向转动。综上可知,两地的杆影旋转方向是相反的,D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球面上任一点与球心的连线会交球面于另一点,亦即位于球体直径两端的点,这两点互称为对跖点。两点的纬度数值相同,但南北纬相反;两
点的经度数值相加等于180°,但东西经相反。例如,北纬40°,东经120°的对跖点是南纬40°,西经60°。二、综合题(共25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
、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
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2)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的(3)比较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幅度的差异。
【答案】(1)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2)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水利工程较多,使得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3)甲地海岸线向南移动,从地势来分析,基岩海岸带较陡峭,海岸
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从地势来分析,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解析】【分析】本题以海岸线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
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评价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
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小问2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逐年不断上升,海岸线不断向陆地推进;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一方面是环境污染导致的全球气温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陆
地推进;其次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该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较多,使得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甲站海平面不断下降,可推测甲地海岸线向南移动,从地势来分析,基岩海岸带较陡峭,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由图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
向北移动,从地势来分析,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下图)。(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2)说明
图中水系演化过程。【答案】(1)流水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沉积;地壳断裂抬升(2)科拉林地垒两侧的河流原为同一水系,随着地垒的抬升,原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新的分水岭,原河道的一段废弃成为古河道;分水岭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断层线发育新的河流;分水岭以东形成断陷盆地,积水形成乔治湖,
泰勒斯溪等河流汇入湖泊。【解析】【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古雅斯河地壳运动为材料,涉及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培养图表分析、地理原理应用等地理学科综合素养的能力。【小问1
详解】大分水岭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使得其河流水系沿大分水岭向西流动;从图中可以看到科拉林地垒,说明该地曾在地质时期受断层运动影响,地壳断裂抬升形成地垒;图中河流自大分水岭向西流动,该河段为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
流流速快,地表受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地貌;根据材料可知该段古河道河底有大量沉积物,说明其还存在流水沉积作用。【小问2详解】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由于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
低,支流向西流淌汇集,形成雅斯河;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的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雅斯河的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原有水系的被
分割成两个部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