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1.20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8a44451b5480da21dd8b2529b4517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
的发展C.生产工具的进步D.畜牧水平的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
不断进步,C项正确;人工取火的发明、建筑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B项;畜牧水平的提升能一定程度上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2.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
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我国许多地区也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体系。这反映了现代农业()A.着力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C.使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D.注重农产
品质量安全【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而且我国许多地区也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体系,这反映了现代农业发展重视农业
产业化经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系列化发展,而非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发展,而非强调食品供应,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3.互联网可以让我们
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这反映了互联网()的A.改变了人
类社会的发展趋势B.引领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D.开创了国家治理的新领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它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可知互联网作用强大,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和认知,拓展人类视野,C项正确;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表述夸大,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提到互联网对社会生产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对国家治理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4.图1和图2分别为秦汉、隋唐时期京城至南海交通干线示意图。这反映出()A.政府放松对岭南的控制B.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C.漕运成为
主要运输方式D.政治中心的逐渐东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1可知,秦汉时期,交通主要以都城咸阳为中心;依据图2可知,隋唐时期开通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南北。这反映了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即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B项正确;图示
信息无法看出政府放松对岭南的控制,而且秦汉到隋唐时期均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排除C项;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政治中心均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且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政治中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
5.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
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松江棉布”“丝绸业市镇”“景德镇瓷业”,可知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繁荣,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手工业市镇,体现了区域生产的专业化,B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古代集镇的雏形,排除A项;明清时期,小
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按照产品生产的类型划分,市镇的手工业生产具有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B项。6.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出现
的原因是A.受血缘关系显著影响B.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的影响C.布局对称,主次分明D.使用材料和建筑理念的制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各
方面皆低于正房”,可知古代四合院的布置体现了嫡长子继承之下的宗法色彩,以嫡长子为核心的宗族体系居于家族的核心,也体现了儒家的伦理秩序,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四合院各部分的分布具有等级色彩,排除A项;“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说明四合院的分布主次分明,但是对称性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
建筑材料进行说明,主要强调的是建筑分布的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7.元朝通过大运河将江南米粮运往都.城;明太祖时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运河漕运具有明显优势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
河漕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可知,元朝和明成祖以后的都城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需要通过大运河漕运保证都城的物资供应明太祖时都城在今天的南京,因此不需要运河漕运提供物资。这说明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D项正确;材料反映漕
运的发展情况,并没有涉及北方地区局势是否动荡,排除A项;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符合史实,但不能说明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运河漕运和其他运输方式,无法得出运河漕运具有明显优势,排除C项。故选D项。8.波斯帝国时期修筑的道路,把中亚、两河流域、小亚细
亚、叙利亚和埃及串联了起来。汉武帝时期,建立了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古代世界大国修建大通道旨在A.快递传播信息B.加强帝国间的联系C.巩固帝国统治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帝国和汉代均修
建道路,这有利于统治者对统治区域内的管理,巩固统治,C项正确;道路的修建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但不是世界大国修建大道的目的,排除A项;加强帝国间联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不是大国修建道路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9.1969年,北京地铁建成,出行大大方便,于是手表成为人们出行
的重要计时器;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人们乘坐高铁出行更方便,高铁进站只有15分钟,而对购票和乘车的时间观念要求高,于是,手机不仅代替了手表的计时功能,还作为购票的工具,因为手机购票更迅速更节省时间。这表明A.现代工业发展
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B.快捷交通开始把世界联系成为整体C.城市交通线路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D.现代时间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时间观念也在变化,因此现代社会交通便捷的背景下,现代时间观念也是人们生活的
一部分,D项正确;A项中的“打乱”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时间观念而非交通线路的扩展,排除C项。故选D项。10.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闻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
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A.医疗救助机构始创于宋朝B.政府在医疗救助中起主导作用C.政府重视对民众医疗救助D.苏轼的做法得到政府高度认可【答案】C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可以看出政府通过设置相应的机构对民众进行医疗救助,C项正确;“始创”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排除B项;“高度认可”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11.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的的A.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B.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是中医特点C.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D.中国医学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强调屠呦呦通过温习
古代医药典籍,发明了对抗疟疾的药物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说明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医药典籍对当代科研的影响,并非强调中医重视总结经验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对中医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医药典籍对当代科研的影响,D项与材料主旨不
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孙思邈也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两则材料A.更强
调西医的重要性B.都涉及到医学的技术C.强调医生的高尚道德D.说明中西医加强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都强调医生的职业素养,认为医生要具备高尚道德,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西医的比较,排除
A项;材料强调医生的高尚道德,与医学的技术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西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13.“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而且消费性产品也成了家人、
朋友、配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各种宗教节日(如圣诞节)都已经成了购物节。”这一现象反映了()A.自由放任刺激消费增长B.宗教节日的日益商业化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D.过度消费冲击伦理道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购物已
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而且消费性产品也成了家人、朋友、配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产超出了需求,促使消费购物的兴起和繁荣,C项正确;自由放任刺激消费增长,在材料中没有提及自由放任的信息,排除A项;宗教节日的日益商业化,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B项;过
度消费冲击伦理道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是伦敦城市发展大事年表(部分),据如表可推知,英国()时间事件1863年议会颁布《碱业法》,要求抑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1875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设公共卫生局,对供水、排污、贫民窟清理进行监督。1876年“
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开辟新街道,缓解交通拥堵。议会颁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河流污染防治法》。A.市民诉求改变城市面貌B.城市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C.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D.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议会颁布《碱业法》”“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设公共卫生局,对供水
、排污、贫民窟清理进行监督”“议会颁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河流污染防治法》”可知,英国通过多部法令治理环境,说明城市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B项正确;材料只是议会通过的法令,并未提到市民诉求,排除A项;材料强调环境治理缓和社会矛盾,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不符
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环境治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15.“这场瘟疫(黑死病)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
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之一”。据此可知,这次瘟疫()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推动了近代医疗体体系的建立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
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这场瘟疫(黑死病)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体现了黑死病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使人们的信仰发生变化,更关注现实,有利于人文
主义的复兴,A项正确;冲击了但没有摧毁教会的精神独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人们思想的变化,与近代医疗体体系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过于夸大了这次瘟疫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
国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A.农村医疗资源贸乏状况得到缓解B.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C.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建立D.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根据宣传标语“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可知,20世纪60年代后
期,我国通过医疗赤脚医生下乡活动来缓解农村医疗资源贸乏,A项正确;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问题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200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排除C项;赤脚医生深入农村,只是缓解农村医疗资源贸乏,从中无法可知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
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材
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
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
展的市场。——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答案】(1)西方:特征:以宏伟教堂为中心;原因:世俗王权与教权并存,王权受制于教权。东方:特征:皇宫建筑(官府机构)地位最为突出;等级性显著。原因:中央集权,君权神授,皇权至上(2)特点:现代化起步晚;发展不均衡;受西方
影响大;城乡发展脱节。背景:中国近代受西方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近代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解析】【详解】(1)特征:西方,依据材料“在古代西方城市,
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得出以宏伟教堂为中心;从中世纪西欧的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角度分析,得出世俗王(皇)权与教权并存,王(皇)权受制于教权。东方,依据材料“皇宫建筑
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得出皇宫建筑(官府机构)地位最为突出;等级性显著。从中国的专制体制,皇权思想角度分析,得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皇权与神权融合)皇权至上。(2)特点:依据材料“近代中国最早开
始现代化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得出现代化起步晚;受西方影响大;依据材料“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得出发展不均衡;依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愈发
展,农村就愈落后”,得出城乡发展脱节。背景:从外来入侵角度分析,得出中国近代受西方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从中国本身的经济状况角度分析,得出中国近代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从中国的发展环境角度分析,得出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中药的各方面理论也是从无数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是古代朴素哲学,突出表现在人与自然,人机体内部的整体
性和宏观性,因此,中药理论并不从具体微观成分出发。——陈信云《中药学》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医著作在苏联、朝鲜出版,中医专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政要治病、随援外医疗队出国。文革期间,
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刚果等友好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1975年中药针灸医师代表团赴日参加学术年会,自此中医出国不再只是去执行外交任务了。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
扩大并形成规模,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有新的突破;据统计,1992年中药总销售额125.7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的到运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
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协议。——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药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中药学方面的两部重要典籍名称。(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中医外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变化的成因。【答
案】(1)特点:实践性;与古代朴素哲学密切关联。名称:《唐本草》《本草纲目》(2)变化:从为外交服务到为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世界人民的健康需求;从侧重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到全面外传;从单向援外到与外国合作;从培养留学生外传
到多途径主动走出去;成因: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外交的发展,遵循全方位外交,建国国家增多;中医药的功效逐渐为世界人民认可;国家对中医政策的健全与完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
强【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可知,实践性;根据材料“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是古代朴素哲学,突出表现在人与自
然,人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可知,与古代朴素哲学密切关联。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表性典籍有《唐本草》《本草纲目》。(2)变化:根据材料“中医专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政要治病、随援外医疗队出国”
“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运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协议。”可知,从为外交服务到为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世界人民的健康需求;根据材料“文革期间,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刚果等友好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
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运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协议。”可知,从侧重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到全面外传;根据材料“文革期间,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刚果等友好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可知
,从单向援外到与外国合作;根据材料“1975年中药针灸医师代表团赴日参加学术年会,自此中医出国不再只是去执行外交任务了”“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扩大并形成规模,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
有新的突破”可知,从培养留学生外传到多途径主动走出去。成因: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扩大并形成规模,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有新的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
行对外开放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我国外交的发展,遵循全方位外交,建国国家增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药的功效逐渐为世界人民认可;根据材料“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可知,国家对中医政策的健全与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殷商时期的邮驿是我国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周朝时期邮驿制度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建成邮驿网络设施,秦朝时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
—《秦邮律》,汉代时邮驿制度明确统一称“驿”,魏晋南北朝时期《邮驿令》颁行,邮、驿二字并用。隋唐时期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宋朝创设了昼夜兼程的急递铺,元朝时期急递铺变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明朝出现了
商办民用的民信局,清代集历代邮驿之大成,融交通与通信为一体,克服了前代邮驿制的种种弊端。——摘编自苏全有、陈自豪《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材料二1840年以后,随着开放口岸渐趋增加……列强开始私设“客邮”。为挽回“面子”和避免
列强所交信件丢失,清政府决定创办近代邮政。1866年,总理衙门决定将此项任务交付海关办理。到1896年,全国24处设有海关的口岸基本上都开办了海关邮局。大清邮政建立之初,在体例上归海关税务司管理,以海关区域为邮政服务区域
,称为“邮界”。随后,大清邮政相继开办了信函、明信片、贸易契、印刷物、包裹、货样、汇兑、国际包裹等业务。截止1906年,大清邮政已具备近代邮政的基本功能。同年,清政府成立邮传司,隶属邮传部,并于1911年正式从海关手中接管邮政总局。——摘编自岳谦厚、田明《
近代邮政与中国社会之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发展的特点和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晴时期中国邮政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任意三点)起源早,逐渐完善邮
驿体制;通过制定法律保障邮驿的运行;由政府主导,主要满足官方通讯需求;明清时期民间私营邮驿出现,与官方并存。原因:(任意两点)中央政府传达政令与管理地方的需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疆域的不断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2)发展变化:(任意两点)由列强私办到清政
府主动办理;由隶属海关到机构独立;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任意三点)推动了中国近代邮政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信息交流;有利于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殷商时期的邮驿是我国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
驿制度,周朝时期邮驿制度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建成邮驿网络设施”可得,起源早,逐渐完善邮驿体制;根据材料“秦朝时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可得,通过制定法律保障邮驿的运行;根据材料“汉代时邮驿制度明确统一称“
驿”,魏晋南北朝时期《邮驿令》颁行,邮、驿二字并用”可得,由政府主导,主要满足官方通讯需求;根据材料“元朝时期急递铺变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明朝出现了商办民用的民信局,清代集历代邮驿之大成,融交通与通信为一体”可得,明清时期民间私营邮驿出现,与官
方并存。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中国古代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政府传达政令与管理地方的需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疆域的不断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同要需要更完善的邮驿制度。【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1840
年以后,随着开放口岸渐趋增加……列强开始私设客邮”、“清政府决定创办近代邮政”可得,由列强私办到清政府主动办理;根据材料“1866年,总理衙门决定将此项任务交付海关办理”、“到1896年,全国24处设有海关的口岸基本上都
开办了海关邮局”可得,由隶属海关到机构独立;根据材料“随后,大清邮政相继开办了信函、明信片、贸易契、印刷物、包裹、货样、汇兑、国际包裹等业务”可得,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晚晴时期中国邮政不断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邮政的发展;
同时便利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信息交流;有利于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0.阅读材料,究成下列问题。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调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
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并推动着社会的整体变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任一次科技革命,就材料涉及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选取:第
二次科技革命说明:第一层次: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新的动力来源推动了工业发展,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出现更多的工业部门,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第二层次: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使用,电力、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重
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改变了工业结构。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三层次:电气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车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第二次科技革命也改变了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
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界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科选取第二次科技革命进行说明。根据材料信息“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调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
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并推动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层次即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新的动力来源推动了工业发展,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出现更多的工业部门,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第二层次即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
使用,电力、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改变了工业结构。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三层次即电气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电车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第二次科技革命也改变了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界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
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