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化学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045 MB
  • 2025-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9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1.045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889be597a47cf5a77aaf3de3e6655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淮北一中2023-2024学年(上)高二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命题人:黄子超审核人:陈芳芳有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O∶16Mg∶12P∶31S∶32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8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

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B.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铁制品与电源负极相连,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C.在去除锅炉水垢中的4CaSO时,通常先用碳酸钠溶液浸泡,再用酸去除D.用氯气和氢氧化钠制取消毒液,运用了盐类水解的原理2.下列应用

不能用相关原理或知识进行解释的是选项应用相关原理或知识A泡沫灭火器盐类水解B3AgNO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用24KCrO溶液作指示剂Cl−沉淀完全时,有砖红色沉淀生成C草木灰与氯化铵不宜混合施用氯化铵受热易分解D一次性保暖贴(铁粉、水、食盐、活性炭等)原电池原理A

.AB.BC.CD.D3.电化学固氮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氮气的还原合成氨,某课题组提出一种全新的电化学固氮机理——表面氢化机理示意图如下,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表面氢化机理中,第一步是H+的还原反

应B.在表面*H原子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2N与表面*H原子反应生成*22NH中间体C.电化学固氮法较传统工业合成氨法,具有能耗小、环境友好的优点D.若竞争反应(析氢反应)的活化能显著低于固氮反应,则析氢反应的速率要远远低于固氮反应4.实验室

常常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测定草酸晶体(2242HCOHOx)中x的值,下列选项中有关操作及误差分析完全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5g纯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待测液B.用待测液润洗过的锥形瓶,盛放25.00mL待测液,再加入适量稀24HSO,然后按图示进行滴定C.当最后半滴高锰酸

钾溶液滴下,锥形瓶中溶液恰好由浅红色变成无色,且30s内不恢复原色时达到滴定终点D.若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滴定过程中其他操作均正确,则x的值偏小5.液体锌电池是一种电压较高的二次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强、可循环使用等

特点,其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①()()224ZnOH2OHZnOH−−+。②KOH凝胶中允许离子存在、生成或迁移。A.放电过程中,H+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放电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222MnO4H2eMn2HO+−++++C.充电过程中

,阴极的电极反应:()24ZnOH2eZn4OH−−−++D.充电过程中,凝胶中的KOH可再生6.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NO(g)和足量C(s),发生反应()()()2Cs2NOgCOg++()2Ng,平衡状态时NO(

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B.若该反应在1T、2T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1K、2K,则12KKC.在2T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一定有v(正)<v(逆)D.在3T时,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7.根据下列实验操

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将2NO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2242NOgNOg△H<0A.气体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颜色浅()()()22HgIg2HIg+B.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推动注射器活塞C.加压后气体颜色变

深后不再变化()227CrOaq−(橙色)()()224HOl2CrOaq−+(黄色)()2Haq++13.8kJ/molH=+D.与a颜色相比,b溶液颜色变浅不能证明减小生成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c溶液颜色变深能证明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8.为了研究()2MgOH溶于铵盐溶液的原

因,进行如下实验:①向2mL0.21molL−2MgCl溶液中滴加11molL−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将浊液分为2等份。②向一份中逐滴加入41molL−4NHCl溶液,另一份中逐滴加入41molL−3

4CHCOONH溶液(pH≈7),边滴加边测定其中沉淀的量,沉淀的量与铵盐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③将①中的NaOH溶液用氨水替换,重复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MgOH浊液中存在:()()()()22MgOHsMga

q2OHaq+−+B.②中两组实验中均存在反应:()24322MgOH2NHMg2NHHO++++C.溶解()2MgOH的过程中,H+比4NH+贡献更大D.实验③中获得的图像与②不同9.下列选项中所列比值为1∶1的是A.3NaHSO溶液

中()Nac+与()3HSOc−之比B.等质量-OH和OH−所含电子数之比C.相同温度下pH=3的3CHCOOH溶液和pH=3的24HSO溶液中的()Hc+之比D.等物质的量2SO和2O混合反应,达平衡时2SO和2O转化率之比10.将等量的乙酸乙酯分别与等体积的24HS

O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混合,加热,甲、乙同学分别测得酯层体积、乙醇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24HSO3252325CHCOOCHHOCHCOOHCHOH++B.0~1t,乙酸乙酯的水解

速率:碱性>酸性>中性C.0~2t,乙酸乙酯的水解量:碱性=酸性D.2t~3t,酯层体积:酸性<碱性,推测与溶剂极性的变化有关11.4CH和2CO联合重整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主要反应为:①()()()()422CHgCOg2Hg2COg++②()()()()222HgCOgH

OgCOg++其他条件相同时,投料比()()42CH:COnn为1∶1.3,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550~600℃,升温更有利于反应①,反应①先达到平衡B.()()2H:COnn始终低于1.0,与反应

②有关C.加压有利于增大4CH和2CO反应的速率但不利于提高二者的平衡转化率D.若不考虑其他副反应,体系中存在:()()()()()()424224CHCOCO2.34CH2H2HOcccccc++=++1

2.以()()()222424CuHO4ClCuCl4HO+−−++蓝黄△H>0为例,探究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取相同浓度的2CuCl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操作和现象分析A观

察溶液为绿色()224CuHO+和24CuCl−同时存在B升高温度,溶液变为黄绿色平衡正移,24CuCl−的浓度增大C加几滴3AgNO溶液,静置,上层清液为蓝色平衡逆移,24CuCl−的浓度减小D加少量Zn片,静置,上层清液为浅黄绿色

平衡正移,24CuCl−的浓度增大A.AB.BC.CD.D13.25℃时,在25mL0.1mol/L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的3CHCOOH溶液,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的结论中正确

的是()A.B点的横坐标12.5a=B.C点时溶液中有:()()()()3NaCHCOOHOHcccc+−+−C.D点时溶液中有:()()()33CHCOOCHCOOH2Naccc−++=D.曲线上A、B间的任意一点,溶液中都有:()()()()3NaCHCOOOHHc

ccc+−−+14.在温度1T和2T时,分别将0.5mol4CH和1.2mol2NO充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2222CHg2NOgNgCOg2HOg+++,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时间/min0102040501T()4CH/moln0.500.350.

250.100.102T()4CH/moln0.500.300.18a0.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12TTB.1T时0~10min内2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511molLmin−−C.0.

15a=,且该反应0HD.1T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1mol4CH(g)和0.2mol2HO(g),平衡逆向移动15.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国科学家设计了熔盐电池捕获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A.过程①中有碳氧键断裂B.过程②中225CO−在电极a上发生了还原反应C.过程③中的反应可表示为2223COOCO−−+D.熔盐电池的总反应为22COCO+通电16.25℃时,向10mL0.10mol/L2

BaCl溶液中滴加0.10mol/L23NaCO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21gBac+−与23NaCO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9.96sp4BaSO10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b点可以通过升高温度

到达c点B.()8.58sp3BaCO10K−=C.b点溶液中:()()()()233231COHCOHCONa2cccc−−+++=D.若把23NaCO溶液换成等浓度24NaSO溶液,则曲线变为Ⅱ二、非选择题(共

3小题,共52分)17.(16分,每空2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25C,pH=3的3CH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约为11molL−。0.11molL−3CHCOOH溶液加适量的水稀释,下列表达式的数值变大的是(填标号

)。A.()()()33CHCOOCHCOOHOHccc−−B.()()3HCHCOOHcc+C.()()HOHcc+−D.()()OHHcc−+(2)如图烧杯中盛的是海水,铁腐蚀的速率最慢的是(填标号)。A.B.C.D.(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电化学的相关问

题(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①甲装置中负极反应式为。②乙装置中石墨电极上生成的气体为(填化学式)。③丙装置中4CuSO足量,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将电解后的溶液复原,需加入一定量的(填化学式)。18

.(15分,每空3分)某兴趣小组用镀锌铁皮按下列流程制备七水合硫酸锌(42ZnSO7HO)相关信息如下:①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相关pH范围。金属离子pH开始沉淀完全沉淀3Fe+1.52.82Fe+5.58.32Zn+5.48.2②4ZnSO的溶解度(物质在1

00g水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请回答:(1)镀锌铁皮上的油污可用23NaCO溶液去除,理由是。(2)步骤Ⅱ,需加入过量22HO,理由是。(3)步骤Ⅲ,合适的pH范围是。(4)步骤Ⅳ,需要用到下列所有操作:a.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b.在60℃蒸发溶剂;c.冷却至室

温;d.在100℃蒸发溶剂;e.过滤。请给出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操作可重复使用)。(5)步骤Ⅴ,某同学采用不同降温方式进行冷却结晶,测得42ZnSO7HO晶体颗粒大小分布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验结果,为了得到颗粒大小相对均一的较大晶粒,宜选择方式进行冷却结晶。图1A.快速降温B.缓慢降温

C.变速降温19.(21分,每空3分)硫酸有着广泛的用途。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实验室可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少量2SO:()()()()()24422Cus2HSOlCuSOsSOg2HOl+++111.9kJmolH−=−

。判断该反应的自发性并说明理由。(2)我国古籍记载了硫酸的制备方法—“炼石胆(42CuSO5HO)取精华法”。①借助现代仪器分析,该制备过程中42CuSO5HO分解的TG曲线(热重曲线,即受热分解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及DSC曲线(反映体系

热量变化情况,数值已省略)如图所示。700℃左右有两个吸热峰,则此时分解生成的氧化物有、(填化学式)和2SO。②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4242CuSO5HOsCuSOs5HOg+11kJmolHa−=()()()4242CuSOHOsCuSOsHO

gxx+12kJmolHb−=()()()4242CuSOHOsCuSOsHOgyy+13kJmolHc−=则()()()424242CuSO5HOsCuSOHOs2CuSOHOsyx+的△H=1kJ

mol−。(3)接触法制硫酸的关键反应为2SO的催化氧化:()()()2231SOgOgSOg2+98.9kJH=−1mol−①为寻求固定投料比下不同反应阶段的最佳生产温度,绘制不同转化率()下反应速率(数值已略去)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

,反应速率越大B.0.88=的曲线代表平衡转化率C.越大,反应速率最大值对应温度越低D.可根据不同下的最大速率,选择最佳生产温度②固定投料比,在压强分别为0.5MPa、2.5MPa和5.0MPa下,得到2S

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在5.0MPa、550℃时,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③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可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来表示平衡常数pK。设2O的平衡分压为p,2SO的平衡转化率为e,则上述催化氧

化反应()()221SOgOg2+()3SOg的pK=(用含p和e的代数式表示)。化学答案1.【答案】C【解析】A.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净水剂,故A错误;B.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铁制品与电源负极相连,做阴极,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

错误;C.在去除锅炉水垢中的4CaSO时,通常先用碳酸钠溶液浸泡,再用酸去除,故C正确;D.用氯气和氢氧化钠制取消毒液,是利用了氯气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歧化反应,与盐类水解的原理无关,故D错误;故选C。2.【答案】C【解析】A.泡沫灭火器是利用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混合后发生双水解的原理,故A

错误;B.Cl−沉淀完全时,有砖红色沉淀24AgCrO生成,故滴定溶液中的Cl−,能采用24KCrO溶液作指示剂,故B错误;C.草木灰与氯化铵不宜混合施用,是因为两者混合后相互促进水解,降低氮的利用率,故C正确;D.铁和

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在自然条件下反应很慢,形成原电池反应则会变得很快,放出大量的热,故D错误;故选C。3.【答案】D【解析】A.在表面氢化机理中,第一步是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2N与表面∗H原子

反应生成∗22NH中间体,质量守恒,故B正确;C.传统工业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下实现,电化学固氮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具有能耗小、环境友好的优点,故C正确;D.反应的能垒越高,反应速率越小,若竞争反应(析氢反应)的势垒显著低于固氮反应,则决定了析氢

反应的速率要快,活化能表示势垒的高度,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越小则速率越快,故D错误;答案选D。4.D【详解】A.托盘天平无法精确到0.001g,选项A错误;B.锥形瓶不需要润洗,高锰酸钾溶液需用酸式滴定管盛装,选项B错误;C.滴定终

点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由无色变为浅红色,选项C错误;D.若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滴定过程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读数偏大,测得草酸的量偏大,则x的值偏小,选项D正确;答案选D。5.B【分析】放电过程中,Z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4Zn2e4OHZnOH

−−−−+,2MnO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22MnO4H2eMn2HO+−++++,充电时的阴极反应式为:()24ZnOH2eZn4OH−−−++,阳极反应式为:222Mn2HO2eMnO4H+−++−+

。【详解】A.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H+由负极向正极迁移,A项正确;B.放电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4Zn2e4OHZnOH−−−−+,B项错误;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24Zn

OH2eZn4OH−−−++,C项正确;D.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24ZnOH2eZn4OH−−−++,氢氧根与钾离子组成氢氧化钾,D项正确;答案选B。6.【答案】D【解析】A.由图像可知,12TT,升

高温度()NOc平增大,平衡左移(吸热方向),所以△H<0,且12KK,A错误;B.由图像可知,12TT,升高温度()NOc平增大,平衡左移(吸热方向),所以△H<0,且12KK,B错误;C.2T时由D→B点需降低()NOc平,即平衡向右移动,所以D点对应体系中,v(正)>v(逆),C错

误;D.由于反应物C为固体,故容积不变时,反应后气体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当密度不再变化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故选D。7.D【详解】A.由()()2242NOgNOg△H<0,可知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2NOc增大,则气体在热水中颜色深,故A错误;

B.()()()22gggHI2HI+中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加压后体积减小,浓度增大,颜色变深,平衡不发生移动,故B错误;C.推动注射器活塞,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变深,增大压强,平衡()()2242NOgNOg正向移

动,气体颜色又变浅,但比原平衡深,故C错误;D.b中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浓度都减小,b溶液颜色变浅不能证明说明平衡正向移动;c中加入浓硫酸,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颜色变深能证明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答案选D。8.C【详解】A.()2MgOH浊液中,()2Mg

OH为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则浊液中存在:()()()()22MgOHsMgaq2OHaq+−+,选项A正确;B.根据图像,加入4NHCl或34CHCOONH,()2MgOH质量减少,说明()2MgOH溶于铵盐溶液,发生反应

:()24322MgOH2NHMg2NHHO++++,选项B正确;C.4NHCl溶液为酸性溶液,4NH+发生水解产生H+,相当于发生酸碱反应,则H+可能参与了4NHCl溶液溶解()2MgOH的过程,溶解()2M

gOH的过程中,4NH+比H+贡献更大,选项C不正确;D.③中将①中的NaOH溶液用氨水替换,重复上述实验,NaOH是强碱,抑制()2MgOH的溶解,所得的图像与②不相同,选项D正确;答案选C。9.【答案】C【解析】A.3HSO−既

要电离又要水解,所以()Nac+与()3HSOc−之比大于1∶1,故A错误;B.-OH是9电子微粒,OH−是10电子微粒,等质量-OH和OH−所含电子数之比应该为9∶10,故B错误;C.根据()pHlgHc+=−可知,pH相同则()Hc+相同,故C正确;D.2SO和2O

混合发生的反应为2232SOO2SO+,等物质的量投料,但变化量之比为2∶1,所以转化率之比为:2∶1,故D错误;故选C。10.C【详解】A.乙酸乙酯在稀硫酸作催化剂条件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故A正确;B.由图可知,在0~1t时间内,酯层减少的

体积:碱性>酸性>中性,可知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碱性>酸性>中性,故B正确;C.硫酸条件下一段时间后酯层减少速度加快,并不是水解速率提高导致,而是因为随溶剂中乙醇的增大,导致乙酸乙酯溶解量增加,因此0~2t乙酸乙酯的水解量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并不相等,故C

错误;D.2t~3t,酯层体积:酸性<碱性,主要原因是溶液中乙醇含量增大,溶剂极性变化,导致乙酸乙酯的溶解量增加,故D正确;故选:C。11.A【详解】A.这两个反应同时发生,反应②会破坏反应①的平衡,所以两个反应应该同时达到平衡,A

项错误;B.若反应②不存在,则()()2H:COnn始终为1.0,所以()()2H:COnn低于1.0与反应②有关,B项正确;C.加压可以提升反应速率,但是反应①中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大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因此加压会导致反应①的平衡左移,转化率

降低,C项正确;D.设初始()4CHmolnx=,则有初始()2CO1.3molnx=,再设反应①有ymol4CH转化成了2H和CO,反应②有zmol2H转化成了2HO,最终整个体系体积为VL,则该系统中有()()4CHmolnxy=−,()(

)2CO1.3molnxyz=−−,()()2H2molnyz=−,()()CO2molnyz=+,()2HOmolnz=,()()()4221.39.24CHCOCO4VVxyyzxyzxccc−+++−−++==,()()()()()42242229.22.3

4CH2H2HO2.3VVxyyzzxccc−+−+++==,所以不考虑其他副反应,体系中存在()()()()()()424224CHCOCO2.34CH2H2HOcccccc++=++

,D项正确。答案选A。12.D【详解】A.由()()()222424CuHO4ClCuCl4HO+−−++蓝黄△H>0可知,()224CuHO+呈现蓝色,24CuCl−呈现黄色,由光学知识可得黄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所以溶液

为绿色,是因为()224CuHO+和24CuCl−同时存在,故A正确;B.由()()()222424CuHO4ClCuCl4HO+−−++蓝黄△H>0可知,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24CuCl−的浓度增大,溶液变为黄绿色,故B正确;C.

由()()()222424CuHO4ClCuCl4HO+−−++蓝黄△H>0可知,加几滴3AgNO溶液,Cl−与Ag+反应,即AgClAgCl+−+,Cl−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4CuCl−的

浓度减小,()224CuHO+浓度增大,上层清液为蓝色,故C正确;D.在2CuCl溶液中加入少量Zn片,会发生Zn置换出Cu,即22CuZnZnCu++++,2Cu+浓度减小,则()224CuHO+、24CuCl−

浓度均减小,上层清液为浅黄绿色,故D错误;答案为D。13.C【详解】A.醋酸是弱酸,当氢氧化钠和醋酸恰好反应时,消耗醋酸的体积是12.5ml,此时由于醋酸钠的水解溶液显碱性,即pH大于7。B点的pH=7,说明醋酸溶液的体积应大于12.5ml,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

()()()()3CHCOOOHHNacccc−−+++=+,错误;C.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醋酸钠和醋酸的混合液,且二者的浓度相同,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选项C正确。D.若加入的醋酸很少时,会有()()()()3N

aOHCHCOOHcccc+−−+,错误;答案是C。14.D【详解】A.从表中数据可知,2T时的反应速率大于1T时的反应速率,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21TT,A正确;B.1T时0-10min内4CH物质

的量变化量为0.15mol,则2NO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3mol,则0-10min内2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3mol0.015molLmin2L10min−−=,B正确;C.2T时反应速率大于1T,达到平衡的时间也应该小于1T

,40min时1T已达到平衡状态,则2T在40min时也应该达到了平衡状态,a=0.15,21TT,但是2T时甲烷剩余的量大于1T,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正确;D.1T温度下平衡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3.2,1T达到平衡后,再充入0.1mol4CH和0.

2mol2HO,此时甲烷浓度变为0.1mol/L,2HO浓度变为0.5mol/L,此时c2.53.2Q=,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故答案选D。15.B【详解】A.过程①的离子反应为:222252COOCO−−+,其中2CO的结构式为O=C=O,对比2CO和225CO−的结

构式可知,该过程有碳氧键断裂,故A正确;B.过程②中,a极的电极反应为225222CO4e4COO−−−+,该电极反应为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根据题中信息,可以推出过程③中的反应可表示为2223COO

CO−−+,故C正确;D.电极a的总电极反应为222O4eO−−−,电极b的总电极反应为22CO4eC2O−++,熔盐电池的总反应为22COCO+通电,故D正确;答案为B。16.B【解析】解:A.升高温度时3BaCO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2Bac+,(

)2lgBac+减小,则溶液b点不能通过升高温度到达c点,故A错误;B.b点时2BaCl和23NaCO恰好完全反应,()()224.33BaCO10mol/Lcc+−−==,()()2sp3BaCOBaKc+=()28.583CO10c−−=,故B正确;C

.b点时2BaCl和23NaCO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存在3BaCO溶解平衡,则溶液中()23COcc−+()()()()23231HCOHCOBaNa2ccc−+++=,故C错误;D.()()sp4sp3BaSOBaCOKK,把23NaCO溶液换成等浓度24N

aSO溶液时消耗10mL24NaSO溶液达到终点,此时饱和4BaSO溶液中()()()224.984sp4BaSOBaSO10mol/LccK+−−===,()21gBa4.3c+−,即把23NaCO溶液换成等浓度24NaS

O溶液时曲线在3BaCO曲线上方,变为曲线Ⅰ,故D错误;故选:B。17.每空2分【答案】(1)111.010−BD(2)B(3)2432CH10OH8eCO7HO−−−+−+2Cl变小422242CuSO2HO2CuO2HSO+++通电CuO或3CuCO【解析】(1

)水电离出的H+浓度约为11111.010molL−−;A.为hK或等于aw/KK;B.稀释后平衡正向移动,比值变大。或根据()()()3a3HCHCOOCHCOOHccKc+−=,()3CHCOOc−减小,所以比值变大;C.为水的离子积常数;D.溶液酸性减弱,所以比值变大。

故选BD。故答案为:111.010−;BD。(2)A中铁发生的是化学腐蚀;B中铁电极做原电池的正极,被保护,腐蚀比较慢;C中铁电极做电解池的阳极,电流加快了铁的腐蚀;D中铁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也加快了腐蚀。所以铁腐蚀速率由快到慢

的顺序是:C>D>A>B,故答案为:B。(3)①由图可知甲池是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甲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2432CH10OH8eCO7HO−−−+−+;②乙装置为电解池,其中铁电极和原电池的负极相连,为阴极,则石墨电极为阳极

,氯离子放电生成的气体为2Cl;③丙装置为电解池,两个电极都是石墨惰性电极,即电解4CuSO溶液,反应为:422242CuSO2HO2CuO2HSO+++通电,反应过程中有硫酸生成,则溶液的pH变小,若要将电解后的溶液复原,需加入

一定量的CuO或3CuCO。故答案为:2432CH10OH8eCO7HO−−−+−+;2Cl;变小;4222CuSO2HO2CuO2+++通电24HSO;CuO或3CuCO。18.每空3分23NaCO水解,溶液呈碱性,促使油脂水解;使2Fe+尽可能转化为3

Fe+,22HO易分解(3Fe+催化加速分解)2.8~5.4dabaceC【详解】(1)①、碳酸钠水解星碱性,能够使油污水解,达到除去表面油污的效果;②、锌层、铁层及稀硫酸会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快,当锌层完全溶解后,原电池结

构消失,反应速率下降,产生气泡的速率减缓;(2)使2Fe+转化为3Fe+便于形成沉淀分离,又由于3Fe+会促进22HO的分解,所以要加入过量的22HO;答案为使2Fe+尽可能转化为3Fe+,22HO易分解(3Fe+催化加速分解);(3)要使两种离子分离,则要使3Fe+

完全沉淀而又不使2Zn+沉淀,则最佳pH为2.8≤pH<5.4;(4)要从溶液中得到粗产品,首先加热蒸发,直到出现晶膜,达到饱和状态并除去部分溶剂;由图可知在60℃时产品的溶解度最大,故接着在60℃下蒸发溶剂,并出现晶膜,达到饱和状态,接着冷却

至室温,使产品析出,最后过滤,使固液分离,得到粗产品;故操作的正确顺序为dabace;(5)结合图象可知在变速降温的情况下得到的颗粒较大,答案选C;18.【答案】(除标注外,每空3分)(1)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因为△H<0,△S>0(2)C

uO3SO()2acb+−(3)CD0.975()12e1ep−【解析】(1)()()()()()24422Cus2HSOlCuSOsSOg2HOl+++111.9kJmolH−=−,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多

,△S>0;△H<0、△S>0,所以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下都能自发进行。(2)①根据图示的热重曲线所示,在700℃左右会出现两个吸热峰,说明此时4CuSO发生热分解反应,从TG图像可以看出,质量减少量为原4CuSO质量的一半,说明有固体CuO剩余,还有其他气体产出,此时气体产物为2SO、3SO、2O

,可能出现的化学方程式为4232700C3CuSO3CuO2SOSOO+++,结合反应中产物的固体产物质量和气体产物质量可以确定,该反应的产物为CuO、2SO、3SO、2O,故答案为:CuO;3SO。②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a.()()()4242CuSO5HOsCuSOs5HOg+11kJmolHa−=b.()()()4242CuSOHOsCuSOsHOgxx+12kJmolHb−=c.()()()4242CuSOHOsCuSOsH

Ogyy+13kJmolHc−=根据盖斯定律,方程式2acb+−可得()()()424242CuSO5HOsCuSOHOs2CuSOHOsyx+的()12kJmolHacb−=+−;(3)①A

.根据图示,温度过高,催化剂失活,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B.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相同温度下转化率还有高于0.88的,说明0.88=的曲线不能代表平衡转化率,B错误;C.根据图示,转化率越大,反应速率最大值对应温度越低,C正确;D.可根据不同α下的最大速率,选择最合适的生

产温度,D正确;故选CD。②该反应正向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向移动,2SO的平衡转化率(α)增大,25.0MPa2.5MPap=,故15.0MPap=。故5.0MPa、550℃时,0.975=。③利用分压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反应的平衡

常数()()()()()()()()()()33p11222222SOSOSOSOOOnpnpKnppppn===总总总总()()()31222SOSOOnnp;设2SO初始量为mmol,则平衡时()()2eeSO1nmmm=−=−,()3eSOnm=,

()()()eep1122e2e1O1mKmpp==−−。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