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含答案.docx,共(9)页,509.58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9ada5abdd072f6f319a73496f056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陶兴宇审题人:康芹校对人:李秋蓉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英王乔治三世自1760年继位以来,就利用王室恩惠与官职授予权,不断扩大个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他通过“国王之友”内阁逐步
建立起个人专制统治,在1770年诺斯任首相期间达到顶峰,由此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发展走势。这反映当时英国A.责任内阁制度亟待完善B.国王与内阁之间斗争激烈C.议会主权原则遭到破坏D.内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2
.某同学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这一专题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是①内阁成为议会中的“第三院”,体现了19世纪末期的政治发展趋向②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③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④美国最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终身任职A.①B.②C.③D.④3.18世纪,英国宪政不仅使掌握土地财富的阶层取得了在议会和内阁中的支配地位,而且将代表权授予乡村中拥有固定地租收入的自耕农和开放选区的市镇居民,并给予所有国民以出版自由和集会自由。这种宪政A.保证了各阶层享有政治权利B.极大削弱了贵族与地主势力C.有利于促
进英国王权的强化D.使英国政治民主化得以完成4.有学者评论说,英国革命创造的法律制度,虽已初步搭好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大体框架,但是这个框架的严重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它太缺乏对“平等”价值的关怀。评论者的主要依据应是A.国王仍掌握着行政实权B.分权制衡机制仍不完备C.参政权受财产资格限制D.议会的立
法权有名无实5.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与英国、法国均不同,美国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A.代
议制是民主实现的唯一形式B.民主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C.美国的民主形式优于其他国家D.总统制共和政体是民主主流6.“光荣革命”后,针对高级官员的不法行为,英国逐步形成了由下院提出弹劾案、上院审判弹劾案的弹劾制度。1864年起,英国议会废弃这种监督方式,代之以下院
发起的对内阁的不信任投票程序,其目的是促使内阁辞职。这种监督机制的转变表明英国A.君主立宪制仍未最终确立B.民主运行机制有所完善C.政治传统得到了部分恢复D.政府完全听命于下议院7.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多数原则"不仅要求首相和内阁从议会多数党中产生,而且执政党必须依靠它在
议会下院中的优势力量去行使权力。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出当时英国政治的特点是A.国王“统而不治”B.三权分立C.典型的两党制D.议会至上8.下图是1754年美国创作的的一个旗帜∶图中文字为,加入我们,或者灭亡(Join,ordie)旗帜,画面中蛇的身体被分为八段,意指
八个殖民地,也在向人们宣扬一个联合体的概念。这说明A.民众对殖民政策的强烈不满B.动员民众确立共同体观念C.美国独立意识成为普遍共识D.邦联体制成为南北州共识9.西方代议制民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代议制民主的本质是不信赖民众而实行的精英政治,因此
代议制民主容易被政客党派和金钱所操纵,且代议制民主为了追求妥协和反对暴政而导致效率低下。材料说明A.应当客观地认识代议制民主的作用B.代议制民主突破了直接民主的局限C.代议制民主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D.西方代议制民主已经走向穷途末路10.
美国宪法规定,在行政部门设立“单一行政官”制度,目的是为了确保法律得到有力的执行并对管理不善问责,确保所有内阁部门和机构统一按照总统的意愿执行法律,以消除执法和监管政策上的冲突。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破
坏了宪法中权力制衡的原则B.增强了总统对行政部门的控制C.协调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D.消除了执法和监管部门的分歧11.在联邦政府中,1787年宪法赋予每一个部门用以制约其他两个部门的权力:就国会而言,两院以
三分之二的多数就能推翻总统对国会议案的否决……对总统来说,他可以批准或否决国会立法,任命最高法官;而最高法院则有权裁定国会立法、总统及其他行政官员是否违宪。这些规定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旨在保障美国的宪政民主C.使国会处于美国立法的核心D.提高了各部门
的行政效率1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邦成员仍保留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力;皇帝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巴伐利亚军队只在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此外,各邦还保留教育、宗
教、部分司法等自治权利。这反映德国A.统一中孕育分裂主义倾向B.保留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C.国家体制的联邦主义特征D.拥有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13.1871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
75年宪法”获得通过。“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14.德国在
1871年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专制主义的传统,加强了普鲁士王朝和容克在德国的统治;又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将德国带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这表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为德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德国社会
的长治久安C.顺应了德国发展的现实需要D.推动了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15.1893年,当威廉二世在高级军官会议上威胁要将议会中新军事法案的反对者击得粉碎时,在议会中只引起了不公开的、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进入20世纪后,皇帝的一些行为却引发了民众大规模的“反对个人政府”的运动。这一变化反映
出A.德皇的专制权力受到限制B.德国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C.德国的军国主义遭到冲击D.议会对王权的限制日益强化16.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保障统治阶级政治特权的前提下,迎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增加了一些“现代”色彩。符合德意志史实且能够
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联邦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C.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D.皇帝基本“统而不治”17.下表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特征,据此可知,该法律文件应是A.英国《权利法案》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美国《1
787宪法》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下图为油画《皇帝宣言》,是德国画家冯·韦内尔于1885年创作的。这幅油画对当时德国民众的影响应当是A.推广了现代主义艺术B.强化了专制体制C.激起了敌视法国情绪D.助
推了军国思想19.1932年,英国联合执政的保守党、自由党在关税问题上产生分歧,在内阁委员会提出一份总体关税报告之后,四名与首相持异议的内阁成员就递交了辞呈。内阁成员的这一做法A.直接导致两党联合执政破裂B.迫使首
相和其他阁员必须辞职C.符合内阁集体责任制的原则D.表明政党斗争决定了阁员命运20.1824年,欧文在美国买下1214公顷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这一举
动A.为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行案例B.是成熟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的一次成功实践C.是解决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21.巴黎公社革命刚刚取得胜利
时,公社领导人对人民群众说,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恪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我们的主人,你们的自由是你们自己争取的。这一主张表明巴黎公社A.呈现出人民掌权的发展趋势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革命指导C
.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普遍支持D.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产物2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
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A.恩格斯坚持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B.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进步而发展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赞同23.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共产党宣
言》发表170年,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B.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进入一个
新的阶段C.指导巴黎公社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现实D.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24.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25.1917年,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
,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26.苏联史学家在十
月革命40周年纪念时出版了《伟大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具有如此普遍的全世界范围的国际意义。书中思想A.客观地评价了十月革命B.重点强调了十月革命的世界
意义C.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D.不切实际地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27.二战后,民意测验成为分析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下述民意测验结果表明1949年12月既然苏联拥有核武器,你认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性很大:45%;可
能性很小:28%;没有影响:17%;不知道:10%。1950年根据你对苏联的了解,你认为苏联是在试图建立世界霸权:70%;保护自已:11月建立世界霸权,还是在保护自己免受另一场战争的威胁?18%;不知道:12%。1951
年12月如果美苏卷入一场全面的战争,你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对俄使用核武器吗?首先使用:66%;遭到核打击后使用:19%;不知道:15%。A.核战阴影影响民众心理B.民众心理影响政府决策C.美国政府鼓吹先发制人D.美苏陷入军备竞赛
怪圈28.1949—1952年,美国经济援助总额的3/4以上流向欧洲,1953—1957年间3/4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到1961年美国援助的90%以上提供给了第三世界。美国不断改变对外援助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适应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展示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D.强化
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29.据下表,可知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成为第一个访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1961年苏联授意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苏联最终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导弹1963年美苏建立领导人间的直接通讯联系及“热线”沟通机制1972年尼克松
访问苏联,美苏签订限制战略武器的相关协定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家强烈反对A.冷战局面呈现不断强化趋势B.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C.美苏双方始终加强相互对话D.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30.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
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A.冷战态势尚未真正形成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D.德国尚未开
始分裂31.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
种新结构,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3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
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
判断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33.下面部分章节目录出自于《剑桥冷战史》据此可知,该书A.将冷战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考察B.忽视了美苏在冷战中的主导作用C.认为冷战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D.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更加接近事实34.二战之后国际组织如
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下表为成为某国际组织的成员国需具备的条件,该组织为①奉行以和平共处和独立自主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A.经济互助委员会B.不结盟运动C.亚非会议D.独立国家联合体35.1971
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格局在当时已经形成B.两极格局在当时已发生严重动招C.两极格局下孕育
着多极化的趋势D.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彻底分化36.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时殷弘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余伟民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徐蓝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A.美苏冷战开始于
十月革命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C.美苏对峙是冷战的主要表现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37.美国建国之父们为使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需要解决好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国家和国民的关系,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中央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这三个关系的解决原则依次是A.
人民主权、联邦制、分权制衡B.精英民主、联邦制、分权制衡C.人民主权、共和制、三权分立D.社会契约、共和制、三权分立38.1877年,时任法国总统麦克马洪在逼迫共和派内阁下台之后,任命布罗伊再度组成君主
派内阁。面对君主派的反扑,控制众议院的共和派议员以惊人的一致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根据当时的宪法,麦克马洪接下来可以A.直接任命内阁B.直接修改法律C.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D.经最高法院同意解散议会39.下表近代英、法、德三国政治民主化的基异国家
道路特点英国渐进改革政局相对稳定;人民高度责任感;统治者明智让步法国人民革命政局大起大落;人民力量与统治者长期僵持德国民族主义外力推进;旧势力顽固;权威崇拜上表反映出A.英国民主道路最具代表性B.暴力革命优于渐近改良B.民族主
义道路始终行不通D.国情决定民主道路选择40.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明确提出建立标准化的公共教育体系,在学校各个年级教授标准的历史教材,以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与美德教育学生。这一做法旨在A.重新塑造法兰西民族历史B.培养国民爱国主义情感C.
建立法国的公共教育体系D.消除教会在学校的影响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形式上的、礼节性的、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
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体制,仍被保留下来。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6分)▲材料二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
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便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
1787年9月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及其成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代议制确立的
异同点。(10分)▲42.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二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
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
951年)(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
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20世纪世界史》材料四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
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日本史》(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1-20:ABBCBBDBABBCCCBCB
DCC21-40:ABCCCDADDCCCABCBACDB41(1)资产阶级掌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封建贵族日渐衰落。(6分)(2)特点:具有紧迫性;由修订旧法律引起讨论;斗争激烈。成因:《邦联条例》引发统治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主要领导人的认识。(8分)(3)同:历经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迎合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创了新型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异:英国保留了中世纪的某些政治体制;美国经历由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转变。(10分)42.(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于美国)。(2分)原
因:①日本战败;②美国遏制苏联、中国;③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④冷战。(6分)(任答3点即可)(2)变化:①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②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4分)原因: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②美国实力相对削弱。(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