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144.29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8249cad3fa09b5c0a7f1853d9a9a7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一)历史试题2024.10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时,“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论政宽猛,否定了“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下面政治主张中,与子产的观点相吻合的是A.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否定秘密法,通过将刑书铸在鼎器上,强调法治的作用,可知其属于法家思想,与“一断于法”思想一致,A项正确;荀子的唯
物论思想“天行有常”强调自然规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属于孔子的儒家思想,“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属于墨家思想,BCD三项不符合题意。2.西汉初,刘邦“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
众为普”者置以为三老,县乡三老并不是县廷属吏,没有禄秩,只是享受免服徭役的优待,与县令、丞、尉共同教化百姓。汉初三老的设置旨在()A.扩大统治基础B.加强基层治理C.推动儒学普及D.实现地方自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在地方选择德高望重的老者作为“三老”,配合地方官教化基层百姓,可见汉初三老的设置旨在加强基层治理,B项正确;“扩大统
治基础”主要指的是吸纳更多的社会阶层力量支持、认同政权,设置三老主要目的是加强国家治理,排除A项;三老的主要职责是教化百姓而非传播儒学,排除C项;汉代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地方自治”的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政权颁布部分律令内容,这体现出当时政权律令内容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的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A.北方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完成B.儒家思想作主流思想开始融入法典C.凸显出严刑峻法治国理念盛行D.法律、礼教并用成
为重要统治手段【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可知西晋、北魏时期不孝也成为执法的依据,故选D项;北方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完成说法太绝对片面,排除A项;儒法开始结合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排除B项;材
料推崇孝道说明法律制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敦煌出土的唐代历书既采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又在一些日期的上方标注代表星期天的“蜜”字,这是中国历书首次出现“星期”概念。研究者认为,敦煌历书中表示星期中各天名称的汉字,都是粟特(中亚古国
,首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语的音译。以上材料说明唐代敦煌地区()A.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B.以南、北面官分别管理汉人和游牧民族C.开始学习中原生产技术D.位于丝绸之路,出现中外生活习俗交融【答案】D【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敦煌出土的唐代历书既采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又在一些日期的上方标注代表星期天……”,可以看出敦煌地区出现了中外文化交融的状况,D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所属机构,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朝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
开始”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自古以来,我国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国家保持着密切联系,各朝代都有管理边疆民族和域外宾客的机构。如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大鸿胪②礼部③理藩院B.①大鸿胪
②理藩院③礼部C.①鸿胪寺②宣政院③礼部D.①鸿胪寺②大鸿胪③宣政院【答案】A为【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朝设大鸿胪
管理民族事务,明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四夷馆,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A项正确;理藩院设置于清朝,排除B项;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与材料时间无
关,排除C项;宣政院设置于元朝,与材料时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6.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湘军统师曾国藩出任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要职两江总督,此后数十年间,两江总督基本都被湘军势力把持。直到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才设法让两江地区脱离
湘军势力。据此可知,清末新政()A.使半殖民地程度加深B.缓和了社会矛盾C.试图挽救统治危机D.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
主要结论是:湘军势力把持两江地区,对中央集权不利,不再任命湘军统帅为两江总督,体规了清朝试图强化中央集权,挽救统治危机,C项正确;清政府试图加强中央集权与半殖民地程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清政府虽然试图强化中央集权,但并不代表强化了中央集权,也不一定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BD项。故选C项。7.1
932年,第一次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产生的《文化工作决议案》指出:“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要做关于战争所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等运动”。这一决议的付诸实践A.增强了群
众民族战争的觉悟B.有效组织和动员了基层群众C.推动体育精神在苏区的传播D.壮大了推翻国民政府的实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建设中,通过开展体育运动的方式组织和动员群众
。材料中对体育运动的各种规定,表面上看起来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但是其本质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组织和动员群众的一种方式,对于当时中国的农村百姓而言,渗透着西方体育规则的体育运动无疑是一次现代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的组织观念,现代的规则意识,现代的集体精神
,通过具体的体育运动贯彻下,这就成为一种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方式,故B项正确;A项错在“民族战的争”,当时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斗争,而不是民族革命战争;材料不涉及体育精神,排除C项;D项错在当时的中共实力仍不够强大,不足以形成
推翻国民政府的绝对实力。故选B项。8.如表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若干政策、命令》。这些措施()时间政策1938年11月边区行政委员会发出《征收救国公粮暂行条例》和《边区军用粮票使用办法》两个通告,号召边区
各级政府及群众团体,为征集16万石救国公粮,保证军粮,坚持持久战而斗争。1939年1月恢复征收田房契税。1939年2月发布禁粮出境通令。A.延续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基本政策B.增强了民众生产积极性C.适应了
抗战相持阶段的斗争需要D.禁绝了边区与外部的贸易往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38年10月
,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材料中“保证军粮坚持持久战”“禁粮出境”等政策有利于解决抗日根据地的军粮供应问题,为持久抗战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C项正确;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政策变化较为明显,排除A项;材料所述政策的立足点更多考虑战时需要,不可能直接增强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这些措施是为了解决抗日
根据地的军粮供应问题,并不是禁绝边区与外部的贸易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9.新中国成立之初,革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娼妓、鸦片、赌博等社会恶习。采取措施树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平等互助、艰苦创业的社会新风尚。这些措施()A.发展了
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C.营造了建设新中国的良好氛围D.彻底废除了封建残余思想流毒【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采取措施树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平等互助、艰苦创业的社会新风尚”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采取措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有助于为当时的新中国建设营造良好氛围,C项正确;材料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与
文化事业关系不大,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排除B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0.“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借鉴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经验,而且也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与此同时,
"五四宪法”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并且结合当时过渡时期的特殊国情,吸收外国经验,以世界性的眼光确立了中国式的风格。据此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开启了社会主义
民主制宪先河C.彰显了制宪主体的广泛性特征D.坚持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体现的是国际化,材料“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体现的是民族性,因
此整个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统一,D项正确;原则性、灵活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宪法的意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宪法制定的主体,排除C项。故选D项。11.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除了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之外,也读古典罗马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
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此举()A.旨在推动世俗教育发展B.注重弘扬古希腊理性精神C.间接推动近代思想解放D.表明了教权高于世俗王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2世纪(欧洲)。据本题
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除了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之外,还学习古典罗马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等知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之后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教会学校,
并不是世俗教育,排除A项;仅从学习内容上,无法得出注重弘扬古希腊理性精神,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世俗王权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10~14世纪,法国处于加佩王朝统治时期。随着城市兴起和发展,国王谋求与市民合作;利用联姻、结盟等方式,不断兼并和扩张领地;规定国
王法庭是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国王货币为全国流通的合法货币。这些举措()A.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B.消除了封建贵族的势力C.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D.为王权的强化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城市兴起和发展,国王谋求与市民合作;利用联
姻、结盟等方式,不断兼并和扩张领地;规定国王法庭是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国王货币为全国流通的合法货币。”可知,随着城市兴起和发展,国王通过联姻、结盟、国王货币等一系列的方式凸显和强化王权,说明这些措施为王
权的强化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王权对教权的依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消除了封建贵族的势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将美国政治体制称为“否决政治”,总统和国会之间经常出现相互否决的现象,甚至由于国会与总统分庭抗礼而
造成的“府会相争”,常使联邦政府面临“关门”危机。这意在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A.有效地维护了人民民主B.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削弱了总统的行政权力D.强化了国会的立法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的“否决政治”常使行政和立法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否决政治”维护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排除A项;“否决政治”是总统和国会依据自身的权力进行否决,限制了总统的行政权力,不是削弱,排除C项;材料
没有涉及国会的立法权力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14.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对文官选拔进行改革,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专业选拔成为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场改革()A.不利于
政府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B.导致政府部门庞杂机构臃肿C.奠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D.促进了英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英
国。据材料“英国政府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样有利于提高文官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促进英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对文官的专业性考核”不会阻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排除A项;文官改革不会导致政府部门庞杂机构臃肿,排除B项;奠定西方文官制度基本框架的不是这场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15.“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致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
正和无罪推定。这说明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是A.突出法官作用B.以成文法为主C.强调法律至上D.以判例法为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是议会制定法律,依法行使行政权、司法权,体现了法律至上,C项正确;突出法官作用和以判例法为主的是英美法
系特征,排除AD项;以成文法为主是大陆法系的特征,排除B项。故选C项。【点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设置了由塞、障、亭、燧组成的完善的了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在西北边疆地区、北疆地区以及东部边疆地区进行了规范的屯田活
动。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以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对边疆民族采取和亲政策,通过册封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建立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以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摘
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源起于春秋时期的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行政区划进行治理,后世历代王朝大都沿袭这种治理方式。县一直是我国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稳定存在至今。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唐宋多称“州”,明清多称“府”。由于郡(州、府
)数量太大,不便于朝廷管理,故而在郡(州、府)之上还设置有更高一级的政区,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是“州”,唐代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摘编自网上资源(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治理发展的趋势。【答案】(1)治理方式灵活
多样,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施羁縻政策,以笼络安抚为主;建立了完善的边疆管理和防御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和开发。(2)具有历史延续性,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地方行政层级不断增多,行政管理不断细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县作为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
一直稳定存在;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规范屯田活动”、“设置行中书省,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可分析出治理方式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材料“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以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对边疆民族采取和
亲政策,通过册封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可分析出实施羁縻政策,以笼络安抚为主;根据材料“由塞、障、亭、燧组成的完善的了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建立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
站制度以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可分析出建立了完善的边疆管理和防御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和开发。【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后世历代王朝大都沿袭这种治理方式”可分析出具有历史延续性,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根据材料“在郡(州、府)之上
还设置有更高一级的政区”可分析出地方行政层级不断增多,行政管理不断细化;结合中央集权的加强可分析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根据材料“县一直是我国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稳定存在至今”可分析出县作
为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一直稳定存在;结合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可分析出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1913年1月9日,北洋政府继承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考试法,又参考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官考试办法,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九项法律草案,标志着民国文官考试
制度的确立。一、考试资格凡年满21岁,且没有违法记录和未“破产”者,具有中学以上或相当于中学以上(现在的中专)毕业资格之男子,均可应试。二、考试程序文官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三、考试科目(
一)文官高等考试:考试分为3个阶段:甄录试,包含国文、历史、地理、笔算。初试,须对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等七门主科进行考核,此外还有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五门附科,考试者可在其中选择
一科加考。大试,现行法律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二)文官普通考试:科目较少,只有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另有一至两门的与实际工作有关的考试内容。四、特种文官考试包括外交官、领事官考试、司法官考试等,分别按相关法令举行。北洋政府共组织了两届文官考试,录取高等文官674名,普通
文官1195名(外交官10名)。但北洋时期,许多没有参加文官考试但有广泛社会关系的人,通过其它途径也得以入仕。——摘编自尹全海、贾政武《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述评》等谈谈你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理解。【答案】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是在封建制度瓦解,中国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废除,近代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思想传播的背景下产生的。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以法律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制度。使文官考试制度有了保障,而且使文官考试走上法制化、制度化、体系化的轨道。在资格认定上对应试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使许多接受资产阶级
新式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有资格通过考试步入仕途,从而扩大了资产阶级政权的社会基础,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科目设置以政治、经济、法律为主,实行分科考试的办法,并且各专科内部都带有职位分类的趋势和倾向。文官考试制度既借鉴考试科举制
的优秀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欧美国家先进的考试理论,积极与西方法治文明接轨,迈出了法治近代化的第一步。受北洋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影响和制约,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并不理想,文官的考试选拔制度与文官任用制度出现脱节。剥夺了因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以及女子参加国家行
政管理的机会。【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理解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从其建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展开。背景方面,根据材料时间“1913年”“北洋政府继承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考试法,又参考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官考试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是在封建制度瓦解,中国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废除,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传播的背景下产生的。过程方面,根据材料“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九项法律草案”“考试分为3个阶段:甄录试,包含国文、历史、地理、笔算。初试,须对国法学、刑
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等七门主科进行考核,此外还有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五门附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以法律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制度,使文官考试制度有了保障,而且使文官考试走
上法制化、制度化、体系化的轨道,在资格认定上对应试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使许多接受资产阶级新式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有资格通过考试步入仕途,从而扩大了资产阶级政权的社会基础,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科目设置以政治、经济、法律为主,实行分科考试的办法,并且各专科的内部都带有职位分类的趋势和倾向
。影响方面,根据材料“北洋政府继承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考试法,又参考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官考试办法,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九项法律草案”“但北洋时期,许多没有参加文官考试但有广泛社会关系的人,通过其它途径也得以入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考试制度既借鉴考试科举制的优秀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欧
美国家先进的考试理论,积极与西方法治文明接轨,迈出了法治近代化的第一步,受北洋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和制约,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并不理想,文官的考试选拔制度与文官任用制度出现脱节,剥夺了因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的中下层知识分
子以及女子参加国家行政管理的机会。【点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
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材料二在西方,“神的法则”是法律的渊源。对宗教忠实地信奉,使得人们保持了对法律的敬畏。西方历史上,法律不仅脱胎于宗教,而且有些宗教式的规则直
接发挥着法律的效力。古希伯来法律与希伯来一神教密不可分,兼有戒律和道德规范的性质。这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糅杂和融合。“摩西十诫”就是这种“三合一”的典型。到中世纪,教会通过对欧洲几乎全部信仰基督教的人民适用教会法
,使教会法实际上起到了欧洲世俗法的作用。教会所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及其司法程序方面的楷模作用等,均对近代西方法律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在司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
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摘编自陈敏《中西方宗教对法律影响之异同的探原》(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①②③④任选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其在法律
建设上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宗教伦理对西方法律的影响。【答案】(1)原因:罗马法规定了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为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借鉴并发展。成就示例:①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需要,实行“万民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②12世纪前后,英国普通法逐渐形成;13世纪,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光荣革命后,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本国法律,他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③13世纪后法国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
仑法典”;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④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
园法庭的审判依据;1878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2)有利于树立法律的神圣性;教规代法,丰富了法律的内容,便利于法律的推广;宗教思想的长期全面渗透,引导了西方法律价值观;形成了西方司法活动的宗教仪式特征。【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一“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
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和“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可知罗马法规定了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为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借鉴并发展。国家与成就:图①为古罗马,根据所学知识其法律成就有罗马
共和国时期颁布《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需要,实行“万民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图②为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其法律成就有12世纪前后,英国普通法逐渐形成;13世纪,通过《
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本国法律,他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图③为法国,根据所学知识其法律成就有13世纪后法国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
完善;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图④为现在的德国,中古时期为日耳曼人统治的地区,其法律成就有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1878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神的法则’是法律的渊源。对宗教忠实地
信奉,使得人们保持了对法律的敬畏”可知宗教伦理有利于树立法律的神圣性;根据“法律与希伯来一神教密不可分,兼有戒律和道德规范的性质”可知教规代法,丰富了法律的内容,便于法律的推广;根据“。这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糅杂和融合”可知宗教思想长期全面渗透到法律领域;根据“美国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可知宗教思想起到社会教化的功能,引导了西方法律价值观;根据“在司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可知形成了司法活动的宗教仪式特征。19.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大宪章》内容(节选)《权利法案》内容(节选)14.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都必须经“全国人民普遍同意”才可征收。39.任何自由民,如未经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
加以任何其他损害。61.由男爵推举25人组成委员会,监督国王及其大臣的行为,保证《大宪章》的执行。如发现政府有违反《大宪章》的行为,经委员会多数同意后,可联合全国人民采取一切手段,包括使用暴力夺取国王城堡、土地和财产,强迫国王改正。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
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
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在对英国法律史的研究中,很多学者认为《权利法案》更多的是对《大宪章》的恢复,而非创新。请从内容、性质、影响三个角度对这种观点进行批驳。【答案】《权利法案》吸收了《大宪章》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等思想,经过不断融合、创新、发展而来。从
内容上看,《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保障了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权利法案》以限制国王权力为核心,保障议会和国民的权利,确立了议会主权。从性质上看,《大宪章》是英国封建专制时期的宪法性文件,调整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权力斗争。《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
法律文件,反映了资产阶级对于权利的追求。从影响上看,《大宪章》将国王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开创了英国自由的传统,为未来的议会及议会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
物阐释题,时空是中世纪和近代英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是《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一部分内容,结合史实,从内容、性质、影响三个角度对“很多学者认为《权利法案》更多的是对《大宪章》的恢复,而非创新”这种观点进行批驳。其次,结合《大宪章》确立的法律至上,王权有限
的原则、《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大宪章》是封建专制时期的宪法性文件、《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大宪章》为未来的议会及议会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注
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