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7.83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e66d647d108c633465458ae8f9e4e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一)地理试题2024.10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泰山日出”是泰山(36°16'N,117°6'E)最壮观的奇景之一。2023年国庆期间,某旅行团前
往泰山观景。下图示意泰山及周边等高线图和泰山日出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10月3日,游客坐在向正东行进的汽车中经过①地时,看到阳光从右前方窗户穿入,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A.6时B.8时C.14时D.16时
2.10月5日,游客在②点固定摄像机拍摄“泰山日出”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6:00左右B.照片中太阳呈现红色是因为大气折射作用C.该机位一年中只有一天能拍到相同照片D.拍摄方位为面向东北方向【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泰山与北京时间120°E地
方时相差不大。10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在6时以后;游客坐在向正东行进的汽车中经过①地时,看到阳光从右前方窗户穿入,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故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8时,B正确,A错
误;14时、16时在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10月5日,游客在②点固定摄像机拍摄“泰山日出”照片,该地位于117°6′E,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相差不大,日出时间理论上在6时以
后,但受大气散射影响,实际日出时间比理论时间要早,故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6:00左右,A正确;照片中太阳呈现红色是因为大气散射作用,波长较长的红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错误;受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影响,同一地点,一年中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的昼夜长
短状况相等,即日出方位与时刻相同,故该机位一年中有两天能拍到相同照片,C错误;10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故拍摄方位为面向东南方向,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3时55分,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北极点区域,于9月27日顺利返回上海
,历时78天。完成下面小题。3.“雪龙2”号在北冰洋作业期间的最后一个作业站(74°N附近)所能持续的极昼时间约为()A.2个月左右B.4个月左右C.6个月左右D.5个月左右4.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9月23日
20点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此刻“雪龙2”号科考船正行驶在(64°27'N,178°W)附近,船上的人员观看开幕式直播的当地地方时是()A.23日0:08B.23日23:08C.24日1:08D.24日0:085.本次北极科考期间,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北极的正午
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B.北极极昼范围逐渐减小C.考察船穿越白令海峡时风平浪静D.堪察加半岛白雪茫茫【答案】3.A4.D5.B【解析】【3题详解】当太阳直射16°N及其以北地区时,74°N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过的纬度约为7.8°或每日移动
的纬度范围约为15.5′,而当太阳直射16°N及其以北地区时,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约为(23°26′-16°)X2=14°52′,14°52′/7.8°≈2个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64°27′N,178°W)地处西十二区,当北京时间(东
八区的区时)为9月23日20:00时,西十二区的区时应为9月23日0:00,但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弯曲,该地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因此日期应该加一天,故亚洲运动会开幕式直播时,“雪龙”号所在地的区时为9月24日0:00,即180°地方时,178°W的地方时应为24日0:08,D正确,A
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本次科考的时间为2023年9月5日~9月27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缩小,B正确;该时期太阳直射点南移,北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A错误;白令海峡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受极
地东风影响,风浪较大,C错误;堪察加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该时期为夏秋季节,一般不会出现降雪,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的纬度约为7.8°或每日移动的纬度范围约为15.5′。太姥山位于福建
省东北部福鼎市,是一处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融山、海、川、岛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下图为“太姥山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组成太姥山峰丛地貌的岩石按成因属于()A.甲B.乙C.丙D.丁7.太姥山花岗岩
峰丛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大致是()A.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变质作用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作用D.岩浆喷发—流水侵蚀—地壳抬升【答案】6.C7.B【解析】【分析】【6题详解】图中的沉积物的最终归宿是固
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根据沉积物去向箭头,指向甲,所以甲是沉积岩。根据物质循环图,可以判断乙是岩浆,丙是岩浆岩,丁是变质岩,组成太姥山峰丛地貌的岩石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C正确,ABD错
误,故选C。【7题详解】太姥山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说明其曾经在地下深处,后来地壳抬升,露出地表,遭受外力风化、侵蚀,山体变得浑圆,最终形成骑田岭地貌景观,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
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0月8日广东某气象站测得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温和气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完成下
面小题。8.该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9.若该天气系统过境后,该气象站主要吹东南风,则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可能是()A.由南向北B.由东向西C.由北向南D.由西向东10.该日,气象
站观测的最高温出现在11时左右,原因可能为()A.太阳高度角最大B.受暖气团控制C.云层厚,反射作用强D.天气变化【答案】8.C9.B10.D【解析】8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经历了降低—升高的变化,气温经过了升高—降低的变化,应为低
压(气旋)系统,C正确;反气旋、冷锋、暖锋都不会出现该变化,,排除ABD。故选C。【9题详解】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温和气压的变化特征判断,该天气系统为气旋。该天气系统过境后,该气象站主要吹东南风,说明该气象站位于该气旋中心的东方,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
由东指向西,当地位于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30-45度,形成东南风,因此移动的方向是由东向西,B正确,排除ACD。故选B。【10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气象站观测的最高温出现在11时左右,主要原因在于低压系统过
境时会带来天气变化,11时后由于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活动的削弱作用增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午后,D正确;太阳高度角最大出现在正午12点,排除A;暖气团不是使气温最高温提前的原
因,排除B;云层反射作用增强对应的纬度应该低,C错误。故选D。【点睛】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气旋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而形成,并在大气中占据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其中心气压比周
围低,从气压场来说,也称之为“低气压”。风信子是一种多年草本球根类植物,野生风信子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米以上凉爽湿润的石灰岩地区。风信子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因此,对降水十分敏感,有水则叶绿花开漫山遍野处于生长期,无水则叶黄花枯凋零
成片处于休眠期态。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推测风信子最适宜生长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2.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上看,北半球风信子最适宜生长的
地带应为()A.甲B.乙C.丙D.丁13.北半球的风信子叶绿花开漫山遍野处于鼎盛状态的时间大约在()A.3~5月B.6~8月C.9~11月D.12月~次年2月【答案】11.B12.C13.D【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风信子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且对降水
十分敏感。热带草原气候常年气温较高,夏季多雨为雨季,冬季少雨为旱季,不适宜生长;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也不适宜生长;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光照不足,也不适宜生长;地中海气候冬季
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适宜风信子生长。B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风信子最适宜生长在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这里夏季炎热干旱导致风信子地上部分枯萎,风信子生长停止,并进入休眠期,而冬季温暖湿润利于风信子地上部分生长开花结果,
图中丙地带正好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区。C正确。故选C。【13题详解】根据材料和上两题可知,风信子的生长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深刻,由于风信子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所以
,风信子生根、出芽、开花和结果的鼎盛状态应在北半球温暖湿润的冬季,即每年的12月~次年2月,而夏季因气候高温干旱缺水,导致风信子枯萎处于休眠状态。D正确。故选D。【点睛】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30-40度大陆西
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
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吐鲁番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为沙漠。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下
图为“爬山式聚落”剖面示意图和麻扎村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麻扎村采用“爬山式聚落”建设的主要原因是()①用地紧张②便于取水③抵御风蚀④节省建材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15.麻扎村拥有聚落公共中心区、居住区、农田耕作
区、景观防护区等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居住区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4.B15.B【解析】【1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吐鲁番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
为沙漠。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说明该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聚落一般建在靠近有水源的河谷地区,而当地河谷地区小,可用于建设住房的土地面积较少,所以形成房屋紧靠的民居特色,①正确;“爬山式聚落”高低起伏,因而该种
聚落形式不利于取水,②错误;该聚落位于河谷之中,风蚀作用较小,③错误;该地区地气候干旱,植被少,缺乏建筑材料,房屋紧靠的特色可以减少建材的使用,④正确。①④组合正确,故选B。【15题详解】根据图示位置关系可知,①位于聚落最中心,应为聚落公共中心区;村落耕地近水分布,民
居与耕地相依,临水而居,②集中分布,应为居住区,④靠近水源,应为农田耕作区;③呈条带状分布于耕地外围,应为景观防护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麻扎村四面环山,逐绿洲而建,苏贝希河穿村而过,串联六个聚落组团。村落耕地近水分布,民居与耕地相依,临水而居
。民建在坡间台地上,随地形起伏三五成组,高低错落,融于环境,其选址是适应坡谷地形和向阳背风的沙漠戈壁地形气候的合理结果。2022年10月23日12:05-12:30,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新一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见面。下表为10月23日北京(116°20E,39°56'N)的日出、日落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日出时间6:33日落时间17:2416.见面会开始时,天安门广场旗杆
的影子朝向()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17.见面会结束时,地球上处于10月22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1/4B.1/3C.3/4D.2/318.8月23日北京的昼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答案】16.A17.B18.C【解析
】【16题详解】见面会开始的时候北京时间为10月23日12:05,根据天安门广场的经度116°20E和北京时间的经度120°E,两地相差4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所以两地相差1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规律,天安门广场此时的地方时为11:49。又
根据此时为10月23日,太阳此时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南方。11:49时太阳在东南方位,日影在西北位置。所以A项正确;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要考察日期所以我们要找0时经线和180°经线,见面会结束时间为北京时间为2022年10月23日12:30,120°E的时间为12:3
0和0时经线相差12.5个小时。根据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度,相差187.5°。根据东早西晚的规律,所以120°E要向西减187.5°。所以0时经线为67.5°W。10月22日为昨天,所以它的范围是180°经线向东到
67.5°W的范围。所以地球上处于10月22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80°-67.5°)/360°接近1/3。所以B项正确;故选B。【18题详解】据表可得出10月23日昼长:17:24-6:33=10:51,约11个小时,则夜长约为13小时。8月23日大致与10月23日关于秋分日对称,两日期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不同,直射点纬度值相同,则8月23日的昼长与10月23日的夜长相似,因此8月23日北京的昼长约为13小时,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昼半球所占据的弧/15=(12:00-日出时刻)×2=(12:
00+日落时刻)×2=24小时-夜长。夜长=(24:00-日落时刻)×2=夜弧/15=(0:00+日出时刻)×2=24小时-昼长。日界线分为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0点所在的经线。时间上具备固定的0
时特征;位置是变动的,自东向西移动;日期变更特征是沿地球自转方向越过自然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人为日界线对日期的划分与自然日界线相反。即顺时间向前更替,日期反而要减一天;逆时间向后倒退,日期却要加一天。所以当面对180°日界线,即当从西向东(从东12
区到西12区及以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当从东向西(从西12区到东12区及以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人们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
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F岛的位置可能是()A.12°N,61°WB.12°N,1
21°WC.20°N,61°WD.20°N,121°W20.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岛屿最可能是()A.甲岛B.乙岛C.丙岛D.丁岛【答案】19.A20.C【解析】【19题详解】太阳当空,人却没有影子,说明当地为太阳直射点,且地方时为12时,根据北京时间为00:04
,计算可得当地经度是61°W,BD错误;8月21日,太阳直射点接近12°N,故该地纬度位12°N,C错误,A正确。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方位西北,正午太阳直射,故一天中该地太阳一直在偏北侧。当
地时间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位,旗杆的影子位于东南方位,所以船的行进方向是东南,位于F岛东南方位的岛屿是丙岛,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的斗篷山地区,是沅江的上游主源,其干流绝大部分河段的河床切入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总体较薄(图左)。图右为清水江上游部分河段纵剖面
与四个观测点两级阶地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的21.翁东观测点河流阶地T1、T2的形成早晚以及该河段经历的地壳运动为()A.T1早,地壳间歇抬升B.T1早,地壳持续抬升C.T2早,地壳间歇抬升D.T2早,地壳持续抬升22.该河流河床切入基岩、阶地上沉积物总体较薄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水量较
小,搬运能力较弱B.区域抬升强烈,流水侵蚀力强C.岩溶地貌发育,地表沉积物少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覆盖较好23.相对图右断层下游地区,上游地区构造活动更为强烈,抬升结束地质年代更晚、幅度更大,这可能会导致()①上游河流下
切速度较快②下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③上游先发育阶地④下游先发育阶地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21.C22.B23.D【解析】【21题详解】河流阶地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水下切形成,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早,由图可知,T2位置更高,形成更早,阶地的形成是地壳间歇性抬升所致
,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基岩相对较坚硬,河流切穿基岩,且沉积物较薄,说明流水速度较快,河流的侵蚀能力较强,而流速快主要与区域的抬升强烈有关,B正确;河流水量较小,搬运能力较弱,难以切穿基岩,A错误;图中没有岩溶地貌信息,C错误;植被覆盖较好
与阶地形成和沉积物薄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上游抬升幅度更大,使上游的河流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加快,侵蚀增强,会导致上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上游地区抬升结束地质年代更晚,也即下游抬升结束更早,形成的阶地早
于上游,①④正确,D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
。除此之外还有海蚀阶地又叫“浪蚀阶地”。是由于海水面升降变化而出露于水上或淹没于水下的阶状平台。出露于水上的阶地,称水上阶地;淹没于水下的阶地,称水下阶地。它们都是在不同时期的海水作用下侵蚀形成的。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位于青岛海岸、距
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24.“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变近B.逐渐变远C.先变远,后变近D.先变近,后变远25.“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
物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26.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①常年风化②地壳运动③风雨侵袭④海水侵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24.B25.C26.B【解析】【24题详解】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
石老人”的距离增大,逐渐变远,故B正确,ACD错,故选B。【25题详解】海水不断侵蚀相对松软的岩层,使岩石表面出现石孔,这些石孔不断被侵蚀变大,发展成海蚀拱桥,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
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石体分离了出去,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使石老人不断坍塌,形成碎屑堆积物,“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故C正确,ABD错,故选C。【26题详解】“石老人”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常年风化使岩石破碎,风雨侵袭和海水侵蚀会加剧海蚀柱的破碎、坍塌和消失,故①③④正确,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故②错,本题选B。【点睛】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
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
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7.该日,下列地区可能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28.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
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A.B.C.D.【答案】27.B28.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27题详解】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在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答案A错误,重
庆处在冷锋锋线附近,伴随有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答案B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答案C错误,此时等压线图表示东南沿海风平浪静,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B。【28题详解】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
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B,故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示
意图,图2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下列关于那波利、蒙特雷两地气候描述正确的是()A.那波利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蒙特雷冬半年盛行西北风C蒙特雷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D.那波利受气候影响,典型植被叶片多蜡质层30.造成那波利与蒙特雷年降水量差异主要因素,最可能
是()①地形②大气环流③海陆位置④洋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29.D30.C【解析】【29题详解】读图,根据位置和两地的气温降水特征可知,那波利、蒙特雷两地均是地中海气候,A错误;冬半年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B错误;读图可知,蒙特雷气温年较差小,C错误;地中海
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多蜡质层,D正确。故选D。【30题详解】读图分析,那波利纬度位置偏北,受西风控制时间长,降水偏多,②正确;蒙特雷沿岸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偏少,④正确;二地地形、海陆位置差异较小,①③错
误。故选C。【点睛】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树木终年常绿,叶子比较大。夏季生长速度快,冬季气温低生长速度慢,树木种类繁多,比较高大茂密。.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东北冷涡是产生在我国东北地区或其附近的深厚冷性气旋,是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冷涡中的空气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受2022年9月生成的第20号东北冷涡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迎来了剧烈的天气变化。下图为20
22年9月22日8时我国东北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分布。(1)绘制完成甲处锋面的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标注冷、暖气团及其运动的方向)。(2)说明图中甲地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3)在上图中画出A地的风向,并在适当位置用符号标
出锋面类型。【答案】(1)要求绘出锋面,标注冷、暖气团及其运动的方向或(2)降温、大风、降水或强降水。(3)做图如下。【解析】【分析】本大题以2022年9月22日8时我国东北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锋面气旋的判断、特点及对
天气变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小问1详解】甲地位于冷锋附近,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如图:或【小问2详解】甲地位于冷锋锋前,所以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是冷锋过境带来
的天气变化:气温降低、大风,雨雪等天气。【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作图能力。近地面风向的画法:先画过该点的小切线;画垂直于小切线由高压指出低压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30°~45°角,画斜穿等压线的箭头即为风向。冷暖
锋的判断:首先锋面形成在槽线处;北半球近地面低压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即锋面逆时针方向移动,由AB两点风向判断,左侧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的冷锋,右侧为向北移动的暖锋,所以冷锋的小三角朝向东南,暖锋的小半圆朝向北。注意:冷暖锋的符号的正确画法
,冷锋用实心的小三角,暖锋用实心的小半圆。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圣萨尔瓦多地处中美洲,咖啡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圣萨尔瓦多的咖啡豆品种十分古老,理想生长环境为静风荫蔽、气温15-26℃、年
降水量1500-1800mm、海拔500-1800米的山区。上图分别为中美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及圣萨尔瓦多地形图和气候资料统计图。(1)说明圣萨尔瓦多4月气候干旱的原因。(2)为给咖啡树生长创造理想环境,该地多把咖啡树种植于高大树木旁,试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较低纬度
,该地太阳高度较大,气温高,蒸发多;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2)高大树木,可以有效降低风速;荫蔽环境,可以减少咖啡树的日晒时间;树荫广阔,旱季可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树木涵养水源,旱季时减少土壤中水分流失)。
【解析】【分析】本题以中美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及圣萨尔瓦多地形图和气候资料统计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小问1详解】圣萨尔瓦多终年温暖,夏季气温不太高,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降水季
节变化大。读图可知,4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直射北半球,圣萨尔瓦多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该地太阳高度较大,气温高,蒸发旺盛;圣萨尔瓦多地处中美洲,该地区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晴天较多,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小问2详解
】圣萨尔瓦多的咖啡树多种植于高大树木旁,与咖啡的生活习性及长期种植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结合树木的生态效益及咖啡生活习性分析;高海拔地区,风力较大,而高大树木,可以有效降低风速,满足咖啡喜静风习性;大树下形成荫蔽环境,可以减少咖啡树的日晒时间,满足咖啡喜荫蔽习性;树荫广阔,旱季可减
少土壤中水分蒸发;树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旱季时减少土壤中水分流失,雨季时利于保持水土。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塔身几乎直立,塔基部坡度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而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研究表明,5000万年前,怀俄明
州还位于海平面下,岩浆活动形成火山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裂,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过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的模样。下面左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鬼塔”实景图。据此回
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文信息,说明“魔鬼塔”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2)分析“魔鬼塔”身部陡峭,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3)有人认为“魔鬼塔”最终会消失,也有人认为“魔鬼塔”会慢慢长高。请对这两种观点做出合理解释。【答案】
(1)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侵入海底岩层形成火山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后经外力不断的风化、侵蚀,火山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而较为坚硬的火山颈岩浆岩存留下来,形成如今的“魔鬼塔”。(2)火山颈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垂直节理),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
侵蚀,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堆积,形成缓坡。(3)消失:“魔鬼塔”岩石虽然坚硬,但外力风化,外力侵蚀作用下会逐渐变矮直至消失。长高:地壳不断抬升,而“魔鬼塔”岩石坚硬,不
易风化侵蚀,相对高度就会变高。【解析】【分析】本题以美国魔鬼塔”为材料,涉及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过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自下而上侵
入海底岩层,侵入型岩浆岩形成火山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后经外力不断的风化、侵蚀,地平面不断下降,火山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而较为坚硬的火山颈岩浆岩存留下来,耸立在地表之上,形成如今的“魔鬼塔”。【小问2详解】从实景图可以看出塔基有大量堆积物,可能来源塔身被外力侵蚀,所以火山颈岩浆岩形
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冷却过程中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沿裂隙节理发育,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上部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形成堆积体塔基,重力作
用下形成缓坡。【小问3详解】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该地貌发育过程中,外力主要为侵蚀地面和塔身,内力主要是坚硬的侵入岩的形成和地壳抬升。消失:“魔鬼塔”岩石虽然坚硬,但在外力风化,外力侵蚀作用下,只降低不升高,会逐渐
变矮直至消失。或长高:地壳不断抬升,而“魔鬼塔”岩石坚硬,不易风化侵蚀,侵蚀速度比地壳整体抬升速度慢,相对高度就会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