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邢台市四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docx,共(11)页,3.37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ee9f0aaec547a62b1c9e1fdb49b0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5题。材料一:革命文化凝练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孜孜追求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正是在这一崇高信仰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突破了以往一
切政治力量只顾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性,将人民的福祉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无私无畏的胸怀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一段又一段峥嵘的革命岁月。面对血雨腥风的生死考验,崇高的革命理想引领中国工农红军走完长征,坚定的革命信念鼓舞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同
日本帝国主义展开殊死搏斗,必胜的革命信心激励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无数共产党员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崇高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成功万岁”“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
产党万万年”等铮铮誓言,是中国共产党人誓死捍卫革命信仰的真实写照。现如今,虽然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生死考验减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崇高的
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很难想象我们能够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更追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滑坡是政党衰落的开始,也是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前奏。我们需要不断从革命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于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
把准方向,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坚守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通晓中国革命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乎历
史规律的正确选择,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理想信念引领伟大的革命实
践,将理想信念贯穿于伟大革命实践的始终。我们要以革命文化深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上,我们应自觉坚守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以革命文化激扬信仰的力量,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政治定力。(摘编自王紫潇《弘扬革命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材料二:中华民族是有着强大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在富饶丰美的神州大地上,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华民族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全民族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中国人的文化禀赋和独特
而悠久的精神世界,使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它反对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却并非盲目地排斥一切传统文化,而是主张尊重自己的历史和民族特性。毛泽东提出,“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
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他主张,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以发展民族新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革命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
发展中,积淀和形成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民胞物与”“兼爱非攻”的和平向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节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仆意识,“我善养
吾浩然之气”的道德修为,“虽千万人吾往矣”“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革命文化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滋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善于披沙沥金、萃取精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他们的著作哲理浓郁,意味隽
永,处处闪烁着民族智慧的光彩,带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鲜明印记,成为灵活化用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典范。诞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革命精神,无不蕴含着优秀民族文化的元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传承和升华,实现了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跨越性创新和发展。毫无疑问,革命文化首先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心任务,这是由它的政治属性决定的,但是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并非相互隔绝、截然对立的关系,只不过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而已。革命文化没有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采取简单的否定和排斥的态度,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继承其中合理、积极的部分,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延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并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源头。(摘编自于化民《党史视野中的中国革命文化》)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创造的,是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孜孜追求之中形成的。B.近代以来的多种政治力量只顾自身特殊利益,但是中国共产党在崇高信仰的激励下,突破了这一局限性。C.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这与中国
人的文化禀赋和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有重要的关系。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革命文化从中汲取了无比丰富的营养并发展、创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把共产主义作为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任务的关键。B.
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有助于我们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需要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C.老一辈革命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哲理浓郁的著作,这些著作成为灵活化用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典范。
D.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都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革命文化对传统文化采取兼容并包和全面吸收的态度。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B.革
命精神是我们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保障。C.以革命文化励志激血性,以革命文化润心修品德。D.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4.两则材料都谈到革命文化,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革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火凤凰高凯一个夏日,在甘泉县城林业局老家属院一个安静的独门小院,我拜访了子午岭最老的林业人——94岁的梁生财。打开“话匣子”后,梁老最自豪的一句话:“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受过伤。”这真是一个奇迹,好像枪林弹雨中那些子
弹都躲着他飞了。似乎为了证明什么,他马上搬出了一大摞荣誉证明,其中最新的一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为了再次验证一位94岁老人的记忆,我问他定襄县的襄字怎么写,他清楚而流畅地回答:“一点,一横,两个口,两横,两竖,一横……”接下来的笔
画他好像不会说了,就用手在空中很准确地比画了几下。看来,他不但清楚地记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还记着故乡定襄的襄字的一笔一画。一个人平平安安地活在青山绿水间,多么美好。从打仗说到林业,梁老就说了“打火比打仗艰难”那一句话。他刚来林场的那一年10月,因为天旱,白家畔发生
了一场森林大火,火势一丈多高,烧了九天九夜,他跟着大家打了九天九夜。那次大火,三百多亩树林被毁。人就是火种。只要人在,火灾就不可避免。子午岭的森林史,就是一部防火史。一般来说,护林员的天职是防患于火情之前,消防员的天职是救火于火警之后,但护林和防火不仅仅是护林员和消防员的事,也是与
森林里外的每个人都关系密切的。在林区,每个人可能都是一粒火种。还有人就出生在火场。在庆阳林草局采访一些林场的“老林”时,我遇到了并不老的“林二代”武筱婷。她告诉我,她写了一部关于林业的报告文学,26万字,名叫《绿魂》。武筱婷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出生的那一年。1963年12月30日,罗山府农场三连三
班所在的坡头村,一个农民祭祖烧纸,意外点燃了坟头上的枯草,风吹草动,火仗风势,从而引发了一场森林大火。那时候还没有森林消防,大大小小的火灾都靠人力扑打。农场的职工,生产队的社员,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
部出动一起上了。打火的人群之中,有一对农场职工夫妻,男的叫武铸玉,是场里的文书,陕西长安工校学林业的中专毕业生;女的叫翟慧之,是林场加工广裁缝班班长。打火现场一片火海,火苗如蛇遍地窜,如龙漫天飞。火场附近没有水,
大家就用土浇,冻地挖不下土,就用铁锹拍,打得火星四溅。因为没有打火经验,大家见火就打,不管火头火尾,混乱不堪。一开始,大家只顾打火,谁也没有注意到别人,直到扑在火头上的翟慧之突然倒在地上后,才有人惊得大呼小叫地喊:“快来呀,快来呀,翟班长出事了!”武铸
玉更是吓了一大跳,已经怀孕七八个月的妻子怎么也来了!他立即跑过去抱起倒地的妻子,只见她的一张脸因为烟熏火燎已经黑乎乎的,没有了人样,整个人昏迷不醒。武铸玉始终紧紧抱着妻子,不敢使劲摇,只是和大家你一声我一声地喊,直到把妻子叫醒。睁开眼睛的翟慧之,第一反应就是用手
摸了一把下身,只听她哇的一声:“我的娃呀!”这时,武铸玉才看见一个肉乎乎的胎儿从妻子的身体里流了出来。幸运的是,经过农场唯一的医生周敦范的抢救,这个只有3斤重、胎盘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女孩竟然神奇地活了下来。因为惊喜不已
,从她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大家都叫她“火凤”——火凤凰。一场大火所赐的名字,竟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楚国曾连续三个月降雨而不见天日,楚国国君请神鸟火凤凰为人间除魔,火凤凰义不容辞,与乌龙大战四十九天没有分出胜负,火凤凰最后牺牲自己,和乌龙同时化为灰烬,天地重现光明。又弱又小的早产儿火凤,得
到了爸爸妈妈格外多的守护和照顾。学会走路前后的那几年,火凤一直被爸爸架在肩头。从那时起,爸爸妈妈就给她讲子午岭的故事,人的、动物的、草木的故事,很多很多的故事。1980年,高中毕业的火凤正好遇上农场招工,通过考试成了一个“林二代”,整天跟着爸爸学习培育树苗和果树嫁接。
每年冬闲时节,她还会被单位抽调去巡查火险,宣传护林防火。后来,火凤离开了农场,但心一直在子午岭,她不会忘记给自己接生的医生周敦范叔叔和韩秀英阿姨,不会忘记自己的出生地——罗山府农场。深夜聊到这里,千里之外的武筱婷突然停了停,然后说,火凤就是她,她就是火凤,火凤是她的小名。“写《绿魂》,是为了
表达对子午岭、对林业的感恩情怀。作品不只是写了我一家的故事,里面有名有姓的护林员有50.多个呢。‘绿魂’想表达林业人的创业精神,不惜奉献青春、汗水乃至生命保护树木的忘我精神,它代表着林业人的梦,绿色梦、生态梦。”为完
成这部作品,她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一年深入子午岭采访、查资料,三年伏案写作,昼夜不辍。走进子午岭大森林,请记住火警的名字“119”,也请记住这个名字背后子午岭的消防员和护林员,他们都成了人们传说的火凤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梁老打一辈子仗没受过伤,功勋卓著,但是对于他来说,打火更加艰难,他认为有人的地方就可能发生火灾。B.怀孕七八个月的翟慧之在打火现场突然倒地,整个人昏迷不醒,这样写的意图是强调其丈夫武铸玉没尽职照顾好妻子。C.“火凤”的出生与存活都充满传奇色彩
,若没有周敦范医生抢救,她可能难以存活,后来她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D.《绿魂》中所叙述的那场大火是人为造成的,火势甚猛却未能击退森林消防员,表现了他们勇敢无畏的护林精神。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到最老的林业人梁生财和并不老的“林二代”武筱婷,他们具有典型性,代表了子午岭大森林的绿色“卫士”群体。B.“打火现场一片火海,火苗如蛇遍地窜,如龙漫天飞”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火
场环境,凸显了人们不顾危险救火的忘我精神。C.文章善用代称,如用“老林”指子午岭的老一代消防员和护林员,用“林二代”指武筱婷这样“子承父业”的年轻人。D.文章最后向走进子午岭大森林的人们发出呼告,就是为了让世人不要遗忘那些守卫着森林安全的消防员和护林员。8.文章标题“火
凤凰”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章穿插武筱婷所写《绿魂》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
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语在《黥布》语中。平原君为人辨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茴合,义不取容。辟阳侯①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
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
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②。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
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
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已,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闻吏至门,
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到。孝文帝闻之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选自《史
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注]①辟阳侯:审食其。②往税:前去赠送。税:赠送,特指以财务助人办丧事。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大臣多害A辟阳侯行B欲C遂诛之D辟阳侯急E因使人F欲G见平原君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指友好、要好,与《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中“善”的意思不同。B.肉祖,指解开上衣
,露出身体,古人用以表示请罪或投降,本文指投降。C.“倍”的用法与《兼爱》“故盗贼有亡”中“有”的用法相同,都是通假字。D.而,指你们,与《<论语>十二章》“敏于事而慎于言”中“而”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朱建曾担任过淮南王黥布的国相,但因有罪而离去,后又重新在黥布手下干事。B.黥布想造反时,问朱建怎样看此事,朱建极力反对,但黥布没有听从他的意见。C.朱建家境贫寒,连给母亲出殡送丧的钱都没有,陆生让朱建只管发
丧,不必借钱。D.朱建的儿子后来出使匈奴,由于他对单于悖慢无礼,大骂单于,死在了匈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4分)(2)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4分)14.朱建的
刚正不阿、坚守道义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木兰庙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题情尽桥雍陶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
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注]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②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③明妃,指出塞和亲的王昭君。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首句中的“作”字很传神,既显示了木兰的特
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木兰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B.杜诗第二句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装,运笔巧妙,启发人们去想象木兰“梦里”的情思,表现出诗人的创新。C.雍诗首句中的“从来”二字看似不经意写出,含义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
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D.雍诗前两句是“立”,后两句是“破”。整首诗围绕“情难尽”展开抒情,笔墨酣畅,给人以一气呵成的和谐美感。16.两首诗一首题“庙”,一首题“桥”,虽然都是托物言志,但诗歌主旨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雍也》中,探讨了“文”与“质”的两句是“,”。(2)《论语·里仁》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两句是“,”。(3)《论语·卫灵公》
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能做到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年来,极简主义风格为更多年轻人所接受。以“淘旧
物”为特征的循环青年,也有着类似的行为:在城市的特角旮見捡回掉漆的桌椅板凳、斑驳的旧沙发,在精心修饰后变为兼备颜值和实用的个人独有物件——用有限的成本去换取不被经济负担所限的快乐。循环青年对二手物件_①,是他们选择
循环的重要原因。“买二手物并不是买它的今生,而是在买它的前世。”有人这样说道。一条剪标的二手领带讲述着一段从意大利到中国漂洋过海的故事,一台过时的数码相机还保存着陈旧的旅行记忆,一本泛黄折页的旧书标记着十几年前的读书思绪………每一件旧物都是一则关于历史的记述,蕴含着旧主的前尘往事,承载着新的人生
故事,在循环的链条中形成层层代代的人生嵌套,这正是②、岁月流痕的魅力所在。在大多数循环青年眼中,破旧耗损的外表和被丢弃闲置的境遇不能定义其美学价值,他们看中的是旧物经改造后所可能拥有的未来。少了几个抽屈的桌子,经过改造变成复古味浓厚的书柜;早已爬
上青苔的青灰色墙砖,被摆放在书桌上,散发出时间的氤氩……(▲),在新的场景中获得崭新的生命,循环青年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体验着劳动创造带来的充实和喜悦,赋予旧物新的可能性,也阐释着_③的个人生活。尽管是二手的货物,但毕竟有一手的人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化“腐朽”为“神奇”,当一件件旧物“复活”,变“不能用”为“可以用”B.当一件件旧物“复活”,化“腐朽”为“神奇”,变“不能用”为“可以用”C.变“不能用”
为“可以用”,化“腐朽”为“神奇”,当一件件旧物“复活”D.化“腐朽”为“神奇”,变“不能用”为“可以用”,当一件件旧物“复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①。”天命指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
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②。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③,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
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警钟吗?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
中加点的词语“姑且”“至少”删去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某网站“沙盘上的战争”长征系列视频引起了网络热议。在视频化时代,当一些书本和影视剧被尘封进记忆,年轻一代用沙盘推演的方式
普及革命战争史。因为某网站特有的弹幕评论互动氛围,长征在被展示的同时也在被思考、被讨论、被传颂。某网友感慨:“我知道今天的太平盛世是无数赤诚的生命换取而来的,只是未曾想过这些生命居然这般年轻。”另一网友评论:“当年的领导
人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对着简陋的地图做出部署和谋划。看了此长征系列视频,我对领导人从单纯的敬仰变成了五体投地的佩服。”还有一网友感叹:“只有了解这段历史,你才会深刻感受到什么是长征精神,以及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它。”校团委准备举办“传承长征精神
,迎接新的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