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第4讲找准论点论据及其对应关系课件.pptx,共(19)页,179.07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7cce6b4a877108a8de5064b86fd5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4讲找准论点、论据及其对应关系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生要能把握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高考注重考查考生对文本说理性和逻辑性的理解,以及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1.论点理解上设错。考生首先要正确区分论题与论
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然后分析论点出现的位置,聚焦表述论点的“词句”,准确辨识试题的陷阱。2.在论点与论据的对应关系上设错。论据是用来证明或阐释论点的,考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3.在论证方法上设错。考生要对
各种论证方法的内涵有透彻、准确的理解,防止在论证方法的辨识上出错。典例1[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
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中国古代句式不时
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武松自忖这一定是蒋门神了。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
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
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杨、索
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
眼睛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睛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睛不觉在两人身上。”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杨志比武的描写,是在单纯中求洒脱;大名府陷落的描写,要在复杂中求专注了。千头万绪由何处着手?叙事者心灵手捷,一下
子捉住了梁中书遑遑然如丧家犬的身影和眼光,举一纲而收拢千丝万缕。行文没有让梁中书轻易脱险,而是在他逃遍东南西北四门和三闯南门的过程中,由内往外地辐射出圆形的视角,把瞬间遍及满城的战火统一于一人的眼光之中。视角可以分为内视角、外视角和旁视角等
处在不同层面上的类型。视角的流动,可以在同一层面上采取对位的、波浪状的或者圆形的种种流动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采取跳跃的或者台阶式的流动方式。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一则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虫复眼一般的视角。它先用外视角,写翰林院一位官员
从征伊犁,突围时身死,两昼夜后复苏,疾驰归队。随之,作者和翰林院一位同事问起他的经历,采取他“自言被创时”的方式转向内视角。内视角把人物在生死边缘上迷离恍惚的意识滑动,寓于灵魂离体后的徘徊,简直是某种意识流的写
法。最后作品又转到旁视角,借同事之口表达对这位官员的赞叹。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
起点和操作程式》)(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
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3.png答案:D(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A.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B.选择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叙事还是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叙事,与叙述的内容相关,也与叙事者希望达到的叙
述效果相关。C.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D.《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采用流动视角,既写“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又写黛玉眼中的凤姐、宝玉等人。C:\U
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3.png答案:C增分策略相关论证选项解题三步骤:第一步:带着2个问题去读文从上面对相关论证选项特征的分析可知,相关论证题目的考查较为系统、角度多、涉及面广,
但无非就是2个方面的问题,即:写了什么(论点),怎样写的(论证结构、思路,论证方式,论据类型等)。因此读文时务必要带着这2个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去思考:全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每段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第二步:把握论述类
文本常见的结构类型1.并列式并列式论证结构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共同来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2)并列论据:本论——论据一(论述)——论据二(
论述)2.对照式对照式论证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采用先正面
后反面的顺序,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的顺序进行。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
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既是错误的,又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3.层进式(递进式)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2)按照“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3)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4.总分式论证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
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这种结构形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且分述的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论证时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以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
的证明。写作中,有时先总说后分说;有时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其基本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1)“总—分”;(2)“分—总”;(3)“总—分—总”。论述类文本常见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上四种。大多数论述类文本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
结构,而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并列、层进或对照的结构模式。此外还要注意,驳论文一般采取先驳后立或边驳边立的结构。第三步:熟悉论证的常用方法论证方法内容解释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2
.理论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3.对比论证在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
,令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4.比喻论证使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5.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6.引用论证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
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文学性,使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7.类比论证通过将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其作用是能够形象生动地证明某一论点。把握论点、分论点,分清论据作用把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依据中
心论点的定义先明确作者所要论述的问题,然后看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见解和主张。依据表述中心论点的句型特点表述中心论点的句子一般是判断句。有些议论文没有用完整的判断句来表述中心论点,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
完文章之后,根据内容去补全表述中心论点的判断句,或者用判断句的句型去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依据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提出方式)①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②引论部分的结尾或本论部分的开头: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总结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
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把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依据中心论点与文章标题的关系反过来研究文章标题推知中心论点。依据中心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分析文中诸多论据所要证明的对象,及从什么角度来证明
的。在确定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时,还要注意区分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重视论据的使用过程和作用辨别论据类型论据主要分为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等)。事实论据是从实践上证明论点,道理论据是从理论上证明论点。考生要注意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判定是否正
确,是否有遗漏或增添。明确各论据对应的论点(分论点)要关注论据与论点是否对应,以免张冠李戴。论据在使用过程中的限制条件选项往往故意忽略论据的限制条件而设错。积累常见的论证方法比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考
生要明确其内涵,要注意选项中对论证方法的阐述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或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