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92.000 KB
  • 2024-09-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11)页,92.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5da3dac36790cdc998a3b8fb1c0c6a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其()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

实行立宪制度C.不敢触动封建制度D.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2.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一个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深入民心。前者是()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C.

《定国是诏》D.《资政新篇》3.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耕地面积逐步减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4.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

是为了()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减少政府开支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

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发展不具有客观性B.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时代,所以他的观点更可信C.历史学家的价值判断影响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D.历史评价往

往受到评价者生活时代背景的影响6.《诗经》所称的“因以其伯”是指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城内士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征收赋税、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依旧保留其宗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地方直接管理B.土著邦族堀起成为新兴政治力量C.分封制的实施促进了邦族的融合D.土著邦族完全接纳周代礼乐文明7.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8.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

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9.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A.

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10.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秦抄为主向以秦状为主的转变。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这一转变()A.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

亡B.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C.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D.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11.18世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即可兑换一两银子,到了19世纪30年代,就要铜钱一千六七百文才能换到。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出超B.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C.鸦片输入危

害社会经济D.鸦片贸易由非法转向合法12.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

遭到严重挑战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13.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

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14.西夏皇族注意与

党项贵族的关系,以通婚与权力笼络党项贵族,而母党“贵宠用事”。西夏的皇权也因此备受贵族、母党与权臣等势力的挑战而动荡不安。这充分表明()A.西夏政治受贵族影响巨大B.皇族听命于贵族的摆弄C.“母党”左右西夏政局D.西夏内部民族矛盾复杂15.中国古代统治者多次打击佛教,如“三武灭佛”,

其原因是()①佛教广建寺院,耗费大量资财②佛教寺院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③佛教寺院经济影响官方利益④佛教使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陀罗尼经咒》为唐刻古梵文经咒,约一尺见方,纸张为纤维较粗之黄麻纸,边上有一

行字清晰可辨,为“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据此可知当时()A.四川地区已出现雕版印刷术B.雕版印刷术促进了佛教兴盛C.四川地区的造纸技术最发达D.雕版印刷术出现了重大改进17.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人口凋敝,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公元4奶85

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在土广民稀之处,官府可以把土地借给百姓耕种;地狭之处,可让百姓迁徙到地广之处,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准“避劳就逸”。据此可知,北魏政府()A.已认识到人地矛盾突出B.积极推广

传播农耕经验C.意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D.赞许百姓自发开垦荒地18.下图是秦朝与唐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19.“绍兴十年,金军再度南侵,受到南宋军队的重挫。南宋军队先后

取得了顺昌、郾城、柘皋等战役的胜利。但此时,南宋尚不足以打败金国。”这一史料可以佐证()A.绍兴和议是宋金双方力量趋于均衡的结果B.绍兴和议是南宋统治集团无能的结果C.南宋前期的失利与高宗的投降路线有关D.南宋崇文抑武的国策已经发生转变20.秦王“初并天下,自以

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21.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其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工具不同C.生活

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22.依据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判断十六国中不在北方的政权是()A.西凉B.西秦C.成汉D.北燕23.“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

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24.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

。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B.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C.清朝中央权威严重受挫D.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

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材料二(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

2)材料二所示文献中,哪一个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哪一个更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两图所示文献中的经济主张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20分)材料一唐代的译经、抄经

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

,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华印刷通史》材料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

,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

,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

传播的独特景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6分)材料一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材料二(1)根据材料回答,为管理辽阔疆域,元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有何历史意义?(2)对吐蕃地区,元朝政府是如何管理的?有何意义?答案解析1.A【解析】依据所学,为减少变法的阻力,百日维新时期,维新派原先

所主张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在变法措施中都没有提出,反映了维新派对旧势力的妥协和本身阶级的软弱性。分析选项可知,A符合题意。2.A【解析】选A。《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但追求小农经济,违背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规

律,故选A。B、C不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故排除;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属于后者,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3.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人口逐渐增多,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因此有必要提高粮食产量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不是耕地面积,故B项

错误;材料中人均土地减少主要是因为人口增长,不是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人地矛盾,不涉及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4.B【解析】“奸宄”指坏人,由内而起叫奸,由外而起叫宄。由“民不散”则“奸宄固宜少”可知实行保甲法的目的在于平息农民的反抗,

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此答案为B;根据材料可知保甲法主要是解决政权内部阶级矛盾,而非对外,选项A排除;实行保甲法能减少军费开支,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目的,选项C排除;王安石变法初衷是解决被动积贫积弱问题,并不是为了个人仕途,选项D排除。5.D【解析】司马光、蔡京、梁启

超对王安石的评价各不相同,司马光否定王安石变法是因为他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推行维新变法服务,说明对王安石的评价受到各自所处的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历史解释的主

观性不能影响历史发展的客观性,排除A项;同时代人由于观点、立场的不同,评价不一定就更具有正确性,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司马光、蔡京、梁启超的历史事实的选择有什么不同,从而导致三人历史评价的不同,故C项错误。6.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管理封城内的土著邦族,但

各土著邦族保留其宗族组织,形式上践行周礼,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促进邦族的融合,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排除;材料未反映出土著邦族崛起,选项B排除;土著邦族是一定程度实施周礼,而非完全接纳,选项D排除。7.A【解析】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据所学知识,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这是最为深远的影响,A项为正确选项;实行县制并未促成社会转型,因此选项B排除;选项C最大的影响在于对秦国本身,而非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排除;选项D限制商业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遏制新的经济因素成长,排除。8.

C【解析】选C。依据所学,科举制冲击了官员特权,而不是完全否定,故A错误;科举制主要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强化君主权力,故B错误;唐代科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选官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说明科举制选官

注重才学,故C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录取,重视的是知识和才能,而不是品德,故D错误。9.B【解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玄奘西行印度、鉴真东渡日本是唐朝对外交往的代表,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时期,郑和南下西洋是在明朝。因此,答案为B

。10.B【解析】材料“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表明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政务裁决机制的转变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故B项正确,AD项错误;C项比较片面。

11.C【解析】据材料“18世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即可兑换一两银子,到了19世纪30年代,就要铜钱一千六七百文才能换到”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由于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了人民负担,C项正确;据材料可

知,由于鸦片输入导致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入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鸦片贸易由非法转向合法”,B、D两项错误。12.B【解析】根据材料“政启开元”“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

止开元盛世的到来”,说明武则天的执政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排除A项;根据材料“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重点强调“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排除C项;唐玄宗“开元盛世”开创了唐代的全盛局面,排除D项。13.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中的“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正确。14.A【解析】从题干来看,西夏贵族对西夏政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故A项说法正确;皇族希望笼络好党项贵族,并非受贵族摆弄,故B项错误;“母党”对皇族具有一定的威胁,但并不能左右政局,故C项错误;从题干来看,西夏王朝内部的矛盾复杂,并非民族矛盾,故D项错误。15.A【解析】统治者灭佛往往是从加强统治的角度出发,而寺院经济过度发展不仅耗费大量资财,且

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影响官方利益,不利于维护统治,故应选①②③。④恰恰迎合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排除。16.A【解析】从题目“《陀罗尼经咒》为唐刻古梵文经咒”、“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可以看出

是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的雕版印刷品,故答案为A。材料显示的是雕版印刷术印制的经书,不能显示佛教兴盛,B错误。材料没有显示造纸技术,C错误。材料没有对比,无法显示雕版印刷出现了重大的改进,D错误。17.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

学可知,北魏政府将荒芜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其目的是恢复发展被战乱破坏的农业生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招徕流民恢复被破坏的农业生产,人地矛盾并不突出;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积极推广传播农耕经验;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对

百姓自发开垦荒地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8.B【解析】注意题干中“实质问题”这一限定语,A项“中央官吏日渐增多”只是表面现象,与题意不符;C、D两项说法错误,可排除;唐代三省六部的设置,以分权的形式达到了强化皇权的目的。19.A【解析】材料表明金军不能有效南侵,同时南宋不足以打

败金国,此后一年,绍兴和议签订,故可以说明绍兴和议是宋金双方力量趋于均衡的结果,选A项。20.D【解析】据“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宣扬个人功业,答案选D。21.A【解析】自然环境不同,使得各地域文化风采各异,这是根本原因。22.C【解析】从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可以看出成

汉在西南地区,其余15个政权都在北方,故C项符合题意。23.B【解析】分封制的核心是规定了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形成了“天下共主”等级森严的局面,故选B项。24

.C【解析】据材料可知,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此举使得清廷颜面扫地,革命势力发展,C项符合题意;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A项错误;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项与题意不符;军阀割

据局面形成于民国时期,D项与题意不符。25.(1)革命性: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反封建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守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发生天京事变。(2)《天朝田亩制度》,因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强烈愿望。《资政新篇》,因为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进行改革。(3)关系:相互矛盾。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实行小生产者基础上的公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实行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26.(1)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

进;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2)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对知识的记诵能力。(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既能促进人类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能给人类自身带来消极影响;只有正确地对待科技应用,才能趋利避害。(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7.(1)制度: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全国各地区的统一管辖,加强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联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

融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明清沿用,直至今日,对后世影响深远。(2)管理: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宣政院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意义:有利于中央直接对吐蕃地区的管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民族团结;从元朝开始,吐蕃地区正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