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705.206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22)页,705.20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4b979ecd5181b7ac48eeeb61e31f3b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鸦片战争后,“像允许建立租界、让外国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组织中外联防局等极为重要的决定,最初都是由地方(大员)做出的”,只是在成为既定事实后,才呈递给省和中央政府最终核准。由此可知.当时清廷()A.积极推动地方政治革新B.从人治走向法治C.近代

主权外交意识缺乏D.对地方管理失控2.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补偿了鸦片被销毁的英国商人,并开放五个中国港口以进行国际贸易。另外作为此协议的一部分,这些港口中的每一个,均由不从属于中国法律的英国顾问管理。这些规定,致使

中国客观上()A.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B.司法主权已完全丧失C.逐渐解决了中外纠纷D.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化3.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6)图3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方外交权的演化过程,这()图3A.说明地方外交权一直在扩大

B.反映了中央集权削弱的趋势C.推动了朝贡外交体系的瓦解D.避免了外交体制的混乱无序4.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是将战胜者置于战败者之前。而《南京条约》中文原件序言第一句是“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该条约所有涉及中英双方的地方,清政府均把中国排在第一位。这表明清政府

()A.坚持闭关自守政策B.固守天朝上国理念C.融入国际条约体系D.维护民族国家利益5.据统计,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约有1000万人,主体是劳工,商业、政治性移民次之,文化、亲属团聚等又次之。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大批前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等

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D.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加强6.太平天国的悲剧常常能够引起后人的思考,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下列最能

够体现其阶级局限性的说法是()A.没有集中力量北伐体现保守自满B.没有明确革命纲领缺乏政治远见C.流动作战缺稳定根据地教训深刻D.领导集团内讧凸显派系问题严重7.某学者曾评论:“在革命战争中,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

的统治。到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彻底清除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B.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下移局面C.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D.形成了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局面8.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即行开始

科举考试,在整个统治期间未曾中断。考试形式在许多方面与清制相同,对投考者的资格、背景基本无限制;但内容包括基督教的主旨和对太平军领袖的颂词。这表明其目的是()A.选拔传统的治国人才B.寻求社会广泛支持C.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D.促进中外思想融合9.1861年,接受过

西方教育的容闳考察太平天国,向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变教育体制、举办洋务等七条建议,洪仁玕接受了他学习西方的建议。容闳离开太平天国后,以扑灭太平天国为事业的湘军主帅曾国藩也接受了他学习西方的建议,并将其一部分主张转化为实践。这说

明()A.民族矛盾刺激下内战双方对时代主题有某种共识B.以容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局限C.太平天国与清朝要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目标一致D.清廷将主张转化为实践说明其代表先进的生产力10.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派出本国记者,也允许西方记者随军采访;清政府不仅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军

采访,还有两名西方记者因为错走到中方阵地,而被砍头。这反映了()A.日本取得了列强舆论支持B.战争中新闻宣传最为重要C.清政府仇视外国新闻媒体D.两国近代化水平存在差异11.1900年,在清政府对八国宣战后,东南省份的一些督抚拒绝接受朝廷命令,他们组织东南互保,与外国领事

达成协议,允诺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列强承诺不派兵进入东南省份。东南互保反映出()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列强对中国东南控制较强C.满汉矛盾日益尖锐D.晚清地方督抚势力的高涨12.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

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

①D.③④②①13.有学者指出: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日本用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但日本终因侵略别国反过来导致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材料说明()A.主权丧失加深

了中国半殖民化B.甲午战败导致了日本全面侵华C.侵略者的最终结局是走向失败D.巨额赔款使日本走上帝国主义14.“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

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日本获得赔款增强国力B.三国还辽旨在维护中国主权C.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D.列强掀起了强瓜分中国狂潮15.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

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16.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选择反正,或独立,或逃亡,部分立宪

派开始投向革命,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则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具有民众基础C.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D.资产阶级掌握地方大权17

.图1漫画《力主迁都》反映的是民国元年的时事政治。漫画中左下方穿西装的“孙氏”正用一根绳子,拴住右上方以天安门为表征的“北京”,拼命往南拽。对该漫画主题解读最合理的是()图1A.孙中山着力防范旧官僚势力B.南京临时政府与清王朝对峙C.

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D.革命党人重在逼迫清帝退位18.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守旧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到甲午后则基本上可以说失语了。清季末出现的革命党人,虽仍以读书人为核心,但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党人”()

A.已经有较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方向发生转变D.推动中国政治机构向现代的转型19.1937年,刘少奇在反思大革命的教训时指出:“(工人)提出使企业倒闭的要求,工资加到骇人的程度,自动缩短工作时间至每日四小时以下,

随便逮捕人,组织法庭监狱,搜查轮船火车,随便断绝交通,没收分配工厂店铺。”这表明大革命时期()A.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危及中国革命B.工人运动曾出现冒进和过激的倾向C.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D.反对资本家的斗争适应了当时的政治形势20.1923年,中共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指出:在中国受军阀

与帝国主义两种惨酷压迫下,(中国共产党)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一面却不能不分出精力从事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甚至于商人运动,为革命战线上添加几个有力的援军。这表明邓中夏()A.对近代

中国国情认识较为客观B.要求进一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存在缺陷D.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21.1919年11月出版的《浙江新潮》杂志《发刊词》中说,浙江“为全世界全人类的一部分,我们因为环境的关系

,不得不谋一部分人类的发展,以助全人类的发展”;1920年初创刊的《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在《发刊词》上宣布,“中国是世界的单位”,所以“凡有利于一国而不利于世界者不为”。据此可知,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A.在国内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B.开

始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C.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和国家立场D.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对外政策22.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孙中山在《民国日报》发表文章“吾人对此近邻的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并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1923年

8月,孙中山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这表明()A.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B.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为己任C.民主革命群众基础深厚D.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根本转变23.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

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就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C.已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政党24.

1933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召开第一次运动会,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的召开()A.有利于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B.标志着反围剿斗争取得伟大胜利C.表明根据地的形势根本好转D.反映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日趋成熟25.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的《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

红色中华》开设了“红板”“黑板”专栏。“红板”专栏专门刊登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黑板”专栏批评消极腐化、作风不良的反面典型。此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注重发动群众对党员进行监督B.通过政治宣传唤醒民众抗日意识C.在廉政建设上取得

了巨大成就D.加强党风建设以巩固苏维埃政权26.陈旭麓说:由于共产党的领导,新式的农民战争不同于旧式的农民起义;由于农民参加了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又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强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该学者的观点说明土地革命()A.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战争B.属于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C.与辛亥革命的性质完全不同D.忽视与城市工人阶级的联合27.在中国近代的一次会议上,“一把手”博古先做了一个总结报告,结果博古的报告被绝大多数与会者否定,在此基础上张闻天做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报告。关于这次会议及相关报告,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A.博古的总结报告指出红军长征的真实原因B.会后毛泽东取代博古成为了党的总责任人C.张闻天否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领导D.会议结束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指导28.全面抗战爆发到1939年底,八路军弹药主要来自收集、缴获和国民政府配发,供给稳定而充足;1940年到1942年,弹药来

源于缴获、自造和购买,供给十分困难;1943年到1945年,缴获、自造和购买的弹药逐渐多于消耗。八路军弹药供给的变化反映了()A.国共关系的变化影响战争走向B.敌后战场民主革命力量的成长C.大生产运动

成效显著D.盟国对中共援助加强29.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在100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有关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表述正确的是()A

.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B.八七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C.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D.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30.下表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华抗日英烈简表(部分)马

尔琴科夫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战士。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威廉·瑞德美国援华航空队战士,曾参与开辟“驼峰航线”。1944年作战返航时壮烈牺牲。宫川英男由一名侵华日军身份转化为投诚共产党的抗战勇士。1945年,同日作战中壮烈牺牲。柯棣华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曾

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因病在华牺牲。对上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拓展B.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D.各国援华是抗

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31.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C.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蓬勃开展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32.叶剑英说:“敢不敢打我军从来没有打过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的大城市,敢不敢歼灭敌军的强大兵团,敢不敢夺取更大的胜利……已成为我军当时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当时“我军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A.歼灭国民

党军队的主力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C.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地区D.摧垮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33.对比下面两图,可知()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B.中共党员人数激增C.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国共两党走向合作34.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1949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政策。“四面八方”政策()A.有助于加快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B.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C.

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得以完成的根本保障D.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35.下表为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统计表,这主要反映出()期目标题主要内容倾向性1949.1.10Sugar-CoatedP

oison蒋介石期待和平●1949.1.10NOWthattheKettleISOurs共产党将进入北平,如何治理北平△1949.1.24High-FlyingTerms在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上,共产党设定期限△

1949.4.18CityofVictory同共两党和谈失败△1949.4.25Ultimatum共产党放弃和平,选择战争△1949.6.27Window-Drcssing共产党推行民主政治▲1949.7.18AFewTruths美国对蒋介石失去信心△(注:

●国民党正面报道;△共产党负面报道;▲共产党正面报)A.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B.解放战争胜利开展C.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D.美国放弃扶蒋反共二、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1928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双十”宣传纲要》提出:“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此后,中国共产党再未以中共中央名义进行过纪念辛亥革命的行动。193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宣传大纲中

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1938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的大会上做了重要演讲。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发布了纪念孙中山逝世十四周年的通知。1941年,中央做出了纪念双十节的决定。——据靳

燕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纪念辛亥革命的传统,基本上每逢十年举行一次全国规模的纪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人民日报》都会发表纪念社论,而这些社论的标题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迹。图5是其中两篇社论的报纸截图。图5(1)简析中国共产党

在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态度上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2)任选其中一篇社论,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对其标题加以解读。(3分)37.(13分)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5年,在北京召开关税特别会议

,与会各国允承中国自1929年起享有关税自主之权。1928年7月至12月,美、德、意、葡、英、法、西等12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新约或友好通商条约,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中国形式上得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每月收入不过五百余万两

,而军费支出达一千八百万两。亟须解决财政入不敷出的严重问题。1929年2月1日开始自行实施的第一个“国定税则”,进口税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7.5%--27.5%。虽然国民政府慑于列强特别是英国的压力,不敢改用国人任总税务司和彻底废除外籍税务司制度,但加强了对海

关行政管理权的控制。——摘编自孙宝根《论近代中国海关缉私制度的确立》材料二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各地陆续成立军管会,对旧海关实行接收和军管。接管是改革海关的开始,是打碎旧中国海关的一种特定形式。在接管的基础上,宣布终止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对各地海关的管辖,收

回海关行政管理权和关税自主权,确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海关的领导,规定一切外轮进口均需先报经军管会批准,对在旧中国海关任职的洋员统一审查处理。外籍税务司制度自此覆灭,洋人控制中国旧海关的历史结束。

——摘编自姚永超、王晓刚《中国海关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条件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海关建立的方式和意义。(5分)38.【抗日战争与家国情怀】(10分)材料一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淞

沪会战爆发。10月26日,苏州河以北中国守军腹背受敌,开始撤退。第88师第524团团副谢晋元、营长杨瑞符,奉命率所部官兵退守四行仓库,坚守了四天五夜,掩护主力撤退。为此,胡朴安先生作《八百壮士歌》,并谱曲传唱,鼓励士气,振作民心。歌词如下:八百壮士齐拼死,中华民族忠勇有如是。……变更阵线别有

因,掩护撤退真堪倚。殿后告成终不奔,独与敌军相对峙。……态度从容胆识豪,据一仓库作军垒。只凭一片忠勇心,守到最后一弹子。四层高楼万目瞻,国旗飘扬遮日起。……此真民族真精神,中外人士真仰止。凡属人类皆同情,赤血凝成民族史。……——歌词节选自1937年胡朴安作《八百壮士歌》材料二四行仓库保卫战示意图请

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行仓库守军能够坚守作战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行仓库守军坚守作战的意义。(4分)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BCDBBAD题号1112131415161

7181920答案DCCBDCADB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AADBDBCA题号3132333435答案BAAAC1.【答案】C【解析】据材料主旨可知一些重大外交事项由地方擅自做出决定,在成为既定事实后,才

呈递给省和中央最终核准,可见当时中央政府缺乏维护国家主权统一的近代外交意识,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晚清对外政策的调整,并非地方政治革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法治内容,排除B项;地方擅自做出外交上的决定,并不意味着清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失控,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开放五个中国港口以进行国际贸易”“均由不从属于中国法律的英国顾问管理”,结合所学可知为《南京条约》和附件的内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意图在于打开中

国市场、倾销商品,这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故选D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排除A项;领事裁判权体现的是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侵犯,但并不是丧失殆尽,排除B项;鸦片战争并没有满足英国的利益,英国又勾结法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C项。3.【

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央对地方外交权的控制监督逐渐减弱,外交权限、授权对象、外交适用事务等增强,这体现了地方外交自主权的扩大,原本应由中央政府处理的外交事务交给了地方政府,这体现了中央政府权威的不断削弱,故选B项;从上图可以看出,到20世纪外交权限有所减弱,

排除A项;朝贡外交体系的瓦解是在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与上图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从上图可以看出地方外交自主权的扩大,说明当时外交体制的混乱无序,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清政府在礼仪上固守天朝上国理念,与材料

“清政府均把中国排在第一位”违背“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的做法相符,故选B项;《南京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排除A项;融入国际与材料中违背“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的做法不符,排除C项;《南京条约》

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文原件”的虚幻的排名并不能维护民族国家利益,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材料“主体是劳工,商业、政治性移民次之”可知,当时中国的海外移民主要和列强的殖民扩张有关,通过对外输出劳动力对殖民地进行开发建设,故

选C项;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是西方列强侵略扩张的结果,排除A项;民族危机加深是也是列强殖民扩张的结果,排除B项;“世界联系加强”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6.【答案】D【解析】因为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无法形成稳定团结的领导集团,

导致内讧,故选D项;属于战略选择问题,与材料中“阶级局限性”不符,排除A项;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等纲领,排除B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意味着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排除C项。7.【答案】B【解析】“太平天

国失败后,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可见中央集权开始动摇,权力开始下移,故选B项;“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

统治”只能判断其打败了八旗兵,但不能清除,这是清政府的军队,是可以重建的,排除A项;“到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这个信息不是清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排除C项;“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

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但并没有形成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出现,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据材料“考试形式在许多方面与清制相同,对投考者的资格、背景基本无限制;但内容包括基督教的主旨和对太平军领袖的颂词”,可知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不限制投考者的资格、背

景,内容包括基督教的主旨和对太平军领袖的颂词,可以获取原来受种种限制人群的支持并扩大太平天国的影响力,故选B项;选拔传统的治国人才,不符合“内容包括基督教的主旨和对太平军领袖的颂词”,排除A项;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次要作用,并不是

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考试内容包含基督教主旨,并没有涉及中外思想融合,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不管是太平天国,还是洋务派,都认可容闳学习西方的建议,可见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部分知识分子都主张学习西方,故选

A项;材料侧重的是学习西方成为共识,并非突出其个人的思想贡献,排除B项;太平天国学习西方是为反清政府,曾国藩为代表的清朝要员是为维护统治,排除C项;清廷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非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据材料“清政府不仅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军采访,还有两名西方记者因

为错走到中方阵地,而被砍头”,可知日本重视新闻宣传,清政府以野蛮手段干预记者采访,反映出双方对于新闻宣传作用的认识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实际上是由两国近代化水平存在差异导致的,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列强从舆论上支持日本,排除A项;“最为重要”

说法绝对,材料也不能反映,排除B项;清政府不允许对军队进行采访,并不表明仇视外国新闻媒体,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东南省份的一些督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拒绝接受朝廷的命令,反映出清朝后期朝廷的控制力下降,地方督抚权力增大,故

选D项;清朝政府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A项;材料强调朝廷的控制力下降,地方督抚权力高涨,没有涉及列强与中国东南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朝廷的控制力下降,地方督抚权力高涨,没有涉及满汉矛盾,排除C项。12.【答案】C【解析】①中的老

虎被西方国家瓜分,反映的是1911年革命党人对中国未来被瓜分命运的担心,即“将来之中国”,②中的老虎呈现出孱弱之态,西方列强伸出双手显有觊觎之势,应为“咸(丰)同(治)时之中国”,③中的老虎将西方国家赶跑,应是强盛的康乾时期,且此时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④中老虎正被几个西方国家屠戮,表明

此时中国正遭受几个西方国家的侵略,应是“现在之中国”,故正确的对应顺序是③②④①,选择C项符合题意。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但日本终因侵略别国反过来导致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可知侵略者的最终结局是走向失败,故选C项;根据材料“但日本终因侵略别国反过来导致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可知材料主旨强调日本对外侵略对其自身的消极影响,排除A项;军国主义传统导致了日本全面侵华,

排除B项;根据材料“日本用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可知军国主义使日本走上帝国主义,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略15.【答案】D【解析】据题干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可知,辛亥革命使帝国主义失去了能够掌控中国全局的统治工具,帝国主义

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说明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故选D项;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还很强大,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也没有清除,因此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完成,选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根据所学,在辛亥革命前,《辛丑条约》

签订后中国就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辛亥革命对于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排除C项。16.【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武昌起义后国内多种政治力量都脱离了清朝统治,列强也将其抛弃,说明

清朝统治已土崩瓦解难以维系,故选C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主要是在清朝灭亡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提到的人群也并非人民大众,“深入人心”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A项;据所学辛亥革命的知识可知,其并不具有民众基础,

且材料提到的是不同政治派别也并非民众,排除B项;据所学辛亥革命的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各派军阀掌握了地方大权,而非资产阶级,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孙氏”是孙中山,漫画《力主迁都》描画了孙中山先生一人奋力牵引整座北京城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对袁世凯有利。清帝退位后,为了

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并限制其权力,南京方面提出迁都之议,要求袁到南京宣誓就职。但袁世凯势力主要在北方,实不愿迁都南京,因此常以种种借口迟迟不肯南下就职。防范旧官僚势力与材料中“拼命往南拽”即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相符,故选A项;对峙,与材料中“拼命往南拽”不符,当时清帝已经退位,排除B项;“拼命

往南拽”是该漫画主题,而非多少人拽,排除C项;在袁世凯逼迫下清帝已经退位,且逼迫清帝退位是推翻帝制,而非“往南拽”,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据材料“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

产阶级革命党,他们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政治机构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故选D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甲午战争使中国

向西方的学习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追求制度变革的表现,排除C项。19.【答案】B【解析】刘少奇认为1927年工人运动过于激进,犯了“左”倾的错误,故选B项;右倾指的是无产阶级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放

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阶级过于激进的举动,并非是反对资本家的斗争适应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排除D项。20.【答案】A【解析】据材料“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为革命战线上添加几个有力的援军”可知,

对中国国情认识较为客观,故选A项;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才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可知没有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主旨意在说明革命的阶级基础,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

除D项。21.【答案】C【解析】据材料“为全世界全人类的一部分……以助全人类的发展……中国是世界的单位”可知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具有世界观念,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和国家立场,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且结合所

学知识,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不只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还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西方各种主义,排除A项;古代就已经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排除B项;据材料“谋一部分人类的发展,以助全人类的发展……凡有利于一国而不利于世界者不为”可

知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发展问题,而不是对外政策,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考察苏俄的军事、政治和党务是为了借鉴其革命方式、内容及手段中的有益成分,有利于丰富民主革命的内涵,故选A项;B项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排除B项;“以俄为师”体现

的是对俄国革命方式的借鉴,与革命群众基础无关,排除C项;此时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仍是三民主义,“根本转变”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2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主要强

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剖析,即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得首先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故选

A项;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应该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不但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还包括对中国国情的分析认识,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而材料反映中共“一大

”到中共“二大”革命纲领的变化,排除C项;中共刚成立的时候是共产国际的支部,并非独立成熟的政党,排除D项。24.【答案】A【解析】召开运动会,毛泽东亲自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显示了领导人与普通群众紧密联系,能够有效鼓舞军队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故选A项;1936年红军长征

结束标志着反围剿胜利,B项时间不符,排除B项;召开运动会,领导人和群众其乐融融,有利于根据地凝聚力加强,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形势,排除C项;材料中领导人与群众其乐融融,体现了根据地的良好氛围,并没有体现政权民主性质的相关内容,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25.【答案】D【解析】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据材料“红板”专栏和“黑板”专栏所刊登的内容可知,中共注重党风建设,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故选D项;此举强调的是中共注重党风

廉政建设,与是否发动群众无关,排除A项;此时全面抗战尚未爆发,且材料中的报刊专栏内容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共注重表彰廉政建设的先进、批评反面典型,但并未提及廉政建设的结果,无法看出是否“取得了巨大成就”,排除C项。26.

【答案】B【解析】据材料“由于共产党的领导,新式的农民战争不同于旧式的农民起义”说明土地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斗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故选B项;据材料“新式的农民战争不同于旧式的农民起义”可知

不是单纯的农民阶级反封建战争,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土地革命与辛亥革命都属于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者性质并非完全不同,排除C项;据材料“由于共产党的领导”和“农民参加了革命”可知土地革命是以城市工人和农村农民组成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并未忽视与工人阶级的联合,排除D项。27.【答案】D【解

析】从材料“‘一把手’博古……的报告被绝大多数与会者否定”,可知这次会议是纠正博古等人“左”倾错误军事指挥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故选D项;从材料“结果博古的报告被绝大多数与会者否定”,可知博古的报告没有正确分析

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故没有指出红军被迫长征的真实原因,排除A项;遵义会议上确立的党的总负责人是张闻天,不是毛泽东,排除B项;遵义会议主要是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没有涉及否定共产国际对中国领导的内容,排除C项。28.【答案】B【解析】据

材料“弹药来源于缴获、自造和购买,供给十分困难……逐渐多于消耗”可知敌后战场抗日力量的壮大,故选B项;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共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日双方实力的变化影响战争走向,排除A项;大生产运动,指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其

控制区域内发动的一场军队屯田和鼓励生产的群众运动,主要开展农业生产,排除C项;据材料“收集、缴获和国民政府配发……缴获、自造和购买”可知八路军弹药供给没有提及盟国援助,排除D项。29.【答案】C【解析】据材料“有关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

会议”,可知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故选C项;中共二大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排除A项;1929年古田会议确定建党建军原则,排除B项;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D项。30.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列的国际援华抗日英烈可知,国际友人在援助中国抗战,中国抗战团结了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拓展了国际力量,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友人援助中国抗战的行为,不属于赞誉,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国战场的地位,排除C项

;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31.【答案】B【解析】由材料“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可知城市知识青年将

先进的思想学说带到农村,有利于农村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抗日战争的民族解放运动,故选B项;“已转移”表述过于绝对,中国的文化重心以城市为主,排除A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兴起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敌后战场由共产党领导,“已经取得领

导权”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32.【答案】A【解析】据材料“攻克大城市”和歼灭战的特点可得是战略决战阶段,主力决战目的是歼灭国民党主力,故选A项;战略防御阶段包含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排除B项;战略反攻是把战争引向国统区,排除C项;渡江战役摧垮国民

党长江防线,排除D项。33.【答案】A【解析】从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构成的对比中可知,1938年增加了中小商人和地主,这是因为: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

开始了全面抗战,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中共吸纳中小商人和地主加入,故选A项;材料只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不能反映人数是否增加,排除B项;从1927年至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前,中共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农村,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中共党员

主要成分比例的变化,与国共两党走向合作无关,排除D项。34.【答案】A【解析】据材料“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可知中共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助于加快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故选A项;1949年仍处

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B项;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得以完成的根本保障,排除C项;“四面八方”政策对解放时期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具有重大作用,但没有引起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排除D项。35.【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只是材

料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统计表可知《时代》周刊对中共的报道以负面为主,说明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故C项正确;美国并未放弃扶蒋反共,即使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36.【答案】(1)1927年国共

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此后国共长期对峙;三民主义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并沦为其反革命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出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考虑停止纪念。(2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纪念辛亥革命有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团结抗战。(2分)(2)1961年:从当时中国仍然面临美苏冷战对峙,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孤立、包围、封锁的角度作答;(1分)从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角度作答;(1分)从纪念活动

对于鼓舞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的角度作答。(1分)1981年:从80年代初,两岸关系走向缓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逐步形成的角度作答;(1分)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孙中山等革命先驱

的未竟理想,辛亥革命伟大功绩激励我们为民族繁荣昌盛奋进的角度作答;(1分)从纪念活动对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一步密切两岸交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角度作答。(1分)【解析】(1)关于本题作答需要结合当时的国内社会矛盾及国共两党关系变动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据材料“1928年”结合

所学得出时代背景,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此后国共长期对峙;据材料“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结合所学得出三民主义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并沦为其反革命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出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考虑停止纪念;据材料“1937年,中

共中央宣传部在宣传大纲中指出……”结合所学得出时代背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据材料“1938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的大会上做了重要演讲……中央做出了纪念双十节的决定”结合所学得出国共两党关系,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纪念辛亥革命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抗战。(2)选择第一篇社论,据材料“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结合所学可从1961年中国仍然面临美苏冷战对峙,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孤立、包围、封锁,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纪念活

动对于鼓舞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的等角度作答。选择第二篇社论,据材料“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结合所学可从1981年两岸关系走向缓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逐步形成,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未竟理想,辛亥革命伟大功绩激励

我们为民族繁荣昌盛奋进;纪念活动对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一步密切两岸交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等角度作答。37.【答案】(1)条件: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有利的国际因素(或列强在中国利益争夺的矛盾)。(4分)影响: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有助于缓解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没有彻底收回海关管理权。(4分)(2)方式:对旧海关实行接收和军管(或接管);实行海关改革。(2分)意义:结束了中国

海关半殖民地的历史,标志着洋人控制中国海关历史的结束;彻底收回了海关管理权和关税自主权;为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创造了条件。(一点1分,三点3分)【解析】(1)第一小问条件,据材料一“1925年,在北京召开关税特别会议……12

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新约”得出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据材料一“与会各国允承中国自1929年起享有关税自主之权……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得出有利的国际因素(或列强在中国利益争夺的矛盾);据材料一“中国形式上得到统一”得出南京国民政府

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离不开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签订了关税新约或友好通商条约,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自行实施的第一个‘国定税则’”得出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据材料一“进口税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7.5%--

27.5%”得出有助于缓解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结合所学知识,进口税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国产业,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一“不敢改用国人任总税务司和彻底废除外籍税务司制度”得出没有彻底收回海关管理权。(2)第一小问方式,据材料二“成

立军管会,对旧海关实行接收和军管”得出对旧海关实行接收和军管(或接管);据材料二“接管是改革海关的开始”得出实行海关改革。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外籍税务司制度自此覆灭,洋人控制中国旧海关的历史结束”得出

结束了中国海关半殖民地的历史,标志着洋人控制中国海关历史的结束;据材料二“终止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对各地海关的管辖,收回海关行政管理权和关税自主权”得出彻底收回了海关管理权和关税自主权;据材料二“确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海关的领导,规定

一切外轮进口均需先报经军管会批准,对在旧中国海关任职的洋员统一审查处理”得出为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创造了条件。38.【答案】(1)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或掩护主力撤退);守军坚强的抵抗意志和爱国热情;靠近租界,易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日本进攻受限)。(地理因素方面学生答诸

如背靠苏州河、只能从西北方向进攻,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回答出任意3点,得6分)(2)达到了作战目标;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抗战热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同情;激励后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

精神财富。(每点1分,回答出任意3点,得4分)【解析】(1)据材料一“掩护主力撤退”、“八百壮士齐拼死,中华民族忠勇有如是”得出掩护主力撤退,守军拼死抵抗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从材料二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四行仓库靠近租界,容易引

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从地理位置看,靠近苏州河,易守难攻等。(2)结合所学知识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会战的一部分,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四行仓库保卫战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

注和同情;同时八百壮士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