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46.328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46.32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2f3bab648a8f1d4f4feda699a8076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

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高丽史》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用双翼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

抵其法,颇用唐制。”据此可知,高丽王朝()A.在光宗时期初步统一朝鲜半岛B.效仿中国唐朝,改革选官制度C.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D.引入儒家思想,社会风气大变2.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欧洲其它国家

。在白银流动时,所经地区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这一现象()A.推动了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B.促进了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D.加快了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3.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

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D.促进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4.列宁评价某一改革时称:“这是一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使农民仍旧贫困,受人欺压,愚昧无知,

无论在法院还是在管理机关,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地方自治机关,农民都得听从地主。”下列对该改革描述合理的是()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B.加速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C.是一场自下而上的不彻底改革D.迎合了工业化时代发展需要5.托马斯·莫尔在

《乌托邦》中写道:“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贵族豪绅把每寸土都围起来做牧场,房屋和城镇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栏。”描绘了15-19世纪“羊吃人”的现象。他描绘的事件(

)A.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B.巩固了英国农奴制度C.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D.扩大了英国国际市场6.列宁曾说:“亚洲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新阶段。”列宁所谓的“亚洲的觉醒”主要指的是A.具有更加广泛的下层民众参加B.斗争对象直接指向帝国主

义势力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D.民族忧患以及民主改革意识觉醒7.有学者认为,“当大战开始的时候,敌对的双方都竞相宣传:战争为的是保卫祖国、文明、自由、正义等。但实际上却只是为了抢夺对方的殖民地,为了宰制弱小国家。换句话来说,只是两大强盗集团间因分赃不均而引起的一场大厮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文明的冲突有关B.对抗军事集团是战争爆发的根源C.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D.二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8.下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示意简图,与数字处相对应的内容是()A.①空想到科学②一国到多国③理论到实践B.①理论到实践②空想到科学

③一国到多国C.①理论到实践②一国到多国③空想到科学D.①空想到科学②理论到实践③一国到多国9.1920年11月17日,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访问印度。这位亲王所到之处,商业停业,街道上也空无一人,群众用总罢业来欢迎他。这反映了()A.群众响应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殖民政府保护王储安全C.印度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D.民族独立意识开始觉醒10.1943年丘吉尔说:“我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反映了()A.二战加速了英国的衰落B.美苏冷战初露

端倪C.英美苏三国共同主宰世界D.反法西斯同盟破裂11.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

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B.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12.1948年2月,美国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

。在这种形势的的的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13.20世纪下半叶,美国学者兰开斯特提出“图书馆

消亡论”,预言“无纸社会”即将到来,电子介质的信息将取代纸介质信息。这一观点()A.指出经济快速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秩序B.反映思想观念变化导致传统文化衰落C.认为科技革命引发信息传播方式变化D.说明了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14.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曾明确

提出和平共处是苏联在核时代外交政策指导思想,但他同时又认为和平共处能够实现,首先归功于苏联核威慑、归功于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一认识()A.无助于改善国民经济结构B.促成全面冷战对峙的形成C.有利于战后苏联经济重建D.为改革提供必要舆论支持15.20

世纪50年代初,英国相继出兵镇压了马来(西)亚共产党游击队、肯尼亚“茅茅运动”等,使英国背上了约70亿英镑的国际债务和200亿的国债。此外,不仅亚非独立国家纷纷指责英国的这一帝国主义行径,美国也指责其妨碍了西方对苏冷战中自由世界的团结。

这些现象()A.表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已出现质变B.推动了美苏两国冷战对抗态势的加剧C.利于推动英国对殖民地政策的调整D.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开始分化16.G7即七国集团,由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组成,被喻为“富人俱乐部”,控制着世界经济

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加入成为G8。1999年G20二十国集团应运而生,除原有八国,还有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G7至G20的变化反映了()A.单边主义外交的彻底失败B.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C.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变化D.发达国家仍主导世界二、非选择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以其温和性和包容性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产生的诸多问题,逐步扭转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的不利局面,使得整个社会发展朝着更

加合理的方向转变。新经济政策是“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的的——摘编自舒新《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

现实启迪再探》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回到欧洲去的强大思潮中,不是继续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路,而是盲目崇拜、全盘肯定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国家凭借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实力,实施“超越遏制”战略,……结果,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摘编自黄宗良等《斗争·合作·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遭

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分析造成“严重挫折”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纵欲当成罪恶,提倡鄙弃奢侈的生活观念。《圣经》中说“有钱人要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

针眼还难”。17世纪,重商主义者作为当时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致认为节俭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费向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犹如托马斯·孟的理解,奢侈“会使富人的钱财用来维持贫人的生活,那就成为公共财富

最好的分配方法了”。——摘编自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材料二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凯恩斯认为大危机与国家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观念脱不开干系,其病因

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提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万能钥匙。在宏观层面,建议国家要引导消费,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并以此来限制和约束企业与个人的短视经济行为。二战结束后,凯恩

斯的思想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几乎成为解决当时一切经济问题的不二法门。——摘编自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消费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消费思想在二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中的体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全球化走过了商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几个阶段,从贸易交往全球化发展到生产、交换、消费在内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全球化尽管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但其发展成果并未惠及所有国家

和个人。如果说反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群体的运动,那么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则从民间情绪和第三世界行为演变为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成为发达国家政府主导的“自己反对自己”的行为。逆全球化的出现阻挡不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新全球化作为对全球化的

自我扬弃,应体现更为公平、合理的方向指引。——摘编自林小婷《从全球化转换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围绕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实准确,条理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欧洲列强都在19

世纪的弱势民族中寻找下手的对象,各种国际危机都因列强的妥协而被化解,外交手段以及复杂的利害关系,避免了由于一系列的国际危机而导致全面失控的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列强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有军事同盟色彩的两大集团的产生和对峙,使19世纪初期以来的国际关系的规

则也随之改变。通过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内矛盾,越来越成为各国统治集团所信奉的“真理”,军事集团的形成使1905年后各种国际危机都主要依靠赤裸裸的战争威胁来解决。——摘编自华少庠《卓越与迷惘:欧洲文化发展进程综述》材料二苏联对德国的扩张一直抱有最强烈的警惕性,1938年3月德奥合并时就向英法

建议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却被英法冷淡地拒绝了。直到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残余部分后,三国才开始了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谈判。此时英、法、苏三国都致力于保证波兰的安全,英国提议当欧洲发生侵略行动时,英、法、苏、波四国将立即讨论应当采取的步骤。苏联立刻接

受了英国的建议,但这一提议却遭到作为受援国的波兰的坚决反对。由于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恩怨,波兰人对于苏联的仇视更甚于德国。张伯伦遂发表了由英法单方面保证波兰安全的宣言,英国这一做法更加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随着1939年7月但泽危机的

不断激化,共同面对德国压力的英、法、苏三国终于开始进入军事结盟的实质性谈判阶段。苏联对谈判极为重视,英国却并没有诚意,给代表团的指示是“在缔结政治协定前,应该极其缓慢地进行谈判”。法国本来非常希望与苏联结盟,但由于英

国的态度也只好在谈判中虚与委蛇。在苏联看来,英法可以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却不愿意给波兰施加压力让苏军过境抵抗德国,这就是对谈判毫无诚意。二战爆发前20天,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努力失败了。——摘编自苏肄海《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体安全机制无法建立的原因。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高丽史》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用双翼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据此可知,高丽王朝()A.在光宗时期初步统

一朝鲜半岛B.效仿中国唐朝,改革选官制度C.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D.引入儒家思想,社会风气大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高丽王朝(

朝鲜)。根据材料可知,高丽王朝在三国以前,没有科举制,后来学习唐朝,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结合所学可知,高丽王朝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材料中学习唐朝的科举选官制度就是效仿中国的产物,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

,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说明引入儒家思想,社会风气大变,排除D项。故选B项。2.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欧洲其它国家。在白银流动时,所经地区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这一现象()A.推动了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B.促进了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C.加速了欧

洲封建制度的衰落D.加快了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材料“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欧洲其它国家。在白银

流动时,所经地区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后,引发欧洲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C项正确;“推动了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是商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

主旨“价格革命”,而“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D.促进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4至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是一场披着

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由此可见,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A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进近代

自然科学的产生,与题意撕开人类身上的“笼子”无关,排除B项;启蒙运动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排除C项;文艺复兴促进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4.列宁评价某一改革时称:“这是一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使农民仍旧贫困,受人欺压,愚昧无知,无

论在法院还是在管理机关,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地方自治机关,农民都得听从地主。”下列对该改革描述合理的是()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B.加速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C.是一场自下而上的不彻底改革D.迎合了工业化时代发展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俄国)。根据材料“对农民的无耻掠夺……使农民仍旧贫困,受人欺压,愚昧无知”“农民都得听从地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改革是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农奴

制,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发展,D项正确;该改革立足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未完全破除农奴制,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仍然存在,排除A项;这一改革一定程度缓和了俄国社会矛盾,维护了沙俄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该改革是自上而下

的改革,不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5.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道:“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

贵族豪绅把每寸土都围起来做牧场,房屋和城镇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栏。”描绘了15-19世纪“羊吃人”的现象。他描绘的事件()A.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B.巩固了英国农奴制度C.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D.扩大了英国国际市场【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羊吃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莫尔描述的是近代英国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涌入城市。土地被开辟为养羊的牧场为纺织工厂提供羊毛,因此是有利于促进

资本的原始积累,C项正确;圈地运动是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推动的使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不是小农经济,也和巩固农奴制度无关,排除AB项;圈地运动是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而不是国际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6.列宁曾说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新阶段。”列宁所谓的“亚洲的觉醒”主要指的是A.具有更加广泛的下层民众参加B.斗争对象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势力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D.民族忧患以及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亚洲觉醒,指亚洲人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包括中国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印度1905—1908年反英斗争、伊朗革命、土耳其革命、朝鲜义兵运动

,故D正确;亚洲觉醒,并不是所有运动都发动了广大民众,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故A错误;亚洲觉醒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有些运动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如辛亥革命等,故B错误;亚洲觉醒并未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如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是时间是1919年五四运动

,故C错误。7.有学者认为,“当大战开始的时候,敌对的双方都竞相宣传:战争为的是保卫祖国、文明、自由、正义等。但实际上却只是为了抢夺对方的殖民地,为了宰制弱小国家。换句话来说,只是两大强盗集团间因分赃不均而引起的一场大厮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文明的冲突有关B.对抗军事集团是

战争爆发的根源C.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D.二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的世界。根据

材料“但实际上却只是为了抢夺对方的殖民地,为了宰制弱小国家。换句话来说,只是两大强盗集团间因分赃不均而引起的一场大厮杀”可得出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大战与文

明的冲突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一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二战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8.下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示意简图,与数字处相对应的内容是()A.①空想到科学②一国到多国③理论到实践B.①理论到实践②空想到科学③一国到多国C.①理论到实践②一国到

多国③空想到科学D.①空想到科学②理论到实践③一国到多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

社会主义诞生;1917年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二战后,社会主义扩展到多国。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ABC项对应关系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9.1920年11月17日,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访问印度。这位亲王所到之处,商业停业,街道上也空无一人

,群众用总罢业来欢迎他。这反映了()A.群众响应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殖民政府保护王储安全C.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民族独立意识开始觉醒【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

920年(英国、印度)。材料涉及时空是1920年印度,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访问印度时,印度街道,群众用总罢业来欢迎他,据所学可知,这种总罢业现象是一种表达不满方式,1920年正值一战结束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尤其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材料中的印度群众的总罢业行为实际上是非暴力不合作运

动,A项正确;材料不是反映殖民政府保护王储安全,而是反映印度群众对英国殖民当局不满的现象,排除B项;C项错误,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孟买工人大罢工,排除C项;印度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开始于一战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10.1943年丘吉尔说: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的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反映了()A.二战加速了英国的衰落B.美苏冷战初露端倪C.英美苏三国共同主宰世界D.反法西斯同

盟破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3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丘吉尔所说的话体现了美苏两大国将会在二战后成为国际格局的主角,反映出美苏力量的强大,说明二战加速了英国的衰落,A项正确;丘吉尔说这句话时还处于

二战时期,美苏英还是同盟关系,三国是合作关系,美苏冷战还未出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英美苏三国共同主宰世界的相关信息,表述错误,排除C项;二战后反法西斯同盟破裂,此时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尚未破裂,排除D项。故选A项。11

.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B

.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的世界。据材料“不断协商”“到12月重新恢复协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冷

战时期,冷战的重点在欧洲,为了尽量避免战争,同时出于本地区发展的需要,对抗双方在处理冲突时有一定的克制机制,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B项正确;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西

方阵营逐渐分化,材料不涉及这些信息,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美苏关系对抗逐渐加剧,不是全面缓和,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政策的调整,材料主旨是双方政策的务实性,不是战后欧洲经济复苏,且20世纪60年代欧

洲经济已经复苏并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2.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世界

货币体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

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13.20世纪下半叶,美国学者兰开斯特提出“图书馆消亡论”,预言“无纸社会”即

将到来,电子介质的信息将取代纸介质信息。这一观点()A.指出经济快速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秩序B.反映思想观念变化导致传统文化衰落C.认为科技革命引发信息传播方式变化D.说明了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根据材料“预言‘无纸社会’即将到来,电子介质的信息将取代纸介质信息”可知,作者旨在强调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快速发展与传统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

不出思想观念改变与传统文化衰落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与题干信息不符,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14.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曾明确提出和平共处是苏联在核时代外交政策的

指导思想,但他同时又认为和平共处能够实现,首先归功于苏联核威慑、归功于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一认识()A.无助于改善国民经济结构B.促成全面冷战对峙的形成C.有利于战后苏联经济重建D.为改革提供必要舆论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苏联。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既提出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又认为和平共处的实现建立在苏联核威慑的基础上,说明当时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联高层还是倾向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样的认识当然不利于苏联经济结构的改变,A项

正确;冷战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题干涉及时间是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苏联领导人依然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苏联战后重建需要发展各行各业,尤其是农业和轻工业,不符题意,排除C项;材

料赫鲁晓夫关于外交与重工业关系的人认识,而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二者没有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相继出兵镇压了马来(西)亚共产党游击队、肯尼亚“茅茅运动”等,使英国背上了约7

0亿英镑的国际债务和200亿的国债。此外,不仅亚非独立国家纷纷指责英国的这一帝国主义行径,美国也指责其妨碍了西方对苏冷战中自由世界的团结。这些现象()A.表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已出现质变B.推动了美苏两国冷战对抗态

势的加剧C.利于推动英国对殖民地政策的调整D.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开始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据题意可知,英国镇压马来西亚

共产党游击队和肯尼亚“茅茅运动”的行为遭到了国内外包括美国的指责,说明美国对英国的行为产生异议,是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表现,D项正确;这一时期还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不能说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出现质变,排除A项;这些现象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

现分化,不能说明推动美苏两国对抗态势加剧,也和英国对殖民地政策的调整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6.G7即七国集团,由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组成,被喻为“富人俱乐部”,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加入成为G8。1999年G20二十国集团应运而生,除原有八国,还

有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G7至G20的变化反映了()A.单边主义外交的彻底失败B.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C.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变化D.发达国家仍主导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

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1999年(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由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此后随着多极化的发展,俄罗斯、欧盟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

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极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于是G7发展为G20,将新兴国家包含在内,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有利于构建多极合作的新治理体系,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单边主义,排除A项;G20国家遍布世界各洲,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C项;G20

二十国集团中也有发展中国家,无法体现发达国家仍主导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以其温和性和包容性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产生的诸多问的题,逐步扭转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的不利局面,使

得整个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变。新经济政策是“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摘编自舒新《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

再探》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回到欧洲去的强大思潮中,不是继续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路,而是盲目崇拜、全盘肯定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国家凭借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实力

,实施“超越遏制”战略,……结果,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摘编自黄宗良等《斗争·合作·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分析造成“严重挫折”的原因。【答案】(1)“刚性有余”,余粮收集制利用国家权力无偿征用农民的收入所得,“柔性不足”指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影响:逐步扭转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局面,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

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西方的和平演变;没有很好的从实际国情出发。【解析】【详解】(1)从战时共产主义农业政策的积极与消极角度分析,得出“

刚性有余”,余粮收集制利用国家权力无偿征用农民的收入所得,“柔性不足”指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影响:依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以其温和性和包容性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产生的诸多问题,逐步扭转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的不利局面”,得出逐步扭转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局面,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依据材料“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得出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表

现:依据材料“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挫折”,结合所学可知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从苏联模式分析,得出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依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回到欧洲去的强大思潮中,不是继续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路,而是盲目崇拜、全盘肯定……

”,得出西方的和平演变;依据材料“不是继续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路”,得出没有很好的从实际的国情出发。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纵欲当成罪恶,提倡鄙弃奢侈的生活观念。《圣经》中说“有钱人要进神的国

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17世纪,重商主义者作为当时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致认为节俭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费向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犹如托马斯·孟的理解,奢侈“会使富人的钱财用来维持贫人的生活,

那就成为公共财富最好的分配方法了”。——摘编自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材料二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凯恩斯认为大危机与国家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观念脱不开干系,其病因在于有效需

求不足。提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万能钥匙。在宏观层面,建议国家要引导消费,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并以此来限制和约束企业与个人的短视经济行为。二战结束后,凯恩斯的思想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

巨大影响,几乎成为解决当时一切经济问题的不二法门。——摘编自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消费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消费思想在二战后西方

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中的体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答案】(1)变化:从禁欲主义到推崇奢侈消费。原因: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日益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近代商业贸易体系的建立;西欧封建制度逐步没落。(2)体现:实施国家宏观调控;建设福利国家。影响:适应了二战后生产力高度社会化

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了经济增长;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滞胀”现象。【解析】【详解】第(1)问第一小问指出17世纪欧洲消费观念的变化,由材料“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纵欲当成罪恶,提倡鄙弃奢侈的生活观念”

“17世纪,重商主义者作为当时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致认为节俭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费向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可得出从禁欲主义到推崇奢侈消费的结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日益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近代商业贸易体系的建立;西欧封建制度逐步没落。第

(2)问第一小问体现:概括凯恩斯消费思想在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中体现,根据材料“提的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万能钥匙。在宏观层面,建议国家要引导消费,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和所学知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可得出实施国家宏观调控、建设福利国家的答案。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适应了二战后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了经济增长;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20世纪70年代

出现了“滞胀”现象。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全球化走过了商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几个阶段,从贸易交往全球化发展到生产、交换、消费在内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全球化尽管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但其发展成果并未惠及所有国家和个人。如果说反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群体的运动,那么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则从民间情绪和第三世界行为演变为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成为发达国家政府主导的“自己反对自己”的行为。逆全球化的出现阻挡不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新全球化作为对全球化的自我扬弃,应体现更为公

平、合理的方向指引。——摘编自林小婷《从全球化转换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围绕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实准确,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论题:经济全球化对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有利有弊。阐述:对发达国家来说,从世界市场雏形形成之初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再到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但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参加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来,其

廉价劳动力和原料优势使传统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优势面临诸多挑战。再加上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分化与矛盾,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受到冲击,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众多发展机遇,如更广阔市场、资本和劳动力,但同时由于竞争优势不足以及不公正不合理

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发展使其面临诸多挑战。结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世界整体利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新型全球化。【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以来(世

界)。首先,阅读材料,材料中既讲到了经济全球化的益处又提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因此可以拟定论题: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有利有弊。其次,就经济全球化的历程阐述,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人类开始形成一个密不可分

的整体,这涉及到新航路的开辟;随后随着西方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再到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但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参加到世界市场

的竞争中来,其廉价劳动力和原料优势使传统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优势面临诸多挑战。再加上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分化与矛盾,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受到冲击,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众多发展机遇,如更广阔市场、资本和劳

动力,但同时由于竞争优势不足以及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发展使其面临诸多挑战。最后,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世界整体利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

新型全球化。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欧洲列强都在19世纪的弱势民族中寻找下手的对象,各种国际危机都因列强的妥协而被化解,外交手段以及复杂的利害关系,避免了由于一系列的国际危机而导致全面失控的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列强间力量对比

的变化、带有军事同盟色彩的两大集团的产生和对峙,使19世纪初期以来的国际关系的规则也随之改变。通过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内矛盾,越来越成为各国统治集团所信奉的“真理”,军事集团的形成使1905年后各种国际危机都主要依靠赤裸裸的战争威胁来解决。——摘编自华少庠《卓越

与迷惘:欧洲文化发展进程综述》材料二苏联对德国的扩张一直抱有最强烈的警惕性,1938年3月德奥合并时就向英法建议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却被英法冷淡地拒绝了。直到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残余部分后,三国才开始了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谈判。此时英

、法、苏三国都致力于保证波兰的安全,英国提议当欧洲发生侵略行动时,英、法、苏、波四国将立即讨论应当采取的步骤。苏联立刻接受了英国的建议,但这一提议却遭到作为受援国的波兰的坚决反对。由于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恩怨,波兰人对于苏联的仇视更甚于德国。张伯伦遂发表了由英法单方面保

证波兰安全的宣言,英国这一做法更加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随着1939年7月但泽危机的不断激化,共同面对德国压力的英、法、苏三国终于开始进入军事结盟的实质性谈判阶段。苏联对谈判极为重视,英国却并没有诚意,给代表团的指示是“在缔结政治协

定前,应该极其缓慢地进行谈判”。法国本来非常希望与苏联结盟,但由于英国的态度也只好在谈判中虚与委蛇。在苏联看来,英法可以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却不愿意给波兰施加压力让苏军过境抵抗德国,这就是对谈判毫无诚意。二战爆发前20天,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努力失败了。——

摘编自苏肄海《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体安全机制无法建

立的原因。【答案】(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家实力的变化,造成了列强间新的矛盾;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战争的风险和冲突。(2)核心内容:防范德国,维护欧洲稳定。原因:英国继续推行绥靖政策;法国结盟意愿不断动摇;

波兰与苏联的历史恩怨;苏联对英法不信任的增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前夕(世界)。背景:据材料一“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欧洲列强……寻找下手的对象”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形成;据材料一“列强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有军事同盟色彩的两大集团的产生和对峙”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家实力的变化,造成了列强间新的矛盾;据材料一“军事集团的形成……战争威胁来解决”可知

,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战争的风险和冲突。【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前(世界)。第一小问核心内容:据材料二“苏联对德国……警惕性……当欧洲发生侵略”可知,防范德国,维护欧洲稳定。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英国却并没有诚意”可知,英国继续推行绥靖政

策;据材料二“法国本来非常希望与苏联结盟……虚与委蛇”可知,法国结盟意愿的不断动摇;据材料二“历史恩怨,波兰人对于苏联的仇视更甚于德国”可知,波兰与苏联的历史恩怨;据材料二“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可知,苏联对英法不信任的增长。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