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周周考练(11月)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91.032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周周考练(11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周周考练(11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周周考练(11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周周考练(11月)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9)页,91.03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2379e7ee015339dfc893f972d1af4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沫若中学2019级高二上学期历史11周周考练(时间:40分钟,满分65分)一、单选题(2×20=40分)1.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道咸

以降之学新”主要是指()A.注重考据的新学术风气B.学习西方科技文化倾向C.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D.批判旧传统的进步思潮2.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开眼看世界”思潮,农民革命派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变革意图,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君主立宪的“舶来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尝试,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科学与民主”并行。这些思潮和主张()A.借鉴了西学思想的内涵B.传承了传统的文化意识C.体现了时代变迁的特征D.反映了学习方向的改变3.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

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这反映了梁启超()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B.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C.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4.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

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5.有学者这样评价“中体西用”:“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认为“中体西用”的提出()A.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存在巨大的局限性C.彻底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D.有其时代的合理性6

.如表为1905—1910年间《民报》中“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统计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语词使用频率语词使用频率汉人216中国臣民5汉族96中国之人民5中国人37中国民族5汉民14中国人民5中国之臣民12中华民国4A.民族认同意

识增强B.民主思想成为潮流C.三民主义得到认同D.清廷革新能力丧失7.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A.进化论思想被运用到政治领域B.进化论思想遭到排斥C.中体

西用思想仍继续存在D.进化论思想不符合现状8.严复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1918年严氏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

B.反帝反封斗争的逐渐深入C.民主思想已成为时代潮流D.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9.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主张复兴古代文化B.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C.注重人的个性要求D.面临相

似的政治经济环境10.五四以后,在中国出现的种种主义和主张,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政治思潮的输入使中国的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思潮争奇斗艳,各种政治方案都呈现在中国人的面前,任由国人比较取舍。这一局面形成

的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十月革命产生的国际影响C.社会大变革的需要D.“问题与主义”论争的推动11.毛泽东的某文献如下论述:“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

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文献应该发表于()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12.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变法()A.促进了民主意识的产生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C.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引领了民众的思想

启蒙13.毛泽东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是()A.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红军游击队……是无疑义地正确的B.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C.我们的二十八年……有许多宝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民民主专政D.敌我之

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14.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的意义在

于()A.纠正了长期的“左”倾错误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D.推动了上海浦东的对外开放1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讲:“邓小平只有一种务实意识,为了能改革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中国

特色,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相似之处。”材料表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共同点是()A.与时俱进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16.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

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B.改革开放的实践促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开展C.第二次思想解放得益于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第三次思想解放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跃进运动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

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方面的成就D.“银河一I”计算机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18.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这改变主要得益于()A

.扫盲教育的开展B.《义务教育法》的制定C.高考制度的恢复D.“希望工程”的启动19.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丰村的《美丽》等一批文学作品。

他们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一现象()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B.得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C.根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说明文学摆脱

了意识形态的影响20.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可知,院系调整()项目调整前调整后高校总数211所182所综合大学55所13所工科院校33所39所师范院校12所32所农林院校17所29所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

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二、材料阅读2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把其政权所能达到的地方称为天下,而不是称为国家。古代中国人所认知的“天下”之下的共同体是王

朝,国家观念的核心总是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忠君即爱国。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摘编自刘风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

古代国家观念的特点。(8分)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反省传统天下观,思考什么是国家。在一些报刊上系统介绍西方的国家观念,《清议报》有系列文章介绍西方国家学说。戊戌时期维新志士大力宣传西方的民

主思想。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出现了“国民立宪”的概念,并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国会请愿”活动,“公民”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传统天下观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民族国家观,由此催生了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观念凸显,民族主义勃兴。——摘编自张春

林《解构与建构:近代天下观向国家观转变历程解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形成的原因。(10分)材料三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

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

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7分)沫若中学2019级高二上学期历史11周周考练答案1、【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B【解析】“道咸以降之学新”指道咸以后即鸦片战争期间西学东渐,倡导师夷长技的新思潮萌发,故选B项;“乾嘉之学

精”是说乾嘉时代汉学(考据学)兴盛,汉学家埋首于故纸堆中,其治学以经学为主,内容主要是文字音韵、名物训诂,从事经史古义的考证,强调精专,排除A项;“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体现不出学新,排除C项;“国初之学大”指明末清初以顾炎武、黄宗義、王夫之为代表的大儒,批判旧传统,

强调经世致用,为学气势磅礴,排除D项。2、【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C【解析】由材料“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开眼看世界思潮,农民革命派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变革意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舶来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

尝试,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科学与民主并行”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推动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进步,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时代变迁的特征,故选C项;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排除A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排

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主体方向并未发生改变,排除D项。3、【考点】维新思想【答案】B【解析】从材料“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可知梁启超认为由于国民的素质过低,即使有明主贤相建立新制度,也不会长久存在,强调国

民素养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的重要性,故选B项;从材料“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可知材料的主旨是说明国民素质对政治的影响,不是对百日维新失败的遗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梁

启超对于国民素质与实行民主政治的关系的表述,没有涉及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梁启超认为国民素质对于民主政治的建立至关重要,没有涉及梁启超救国道路的改变,排除D项。4、【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维新,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并非揭露历史真相,故A项错误。康有为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故C项正确,B、D两

项错误。5、【考点】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解析】据材料“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可知,该学者认为对“中体西用”的评价应放到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看到其时代的合理性,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中体西

用”的评价应符合时代性,并未提及其作用,排除A项;据材料“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可知,该学者对“中体西用”并未持否定态度,排除B项;C选项“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6、【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1905—1910年间《民报》中“

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统计情况可知,“汉人”“汉族”“中国人”的称谓居多,结合《民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主张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故选A项;《民报》中“中国”和“中国

人”的称谓不能反映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民主思想,排除B项;《民报》中“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只能反映民族主义的思想,不能的说明三民主义得到认同,排除C项;清廷的革新能力丧失主要是指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并没有解决社

会矛盾,《民报》中“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统计情况不能反映清廷的革新能力,排除D项。7、【考点】维新思想【答案】A【解析】据材料“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来宣传维新思想,“‘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

理论”可知在近代中国进化论思想被运用到政治领域,故选A项;严复所宣传的思想正是进化论思想,排除B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排除C项;正是进化论思想适用于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严复才会用来宣传维新思想,排除D项。8、【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A【解析】维新变法时期,严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故选A项;此时反帝反封建斗争尚未结合,排除B项

;西方文明弊端的显现使严复回归传统,材料未体现民主思想已成为时代潮流,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待中西文化不同的态度,不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排除D项。9、【考点】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㈣新文化运动;㈠文艺复兴【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故选C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不是在提倡复古,排除A项;启蒙运动冲击

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主张用理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但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都仅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国内经济环境”都有资本主义萌芽或发展,但新文化运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政治经济环境不同,排除D项。10、【考点】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后中国各种思潮的传播和各种政治方案的影响扩大,这是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过程中对新的道路与理论需求,故选C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不能完全体现政治方案传播,排除A项;十月革命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只是材料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排除D项。11、【考点】毛泽东思想【答案】A【解析】“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

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是对民主革命的论述,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在抗日战争后期发表,故选A项;“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强调民主革命的阶段性,是抗日战争后期才得出的认识,排

除B项;“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排除C项;“国民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势力,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的阶段性,排除D项。12、【考点】维新思想;㈠戊戌维新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可知

,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未强调民主意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不涉及救亡图存运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未涉及

民族意识,排除C项。13、【考点】毛泽东思想;⒈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属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标志毛泽东

思想成熟,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红军游击队……是无疑义地正确的”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的二十八年……有许多宝贵的经验,集中到一

点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时间上处于新中国成立前后,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排除D项。14、【考点】邓小平理论;⒈邓小平

理论【答案】C【解析】邓小平的一系列论断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选C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纠正了长期的“左”倾错误,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上海浦东的对外开放只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环

节,在逻辑关系上D项从属于C项,排除D项。15、【考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⒈邓小平理论【答案】B【解析】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相似之处”,可知二者都强调结合中国国情,故选B项;材料强调两者都实事求是而不是与时俱

进,排除A项;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法宝之一,排除C项;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中所强调的,排除D项。16、【考点】邓小平理论;⒈邓小平理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

崇拜都是实事求是的表现,说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选A项;第一次思想解放促成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排除B项;第二次思想解放促成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排除C项;我国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

排除D项。17、【考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表格呈现的是建国后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的时间,“银河一I”计算机是20世纪80年代的成就,所以属于⑤时期,故选D项;①时期的科技成就取得得益于新中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非大跃进运动,排除A项;原子弹和中近程导弹的时间是1964年,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所以“两弹一星”成果取得是在③④时期,排除B项;“文革”时期取得的成就有1967年的氢弹、1970年人

造地球卫星、1973年的杂交水稻,所以不能说“文革”时期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方面的成就,排除C项。18、【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据所学现代中国的教育可知,1977年我国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因此才有材料中的改变,故选C项;

扫盲教育开展于1952年,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排除B项;“希望工程”启动于1989年,排除D项。19、【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答案】B【解析】1956年,党中央和毛主席提

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材料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得益于这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故选B项;“百家争鸣”指的是科学领域,而小说属于文学艺术领域,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后,时间不符,排除C项;意识形态影响文学艺术的创作,“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排

除D项。20、【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建国初期对高校进行大规模调整后,专科性院校都明显增多,综合性院校数量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期间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加大,所以这种变化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

要,故选A项;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学科专业齐全,排除B项;仅根据高校数量的变化,无法得出完成教育改造,排除C项;仅根据高校数量的变化,无法得出工农群众文化水平提高,排除D项。二、材料阅读21、【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1)特点

:有天下意识,无国家观念;国家等同于王朝;国家观念深受儒家理念影响;家国一体。(8分)(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的传播;国内舆论的推动;清末立宪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任意回答5点10分)(3)新内涵:世界意识。(2分)意义:有利于培养爱国主

义精神;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1点2分,3点7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据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把其政权所能达到的地方称为天下,而不是称为国家”得出有天下意识,无国家观念;据材料一“国家观念的核心总是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忠君

即爱国”得出国家等同于王朝;据材料一“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得出国家观念深受儒家理念影响;据材料一“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得出家国一体。(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去

概括,如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们的民族意识增强;据材料二“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出现了‘国民立宪’的概念”得出清末立宪运动的影响;经济上,根据材料二中“并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国会请愿”活动,‘公民’开始展

示自己的力量”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积极讨论开国会、立宪法等问题,为新的民族国家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二“在一些报刊上系统介绍西方的国家观念,《清议报》有

系列文章介绍西方国家学说。戊戌时期维新志士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得出西方思想的传播;国内舆论的推动。(3)第一小问新内涵,据材料三“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得出世界意识。第二小问现

实意义,据材料三“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可得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据材料三“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

觉”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