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0.000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doc,共(6)页,3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b50c6adf0d1d490f9ed3fee0ba7e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津中学高二级年级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BCDDCCDBACBAADC1、【答案】B【解析】“西周的道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延伸,通往各诸侯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设有主要干线”可知,西周时期交通发达,

主要干线可以直达诸侯国,这有利于加强周王室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故选B项;“全国各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少数民族关系,且“各少数民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西周主干道路延伸至地方诸侯国,虽然也会推动四周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材料

主旨强调的是西周国家政权的加强,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陈群提出了“九品官人”的选官方案,曹丕采纳通过而获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而“如愿登基”,故选C项;“得到加强”不合史实,当时三国鼎立

,国家处于分裂局面,排除A项;“已消失”不合史实,九品中正制实行后,察举选士的办法仍在实行,不过退居次要地位,且察举受到九品中正制的制约:由察举入仕者,也须经过中正品第,入仕者的成分、升迁、地位等也受到相当的限制,排除B项;“垄断朝政”不合史实,九品中正制才被采纳,世家大族控制朝政在西晋时期

,排除D项。3.【答案】D【解析】《唐律疏议》给予祖父母、父母以教育子孙的法律权力而维护家庭、家族的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故选D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家国一体是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

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题干未提及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的结合,排除B项;赋予家长管教子孙的权力只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手段,排除C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

度”,并根据《纲要》上册第63页所学: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南方文化的进步,可知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出于平衡南北方的考虑,故选D项;“录取比例的一致”与“维持(南北方)取士人数之均衡”相悖,排除A项;“导致了”不合逻辑,“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的因素有科举制的完善、面对全社会开放、崇文

抑武等,排除B项;“提升了”不合逻辑,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对文化水平高的南方士子不利,排除C项。5【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理义比科举的意义更为远大”,詹廷坚、周允成等强调要“修身齐家,吾身所当践”“理学思想向生活、向人生落实”,

可知南宋不少士人认为理学的理义要向人生、社会落实,体现了理学的生活化、世俗化的趋向,故选C项;“日益巩固”不合史实,直到南宋后期,程朱理学才受到官方尊崇,排除A项;“逐渐走向衰弱”不合史实,宋代科举制走向完善和成熟,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商品种类增加、交子的出现、抑商政策松动、人们

的财富意识强烈等信息,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明神宗‘虚己委(张)居正’,但亲政后,旋即削夺阁权,‘及后中官愈重,阁势愈轻,阁臣反比厂卫之下’”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内阁能否

参与中枢决策、发挥重要的辅政作用,主要取决于它同皇权的关系,是否得到皇帝的信任,故选C项;内阁并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法定机构,内阁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取决于皇帝,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故“内阁在百官的影响力”使

得内阁充分发挥作用,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宦官势力的膨胀表现在对于朝政的干预,但宦官的权力本身也是依附于皇权的,无实权,故无法从根源上制约内阁,排除B项;内阁权力是否受到约束从根源上取决于皇权对于内阁所给予的态度,因为内阁本身并无决策权,无论其权力是否受到制约,本质上都只是辅佐皇帝处理事务的机

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制约程度,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秦—郡县制”、“元—行省制”,表中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①处西周应实行的是分封制;根据所学,郡县制的特点是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且不能世袭,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的权威,

故②处应填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选择D项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商鞅徙木立信,张居正强调“悬法于众”,坚持“刑赏予夺,秉持公道”,这些做法,本质就是取信于民,而且用法律的形式取信于民,故选B项;张居正强调“悬法于众”,其目的是挽救明朝的统治,

排除A项;“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可见它体现的是国内风气的好转,民风的转变和吏治的清明,排除C项;商鞅徙木立信,张居正强调“悬法于众”,这两者变法之时,国家并没有受到外族的侵略,不存在救亡图存在一说,排除D项。9、【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近

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迫使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深化对西方的学习,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所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变化主要立足于社会变革的需要,故选A项;西学的传播使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得到改造、更新,然后重新焕发生机,排除B项

;向西方学习主要存在于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和开明士大夫之间,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民事纠纷发生时,诉讼双方可以邀请邻居、亲属或民间组织来现场评议曲直”可知,在民事纠纷中,注重让民众参与调解,有利于增强民众民主意识,

故选C项;司法程序是法律规定的解决案件争讼的步骤和方法,而材料强调的是民事纠纷中注重民众参与调解,对调解的方法进行创新,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创新民事纠纷调解方式,没有提到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基层民众自治制度确立

,确立基层民众自治模式,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于是减轻租额……严定减租保息”可知,抗战时期,中共所采取的土地政策由打土豪分田地转变为减租减息,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抗战时期中共实事求是地调整了土地政策,故选B项;“抛弃”说

法错误,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在解放战争期间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最终使这一任务得以完成,排除A项;材料是民主人士对抗战时期延安的土地政策的肯定,与“鼓励民主党派人士建言献策”无关,排除C项;减租减息肯定并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而不是民主权利,排除

D项。12、【答案】A【解析】雅典法律规定发放津贴是为了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够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故选A项;抽签方式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雅典法律规定发放津贴是为了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够积极

参加国家政治事务,排除B项;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材料的法律规定是在伯利克里时期,排除C项;希波战争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不是雅典法律发放津贴的规定,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斯巴达城邦的“尚武”精神非常流行,而题干内容中“斯巴达男孩7岁开始接受赛跑、掷标枪等严格的训练,18岁后进行正规的军事体育训练。”就是为了适应军事战争的需要,雅典民主政治比较发达,而题干内容中“雅典男孩7岁起,在学校陆续接受包

括体态训练、表演性歌舞和游戏在内的全面身体教育”就是为了适应其民主政治的需要,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反映出城邦政治影响教育的方向,故选A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斯巴达和雅典的相关教育措施,并没有述及它们之间的冲突,排除B项;在题

干内容中不仅述及了雅典城邦的教育,而且还有斯巴达的教育,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体民族的性格,但不是“决定”作用,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

来越复杂,亟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该报告要求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官员各尽其能,促进政府的高效运转,故选D项;垄断资产阶级即帝国主义国家中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统治权力的大资产阶级,

而材料是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排除A项;英国文官制度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冲击”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阻力重重,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撒切尔意在加强对文官队伍的控制,

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藩篱,所以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举措有利于文官参与决策,A项排除;B项表述太绝对,可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破坏职务常任原则,D项排除。16、【答案】(1)原则:犬牙相入(2分)

。原因: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加强中央集权。(4分)(2)问题:政治上的松散状态(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3分)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3分)(3)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

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4分)启示:农业文明时代中央集权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工业文明时代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已成为先进国家普遍的选择;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近代中央集权制度有着本

质区别。(答出三点即可得5分)17、【答案】示例一论题:秦汉以来的政治演变根本上服务于君主专制。(2分)论证: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开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先河,秦朝建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始终为维护专制皇权而服务,在皇帝制度中,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封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

位,三公相互分权又相互掣肘的关系对巩固皇权起到推动作用。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虽然是相对完善的制度构建,但三省长官权力的独立与分散,宰相人数的增加,由独相向群相的转变,同样充分体现了政府机构为封建皇权服务的原则。(10分)因此,自秦以来的中国古代政府运作机制的调整始终围绕着专制皇权的强化而展开,

也逐步将专制皇权推上顶峰。(2分)示例二论题:中国专制集权体制的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2分)论证: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形态下的自耕农经济长期存在,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经济基础,先秦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依托所出现的废分封、行郡县、

加强秦国国君中央集权体制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推波助澜。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理论。朱熹理学所构建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等均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创造了文化氛围。(10分)因此,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体制经历2000余年而达到顶峰,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各种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2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答案】(20分)(1)概况:政党政治活跃,政党众多,竞争激烈。(2分)原因:清末新政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推动;社会政治团体的大量出现;交通通讯状况的改善;新闻媒体的推动;西方政治思想的传播;国民参政意识的提高等。(4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评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解放的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民国初年的政治最终是昙花一现,以失败收场。(

4分)(2)特点:逐步完善;阶段性;灵活性、创新性、规范性;实行“三三制”原则;民族解放与民主建设相结合等。(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意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权利;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

鉴(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借鉴)等。(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