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01.524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共(9)页,101.52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6a808724db6347dc7e226ceb1cb2e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试卷答案1、B【解答】解:①呆小症是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①正确;②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②错误;③侏儒症是缺乏生长激素引起,③正确;④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不是缺乏激素引起,④错误;⑤糖尿病是缺乏胰岛素引起,⑤正确;⑥大脖病是成年缺乏甲状腺激素引

起,⑥正确.所以①③⑤⑥正确.故选:B.【分析】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

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2、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儿童因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则相比于正常情况会有更多水分进入组织液,从而使组织液增多,B项正确。3、A【解答】解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

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三者关系如图:故选:A.【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4、D【解答】解:A、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但是这只是一方面,不全面,A错

误;B、消化道的水分可以经过吸收而进入血浆中,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但这也只是一方面,不全面,B错误;C、由于淋巴可以回流到血浆中去,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淋巴,同样这也是一方面,不全面,C错误;D、由A、B、C的分析可知,血浆中的水可

以来自组织液、消化道和淋巴,D正确.故选:D.【分析】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形成淋巴,淋巴最后回流到血浆中.5、A【解答】解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①正确;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错误;C、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③正确;D、递质小泡属于神经细胞内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外液

的成分,④错误.故选:A.【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

境的成分.6、D【解答】解:A、输卵管与外界相通,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不是进入内环境,B错误B、胃通过食道与口腔与外界相通,牛奶进入胃中不是进入内环境,B错误;C、尿素进入膀胱,不是进入内环境,C错误;D、肌肉注射胰岛素,胰岛素进入组织液中,静脉注射进入血浆

中,不论哪一种注射都是进入内环境中,C正确;故选:D.【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的考查,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的都可以看作是进入内环境.7、C【解答】解:毛细

血管管壁细胞靠近血液的部分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远离血液的部分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靠近淋巴的部分的内环境是淋巴,远离淋巴的部分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

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故选:C.【分析】本题是对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考查,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8、A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能够双向渗透,因此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

有①④⑤,A正确;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因此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的调节,C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D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细胞呼吸的知识建立联系。9、C【解答】解: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值会维持在7.35~7.45.故选:C.【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

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

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10、D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AB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

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即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正确。11、C【解答】解: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①正确;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

中水分减少,②错误;③血糖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减少,③错误;④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④正确;故选:C.【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

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

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12、

A【解答】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组织液与血浆的相互转换。13、D【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

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故选:D.【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4、C【解答】解:A、狗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A正确;B、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静息时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兴奋时是外负内正,因此神经元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正确;C、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错误;D、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一般来说,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枢神经系统的控制,D正确.故选:C.【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2、反射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的刺激.15、D由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1表示感受器,2为传入神经,3表示神经中枢,4为传出神经,5表示效应器,A、B、

C均错误,D正确。16、C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的组成中,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因此—个完整的反射活

动不能仅靠神经细胞来完成,A正确;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相接触的部位类似突触,在特定情况下,当兴奋传至传出神经末梢时,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B正确;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接受来自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而不是利于酶附

着,C错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和脊髓中都含有许多神经中枢,D正确。本题的难点在于对B选项的判断,明确效应器的组成及其反应机制是解题的关键。组成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相

接触的部位类似突触,当兴奋传至传出神经末梢时,相关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肌肉或腺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可能引起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17、A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

记和理解能力。神经纤维给予适宜刺激而兴奋时,其膜内兴奋部位为正电位,而未兴奋部位是负电位,局部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其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时的静息电位,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

错误;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A选项的判断。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解答此题的

关键。(注:绿色的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红色的弯箭头表示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18、A①为突触小泡,其中的内容物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至②所示的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胞吐,A错误;a为突触小体,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正确

;②所示的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所示的突触后膜特异性识别的神经递质,C正确;①中的神经递质使b所示的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熟记并理

解有关知识点、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明辨图中数字或字母所示的结构名称,将此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9、A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

题的能力。图甲显示:靶细胞1分泌的激素等信息分子通过血液运输选择性地作用于靶细胞2,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2,既可以是肝细胞,也可以是其他体细胞,A错误;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

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则受刺激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此时,神经-肌肉突触后膜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图中②是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⑤是神经递质,因此⑤的形成与

②有关,⑤所在的位置是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内环境,C正确;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则受刺激后,肌

无力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易混点辨析:兴奋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中的信号形式的转变(如下图)。20、C本题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未兴奋部位膜两侧的

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据此可推知:图中所示兴奋部位在A处,未兴奋部位在B、C处,A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从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而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

部位,所以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B正确;图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传导过程中不会逐渐递减,C错误;随着兴奋的传导,A、B、C部位最终会恢复静息电位,D正确。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绿色

的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红色的弯箭头表示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21、C【解答】解:A、b、c、d在同一神经元上,刺激c点,b、d点有电位变化,可以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A正确;B、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兴奋由c

传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而不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是抑制性递质,C错误;D、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故电流表①指针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②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D正确

.故选:C.【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2、D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

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A错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B错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脑(大脑、脑干、小脑等)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它们分别负责

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D正确。23、A【解答】解:A、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B、走路不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而非大脑,B错误;C、语无

伦次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而非脑干,C错误;D、走路不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而非脑干,D错误.故选:A.【分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24、A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

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故选A。考点:脑的高级功能点睛: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

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25、B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要求考生掌握人体内环境组成,知道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及其调节机制,明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组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相对恒定,D错误。26、B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的膨大,可完成“”电信号

→化学信号”的转变,A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B项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C项错误;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D项错误。27、C刺激C处,兴奋

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到达B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A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当兴奋到达A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B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偏转方向相反。C正确。【点睛】学生对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不清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①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28、A选项A,如果前一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刺激a点,甲的指针只

偏转1次。选项B,由于兴奋只能从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因此刺激b点,甲的指针只偏转1次。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刺激c点或d点,乙的指针均会偏转2次,故选项C、D均正确。29、C垂体没有神经中枢,A错误;小

脑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B错误;下丘脑具有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中枢,C正确;大脑皮层有最高级中枢,如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D错误。30、B【解答】解:①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①正确;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脑干,②错误;③患者若V区受

损则看不懂文字,而若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③错误;④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人大脑皮层发育完全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婴儿不能是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所致,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④正确.故选:B.【分析】大脑皮层除了

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

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31、(1)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对照必须刺激小肠黏膜小肠神经的有无胰腺是否分泌胰液(3)稀盐酸注射狗静

脉中激素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2)①的作用是对照,通过①②比较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必须用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比较①③可知,③中切除了通向该段的小肠

神经,而①中存在小肠神经,说明自变量是小肠神经的有无,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3)根据假说,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所以实验过程需要加入稀盐酸,根据该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胰腺,所以提取液注射到狗的静脉中,这种调节属于激素调

节。32、(1).突触小体(2).6(3).正(4).Na+(5).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6).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7).刺激A点,检测N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刺激B点,检测M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

题涉及的知识有神经元结构、兴奋的传递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据图可知,

图中②神经元的胞体与其左面的2个突触小体构成2个突触,③神经元的胞体与其上面的两个突触小体、右面的一个突触小体共形成3个突触,④神经元的胞体与其左面的突触小体构成1个突触,因此图中一共有6个突触。(2)在A点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即膜外为正电位;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其电位变化主要是由Na+的跨膜运输引起的。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向左传递,N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②③④都首尾相接,

即产生的兴奋可以循环传导,因此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N电流计将发生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利用图中A和B两实验位点以及M和N两电流计来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具有单向性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刺激A点,检

测N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刺激B点,检测M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元和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3、(1).先从细胞中分离出完整的线粒体,再提取线粒体DNA(2).可以分化形

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3).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无法将多巴胺转运进突触小泡,使突触间隙多巴胺含量相对增多,进而引起突触后膜过度兴奋,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最终产生对可卡因依赖的不良后果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

学生能否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DNA的分布,其关键是抓住题意“iPS能分化形成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皮肤细胞等”和图示中的“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知识“突触的结构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等有效地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1)白细胞中的DNA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选用白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以获得纯净的线粒体DNA,其实验流程是:先从细胞中分离出完整的线粒体,再提取线粒体DNA。

(2)iPS细胞可分化形成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皮肤细胞等,说明iPS细胞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可以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3)题图显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通过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小泡,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导致无法将多巴胺转运

进突触小泡,使突触间隙多巴胺含量相对增多,进而引起突触后膜过度兴奋,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最终产生对可卡因依赖的不良后果。34、(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促甲状腺激素(3).甲状腺(4).血液(5).代谢的速率(6).下丘脑(7).垂体(8).反馈试题分析:本题

考查体液调节,考查对激素分泌调节机制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机制判断图中的内分泌腺名称和激素名称。(1)TRH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2)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②甲状腺的分泌活动。(3)甲状腺激素随血液

运输到全身,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4)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①垂体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