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PDF版含答案.pdf,共(10)页,281.52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016127614e4995286856f38bb14c4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高一历史命题人:龚丽琴审题人:高昌俊2020.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
、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第一部分(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1.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修筑规整的储存粮食的地下窖穴以及成套的酒器。这反映出龙山文化地区的先民们A.还没有发展家畜饲养业B.已放弃了渔猎采集生活C.已有一定的剩余农产品D.还未能建造坚固的房屋2.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
国。其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礼乐制3.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诸子为争夺国君之位而兵戎相见。按照当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齐桓公国君之位的是A.二儿子,齐桓公正妻所生B.大儿子,齐桓公最宠爱的
妾所生C.三儿子,与大哥同母,手握兵权D.四儿子,为齐桓公最喜爱的儿子24.有学者这样描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上述思想分别是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建立皇帝制度C.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6.汉武帝亲自过问一切政务,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的这一做法A.限制了各诸侯国势力的扩张B.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D.旨在调整中央决策机构7.汉代规定,司法审判时如果没有成文的法律条文作为依据,可以直接采用儒家经义作为司法定刑的标准。上述规定可用于研究汉代A.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B.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C.儒家学派地位的上升D.孔子著作遭学者曲解8
.西晋以前的宁镇地区(今江苏南京、镇江一带)流行的方言是纯粹的吴语;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官话取代吴语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流方言。导致宁镇地区主流方言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移民大量迁入B.经济得到开发C.政区进行调整D.政权发生更迭9.(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
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保守势力反对迁都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改革面临的阻力非常大10.下表为唐代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
3名称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比列71%16%13%A.俨然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B.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C.兼顾多个阶层但尚未完善D.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11.北宋建立后的百余年间,再未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北宋统治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任用文臣为
地方长官B.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12.会子是南宋时期的纸币。洪适在《户部乞免发见钱札子》中记载,当时徽州“小郡在山谷之间,无积镪之家,富商大贾足迹不到,货泉之流通于鄘肆者甚少,民间皆是出会子往来兑使”。可见,
会子的出现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便利了国家征收商业税D.使纸币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13.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
下之道。这种状况A.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B.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D.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14.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政府曾下令让民间广种棉花,并规定免除种棉户的田税。这表明明政府A.以行政手段鼓励棉纺织业的发展B.发展经济作物以增加政府的收入C.废除抑商政策
以改善民众的生活D.废除元朝暴政以促进经济的恢复15.学者戴逸在评论清王朝的某项制度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材料中的“它”是指A.丞相制度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
16.“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4A.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科举考试以程朱理学为标准C.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D.王朝专制统治腐败黑暗17.洪仁玕在
《资政新篇》一书中提出多条建议,如“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富者请人雇工”,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建议A.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性C.符合当时世界近
代化的潮流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18.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A.张之洞率先兴办了一批洋务企业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D.湖北的发展
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19.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外反动
势力公开勾结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费正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A.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21.中国近代的社
交礼仪,从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到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称呼上从“老爷”、“大人”到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这一现象始于A.甲午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C.国民革命后D.抗日战争后522.1913年孙中山领导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一败涂地,1916年反袁称帝的“护
国运动”草率收场,1917年反对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解散国会的“护法运动”又为西南军阀作了嫁衣。上述斗争的失败共同反映了A.民主革命过程曲折B.制度建设提上日程C.暴力革命收效甚微D.共和体制需要坚持23.陈独秀称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A.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B.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C.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习俗D.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24.中国外交代表曾联名致电政
府表示:“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可言。”与此相关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25.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支部组织建设。此后,像贺龙这样
的革命军人和大批农民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内农民比例从中共五大的18.7%激增至中共六大的77.6%。这一情况说明A.党的阶级基础发生转变B.土地革命取得重大成效C.中共重视扩大群众基础D.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建立26.曾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
,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主要是指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27.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
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调整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政策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C.放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D.首次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628.1938年10月,武汉失
陷后,滯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耗时数天,转移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到四川。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该事件的意义是A.民族工业
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B.使日军速战速亡中国的计划破产C.为中国的持久抗战提供物质基础D.不利于沿海工业的整体协调发展29.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
…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材料中的“大事件”是指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30.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
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A.迫使国民党军队停止全面进攻B.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C.开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分析题(共计40分)3
1.(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
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
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7进的知识分
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什么核心思想主张?有何重要影响?(4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在近代
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这一改变过程经历了哪几个层次?(7分)32.(15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
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使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
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
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
,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的主要影响。(7分)833.(14分)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
外的广泛关注。——选编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材料二1937—1949年,通货膨胀始终是困扰国民政府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税收主要依赖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同时,内地的工业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
足,加剧纸币贬值。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轮番上涨,政府不得不增发纸币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尚未恢复之时发动内战,导致赤字继续扩大,人民对法币的信心降至最低。此外,国民政府还把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有效聚敛财富的方法,通过操作预算,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摘编自刘方健《南京
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1)据材料一,概括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地位提升的表现,并简析其国际、国内背景。(8分)(2)据材料二,分析1937—1949年间中国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6分)1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高一历史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CAADCBCAACBBAA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CCDBBABCCBA
CB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分析题(共计40分)31.(11分)(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影响:开眼看世界,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或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2分)(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4分)层次:由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3分)32.(15分)(1)原因:①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国人国民意识薄弱;②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③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6分)表现: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
争,如进行政治变革(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等。(2分)(2)特点: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彻底反帝反封建。(4分)2影响:①促进了思想解放;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3分)33.(14分)(
1)表现:①由单一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发展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②由中国抗日运动的中心发展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之一。(4分)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②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
为战时陪都。(4分)(2)原因: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国民政府丧失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造成大量的财政赤字;②工业发展水平低,布局不合理,物资供给严重不足;③商业投机活动猖獗;④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导致赤字继续扩大;⑤统治腐败,官僚资本的掠夺。(6分,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