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801.500 KB
  • 2024-09-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80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fce1917ef593dc8f2eff47be6c66c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题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1.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

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夏商周三族的始祖将祖先来源汇聚在黄帝为始祖的系统之下,并自称是黄帝后裔,这体现了民族认同意识的

形成,选项A正确;宗族观念强调血缘关系,但是夏商周三族并不是同一宗族,因此B排除;材料仅仅提及夏商周三族,不能得出各族公认的结论,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2.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三公到三省、二府、中书、内阁、军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初设三公九卿制度B.唐中书省起草诏

令直接交尚书省C.北宋中央设枢密院专掌财政D.清雍正设军机处受皇帝直接监督【答案】D【解析】【详解】中枢机构的变化体现了皇权的上升,清朝军机处受到皇帝直接监管体现了这一趋势,选项D正确;三公九卿制度初设于秦朝,排除A;唐朝三省运行机制是中书省起

草诏书,门下省审核,然后尚书省执行,由此可见选项B排除;枢密院负责军事,排除C。3.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赢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的帝国。作者认为赢政

最大的贡献在于A.废除分封制度B.建立皇帝制度C.统一文字货币D.开创统一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的帝国”可知,汤因比认为秦始皇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选

项D正确;废除分封制、建立皇帝制度以及统一文字货币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具体内容,不符合题干中限定词“最大”,排除A、B、C。4.与如图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张骞出使西城D.郑和下西洋【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中出现了“大秦”“安息”

“长安”等地,说明这是丝绸之路,开辟者是张骞,选项C正确;玄奘西行抵达的是南亚,在图片中并未出现,排除A;图片内容是西行,而非东渡,排除B;郑和下西洋是海路,而非陆路,排除D。5.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

《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从地理方位来看,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答案】A【解析】【详解】三国鼎立指的是北方的魏国,南方的吴国,西南

地区的蜀国,选项A正确;选项B、C、D三国方位有误,排除。6.“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

是A.京剧艺术形成,形成象征虚拟的传统B.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C.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答案】C【解析】【详解】魏晋时期的建安文学充分代表了当时文学发展的成就,选项C正确;京

剧是清朝的艺术成就,选项A排除;书法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在明清时期较为明显,选项B排除;选项D是明清时期小说的主旨,排除。7.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为此唐太宗采取了A.开明的民族政策B

.互惠的开放政策C.公平的选官政策D.严密的监察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唐太宗认为对少数民族不能猜忌,主张“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选项A正确;材料未反映互惠,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唐太宗的民族观念,

其对应的应当是民族政策,而非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排除C、D。8.白居易《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材料表明A.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来源C.两税法增加了

政府收入D.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可知,白居易认为两税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官吏贪污导致百姓负担加重,选项D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征税标准的变化,排除A;材料旨在说明国家惠民政策在运行过程中

的异化,并未指出税源变化和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排除B、C。9.北宋政府对官民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但到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民众

热衷于追逐奇装异服潮流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显示北宋时期官民的着装有严格的规定,南宋时期普遍出现“衣冠更易,不体旧规”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等级观念的变化,体现在服饰变化上,故D项正确

。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者的地位十分低下,A错误;民众热衷于追逐奇装异服潮流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B错误;理学盛行是压抑人的个性需求,不会促进人的思想解放,C错误。10.乾隆年间,“闽

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下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人广省尚不知凡几”。这表明A.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B.区域之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C.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D.闽粤商人经济地位快速提升【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此外苏杭……商人贩人广省尚不知凡几”可知,当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选项B正确;商业贸易发展受到区域位置的影响,但是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材料未涉及农副产品商品化,排除C;材料不仅仅涉及到闽粤商人,也涉及到了苏杭商人到广州,

排除D。1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朝代制度后果秦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宋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财政元行省(宣政院、巡检司)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文人治国风骨不断凸显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D.集权制度建设探索前行【答案】D【解析】【详

解】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整体上呈现上升状态,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建设探索的前行,选项D正确;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排除A;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政策是在宋朝出现的,排除B;材

料中只有七国之乱、藩镇割据体现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上升,不能得出“不断发展”,排除C。12.如图为某校社团历史情景剧对话节录,该剧最可能的主题是甲:“我们有孔子。”乙:“我们有耶稣。”甲:“我们有《论语》。”乙:“我们有《圣经》。”乙:“我们有《几何原本》。甲:“我们没有《几何原

本》。”但我们可以把它翻译过来。A.儒家文化的传播B.辉煌的科学技术C.启蒙思想的传人D.西方科学的传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没有《几何原本》。但我们可以把它翻译过来。”可知,这体现

了西方科学传入中国,选项D正确;材料中的甲代表中国,从对话可以看出,甲引入了《几何原本》,因此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中国引入文化,而非输出,选项A排除;选项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启蒙思想构建的是资产阶级未来理性王国蓝

图,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13.某学者描述说“鸦片战争后,原来在从广东通到内地的大道上谋生的人变成了流浪者;而原来在安徽与上海之间流浪的人,却变成了谋生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上海开辟通商口岸B.战争对广东经济破坏严重C.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安徽与上海经济联系紧密【答

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广州垄断外贸的局面被打破,外贸中心开始转移到上海,因此出现了“原来在从广东通到内地的大道上谋生的人变成了流浪者;而原来在安徽与上海之间流浪的人,却变成了谋生者”现象,选项A正确;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经济重心在鸦片战争后并未发生转移,排除C;选项D片

面解读材料,不能说明“广东通到内地的大道上谋生的人变成了流浪者”,排除。14.清末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有成功,有失败。如图提及是哪一次运动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C.戊戌变法D.预备立宪【答案】A【解析】【详

解】漫画内容为封建制度和西方技术之间的嫁接,这是洋务运动,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选项A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运动,并未嫁接西方技术,排除B;戊戌变法、预备立宪主要是在制度层面主张学习西方,而非技术层面,排除C

、D。15.下表是某历史教材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补写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标题第四篇晚清的变局第十章帝国的衰微与西力冲击第一节日薄西山的清帝国一、帝国的倾颓二、从“天朝”入世界三、正面冲击—鸦片战争四、两次英法联军五、内乱纷起第二节外患蜂拥而至第十一章改革与革命第一节:第二节革命运动的发

展A.天国梦想B.洋务中兴C.变法与立宪D.复辟帝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第十一章的标题“改革与革命”可知,并结合第十章主要内容可知,第十一章第一节应当是变法与立宪,之后是辛亥革命,选项C正确;天国梦想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运动爆发是在两

次鸦片战争之间,应当在第十章中,排除A;洋务中兴在政治方面并未进行改革,而且其后也未出现革命,排除B;复辟帝制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因此选项D排除。16.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的教育居多。不久后,其讲演的报告中“国家”“爱国”“

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A.北洋政府的腐败B.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C.甲午战争的爆发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19年和“不久后,其讲演的报告中‘国家’‘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可知,这一变化受到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影响,激发了国人的爱

国意识,在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因此选项B正确;北洋政府腐败不是在1919年才显现,排除A;选项C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而且其主要宣传的是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暴力革命等内容,与题干

主旨不符,排除D。17.抗战时期八路军某次作战的作战计划指出:“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此次作战是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答案】C【解析】【

详解】材料涉及的区域是华北地区,破坏对象是交通线,因此这一作战是百团大战,选项C正确;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主要是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行动,排除A、B、D。18.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某位领导人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③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④“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战

争是持久战。”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④①②D.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为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949年3月发表;②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时间是1949年6月;③出自《井冈山的斗争》,时间

是1928年;④出自《论持久战》,时间是1938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选项C;选项A、B、D排序有误,排除。19.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会时期,曾于通过大众化的标语口号来发动人民。下列口号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过长江

,解放全国C.打土豪,分田地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答案】B【解析】【详解】选项B是渡江战役时期的口号,属于解放战争,正确;选项A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选项C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选项D是抗战时期的口号

,排除。20.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党的八大也曾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这两次会议理解正确的是A.都促使了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变B.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

了正确分析D.都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九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目前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也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两次会议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故C项正确;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时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发生质变,故A项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国民经济已经恢复

,故B项排除;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党的十九大……党的八大……主要矛盾”,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会议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1.国务院批

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下列科技成就与之直接相关的是A.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人民空军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选项

B与航天有关,为正确选项;氢弹和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国防技术的发展,与航天无关,排除A、C;中国人民空军成立属于军事领域,与航天事业无关,排除D。22.下表是《1950~1980年中国钢产量表)(单位:万吨)年份19501955196519751980产量6128

51223239037121950—1980年间中国钢产量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工业基础雄厚B.开展“大跃进”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苏联持续援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至1980年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重工业,

因此钢产量快速增长,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我国工业基础并不雄厚,排除;“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不能解释1958年之前的情况,排除B;中苏关系在苏共二十大之后逐渐恶化,选项D排除。23.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外交的

不断努力,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最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的是A.“一边倒”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带一路”建设D.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可知,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选项B正确;“一边倒”外交方针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利于世界和平,排除A;“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符合题干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限定,是在改革

开放后出现,排除C、D。2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荣氏面粉远销英、法,出口增长C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顺利

完成D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一战爆发后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发展期,因此会有荣氏面粉出口,选项B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而非近代化的开始,排除A;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选项C

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这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选项D排除。二、多项选择题25.儒学思想经过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下列属于儒家学派的思想是A.为政以德B.相生相胜C.隆礼重法D.格物致知【答案】ACD【解析】【详解】为政以德是孔子的主张,隆

礼重法是荀子的主张,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张,都属于儒家学派,选项A、C、D正确;相生相克是道家的主张,选项B排除。26.历史上的诸多民族不断参与中华文化的构建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下

列属于少数民族制度建设成就的是A.猛安谋克制度B.九品中正制C.南北面官制度D.南北分卷制度【答案】AC【解析】【详解】猛安谋克制度是金代女真族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度辽朝契丹族的统治制度,选项A、C正确;九品中正制和南北分卷制度是汉族的制度建设,

排除B、D。27.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以“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为题搜集了一些材料,你认为以下材料符合主题的是A.B.C.D.【答案】BCD【解析】【详解】《公车上书》代表了维新派的主张,《临时约法》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关于抗战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救亡图存,选项B、C、

D正确;选项A是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并未体现出救亡图存,排除。28.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要取决于思想文化的振兴。一百多年前以北京大学为基地想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

,这场运动的内容有A.提倡民主B.提倡科学C.提倡国粹D.提倡白话文【答案】ABD【解析】【详解】北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科学,主张用白话文,选项A、B、D正确;提倡国粹是新文化运动反对的内容,排除C。29.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

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奋斗,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所提升。下列选项中能休现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是A.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B.港珠澳大桥C.“复兴号”新一代高铁技术D.亚丁湾护航【答案】ABC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超级计算机

、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和亚丁湾护航都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选项A、B、C、D正确。第Ⅱ卷三、材料题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

,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

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材料二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

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内朝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内朝与明代内阁的共同点,并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变化。【答案】(1)原因:丞相权力严重威胁了皇权专制;削弱相权导致了中枢权力的空缺。特点:内朝官员出身与职位低微;内朝官员皆是皇帝的亲信近臣;内朝官员可能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内朝

官员可以制衡丞相为首的官员。(2)共同点:服务于皇权专制。变化:内阁大臣由只备皇帝顾问到可以草拟诏令;从无权管理六部到凌驾于部权之上。【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中的“除吏”“空缺”得出:丞相权力严重威胁了皇权专制,削弱相权导致中枢权力的空缺。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中的

“出身低微”“近臣”“参与朝政”“分庭抗礼”得出:内朝官员出身与职位低微;内朝官员皆是皇帝的亲信近臣;内朝官员可能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内朝官员可以制衡丞相为首的官员。(2)第一小问“共同点”,据材料中的“为了独揽大权”“参与朝政”“奉皇帝旨意办事”得出:服务于皇权专制。第二小问“变化”,结合材

料和所学知识,从内阁的职权、地位等作答。31.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瞩目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日益富足的幸福生活,我们就会深刻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

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

期的代表性事件。材料二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韩疾祥《前线》杂志(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

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努力。材料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

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

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答案】(1)被动开放:鸦片战争经济起步:洋务运动政体变革:辛亥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2)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表现: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加快国有企业

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详解】(1)代表性事件:被动开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属于被动打开国门,因

此被动开放是鸦片战争;经济起步:根据题干中“(注;现代化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标志这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因此经济起步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政体变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因此是政体变革的历史事件;思想解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

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促进了思想解放。(2)重大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共和国民党合作,兴起了国民大革命,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

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爆发后,中共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后,为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中共进行了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3)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进行了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中国在农村城市改革成功之后,在城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001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2.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

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整理,使中国

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1)材料一中是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创建于什么朝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的诞生”建立的是什么性质的政

权?该政权的建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确立了那些制度,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答案】(1)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朝(2)性质:资产阶级政权。影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推动了中

国的近代化进程或政治民主化进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3)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详解】(1)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中的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以及金字塔状

的政治结构可知,这一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建:根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建于秦朝。(2)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指的是中华民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政权。影响:根据材料“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

归属于全体民众”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助于民主化进程(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或政治民主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国大力提倡民主自由平等,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

亥革命后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3)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新型民主政治”主要包含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70802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