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docx,共(6)页,512.51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e9ac24f20945b8c1fca75e0d50302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4月18日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
亚、北非地区。而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由此可见人类早期文明发展()A.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B.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C.具有相似性D.具有多元性2.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服饰设计尤其重视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
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这体现()A.礼乐制度的影响B.中华文明博大精深C.农耕经济的发展影响服饰风格D.社会思想观念的渗透3.有学者指出,汉魏、魏晋政权的更迭,皆是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而非自下而
上的暴力手段完成新旧政权的更替,成为后世朝代更迭效仿的标准样式。这一历史现象说明当时()A.豪强世族力量强大B.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自耕农经济的壮大趋势4.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一幅碑刻华夷图,这幅图以唐代《海内华夷图》为底本,绘于北宋徽宗时期,南宋镌刻于碑石
。图中注明楼兰、鄯善、于阗、莎车、疏勒等南疆诸国与安西四镇,以及西汉至宋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情形。该图()A.体现宋朝强化边疆治理的意图B.展现宋代沟通东西交往的成果C.可用于研究宋代地方行政区划D.寄托恢复汉唐故土的政治理想5.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
),即会通河开通第二年,“改利津海道运粮万户府为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由此判断临清应位于如图中的()的A.①B.②C.③D.④6.明中后期,自传文大量涌现。序、状、述、传、墓志铭、祭文等各种文体皆有很大发展。很多自传文着重张扬个性,或乖张,或狂狷,大都率性
而行。这源于()A.西学东渐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繁荣C.出现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倾向D.人们价值观的变化7.一战后,梁启超认为,英雄、伟人,充其量只能“开风气之先”,而时代思潮,无不由群众运动而成,因此,史家应该研究人类社会的“共业”。历
史也往往表现为民族史,故而史学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启发民族自觉,培养“民族心”。这一观点()A.不利于改变传统史学只关注帝王将相的局面B.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开始觉醒C.强化史学在塑造民族意识方面的作用D.推动了史学研究技艺的发展8.1931年11月,在江
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之后,各地的城乡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这些基层政权承担的职能涵盖了生产发展、群众动员、政治宣传、社会协调等方面。这说明()A.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全国已广泛建立B.基层革命政权承担职能较多C.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
性变化D.根据地实行民主管理9.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辽县、黎城、襄垣、武乡四县的分幅路线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A.坚定配合正面战场抗战B.重视发动群众抗日C.执政水平提高D
.提升测绘能力和水平10.1950年高校招生允许各校自行招生。1952年,除个别学校外,全国高等学校参加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相结合的招生办法。上述转变表明新中国()A.外交政策的影响B.新生政权的巩固C.高等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改变D.国民经济全面恢复11.下图为
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A.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B.阿拉伯帝国在交
流中的桥梁作用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12.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人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
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上述材料反映了()A.教育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B.王权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D.城市教育世俗化趋势明显13.17世纪,某思想家写道:“由于不受法律
和国王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中缺乏可使每人都敬畏的公共权力,他们就处于被称作战争的条件之下;在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反对另一个人。为了摆脱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由此可见,该思想家()A.倡导政治革命B.认同民主共和C.反对自由平等D.主张社会契约14
.下表为西方某学者分析的经济危机新旧形态对照表。导致两种危机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古典形态的经济危机新式危机歉收和粮食危机投资过剩和生产过剩供给不足引起粮食价格上涨供给过剩引起价格体系的崩溃地域的、一国的规模
全国规模没有周期性的特点显示了周期性特点饥馑和死亡率的上升破产和失业率的增加A.经济结构的变化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C.殖民体系的发展D.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15.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
固定汇率的的制的崩溃。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这表明()A.国际贸易的不稳定B.浮动汇率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优化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得到改变D.美国在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
【唐之国策】材料一李唐皇室者唐代三百年统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体之后裔也。李唐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的
重心本在西北一隅,而吐蕃强盛延及二百年之久。故当唐代中国极盛之时,已不能不于东北方面采维持现状之消极政略,而竭全国之武力财力积极进取,以开拓西方边境,统治中央亚细亚,借保关陇之安全为国策也。又唐资太宗、高宗两朝全盛之势,历经艰困,始克高丽,即克
之后,复不能守。——摘编自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材料二唐前期军力分布情况道名关中河东河南陇右其他合计军府数(个)288164743794657占军府比重(%)43.82511.35.6143100——摘编自吴海军《浅析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进行评价。17.【中国近代化】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阶段时间政治选择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的式第四阶段1928—194
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分析这二个阶段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因素有哪些。(2)有人认
为第六阶段的模式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18.【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
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的,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
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尽管全球化进程加深引起对国家的认同的侵蚀,但目前
国家仍然是最具权威和组织能力的共同体。……“它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2)你如何看待全球化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试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19.【茶与茶文化】材料一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
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提神,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
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材料二请以”中国茶”或“茶文化”为主题,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