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46.34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e83eda4ed46a1ff75f856abf3ba3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射洪中学高2024级高一上期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
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素有“诗仙”之誉,在我国各代浩若星辰的诗人中独树一帜,其篇篇旷世之作跨越千年而不衰,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李白最具历史魅力的就是其自由精神的发散,其自由精神本质的美令后世叹为观止。他所展现的那种自
由精神的美只属于他一个人,使他成为文学历史中神一般不可逾越的存在。李白的自由精神与其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他一生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其思想存在复杂性。其人生的不同时期,受不同思想的影响,与他本身豪放不羁、自由不拘、高傲不屈、浪漫不已的性格也有很大的
关系,当然,也与他所生活的盛唐时代思想自由、兼容并蓄有所关联。他的性格与他的思想相辅相成,二者与他的自由精神本质共生,互相建构,成就了一个千古无二的李白。李白一生都受政治理想的牵引,一生都未曾放弃建功报国的政治目标,他对仕途的执着也是他一生矛盾思想的关键,而这种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极大。儒家思想中积
极入世、施仁政、爱民等主张都是李白一生所追求的,他有着强烈的济世救国之心,在腐败的政治面前坚守仁义正道,同情在黑暗政治统治下受苦受难的普通民众,为他们愤慨,为他们不平,对他们寄寓深刻的同情,等等。他这方面的思想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也均有所体现,他道:“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鲁连逃千金,珪组岂可酬。时战苟不会,草木为我俦。”他的政治追求,是以孔子、鲁仲连为榜样的,游历各地,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他性格极具浪漫,当然这也与儒家思想的浪漫不乏联系。天生不爱拘束,也不屑权财,这样的性格驱使他只能采
取类似周游探访的方式去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而这种游历又造就了他对儒家入世思想的深入汲取,内化为他自己的济世精神,造就了他对政治理想的执着。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既失望又保持期望,意欲能有机会“济天下”,受儒
家思想影响的这部分思想也是他自由精神联系现实最密切的思想部分。但另一方面,李白也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思想行径,这里也体现着李白思想的矛盾性,他敬慕孔子:“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又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蔑视先贤:“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
嚣直可轻。”对孔子嘲讽,对儒家所崇的圣贤不屑,倒是十分符合李白的性格特点,符合他跳跃的思想行径,也是他自由精神的突出点:一方面深入世俗,另一方面又跳脱出世俗思想的条框,在现实思想与升华后的个性思想之间穿梭自如。正是这种矛盾,成就了李白独特的自由精神特质,也给予他自由精神生长的
空间。李白在很小的时候即受任侠思想影响,侠义思想也贯穿他的一生。青少年时期的李白就十分仰慕那些著名侠客,并且因这种热爱而深谙剑术,他豪放潇洒的性格特点或与这种任侠思想颇有联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感君
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其任侠思想可见一斑。他的侠义风范也展现在他一生的方方面面,从遭流放时“高歌大笑出关去”,对达官显贵不屑一顾,“戏万乘若僚友”,到张狂地等待天子玄宗“御手调羹以饭之”,令当朝红人高力士为己脱靴,又
有仗义疏财、助人为乐的侠气,“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等。他的侠义思想可以说是交错在他复杂思想中又难以忽视的一部分。这种旷达与豪放的思想也是支持他从现实中脱离升华出来,随意穿梭自由精神境界的关键。道家思想是李白一生思想的主流,不似
对儒家思想那样有所崇又有所贬,李白对道家思想可以说是全盘接收,当然,这也是造就他出世与入世思想矛盾之源。他飘逸洒脱、不拘一格、狂放不羁的性格也是道家思想的外化表现,唐朝李氏尊道家鼻祖老子为宗,对道教大加倡导与宣传,也是李白受
道家影响至深的社会因素。李白在漫游期纵情山水时,对自然表达无限的热爱与尊崇,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与自然融为一体,达物我合一之境界,将自己的思想精神放任于完全自由的境地,超脱尘世而悠然自得,其出世的倾向也有所寻觅。另一方面,与入世相联系,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主张功成身退的激流勇退的精神,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体现。此外,李白求经访道,乐此不疲,寻仙觅天,津津有味,时常梦中访仙境,见仙人,也是他飘逸灵越的思想的表现,即受道家思想影响至深。对道家思想的尊崇使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矛盾不已,如同他
一生中的众多矛盾一样,铸就了他独特的处世之道,不屑名利与财富,追求自由,驰骋在自然中,却又不随波逐流,心系天下苍生,从而推动他成就其自由精神。集众多矛盾于一身的李白,既对自由精神进行了最全面的阐释,又成就了属于他自己的自由精神,他身上所体现出
来的自由精神的本质,正是他这一生传奇色彩的颜料,他的这种自由精神无法复制,甚至无法效仿,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去穷极探索,只能作为局外人去欣赏这种超脱的、独一无二的自由精神。这种自由精神像一件远古流传的极美工艺,看不见,摸不到,但其无尽的魅
力却使人回味无穷。(摘编自纪聪聪等《浅论李白的自由精神》,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是盛唐诗坛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其自由精神的发散是他最具历史魅力的地方。B.李白的自由精神与他一生所受的各种思想有关,也与盛唐时代的社会风气有关。C.李白追
求儒家思想中积极入世、仁政爱民等主张,但有时也会嘲讽孔子、蔑视先贤。D.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外化表现为他具有飘逸洒脱、不拘一格、狂放不羁的性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性格、思想与他的自由精神本质共生,
互相建构,展现出独属于他一个人的自由精神之美。B.李白的豪放潇洒来源于任侠思想,由于热爱、仰慕那些著名侠客,他深谙剑术,所以具有了侠义风范。C.李白在纵情山水时,能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超脱尘世,反映出他出世的倾向
。D.李白的思想具有矛盾性,他不爱拘束,不屑钱财名利,但又执着于仕途,心系天下苍生,想要建功报国。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C.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展现出的李白的思想。【答案】1.A2.B3.D4.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体现材料中李白不受拘束、超脱世俗的自由精神。②“身登青云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等句,体现李白热爱、尊崇自然,悠然自得,与自然相融的思想。③“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句,写李白访仙境、见仙人,体现浓厚的道家思想。【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李白的自由精神及其思想来源,揭示了李白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特征。文章指出,李白的自由精神
源于其一生多样化的思想影响,包括儒家、道家和任侠思想。作者详细阐述李白在追求政治理想中的执着以及对儒道思想的接受与反叛,形成其独特的自由精神。表现出对李白独特精神魅力的高度赞赏。【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李白是盛唐诗坛里
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错误。原文为“是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选项少了“之一”。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由于热爱、仰慕那些著名侠客,他深谙剑术,所以具有了侠义风范”错误。原文为“青少年时期的李白
就十分仰慕那些著名侠客,并且因这种热爱而深谙剑术,他豪放潇洒的性格特点或与这种任侠思想颇有联系”,文中说的是“或”有联系,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第三段说的是“李白一生都受政治理想的牵引,一
生都未曾放弃建功报国的政治目标,他对仕途的执着也是他一生矛盾思想的关键”。A.意思是彼此相思彼此挂念,却不知相见是何日。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描写的是相思之情,不符合材料三的论点。B.意思是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主要写诗人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不符合材料三的论点。C.意思是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描写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符合材料三的论点。D.意思是像姜尚垂钓
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表现了李白对仕途的执着,符合材料三
的论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第三段“他性格极具浪漫,当然这也与儒家思想的浪漫不乏联系。天生不爱拘束,也不屑权财”可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写绝不向权贵低头,保持自我,体现材料中李白不受拘束、超脱世俗的自由精神。②结合倒数第
二段“李白在漫游期纵情山水时,对自然表达无限的热爱与尊崇……与自然融为一体,达物我合一之境界,将自己的思想精神放任于完全自由的境地,超脱尘世而悠然自得,其出世的倾向也有所寻觅”可知,“身登青云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句,
写李白探访名山大川,游历自然,体现李白热爱、尊崇自然,悠然自得,与自然相融的思想。③结合倒数第二段“他飘逸洒脱、不拘一格、狂放不羁的性格也是道家思想的外化表现”“此外,李白求经访道,乐此不疲,寻仙觅天
,津津有味,时常梦中访仙境,见仙人,也是他飘逸灵越的思想的表现,即受道家思想影响至深”可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句,写李白访仙境、见仙人,在神仙世界感到自由快乐,体现李白浓厚的道家思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
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
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
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文本二: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
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也一定会是“这样的”。(节选自铁凝《哦,香雪》)5.下列对两则文
本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B.文本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C.文本二写到“她多么盼
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D.文本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文本二写香雪的动作,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了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画面。6.文本二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7.作家孙犁曾这样评价《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请你结合选文,分析《哦,香雪》从哪些方面体现“诗意”。【答案】5.C6.①原句为短句,语言富有轻松明快的节奏感,适合表现香雪的心理。改句较为冗长。②原句运用排比句、感叹句,句式整齐,表意鲜明,增强语势,富
有力量。③改句将“大山”“月亮”“核桃”组成一个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突出。7.①人物纯美:香雪,天真纯洁、朴实自然,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②环境优美:小说描绘的山区景色,自然纯净,具有天然原生态的诗情画意。③语言清新:小说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
,抒情意味浓厚。【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C.“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说法错误。香雪并非爱慕虚荣,她想在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可见
女孩儿的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保留了纯真质朴,也不能说这是乡村文化的失落。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艺术、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上文中香雪的心情是轻松愉悦自豪满足的,原句中“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使用三个短句,节奏明快,
这时她眼中的景物应是美好的,满怀期待,无比兴奋,突出了人物纯真朴实的性格和美好的心情;改句因使用长句则无法表现这种心情。原句中“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使用排比兼间隔反复,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和节奏感,并且表达为感叹语气,使语言气势足,感情强烈;改句表达平淡,缺
少节奏感和强烈的语气。“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句与后文“台儿庄也一定会是‘这样的’”紧密衔接,突出强调这些主语或者陈述对象——“大山”“月亮”“核桃树”“台儿庄”,音韵和谐,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增添了诗意美和可读性,起到了表意鲜明,增强语势的作用;而相比之下,改句所表达出来的语气则弱化了情感,无法达到强调突出的目的。【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根据题干要求,主要理解评价“诗意小说”,“诗意小说”,即小说具有诗歌的艺术
境界。诗意是与“美”有关、与“情”有关的一种文学要素,总能给人一种审美的刺激和享受。此题可从人物、环境、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人物角度看,本文塑造了以香雪为代表的台儿庄的少女们善良美好的形象。这是一群住在大山里,未曾被世俗污染过的质朴纯洁的形象。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了一只铅笔盒。节选部分写了香雪的
善良和勇敢,自尊和上进,也写了凤娇她们沿着火车轨道来找她的美好情谊。文章描写这群少女天真烂漫的笑,“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以及香雪不会骗娘的淳朴,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从环境来看,文章把这些人、这个故事安排
在一个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美好环境里。文章多次写到台儿庄的环境,“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小溪的歌唱高
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还有香雪回忆“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这些就是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这样干净的不受污染的环境,与人物的美好共同营造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
卷。从小说语言来看,小说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如节选部分写香雪看到凤娇她们来找她,“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
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这段内容融心理、动作、环境等各种描写为一体,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
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
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
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
江州司马。(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8.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居易自以A逢B好文之主C非次拔擢D欲以生平E所贮F仰酬恩造9.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B.别.有幽愁暗恨生别:
另外C.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D.凄凄不似向.前声向:朝着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B.白居易自幼聪明
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12.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答案】8.CDF9.D10.D11.(我)于是创作了这首长诗,作歌来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12
.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②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解析】【分析】【导语】文段一主要描绘了白居易因听琵琶女弹奏而触发迁谪之感,进而创作《琵琶行》的过程,唤起同命运共鸣,表达了被贬的心境。文段二则
为白居易的简要生平,展示他的聪慧才华及与元稹的交谊,以及因直言上疏而遭贬的曲折经历。两段皆体现出白居易以诗文讽谏,关心世事的品格与才情。【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想要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好文之主”作“
逢”的宾语,句子结构齐全,故在C处断开;“非次拔擢”承前主语“白居易”,“非次”作“拔擢”状语,主谓完整,故在D处断开;“以生平所贮”作“仰酬”的状语,因状语较长,且需强调,单独成句,故在F处断开。故选CDF。【9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实词的能力。A.正确。句意: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B.正确。句意:另外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C.正确。句意:退回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D.错误。向,以前。句意:凄凄切切不再像以前那种声音。故选D。【10题详解】
。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可知,除了
“越权进谏”外,还有被人忌恨,上疏改任等其他原因。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因为”,于是创作;“长句”,长诗;“凡”,总共;“言”,字。【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可知,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由此可知,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
。②由原文“所著歌诗数十百篇……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可知,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被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称赞,并往往流传到宫中,让皇上听闻。由此可知,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由原文“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可知,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而白居易的作
品大多关心时政,因此被章武皇帝召入宫中。由此可知,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因而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参考译文:文段一: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
是长安的歌女,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
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
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
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
议论政事。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
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
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题西溪无相院宋•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
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化用孟浩然诗句“涵虚混太清”,同样写出了西溪水面辽阔,浩荡不凡的气象。B.“尘里去”“鉴中行
”写出了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两忘,人行镜中的禅境。C.尾联作者担心芦苇长得太高,遮住空中的月亮,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余味悠然。D.全诗通过典型江南水乡景物的描写,人景融合,明净清丽,意境清雅,充满雅趣。的14.本诗的颔联写景
极具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3.A14.①颔联视听结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表达了诗人对清静之境的喜爱。
②颔联写景,从小处、近处写起,动静结合,诗情飞动。先写眼前的浮萍裂开了,露出了一段水面,倒映出青山的影子;再写一叶小舟归来,船帮与水草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解析】【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
析诗歌的能力。A.“浩荡不凡的气象”错,全诗重在写“静谧”之景,写出“浩荡不凡”的景象,理解有误。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描写手法的能力。颔联“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轻风微起,浮萍旋聚旋散,山影忽现忽灭,突出了水之清,呼应第一联的
“清”字,属于视觉描写。一个“破”字,寓动于静,体物入微。小艇去来,水波开合,草声微微,却为诗人所留意,属于听觉描写,足见其静,此又是以动衬静手法。颔联一动一静,皆于细微处听之见之,虽无大景致,却有大起落,足以动人心。(二)名篇名句默写(17分)15.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
胸臆,表现了藐视权贵的傲骨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3)《登高》中,运用了对偶和叠字的修辞手法,写尽了肃杀秋色、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4)《管子》说:“海不辞
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曹操将其仿用为《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的两句,表达了渴求贤才之意。(5)《沁园春·长沙》中以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6)《登高》从时、空着笔,表现诗人客居异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_______,的_______。”(7)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听者和景物烘托音乐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两句。(8)《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周
公自励,表示自己的政治胸怀,号召天下贤才来归。【答案】①.狗吠深巷中②.鸡鸣桑树颠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⑦.山不厌高⑧.海不厌深⑨.曾记否⑩.到中流
击水⑪.浪遏飞舟⑫.万里悲秋常作客⑬.百年多病独登台⑭.东船西舫悄无言⑮.唯见江心秋月白⑯.周公吐哺⑰.天下归心【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吠、巷、颠、摧眉、颜、萧、长、遏、舟、常、登、唯、哺。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暂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
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如此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诗人的艺术才华。诗人写琵
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却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a)”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
“(b)”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c)”的感慨?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拍案而起戛然而止栩栩如生相提并论B.拍案而起半途而废绘声绘色同日而语C.拍案叫绝半途而废栩栩如生同日而语D.拍案叫绝戛然而止绘声绘色相提并论17.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床头屋漏无
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诗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b弟走从军阿姨死c杜鹃啼血猿哀鸣B.a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
污b门前冷落鞍马稀c江州司马青衫湿C.a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b梦啼妆泪红阑干c如听仙乐耳暂明D.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b老大嫁作商人妇c同是天涯沦落人【答案】16.D17.C18.D【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拍案叫绝:形
容非常赞赏。拍案而起:形容十分愤怒。文中是对《琵琶行》“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的高度赞赏,“拍案叫绝”符合语境。第二空,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文中是说音乐突然停止,“戛然而止”符合语
境。第三空,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栩栩如生: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文中形容再现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绘声绘色”符合语境。第四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
论,一般用于否定句式,重在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比较。文中是把“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即相差悬殊的人混在一起来谈论,“相提并论”更符合语境。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
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音乐比喻成铁骑、刀枪的轰鸣,表现了音乐的高亢、激烈。A.比喻,把雪比喻成梨花,表现边塞之雪的洁白、繁密、壮美。B.比喻,把雨比喻成牵丝不断的麻,表现雨的连绵不绝。.C.拟人,水“护
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D.比喻,把西湖比喻成西子,表现西湖的美丽动人。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写琵琶女昔日在京城的情况,
她昔日在京城色艺双绝、红极一时,这和被贬前的白居易在京城盛极一时有些类似;“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都符合这个情况,可排除BC;c处是对二人相似遭遇和命运的感慨,只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符合语
境,可排除ABC。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找也很容易,①。可是最近,契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数上耳机听着欲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
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②?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
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③,还可能逐渐升级。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
去敏感性,无法完全接收声音的信号,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19.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怅察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
知道他竟然生气了。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9.B20.①你只需要一副耳机②有什
么限度③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义的能力。疑问代词“谁”的用法分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基本用法表示疑问,特殊用法有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有任指、虚指和定指。“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表示任指,指任何人。A.表示疑问,“谁主沉浮”中“谁”指什么
人。B.表示任指,“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中“谁”是指任何人。C.表示虚指,“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中“谁”是指表示不能肯定的人。D.表示定指,“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谁”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十分确定的人。据以上分析看出B项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B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可看出是在说明戴上耳机可以安静下来不被打扰,所以可填“你只需要一副耳机”。第二空,根据后文“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如果
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可知是说使用耳机的限度,又联系语境“那么,使用耳机……?”,此处应是一个问句,所以可填“有什么限度”。第三空,根据前文“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
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再结合语境“但事实上……还可能逐渐升级”,可看出是说过度使用耳机对耳朵有损伤,所以可填“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的成长,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正如同学们进入高中生活,青春之美的相遇似一
弯朦胧新月,影影绰绰立于云端,引起我们无限遐想。大千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相遇,总有一次相遇美得刻骨铭心。当然,相遇有时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也有如2022年亚洲野生象与人类的相遇,有我们在2024年与奥运会的相遇……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情感真实,恰当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答案】例文:遇见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一人,踏着轻松的步伐,漫步在老街的小巷里。小巷两旁是斑驳的墙壁和古朴的木门,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砖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
好奇与期待,仿佛每一次转角都能遇见惊喜。就在这时,一次不经意的抬头,我的目光被一家隐藏在岁月深处的旧书店所吸引。斑驳的木门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褪色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它的过往。这家旧书店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格格不入却又
格外引人注目。我推开门,一股陈旧的书香扑鼻而来,那是岁月沉淀的味道,仿佛能瞬间将人带入过往的时光。店内,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正埋头于书堆之中,他的面容慈祥而宁静,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老人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轻轻地走在书
架间,每一本书都仿佛是一个等待被开启的世界。它们有的装帧精美,有的封面已经泛黄,但每一本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的目光被一本泛黄的旧书所吸引,它静静地躺在角落,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我拿起它,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那一刻,我仿佛与这本书有了某种奇妙的连接,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作
者的情感和思绪。与老人的交谈中,我得知这家书店已经传承了几代人,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家族的情感。老人用他那温暖而有力的声音,向我讲述着书店的过往和每一本书背后的故事。我深深地被这些故事所吸引,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走出书店,我心中
充满了感激。这次不经意的遇见,仿佛是一次命运的安排,它让我发现了这家宝藏书店,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书籍与时间的力量。书籍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们记录着人类的历史和情感,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与作者产生共鸣。而时间则是书籍的雕琢者,它让每一本书都变得更加珍贵和独特。我知道,
从这一刻起,我与这家旧书店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会常来这里,寻找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宝藏,感受书籍带来的力量和感动。每一次的遇见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我会珍惜这份遇见,让书籍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
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材料提到人生的成长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在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相遇,有人与人的相遇,有动物与人类的相遇,有事物与事物的相遇等。“有各种各样的相遇”,拓宽了
题材范围,除了人与人,还可以是与自然风景的相遇、与美好事物的相遇、与某种美好感觉的相遇、与某种美好体验的相遇等。“美得刻骨铭心”,限定了主旨范围,必须是美的而且还有一个表示美的程度的补语“刻骨铭心”,“刻骨铭心”可以是当下感受或回忆重现,指向温暖、喜悦、痛苦、纠结、苦尽甘来、五味杂陈等特
征;也可以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中凸显“刻骨铭心”这一内涵。任务要求以“遇见”为题写记叙文。以“遇见”为题限制了“相遇”的主体,即“我”遇到的,不是别人遇到的,遇见的对象可人可物,可实可虚。写作时以情境创设来构建“相遇”:可以是在某时空下看见对
方:时间(瞬间或较长历程)、空间(自然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可以是双向奔赴(如冬奥与北京);可以是偶然邂逅(如亚洲象与人类);可以是初见之欢;可以是久别重逢等。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写宏大主题主流价值观的,比如与抗疫医生的相遇,与蓬勃时代的相遇,与传统文化的相遇等;写自我角度正能量的,如与战
胜困难的心相遇,与坚持到底的毅力相遇,与勇于挑战的勇气相遇等;写与他人美好情感的相遇:与快递小哥的善意相遇;与老师的耐心相遇;与长辈的亲情相遇等。写作时重点应详略有致地叙述自己与对方相遇的经过以及这场相遇给自己带来的心灵感受,二者缺一不可。还要注意阐述清楚这一次相遇的特殊之处,即因何能成为“最
美”。立意:1.生命当中有你真好。(女儿在一次火灾中离开人世,父亲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女儿的思念和追忆,通过“出生”“相处”离开”三个事件,讲述一位父亲与孩子“相遇”这一故事,表达出一位父亲在丧女之悲中所体察到的相遇之美。)2.你是我最美的相遇。(叙述“我”去
西藏旅游,感受到西藏不一样的风景,并叙述“我”在面对天地大美时,深谙自己的内心,明晓自己的所欲所求的体验,描述与西藏短暂的相遇中它所赋予我澄澈的心灵境界,以及“我”从中获得对生命真谛的感悟。)3.遇上美好的时代是我的荣幸。(叙
述“我”与蓬勃时代的相遇,在这个时代中,享受着各种各样的便捷,微信支付,高铁瞬息的转移,最后一公里的便捷等;在这个时代收获更多丰富的人生体验,多元的世界观、丰富的选择、多样精彩的生活等;最后,总结自己与这是时代的情节,感谢遇上如此美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