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26)页,50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cc055deb3c29ab498fc6886f8efbce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某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该生物最可能没有..的结构或物质是A.核糖体B.核膜C.DNAD.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某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可以进行
光合作用”,可推测该单细胞生物最可能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据此答题。【详解】A、所有细胞中都有核糖体,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生物最可能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C
、所有细胞中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错误;D、所有细胞的细胞膜等处都含有蛋白质,D错误。故选B。2.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脂肪均含N、P元素B.淡水中N、P等微量元素含量过高易引起水华C.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不同,不能相互转化D.麦芽糖、核
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中都有单糖【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麦芽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为六碳糖,核酸中的糖有核糖和脱氧核糖,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
五碳糖;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功能不同,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详解】A、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P,A错误;B、N、P都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C、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不
同,但可以相互转化,C错误;D、麦芽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核糖和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单糖,D正确。故选D。3.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
水解后得到的物质是A.单糖B.氨基酸C.核苷酸D.脂肪酸【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说明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含有且只含有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详解】A、单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
,不含N,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毒性肽最可能是蛋白质,其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B正确;C、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毒性肽不含P,C错误;D、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D错
误。故选B。4.下列关于细胞内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量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量少B.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性激素能维持人的第二性征【答案】A【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分类:①脂肪
:储能、维持体温;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详解】A、等量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量多,A错误;B、磷脂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
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D、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它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生和生殖细胞的形成,并能激发和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D正确,故选A。5.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
中的生物学原理是不同人体内DNAA.所含碱基种类不同B.所含五碳糖和磷酸不同C.空间结构不同D.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
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解】A、不同的DNA分子所含碱基种类相同,A错误;B、不同的DNA分子所含五碳糖和磷酸相同,B错误;C、不同的DNA分子的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C错误;D、DNA指
纹根据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信息不同,遗传信息储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也就是所含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B.中心体在动物细胞的分裂期中出现C.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增强
D.酶、激素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答案】A【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
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
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A正确;B、中心体在动物细胞的分裂期和分裂间期都存在,且在分裂间期复制,B错误;C、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减弱,C错误;D、
酶和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因此酶和激素的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A。7.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结构可借助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均含有磷脂【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③是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
壁的形成有关;④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A、图示为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必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错误;B、该细胞含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B错误;C、结构①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的场所
,而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D、②是中心体,④是核糖体,都没有膜结构,因此都不含磷脂,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器的名称,明确亚显微
结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进而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A.淀粉酶、纤维素酶、溶菌酶B.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答案】B【解析】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
化果胶水解,淀粉酶、纤维素酶、溶菌酶均不能催化细胞膜的蛋白质水解,A错误;B、纤维素酶能水解纤维素、果胶酶能水解果胶从而破坏细胞壁,蛋白酶能催化细胞膜中蛋白质水解从而破坏细胞膜,B正确;C、果胶酶能水解果胶,纤维素酶能
水解纤维素从而破坏细胞壁,但是溶菌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均不能水解蛋白质而破坏细胞膜,C错误;D、磷脂酶能破坏磷脂双分子层,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从而破坏细胞膜,淀粉酶、磷脂酶、蛋白酶均不能催化纤维素和果胶水解而破坏细胞壁,D错误。【考点定位】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酶的特性9.下列过程中,能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是A.用龙胆紫染液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B.观察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C.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D.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
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解离液时细胞已经死亡,而碱性染料使得染色体着色,A错误;B
、观察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水分子能进入细胞中而蔗糖不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C、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D、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10.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C【解
析】【详解】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不同元素离子所需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速率不同,A错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低温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速率,进而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B错误。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叶肉细胞也需要矿质元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特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1.向鱼鳔(半透膜)内注入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5%的
蔗糖溶液中,每隔半个小时称一次重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A.外界水分子不再进入鱼鳔内B.外界蔗糖分子进入鱼鳔内C.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D.进出鱼鳔的蔗糖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
示分析可知:30%蔗糖溶液高于5%蔗糖溶液,故5%蔗糖溶液水分会流向30%蔗糖溶液多,导致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低,而鱼鳔外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高,当二者浓度达到相等时,水分出入达到平衡,二者浓度不再变化。【详解】A、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水分进
出平衡,A错误;B、蔗糖分子不能进入鱼鳔内,B错误;C、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C正确;D、蔗糖分子不能进出鱼鳔,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渗透作用的机理,明确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不可以,只要存在浓度差就会发生渗透作用,并
注意平衡状态时水分子也是可以进出的。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和ATP的组成元素都含C、H、O、NB.酶促反应均需ATP水解供能C.生物体内酶和ATP都可以重复使用D.酶和ATP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离不开活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2、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
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酶和ATP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
O、N,A正确;B、酶促反应可能需要ATP水解供能,也可能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B错误;C、生物体内的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ATP不能,C错误;D、酶在细胞外的适宜条件下也可以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A。13.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编号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
25℃、100℃,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25℃、100℃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5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无法确定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B.实验结果可以用
碘液进行检验C.实验结果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D.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达到最高;低于最适温度条件时酶活性会下降,高于最适温度条件时酶活
性也会下降;并且在高温条件下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导致酶失活;在低温条件下会使酶活性降低。本实验中运用了两个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还原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详解】A、该实验只取了三个温度,不能确定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A正确;B、该实验淀
粉是否被水解可以用碘液进行检测,B正确;C、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C正确;D、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实验装置,这三种温度条件均不是适宜温度,D错误。故选D。14.下列生理过程不能产生AT
P的是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光合作用光反应D.光合作用暗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产生ADP、pi并释放能量用于各项需要耗能的生命活动;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
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中呼吸作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详解】A、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A错误;B、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B错误;C、
光合作用光反应合成ATP,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错误;D、光合作用暗反应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D。15.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反应不需要酶B.暗反应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C.释放的O2来自
水和CO2D.整个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
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详解】A、光反应阶段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B、暗反应在光照条件下和黑暗条件下都能进行,B错误;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C错误;D、光合作用整个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D
正确。故选D。16.图表示阳生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阴生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左移,c点右移C.纵坐标上CO2吸收量代表的是总光合作用量D.bc段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呼
吸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达
到最大值。【详解】A、a点时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B、阴生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左移,c点也左移,B错误;C、纵坐标上CO2吸收量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
量,C错误;D、bc段,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则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大气,D错误。故选A。17.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测得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
,错误..的是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测定不同叶面积指数下的数据时,光照强度要相同C.叶面积指数约为5~7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农作物将不能正常生长【答案】D【解
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计算,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农作物有积累量,利于植物生长.当光合作
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农作物有积累量小于或等于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详解】A、据图分析,A点时两条曲线相交,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正确;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叶面积指数,光照强度属于无关变量,应该相同,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叶面积指数约为5~7时,两条曲线围成的面积最大,
说明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因此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C正确;D、叶面积指数超过9时,农作物将不能正常生长,而叶面积指数在7到9之间时,光合作用仍然大于呼吸作用,农作物仍然生长,D错误。故选D。18.下列现象在进行分裂的动物细胞中不会..出现的是A.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B.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C.核膜消失,核仁解体D.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A错误;B、动物细胞
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C错误;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
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故选D。19.有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A.制片捣碎不充分B.染色时间不合适C.视野选择不合适D.解离时间不合适
【答案】C【解析】【分析】1、根尖有丝分裂的观察时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它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图中观察到的细胞成长方形,可能位于伸长区,原因是取材位置不合适,取材时间
不合适,视野选择不在分生区.而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解离时间不合适使得细胞相互重叠。【详解】A、制片捣碎不充分,会使得细胞相互重叠,而图中细胞均分散开,A错误;B、图中染色体已经被染成深色,故染色时间合适,B错误;C、图中观
察到的细胞成长方形,可能位于伸长区,原因是取材位置不合适,取材时间不合适,视野选择不在分生区,C正确;D、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而图示细胞已经分散开,说明解离时间合适,D错误。故选:C。20.需要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做好选择有
丝分裂过程中的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
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而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固定、
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故选C。21.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相比较,分裂后期的细胞内()A.DNA数目增加一倍,染色体数目不变B.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C.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D.DNA数目和染色
体数目都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
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与有丝分裂前期相比,有丝分裂后期DNA含量不变;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22.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完整的幼
苗,这一过程不涉及A.细胞的全能性B.有丝分裂C.细胞衰老D.中心粒倍增【答案】D【解析】【分析】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发育成完整幼苗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类似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该过程包含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激素(生长素
和细胞分裂素)的调节。【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发育成完整幼苗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类似植物组织培养,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
成完整的幼苗,这个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错误;C、该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C错误;D、秋海棠属于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不会出现中心体倍增的现象,D正确。故选D。23.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
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靠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原核细胞靠无丝分裂进行增殖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C.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但不利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答案】C【解析】
【详解】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的分裂不属于无丝分裂,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呼吸速率降低,C正确;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也有利于维
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错误。24.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真核生物体内细胞都有细胞核C.生命活动都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D.同一生物的细胞中细胞器类型是一样的【答案】C【解析】【分析】自然
界的生物分为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病毒),细胞生物有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拟核)和细胞质;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为是否具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B、哺乳动物为真核生物,但是其成熟的红
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C、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活动都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C正确;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目都可能不同,D错误。故选C。2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结果、原理等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A.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越多效果
越好B.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有无CO2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类型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口腔上皮细胞D.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纸条上只有2条色带,可能是没有
加CaCO3【答案】D【解析】【分析】1、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由蓝变绿再变黄。3、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
时,8%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等的透性,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开。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详解】A、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是
2毫升,加入双缩脲试剂B是3-4滴,呈现紫色,如果双缩脲试剂B越多,则蓝色遮盖紫色,A错误;B、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该用盐酸
水解口腔上皮细胞,C错误;D、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纸条上只有2条色带,可能是没有加CaCO3,D正确。故选D。26.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浓度过大,会造成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复原B
.不使用洋葱内表皮,是因为该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C.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现象会更明显D.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颜色会变浅【答案】A【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
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当外界硝酸钾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但细胞能主动吸收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所以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当细胞液浓度大于
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又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所以用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观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详解】A、蔗糖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死亡,因此会造成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复原,A正确;B、不使用洋葱内表皮,
不是因为该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而是因为该处细胞无色,不便于观察,B错误;C、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会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蔗糖溶液中只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D、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
,颜色会变深,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27.图A、B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B细胞不适合用来制备细胞膜,原因是______。(2)图A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是因为细胞膜具有______性,而细胞壁不具有该特点。(3)若将
图A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图中⑦处液体浓度将______,此过程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______。(4)图中②和⑨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5)图A细胞和图B细胞中都存在,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_(填序号)。(6)图A和图B细
胞在很多结构上是相似的,这说明了细胞具有______性。【答案】(1).该细胞中含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膜,不便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2).选择透过性(3).增大(4).原生质层(5).嵴(6).类囊体(囊状结构/基粒
)(7).③(8).统一性【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A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B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结构①~⑨依次表示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液
泡、细胞核、叶绿体。【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B细胞为动物细胞,该细胞中含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膜,不便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2)图A为植物细胞,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因此细胞膜是该细胞的边界。(3)
若将图A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细胞将失水,则⑦液泡中的细胞液的浓度将升高;在该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充当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4)图中②是线粒体,其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⑨是
叶绿体,其通过类囊体薄膜堆叠来增大膜面积。(5)③是高尔基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但是功能不同。(6)图A和图B细胞在很多结构上是相似的,这说明了细胞具有统一性。【点睛】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
种细胞器的功能;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8.下图1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图2、图3是两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细胞外物质浓度和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氨基酸脱水缩合成多肽过
程产生H2O,其中O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基团),该反应在甲状腺细胞的______中完成。(2)图1中c过程需要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该过程中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_____。(3)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细胞仍可通过a过
程吸收碘,a过程的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是______。(4)假设图2、图3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都不耗能,则图2的物质运输方式为______,图3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图3中m点之后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答案】(1).羧基(
—COOH)(2).核糖体(3).内质网、高尔基体(4).线粒体(5).载体蛋白和能量(6).自由扩散(7).协助扩散(8).载体蛋白的数量【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是甲状腺细胞摄取氨基酸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其中a表示细胞吸收碘离子的过程,b表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c表示
蛋白质的加工过程;图2中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表示的是自由扩散;图3中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m点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的限制因子是载体的数量。【详解】(1)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
糖体,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氧来自于羧基。(2)图1中c过程表示蛋白质的加工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该过程还需要线粒体供能。(3)根据题意分析,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细胞仍可通过a过程吸收碘,即碘可以逆
浓度运输,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该方式消耗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的物质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图3的物质运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又因为两幅图表示的运输方式都不消耗能量,则图3的运输方式只能为协助扩散;根据以
上分析已知,图3中m点之后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点,能够准确判断图1中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图2和图3中曲线的走势判断各自可能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29.绿
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均有[H]的生成。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途径,据图回答问题:(1)属于光合作用的过程有______(填序号),属于有氧呼吸的过程有______(填序号)。(2)需要氧气参与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
___。(3)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能进行的过程有______(填序号)。酵母菌中能进行的过程有______(填序号)。(4)有的植物能通过过程②产生乳酸,而有的植物通过过程⑥产生酒精,直接原因是______不同,根本原因是它们的__
____不同。【答案】(1).①③(④)(2).④⑤(3).④(4).线粒体内膜(5).②⑤(6).④⑤⑥(7).酶的种类(8).基因(或遗传物质或DN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也可以
表示暗反应阶段),⑤表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⑥表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④)表示光合作用,④⑤表示有氧呼吸。(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需要氧气的参与。(3)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其可以进行的图示过程为②⑤;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其可以进行的
图示过程为④⑤⑥。(4)不同的植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DNA不同,直接原因是它们所含的酶的种类不同。【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掌握各个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进而
根据图示箭头两侧的物质种类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30.对温室大棚内栽种的某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下曲线:甲图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成熟并充分展开)。乙图中曲线1、2分别表示植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丙图表示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
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该植物光合速率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新形成的嫩叶相对光合速率较低,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或____导致吸收光能少。(2)欲比较不同叶龄叶绿素含量,需要提取叶绿素。提取的方法:避光条件下,在剪碎的绿叶中加入
SiO2,碳酸钙、______后快速研磨,经过滤获得色素滤液。研磨过程中要避光的原因是______。(3)从乙图可以看出: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______。(4)从丙图曲线可以看出: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段
是______,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______。7-8时人工施加CO2对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原因是______。【答案】(1).光合色素含量少(2).受光面积小(3).无水乙醇(4).叶绿素不稳定,见光容易分解(5).25℃(6).8-12(7).人工施加二氧化碳后有机物的增加量(8).光
照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少,C3还原慢【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在一定范围内,随叶龄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强,但是超过B点后,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减慢;图乙中,曲线1、2分别表示植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而实际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作用消耗量,两条
曲线之间的差值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从图丙可以看出,使用二氧化碳有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甲分析,已知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成熟并充分展开,由于受光面积小、光合色素含量少,导致光反应吸收光能少,所以新形成的嫩叶净光合速率较
低。(2)叶绿体色素提取时需要加入的物质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无水乙醇;由于叶绿素不稳定,见光容易分解,所以研磨过程中要避光。(3)由乙图分析可知,在25℃时,植物的净光合量最高,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
4)根据丙图分析可知,8-12时,人工施加二氧化碳的曲线明显高于自然种植,是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段;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人工施加二氧化碳后有机物的增加量;由于光照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少,C3还原慢,所以图中7-8时人工施加CO2
对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难度较大,解答时考生要明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因此在分析甲图时应结合两种因素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在解答乙图时,明确总光合速率=净
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大棚中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31.图甲表示某个高等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条。(2)图甲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对应图乙中______段。(3)图乙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处于d-e段的细胞内含染色体______条。(4)图丙中表示染色体、DNA的
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图甲细胞的下一分裂时期对应图丙中的______阶段。(填序号)【答案】(1).4(2).8(3).bc(4).DNA复制(5).4或8(6).a(7).c(8).②【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细胞中存在同源
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其中ab段加倍是间期DNA复制的结果,cd段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2→1,这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丙图中a为
染色体,b为染色单体,c为DNA,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说明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有4条。(
2)图甲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乙的bc段。(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ab段DNA含量因为复制而加倍;d-e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因此细胞内含染色体4或8条。(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图中a为染色体,b为染
色单体,c为DNA;图甲细胞的下一分裂时期为后期,对应图丙中的②阶段。【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的详细过程以及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准确判断图甲细胞所处的时期,注意图乙纵坐标的含义并判断不同线段代表的含义,还要能够分析图丙各个
字母的含义以及各个数字代表的时期。3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得出下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有丝分裂时,临时装片制作的流程是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进行实验时甲同学换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材料
,观察时发现能看清细胞核,但是看不到染色体,原因是______。(2)正常情况下,视野中处于D细胞所示时期的细胞最多,原因是______。(3)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判断的依据是______。(4)A细胞中,核DNA数、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比例为_____
_,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分裂的______期开始变化。(5)使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欲把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操作是______。【答案】(1).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表皮细胞不分裂(3).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最长(4).中(5).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6).2:1:2(7).后(8).将装片向上移动【解析】【分析】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B表示有丝分裂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表示有丝分裂间期。【详解】
(1)制作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根据题意,甲同学用的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而该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分裂,所以其观察时发现能看清细胞核,但是看不到染色体。(2)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所以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3)据图分析,B细胞中
染色体上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4)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核DNA数、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比例为2∶1∶2,该比例在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而发生改变。(5)据图分析,A细胞处于视野的上方,由于显微镜下呈的倒置的虚像,因此要将A细胞
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装片向上移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点,了解实验的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并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时期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