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帮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1.1-1.2 地球上的水 水的组成(解析版).docx,共(13)页,797.25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bea72e37b6fead08276ddf1fb7c16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1.2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知识网络】【知识掌握】一、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
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二、水的组成水的电解电极产生
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
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例题精析】例1.缙云县潜明水库荣获丽水市首个“钱江杯”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修建水库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A.下渗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答案】D【解答】修建水库,主要
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故选D。例2.微信启动界面所用的图片素材称作“蓝色弹珠”,这是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照片上蓝色部分表示()A.海洋水B.河流水C.湖泊水D.冰川水【答案】A【解答】蓝色代表的是海洋水。故选A。例3.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B.a与电源正极连接,b与是电源负极连接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答案】B【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甲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乙的体
积大,则甲内为氢气,乙内为氧气,故A错误;B.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b与负极相连,a为正极相连,故B正确;C.甲和乙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故C错误;D.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故选B。例4.阅读“水
循环示意图”,并回答:(1)写出图中数字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2)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选填数字)施加影响。【答案】(1)水汽输送(2)⑤【解答】(1)图中数字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
称:①是水汽输送;(2)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⑤地表径流施加影响。例5.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1)图中A表示电源的极。(2)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3)通过该实验能够
得到的结论是(填字母)。A.水是导体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C.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答案】(1)负(2)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3)B【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试管内生成气体的体积大于b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则a内为氢气,b
内为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A表示电源的负极。(2)b试管内为氧气,则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3)纯净的水为绝缘体,故A错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故C错误。故选B。例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中,“天上来”描述的是水循环中的(填序号,下同)过程,“奔流到海”描述的是过程。(2)①过程的主
要外力因素是。【答案】(1)③;④(2)太阳辐射【解答】(1)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中,“天上来”描述的是水循环中的③降水过程,“奔流到海”描述的是④地表径流过程。(2)①蒸发过程的主要外力因素是太阳辐射。例7.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点40分,距地400公里的中国
空间站传来“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声音,“欢迎来到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同步直播。(1)空间站中处于完全失重环境,王亚平做了实
验:把乒乓球压入水中后,被压到水中的乒乓球居然不会浮起来了,停留在水下。这说明在空间站失重环境下,物体浮力(填“没有”或"有”)。(2)太空环境中自然对流消失,会极大地抑制汗液的蒸发,人体的散热(填“加快”或“减慢”),因此,空间站要
人工创设空气流动的环境。(3)中国空间站在距地面400公里的高度环绕地球运转时,它所处的地球大气层为。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4)地面课堂上,有同学提出如何解决氧气问题,宇航员叶光富解答“氧气的获得则是通过电解水产生”在学校课堂上
演示“电解水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答案】(1)没有(2)减慢(3)D(4)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1)空间站中处于完全失重环境,几乎没有压力,故物体没有
受到浮力。(2)人体的散热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当太空环境中自然对流消失,会极大地抑制汗液的蒸发,人体的散热就会减慢。(3)距地面400公里的高度为暖层(约85千米~500千米),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4)水电解
后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内的气体应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为:(1)没有(2)减慢(3)D(4)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2021年12月,我国航天
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答】氧气由氢分子构成,
而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符号为“”,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2.本学期,某学校开展了“五水共治”手抄报比赛,同学们都认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下列有关地球上水说法错误的...是()A.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一段时间后饮料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说明了空气中也有水B.水是生命之源,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理论上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2D.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答案】C【解答】A空气是一个混合物,有多种气体存在,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空气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形成小水珠,A说法正确;B人的生命离不开水的存在,水是生命的摇篮,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B说法
正确;‘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C错误;D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地球水量的2.53%,而海水占96.53%,可以利用海水淡化解决淡水危机,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3.下列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②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③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④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⑤在加热的情况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⑥多种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答案】D【解答】水在
通电的条件下是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①错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错误;③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说法正确;④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说法正确;⑤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水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错误;⑥水是常见的溶剂,很多的物质溶解都需要水,正确。故答案为:
D。4.水电解时,阴极生成了10毫升的气体,则阳极生成气体的体积为()A.10毫升B.20毫升C.5毫升D.30毫升【答案】C【解答】水电解过程中与负极相连接的是阴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相连接的的是阳极产生的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比值为2:1,
阴极产生的氢气是10ml,氧气在阳极产生体积为5ml,故C准确。故答案为:C。5.如图是电解水时,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B.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变化C.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都发生了变化D.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B【解答】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的体积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而不是质量之比,故A错误;B.根据图片可知,分解前,只有2个水分子。分解后,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故B正确;C.水分解过程中,氢原子始终为4个,氧原子
始终为2个,故C错误;D.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B。6.“天河工程”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分析、人工干预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项目对水循环进行干预的主要环节是()A.水汽输
送B.蒸发C.降水D.地表径流【答案】A【解答】水循环涉及蒸发、水汽输送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的再分配。“
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进行干预。结合题意。故选A。7.兰溪南门湿地有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
循环C.湿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答案】D【解答】A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降水量比较大,水循环比较活跃,A正确;B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得水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只有1%的植物体利用,99%的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
散发到大气中去了,故B正确;C生物都需要大量的淡水来生存,是生物生存的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C正确;D湿地内利用的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淡水,咸水无法被生物直接利用。故答案为:D8.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
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答案】D【解答】图中的①是降水,②为下渗,③为蒸发,④为污水。故选D。9.最近,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
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A.降水B.下渗C.蒸发D.径流【答案】C【解答】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与海洋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环节是蒸发,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填空题10.近年来市场流行一种水素杯,
也叫富氢水杯(即水中含有高浓度氢气),其利用电解水的原理,宣称富含氢气的水对人体有诸多好处。(1)水素杯通电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是(填名称)。(2)查阅资料可知,在20℃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升水中可以溶
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气溶性的方法有(写出一种)。【答案】(1)氧气(2)降温或者增大气压【解答】(1)水素杯通电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可以增强氢气气溶
性的方法:降温或增大气压。1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E。(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
确的是__________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少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答案】
(1)降水;地表径流(2)C;D【解答】(1)A蒸发,B是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下渗,G是地下径流;(2)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1012米3,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水
资源只有2200米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的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严重缺水。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
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A错误,C正确,B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无法解决污染问题,D台风可以是将水汽输送位置发生改变,缓解高温和干旱天气。故答案为:(1)降水,地表径流;(2)CD。三、解答题
12.图甲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观察电解水的现象B.研究电解水产物的性质C.探究电解水的条件D.验证水是由氧和氢组成(2)实验中,A、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A气体是;(3)水的电解属于化学变化,原因是。【答案】(
1)D(2)氢气(3)水电解产生了新物质【解答】(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实验证明:水由氢和氧组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2)根据图像可知,生成A气体的体积是B气体的体积的2倍,则A为氢气,B为氧气。(3)水的电解属于化学变化,原因是:水电解产生了新物质(氢气
和氧气)。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