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帮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1.5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x,共(16)页,200.32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22adbead0cf9f2876a1b98bfa515d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物质的溶解【知识网络】【知识掌握】物质的溶解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
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氢氧化钙、气体除外)A.加溶剂B.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4、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在其温度下,若其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该温度
下的饱和溶液;若其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如果溶液中有少量不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如果加少量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5、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
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4)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6、室温(20
℃)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0.01克0.01~1克1~10克>10克溶解性等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1)大多数物质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硝酸铵,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7、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注: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A%=m溶质/m溶液×100%=m溶质/(m溶质+m溶剂)×100%m溶液=m溶质/A%m溶
质=m溶液·A%(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前后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变;(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
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例题精析】例1.如图是一杯充分搅拌并久置后的糖水,图中甲、乙、丙三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其大小关系是()A.a>b>cB.a<b<cC.a<b=cD.a=b=c【解答】解: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故图中甲、乙、丙三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
选:D。例2.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10152025溶液质量/g60656868A.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D.20℃时,往①所得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解答】解:A、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最多能形成68g溶液,即20℃时,50g水中
最多能溶解氯化钠68g﹣50g=18g,则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③④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20℃时,50g水中最
多能溶解氯化钠68g﹣50g=18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选项说法正确。D、20℃时,往①所得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解的溶质质量为10g+5g=15g,小于18g,溶液
没有达到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例3.下列措施中能加速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是()A.将固体研磨成粉末B.静置溶液C.减少溶剂质量D.降低液体温度【解答】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搅拌、将固体研磨成粉末、升高温度;A、将
固体研磨成粉末,可以增大固体与液体接触面积,可以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故选项正确;B、静置溶液不能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故选项错误;C、减少溶剂的量,不能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故选项错误;D、降低液体温度,固体物质溶解速
度会降低,故选项错误;故选:A。例4.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表示均一稳定B.B表示溶剂C.C方法可为蒸发溶剂D.D方法可为增加溶质【解答】解:A、溶液是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表示均一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B表示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C、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增加溶质,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
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例5.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氧气B.熟石灰溶于水达到饱和时还是稀溶液C.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不能是气体【解答】解: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
的是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B、熟石灰微溶于水,溶于水达到饱和时还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能是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例6.在室温下
进行的下列操作会使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不考虑水分的蒸发)()A.将一定量不饱和石灰水降温10℃B.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C.将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10℃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解答】解:A、由于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一定量不饱和石灰水降温10℃,溶解度会变大,不会析出部分氢氧化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B不
符合题意;C、将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10℃,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析出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符合题意;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例7.在蒸馏水中加入NaO
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B.a、c两点时,NaOH溶解度相同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d点时,该溶液
一定是饱和溶液【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B、a、c两点时,温度相同,都有固体存在,其他条件相同;所以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故B说法正确。C、b点固体完全消失
,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错误。D、根据题意,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结合图象可知,说明氢氧化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整个溶解过
程中溶剂质量不变;a、c两点温度高于d点温度,d点温度低,因此d点溶解度也更小。a、c两点溶液都有固体剩余,属于饱和溶液;由于d点溶解度更小,所以剩余的固体量更多,因此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故选:C。例8.20℃时,取甲、乙、丙、丁
四种纯净物各4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8.4401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D.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再加入1
00g20℃的水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解答】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则丙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丙>乙>甲>丁,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剂质量相同(100g),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则20℃时四种物质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图表中的数据知,在20
℃时,甲、乙、丙、丁在100g水中溶解的质量分别是:(40g﹣8.4g=31.6g)、(40g﹣4g=36g)、40g、(40g﹣18.4g=21.6g),则四杯溶液中各加入20℃的100g水后,剩余固体均全
部溶解,四种物质均为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例9.已知30℃时100克水中溶解45.8克氯化铵恰好达到饱和,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
饱和?(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固体才能成为饱和溶液?【解答】解:(1)由于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g,也就是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45.8克的氯化铵,因此400
克溶液中最多溶解的氯化铵的质量是125.7克。所以,在30℃时,把68.7g氯化铵配制成400克溶液,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①由于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g,也就是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45.8克的氯化铵,则完全溶解68,7g氯化铵仅需150g水,所以需蒸发水的质
量为400g﹣150g﹣68.7g=181.3g;②由于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g,也就是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45.8克的氯化铵,400g溶液含有水的质量为:400g﹣68.7g=331.3g,该温度下的331.3g水中
最多能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331.3𝑔100𝑔×45.8𝑔≈151.7g,还需要加入氯化铵的质量为:151.7g﹣68.7g=83.0g,溶液才能达到饱和;故答案为:(1)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①需蒸发181.3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需再加入83.0克氯化铵,溶液才能
成为饱和溶液。【巩固提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溶液都是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③把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解答】
解:①溶液都是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溶液在透明的同时,分为有色和无色,故正确;②在比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浓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是否相同,所以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故错误;③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错误。故选:D。2.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则此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里,下列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A.m溶液:m溶质=1:20B.m溶质:m溶液=1:20C.m
溶液:m溶剂=21:20D.m溶剂:m溶质=19:1【解答】解: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含义是1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05g。A、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
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5g:5g=21:1,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5g:105g=1:21,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
剂质量=105g:100g=21:20,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g:5g=20: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20℃时,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实验序号水的质量(g)加入该物
质的质量(g)剩余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①1020②1030③1040.4④1051.4A.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③>②>①B.20℃时10g饱和溶液溶有3.6g该物质C.20℃时10g水最多溶解3.6g该物质D.①所
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解答】解:A、对比②③可见,20℃时,10g水中达到饱和,最多可以溶解3.6g该物质,所以③④都是饱和溶液,二者的质量相等,所以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③>②>①,故A错误;B、根据实验③
所得数据,20℃时10g水溶解13.6g﹣10g=3.6g该物质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即20℃时10g饱和溶液溶有3.6g该物质的叙述是错误的;故B错误;C、③、④溶液中同为10g水中溶解了3.6g某物质,所以20℃时10g水最多洛
解3.6g该物质,故C正确;D、①所得溶液是10g水中溶解了2g氯化钠制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𝑔12𝑔×100%=16.7%.故D错误;故选:C。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
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A、刚开始溶质的质量不为0,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一直增大,故错误;B、刚开始溶质的质量等于了0,故错误;C、刚开始是不饱和氯化钠溶液,
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大于0;当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氯化钠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故正确。D、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有变化的,故错误。故选:C。5.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
的质量分数为24%),另一瓶为5%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略降低温度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解答】解:A、各加入少量水振荡,没有现象。故此选项错误。B、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各加
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晶体不溶解。可区分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此选项正确。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会有晶体析出,不饱和的不会析出晶体,故此选项正确。D、蒸发少量水饱和的溶液会有晶体析出,不饱和的
不会析出晶体,故此选项正确。故选:A。6.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左右两端的液面右端明显上升,左端明显下降的是()A.蔗糖B.硝酸铵固体C.食盐固体D.氢氧化钠固体【解答】解:A、蔗糖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U型管中右侧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故
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型管中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故错误。C、食盐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U型管中右侧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故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
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中右侧的液面明显上升,故正确。故选:D。7.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B.给蔗糖水加热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解答】解: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意味着在等量溶液的条件下升高温度能溶解更多的蔗糖,故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未溶解的蔗糖继续溶解;也可
以加入更多的溶剂来溶解未溶解的蔗糖。故选:B。8.t℃时,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A.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B.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W>m>n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D.点m
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入50g该溶质,充分溶解【解答】解:A、此图象是t℃时物质的溶解情况,以及t℃时的溶解度是100g,故说法正确;B、图中四点的含义分别是m点:8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n点:10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W点是100g水中溶解100g溶
质的饱和溶液,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W>m>n,故说法正确。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减少水的质量或减少溶质的质量,故说法错误;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入50g该溶质,使该物质在
该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故说法正确;故选:C。9.某温度下,ag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bg硝酸钾,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式如下,正确的是()A.𝑏𝑎×100gB.𝑏𝑎−𝑏gC.𝑏𝑎−𝑏×100gD
.𝑎𝑏−𝑎×100g【解答】解:设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x,则:𝑥100𝑔=𝑏𝑔𝑎𝑔−𝑏𝑔x=𝑏𝑎−𝑏×100𝑔故选:C。10.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且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g硝酸钾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相等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
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硝酸钾晶体【解答】解:A、在5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85.5g,所以此时100g水最多溶解85.5g硝酸钾,此时总共加入硝酸钾质量为80g,之后又加入4.5g,此时硝酸钾质量为84.5g,未达到85.5g,所以此时没
有达到饱和状态,选项A错误;B、②中温度为20℃,此时硝酸钾最多溶解31.6g,而此时加入50g硝酸钾,所以溶解硝酸钾为31.6g,③温度升高至50℃,此时溶解硝酸钾最多为85.5g,加入硝酸钾一共5
0g,全部溶解,⑤又降温至20℃,此时最多溶解硝酸钾为31.6g,所以②和⑤溶质质量一样多,③的质量为50g,选项B错误;C、①最多溶解硝酸钾为31.6g,此时为20g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③温度为50℃,最多溶解硝酸钾为85.5g,加入硝
酸钾一共为50g,未到达饱和溶液,④此时温度为50℃,加入硝酸钾质量为80g,未达到85.5g,形成不饱和溶液,选项C正确;D、⑤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最大溶解硝酸钾为31.6g,原先溶解硝酸钾为80g,此时析出硝酸钾质量=80g﹣31
.6g=48.4g,选项D错误;故选:C。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1.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克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Ⅱ.按照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实验温度20
℃20℃20℃20℃20℃20℃80℃固体种类冰糖冰糖冰糖(粉末)冰糖(块状)冰糖食盐冰糖(粉末)固体质量10克10克10克10克10克10克10克溶剂种类水植物油水水水水水溶剂质量50克50克10克10克10克10克10克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
究的影响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溶质的状态,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的状态。(2)请你预测一下,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四组。【解答】解:(1)通过对实验设计表格的分析,重点是看几组实验的条件发现探究的问题,主要有温度的改变;物质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溶剂的改变等,由
于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受外界干扰,所以溶质的状态对物质溶解性无影响。故答案为: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溶质的状态;溶质的状态;(2)粉末状比块状的冰糖溶解速度快,温度越高,冰糖溶解速率更快,故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四
组;故答案为:(1)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溶质的状态;溶质的状态;(2)四。12.烧杯中盛有150g水,加入某种固体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7%。(精确到0.1%)(2)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是
图乙中的a。(3)关于图甲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BCD。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B.若使②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解答】解:(1)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
0𝑔180𝑔×100%≈16.7%;(2)在t3℃时,50gA全部溶解,所以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a;(3)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①中溶质30g,溶剂150g,②中溶剂150g,溶质30g;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③中溶质50g,
溶剂100g。A、①、②、③中,②的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②③中上层清液都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使②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故B正确;C、①和②的溶
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C正确;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50𝑔150𝑔×100%≈33.3%,所以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故D正确。故选:BCD。故答案为:(1)16.
7%;(2)a;(3)BCD。三.计算题(共2小题)13.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2)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60𝑔60
𝑔+150𝑔×100%≈28.6%;(3)物质M是硝酸钾。【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故答案为:40;(2)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60𝑔60𝑔+150𝑔×100
%≈28.6%;故答案为:60𝑔60𝑔+150𝑔×100%≈28.6%;(3)物质M是硝酸钾,因为在t1℃时,60gM全部溶于100g水中;故答案为:硝酸钾;14.小强因感冒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输液时,要用到生理盐水.如图所示是医生给他用的一瓶生理盐水标签,请
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设生理盐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1)生理盐水属于混合物(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若以每分钟100滴(20滴约为1毫升)的速率给小李静脉输液,则输完这瓶生理盐水约需100分钟.(3)输液过程中,小李想到了如下的
几个问题,请通过计算帮助解决:这瓶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如果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这样一瓶生理盐水,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解答】解:(1)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需要的时间为:500mL÷100滴/分钟20滴/𝑚
𝐿=100分钟,故填:100;(3)1.0×103千克/米3=1g/mL由标签给出的数据可知这瓶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为4.5g,生理盐水的质量为500mL×1g/L=500g这瓶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𝑔500𝑔×100%=0.9%;如果用质量
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这样一瓶生理盐水,设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为x10%×x=4.5gx=45g故填:0.9%;45g.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